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齊曾經對帝君獻過一次術。
術的名字叫六世輪回之法。
帝君不是什么術都能入眼,帝君收了六世輪回之法,也不斷深入了解這套術,只覺術法的風險極高。
這道術讓他放了下來,直到張學舟同樣敬獻了《陽魄化身術》,帝君才覺察出組合的契機。
六世輪回之法存在極高的缺陷,難有什么人可以修成輪回,那時的他確實認為六世輪回之法是江齊偶爾所獲,直到看到江齊蒙蔽準提教主,極為快速的反應甚至確定到了自己在西方教的身份。
張學舟能做到這種事不稀奇,畢竟張學舟哪兒都跑過,而且到哪兒都是自來熟,還和靈山的佛子菩薩搞成了一片。
但江齊不可能去過西方教,以江齊的妖軀入西方教絕對出不來。
要么被吃掉,要么被降服成為西方教一員,江齊絕對不會出現在昆侖。
對方熟悉西方教框架,這也意味著江齊或許另有身份。
“你修行了六世輪回之法?還活出了第二世?”
帝君手指按在江齊額頭中央。
若江齊耍什么心眼兒,他這一指就會按下去,將這條體型極長的巴蛇妖炸成灰灰。
“你還有其他身份?”帝后同樣詫異道。
“還望陛下和娘娘見諒,江齊……我過往還有一個名字叫燭十陰!”
江齊心中非常糟糕,渾然沒有想到修行《般若心經》會讓自己露餡。
江齊在昆侖圣地表現恭順、品性溫良,但燭十陰對外的評價并不算好,他甚至算計了昆侖圣地的昂日,利用對方殺了自己,從而詐死脫身。
而昂日曾經是昆侖重點培養的年輕一代妖王,當時有可能被帝君欽點成昆侖圣子。
“燭十陰!”
帝君皺起了眉頭。
帝君聽過燭十陰的名字,但他不了解燭十陰,只知道對方算是年輕一代中極為出色的妖王。
“燭十陰在我瑤池宮吃過幾顆桃子?”
帝后同樣皺眉,又開口發問。
沒有被驗證的術只有在走投無路時孤注一擲去嘗試,但有人成功了則是另外一碼事。
帝后同樣看著江齊,也在尋求一個確證。
“應該是三枚”江齊思索了數秒才道:“從前的我是我,但我又不是從前的我,一些事情已經記得不是很清楚了!”
“哦?”
準確的答案說出,帝后已經完全確定了江齊的身份。
江齊的妖軀與過往完全不同,但記憶還是往昔的記憶。
忘記一些事很正常,沒有誰會記得每一件大小事,只要能記住大事就行。
她臉上多了一絲欣喜的紅暈。
“你可知罪?”
不論是殺死昂日,還是引發燭九陰法令攻伐其他國度,又或是江齊對昆侖的欺騙,沒有一樁事屬于小事。
“江齊愿意戴罪立功,直到以往所做的罪孽消除為止,江齊也會對陛下一切所詢完全配合!”
在邪羅斯川圣地當過圣子的江齊顯然很清楚如何做才能活命。
什么辯解都沒有用,只有自己所能發揮的價值才是真的。
帝君開口詢問的那一刻,江齊就已經跪倒在地,也做了最為正確的選擇。
他的回應讓帝君注目了十余秒,而后才緩緩收回了自己的手指。
“你修行了般若心經,念力中有準提的印記,蒙騙本尊也就罷了,準提那個老殺才的下手可不會輕!”
帝君皺緊了眉頭,又注目著張學舟和江齊的念力光輝。
如果不能解析接引和準提做的手腳,少不得帝君也要學著進行欺騙,從而才能推動般若心經越過相應的門檻。
如何欺騙兩位西方教主,又如何應對避免被牽引操控,這依舊需要帝君仔細觀察。
原本用于對照的江齊重要性顯然在不斷增添,畢竟對方修行六世輪回之法成功了,這同樣是帝君需要借鑒的案例。
“圣子,你感覺如何?”
半晌,帝君才將目光放向搖頭晃腦的張學舟身上。
“我感覺要完啊!”
張學舟腦袋不斷晃,九珍酒帶來的裨益不斷在身上蕩漾,也引得他修為緩緩堆積向上。
他的修為境界卡在神通境,《般若心經》只能修行到神通境水準。
擁有九珍酒助力推動,修行《般若心經》的速度確實非常快,什么念誦凝心也抵不過九珍酒直接提供對應的精神力量,而《般若心經》則是能將這種力量匯合形成較為獨特的精神力量,甚至感觸身體所需從而形成念力法相。
念力法相可以增添修士對外輸出的術法威能,形成特有的殺招也罷,提升自身術法威能也罷,這其中看個人取舍。
張學舟也沒什么可挑選的,他對外輸出的手段只有寥寥數種。
結合他所擅長的內容,張學舟將念力法相作用放在威懾上,但凡他威懾對手作用微弱時,念力法相或能助一臂之力。
他對念力法相作用需求不大,畢竟張學舟只想提高精神力量。
但張學舟也沒想到念力法相會牽引到接引教主身上,而且他非常熟悉那種感覺。
那就像張學舟對異獸釋放神魂顛倒控獸術,只是當下的他屬于術法承受者,而并非術法的釋放者。
御獸宗和張學舟都曾想過利用神魂顛倒控獸術來控制人,不論是御獸宗和張學舟都失敗了,但西方教則是成功了。
這是利用修行念力的經文一步步加深控制捆綁,在讓修士擁有特殊能力時也一步步增強著控制,直到滿足完全控制的條件。
強行操控是一碼事,而自己主動修行并強化控制觀念又是另外一回事。
這就像擅毒者毒殺某修士很難,可只要那位修士天天服毒,最終的結局必然是死亡。
修行《般若心經》也是同理,兩位教主難于直接操控人,但只要不斷修行兩位教主的《般若心經》,就必然踏入其中。
九珍酒的速推修行避免了很多環節的影響,但不斷修行向上,這份經文需要兩位教主許可并助力才能向上。
張學舟能蒙騙接引教主一次,但他沒把握蒙騙第二次第三次。
但《般若心經》修行出的精神力量確實不錯,這匯聚了張學舟逸散難于向上的精神力量,從而在他精神體系中占據了一席之位。
如果能將《般若心經》修行完整,張學舟覺得綜合他所獲的三種精神力量,他有可能推動精神強化篇進入任安然理論上推導的第八章水準。去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