落難情緣715章 贊有狀元才(2)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落難情緣 >>落難情緣最新章節列表 >> 715章 贊有狀元才(2)

715章 贊有狀元才(2)


更新時間:2024年03月18日  作者:洪門十一少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洪門十一少 | 落難情緣 


詩中對環境描寫,既具象征意義,又起襯托作用,堪稱名句。

洞口漁樵

洞口臨流合水纏,兩厓山擁立舟舷。

漁竿釣罷江天霧,樵斧聲閑嶺樹煙。

山水相逢人共樂,魚薇去換酒同筵。

不甘榮辱機心少,何處浮生更有仙。

這是作者被貶新州所寫的《新昌八景》的第八首寫景詩《洞口漁樵》。盧、錦二水會于筠城北十里的洞口,匯成新江通往肇慶。洞口圩是新州的水路碼頭,船只集中點。

這首詩描繪了新昌的一個主要風景點洞口天然秀麗風光,抓住了山、水、江霧、斧聲、人等幾個方面特征來表現原始美、自然美、樸素美,贊美了作者對新州大地優美的自然環境的熱愛之情。

這首詩的寫作特點是融情于景,動靜結合,錯落有致。詩中的人物是漁夫和樵夫。寫漁夫時,采用的是靜態描寫,在大霧彌漫的江面上,一位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漁夫,獨自一人駕船在江上垂釣,細致地描寫了霧鎖江天的幽靜情景。

當漁夫收竿罷鉤歸去之際,忽然聽到從山那邊傳來樵夫的砍柴聲,在動態中引出樵夫。這樣動靜結合,使全詩錯落有致。接著寫想象中漁夫和樵夫在收起大霧,艷陽高照中相逢的情景。

最后詩人借題發揮,表達了當時朝中專制統治、勾心斗角、排斥異已的黑暗現象,反映了詩人希望改革現狀,期待出現一個廉潔從政、風清氣正、國泰民安、人人和諧相處的和諧社會的強烈愿望。這首詩虛實結合,婉轉含蓄,耐人尋味。

顧掌教講得絲絲入扣,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

名師出高徒。得到顧掌教的循循善誘教導,在筠城書塾的學生素質明顯比其他地方的學生更勝一籌。

顧掌教還喜歡吟詩作對,對聯更是情有獨鐘。他喜歡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問,經常隨意出一個上聯或下聯要別人跟他回應。當別人答不出時,他就講出來,再眉飛色舞地作解釋,以此炫耀自己知識淵博。

這天上午,陽光透過窗欞斜斜地照進學堂,學生們都端坐在里面,顧掌教眼睛往下掃了掃,講出了這堂課的意圖后,說:“現在我出個上聯,你們來答下聯。”

學生們:“請老師出題。”

顧掌教干咳了幾聲,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出一個上聯,他對著黑板字一音吟通出來:“相思山腳并無一堆木。”

學生們沒有人舉手,更沒有人開聲作答。

顧掌教知道祝得財平時學習成績突出,對楹聯也有一定的研究,走到他身旁,道:“祝得財,你能作答嗎”

祝得財點了點頭:“既然是老師您點了我的名,那么我就來試一試吧。請問,應答您這對聯有什么要求呢”

顧掌教指著窗外遠處的山邊,提出了他的要求:“凡是作聯互答,上下聯的詞性和平仄都要相對。我上聯的相思山是當地的。你回答的下聯不能用其他地方的東西來作答也!”他這個要求顯得有點苛刻。

祝得財站了起來,透過窗戶,放眼望去,不遠處就是那條碧波蕩漾的大南河,一條長長的石級從岸上伸到河邊,見這景色,祝得財的心扉被猛然地推開了,靈感頓涌,頓時心中有數,走上講臺,拿起粉筆,將回答的下聯寫了出來,然后讀了起來:“大南河邊自有百步梯。”

小祝得財這樣作答并非偶然。因為他娘家所在的錦水就在大南河群。

那里有一道用青磚鋪就的一百級梯級,如同一道梯子從平地斜伸到大南河里,人們習慣把那梯級叫作“百步梯”。

“相思山腳并無一堆木,大南河邊自有百步梯。”顧掌教聽后,仔細地推敲琢磨著,微笑著點了點頭,“祝得財,這一回算你答得對。”

見得到顧掌教的稱贊,祝得財得意地:“老師,我覺得你所出的聯子并不難。”

顧掌教見小祝得財這樣回答,似乎有點兒輕薄自己的味道,仄頭想了一下,深度眼鏡后面牌子閃碌過后,說:“既然你說這副對聯不難,那么,我就再出一副難度大一些的給你們,看誰應答得上來。好不好”

在座的學生大多數有自知之明,所以不敢吭聲,有個別平日學習成績較好的在躍躍欲試,道:“請老師出聯吧。”

小祝得財:“是呀,請老師出聯吧。”

顧掌教眼睛望著窗外,此時正是春光明媚,藍天白云。燕子呢喃,貼著水面飛翔,桃紅柳綠,春水回環,到處都是一派春耕的忙碌景象。在百步梯不遠處,擺著幾架水車,有農夫踩著水車的腳踏在車水。隨若水車腳師生互對顯奇把的轉動,河里的水“啦”“啦”地被水車的頁片帶到水田上來。

掌教的心弦似乎被什么彈撥了一下,道:“有了,有了。”

小祝得財:“望老師出題。”

“水車車水車車轉。”顧掌教手拇著下頦的花白胡子,講出這上聯,并且用粉筆在黑板上寫了出來。

學生一字一音地讀了起來:“水車車水車車轉。”

坐在第一排叫“肥仔華”的小胖子忍不住問:“老師,這個聯子才七個字,但是,‘車’字已經占了四個,該怎么讀,又該作何解釋呢”

顧掌教眼睛往四下掃了掃,輕輕地咳了一聲,清了清嗓子,用手指著黑板上所寫的上聯要點作解釋:“這上聯里面有四個‘車’字,但里面的詞性各有不同。第一個‘車’字是名詞,第二個‘車’字是動詞,而那兩個‘車’字也是名詞。還有第一個字與第四個字要相同。所以你出來配對這楹聯的時候,不但要反映農夫們當前春耕的生活,而且各種性也要相對應。”

這副對聯,在顧掌教的眼里看來,幾乎成了絕對,別說這些鄉村學生仔,即使城里的教師先生也難答得出來。

“喲,這太難了。”在座的學生聽后,各自繞頭播腦,你望著我。

望著你,都答不出話來。

顧掌教特意走到小祝得財身旁,說:“你這個聰明仔,能答得出。”

顧掌教這副對聯出得實在太巧妙了,要求也是極度嚴苛。似乎在表揚小祝得財,其實是當眾給他施加壓力。

小祝得財兩眼定定地望著黑板上的上聯,此時不是咬耳,而是咬著嘴唇了,心中的潮水在不停地翻滾著。那雙眼睛望著窗外,近處有農夫扶著犁把在水田或把著水田。更遠地方的幾塊田地里,有大水牛著圓圓的大田轆在轆田,以此來將犁起來的田地壓平。田轆轉動時滾軸壓,發出了“吱吱”的聲音,春風吹來,猶可聽到。

小祝得財眼球一轉,靈犀所至,一直緊繃著的臉龐松弛開來,“有了,有了。”

顧掌教半信半疑地看著他:“祝得財,你想到了什么”

拍著腦袋小祝得財尚沒有正面回答,而是指了指窗外,反問道:“老師,看到了什么”

顧掌教循著他的所指望去,見外面田野上有不少村民在自己的田里忙碌著,平和地:“近處有人在犁田,有人在耙田。遠處有人在:“我應答的下聯就是關于田的。”

小得財提高了聲音:“田轆轆田轆轆聲。”

顧掌教聽后,琢磨著說:“祝得財,你上講臺把你說的下聯寫到黑板上來。“

“好的。"小祝得財應聲后,離開座位,走上講臺,拿起粉筆,隨著粉筆的屑末紛紛飄落,小祝得財將所答的下聯寫在那條副聯的下面。

眾學生放眼望去,黑板上,上下聯整齊相對,形成了一副完整對聯。

顧掌教:“祝得財,你當眾解釋一下你應對的下聯吧。”

先生且聽:“小得財手指著剛寫好的下聯,不慌不忙地作解:第一個字,指那個圓圓的田轆,是一個名詞,第二個“轆”字,是轆田的動作,所以是一個動詞,后面那兩個“轆”字,是名詞。下聯第一個字和第四個字都是“田”字。老師,您要求的楹聯一定要反映農活的,現在我的回答是不是各樣都符合您的條件了呢”

小得財這對聯應答得可謂是十分精準,顧掌教覺得這個學生的天賦非同凡響,定睛思索了一會,說:“這副對聯,上下聯各有七個字,短了,當然容易應答。我出一副長一些的,大家認為怎么樣”

學生們都是喜歡熱鬧的,所以不約而同地叫道:“好的。”

顧掌教故意向著小得財問道:“你認為呢”

小得財:“先生出題,學生回答,這是課堂上的分內事。我們正好有機會聽先生教誨哩。”

“好的,你們留心點。”顧掌教言畢,將他出的聯子用粉筆在黑板上寫了出來,然后搖頭晃腦、指著黑板上的字,一字一音地吟誦出來,“牛頭煲,煲牛頭,牛頭煲裂牛頭煲。”隨后,顧掌教便解釋這個聯子里獨到的地方和應答的基本要求。

牛頭煲是一個煲湯用的炊具,用它來煲牛頭,這是農村家庭常有的事。這下聯,前后用了四個“煲”字,同字同音卻是不同的詞性:前面那個與后面那個“煲”字是名詞,里面第二與第三個“煲”是動詞。如此深奧的下聯,別說是叫這些乳臭未干的小學生當場應答,即使叫縣里的秀才,絞盡腦汁當場作答也未必能夠有好的答案。

聽到顧掌教的解釋與要求后,學生們面面相覷,一個個搖著腦袋,表示無奈。

顧掌教用手輕輕地敲著小祝得財的課桌,問道:“祝得財,如果你答對了,我就給你特別獎勵,免收你下學期的學費。

免我下學期的學費有這么大的青蛙隨街跳”小祝得財一臉認真地,“先生,你講這話算不算數”

顧掌教的臉色嚴肅:“我一向是牙齒當金使。現在當著這么多學生的面,我怎會食言呢”

為了籌措這個學期的學費,祝得財知道阿爹與母親東湊西借,好不容易才湊夠錢讓自己進這學堂來。現在聽到如果答對了那對聯可以免去自己下學期的學費,他當然是喜形于色,拍了拍手掌,連聲叫道:“這太好了,太好了。”

顧掌教的臉色馬上變得冷若冰霜:“須知道,有獎就必然會有罰。如果你答不出來,或者答錯了,就要處罰。”顧掌教拿起教桌上擺著的那藤條晃了晃,臉色陰沉地說:“如果答得不好,就要用這雞毛掃在你的手心連打三下。”

別看那雞毛掃小,但打到手心火辣火辣的,令人痛徹心脾。面對著這條件,小祝得財卻胸有成竹,朗聲回答:“行、行、行!如果我答得不好,學生我愿意在同學們面前當場受罰。”

同學們嘴巴不說,但心里暗地替小祝得財捏了一把汗。

顧掌教:“你應答的是什么內容”

小祝得財指著顧掌教手上拿著的那個雞毛掃,說:“它。”

“雞毛掃”顧掌教吟了一會,對小祝得財說,“你將應答的聯子,寫到里板上去。”

“好的,”小祝得財離開座位,走上講臺,拿起粉筆,龍飛鳳舞地在顧掌教的聯子上面寫了一行字,然后朗聲地讀著:“雞毛掃,掃雞毛,雞毛掃爛雞毛掃。”

顧掌教對著黑板的那行字,一邊讀一邊琢磨:“雞毛掃,掃雞毛,雞毛掃爛雞毛掃。”

雞毛掃是一件日常生活用具,常人用它來打掃衛生,顧掌教用它來教訓學生。這聯里前后共用了四個“掃”字,同字同音卻是不同義的詞性:第一個與最后一個“掃”字是名詞,中間第二與第三個“掃”是動詞。小得財回答的這個上聯跟顧掌教所出的聯子,無論在文句、詞性,還是平仄的用法上,應對得可謂是天衣無縫。

顧掌教反復吟誦了小祝得財所應答的對子,細心品味一番后,內心在驚嘆:“想不到祝得財這么小的年紀,竟然能夠將對聯答得如此對仗工整!”

顧掌教用手輕撫著小祝得財的腦袋,大聲地贊揚道:“祝得財,你答得大絕了,你直是個狀元才也!今天這些對聯,以后可以成為教科書的一個典例矣!”


上一章  |  落難情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