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話事人第627章 不如戰爭擴大化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清話事人 >>大清話事人最新章節列表 >> 第627章 不如戰爭擴大化

第627章 不如戰爭擴大化


更新時間:2025年03月06日  作者:憂郁笑笑生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憂郁笑笑生 | 大清話事人 


數百年來

歐洲各國對奧斯曼——羅剎這對冤家的態度是一貫的、明確的。

奧斯曼強勢,就扶持羅剎。

羅剎強勢,就扶持奧斯曼。

這對冤家平均每

18年就爆發一次戰爭,在有一方徹底倒下之前,雙方共計打了

11場。

18世紀

奧斯曼已明顯處于弱勢,節節敗退,喪師失地。

1786年時,吳廷通過駐松江的各國使節向歐洲傳達了一個信號:吳國向奧斯曼兜售軍火,歐洲諸國向羅剎兜售軍火。

大家都有美好的未來

東西方,達成了基本默契。

黑海之畔的克里米亞,爆發了有史以來最為慘烈的戰爭,羅剎

60萬大軍迎戰奧斯曼

50萬大軍。

宿敵見面,分外眼紅。

一方裝備吳械,一方裝備歐械。

交戰僅僅

7天,雙方士兵的傷亡數字就超過了

25萬。

戰爭依舊沒啥新意。

大炮轟,步兵沖。

排隊槍斃,騎兵偷襲。

來來回回沒有一點新意。但越是這樣的戰爭,造成的傷亡越恐怖。

殺紅了眼的雙方開始屠殺俘虜。

羅剎人一口氣干掉了

5000阿拉伯俘虜。

奧斯曼人以牙還牙,把

3000名灰色牲口丟進了海里。

黑海。

觀戰的一艘大型戰艦甲板上

奧斯曼帝國的塞利姆親王很鄭重的對身邊的幾名吳軍觀察員,說道:

“我們是大唐時期的土厥人后裔。”

“貴國陛下是李姓后人,是新一代的天可汗,我們是有淵源的。奧斯曼對貴國充滿深深的敬意”

說著,

他按左匈行禮。

觀察員立馬回敬以軍禮。

果然,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

塞利姆親王圖窮匕見:

“能否請貴國出兵介入這場戰爭?”

觀察員微笑:

“我朝對羅剎的戰爭已提上日程。只不過”

“什么?”

“歐洲諸國一直希望我朝保持克制,不要過度介入這場戰爭。”

塞利姆親王臉色陰沉,望著西方咒罵道:

“一群異教徒。”

身為帝國高層,他對西歐諸國可謂又愛又恨。一方面,奧斯曼學習歐洲新法。另一方面,總被算計的滋味不好受。

所以,

當吳廷全殲羅剎中亞方面軍時,奧斯曼朝堂歡騰。

所有人都認為,結交東方盟友是當下的最佳選擇,沒有之一。

塞利姆親王突然低聲說道:

“倫敦的軍火商來過君士坦丁堡,他們要賣一批軍火給我們,價格很高,質量卻不高。這些白人的心是黑的。”

觀察員微笑

“殿下放心,鄙國的軍工廠已經全力開動,武器會源源不斷送來支持兄弟國。殿下可能有所不知,有些武器甚至是從一線士兵手里直接退役的。”

“兄弟!”

塞利姆親王很是激動,和觀察員挨個擁抱。

吳軍觀察員建議堅守。

先恢復克里木汗國,讓汗國的貴族們負責征發民夫在半島南部修筑工事,和羅剎軍隊打消耗戰。

奧斯曼帝國采納了建議。

依據觀察員繪制的圖紙沿著海岸線修筑棱堡,挖掘壕溝,搞“十字型”黑海防御圈。

佐以海軍支援。

羅剎軍隊那邊的西歐觀察員紛紛建議——強攻。

理由很充分:

消耗戰的后勤壓力大。

拖下去,萬一東線吳軍再次發動進攻怎么辦?有一種噩夢叫陷入兩線作戰。

縱然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和波將金公爵也不得不表示贊同。

于是,戰爭陡然升級。

排山倒海般的烏拉沖鋒,灰色海浪反復拍打奧斯曼人的棱堡。

極度漠視生命的羅剎軍隊硬生生用人命撕開了一半防御圈,奧斯曼帝國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節節敗退。

緊急時刻,

聲名狼藉的奧斯曼禁衛軍披甲出戰。

他們套上吳軍制式輕質板甲,騎上最好的戰馬,拿出了祖先的血勇,發動了一次漂亮的反沖鋒。

擊潰了強弩之末的羅剎軍。

戰場壕平溝滿,大地盡灰。

塞利姆親王再次激動的和吳軍觀察員擁抱。

“兄弟,我們是兄弟。”

“土厥人和漢人的友誼,海枯石爛,地久天長。”

“為了勝利,請你們賣給我們更多的武器,尤其是重武器。”

回到裝修極度豪華的居住處,觀察員們發現各自屋里都多了

2個漂亮女人1個阿拉伯女人,

1個波斯女人。

帝國軍隊沒有道德潔癖,笑納。

親王如此熱情是有原因的

老皇帝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身體不佳,大限將近。新一任蘇丹的血腥競爭即將拉開帷幕。

實際上吳廷并不在意誰做蘇丹,但售賣軍火的錢不能被人拖欠。

吳皇指示:

軍火外售必須現款交割,帝國不接受賬期。

沒錢你就別打仗,沒錢你最好熱愛和平。

1787,世界進入了局部震蕩模式。

克里米亞半島反復拉鋸。

雙方至少有

45萬士兵葬身此地。其中又以羅剎的農奴、奧斯曼的阿拉伯人、波斯人為主。

雙方都是大國,不缺人口,更不缺填線人口。

缺的是錢

所以,

就看誰能征上來更多的稅金了。

奧斯曼征稅素來有一套,不多贅敘。

羅剎人不行,尤其是失去了西伯利亞的皮毛進賬,雪上加霜。但好在各國銀行家慷慨解囊,不斷追加借款。

所以這場仗還能持續很久很久。

倫敦、巴黎、阿姆斯特丹、維也納市面復蘇,經濟繁榮。

西歐各國的工業革命開始加速,工廠增加,工人生活有所改善。

由于戰事不順

羅剎南線方面軍元帥波將金公爵下令加強了莫斯科、庫爾斯克的防御,防御“伏爾加韃靼馬匪”。

土爾扈特人又回來了。

他們和漠西蒙古諸部攜帶大批新式火槍再次回到了伏爾加河畔,以奧倫堡為據點奪取了起義的指揮權。

數年前,

土爾扈特汗策凌那木扎勒,至蘇州府拜見吳皇時,當面得到了一項承諾:

打贏戰爭后,于伏爾加河畔擇肥沃土地賜予土爾扈特,策凌那木扎勒將成為效忠于帝國的總督。

漠西蒙古各部也會獲得伏爾加河畔的土地。

原先臣服于羅剎的當地部落將成為所有人的牧奴。

部落汗王們很積極,表面是忠誠,實際上是他們很清楚未來若是繼續在強盛的吳帝國境內生存,處境微妙,不如現在就殺出去。

波將金公爵為人很謹慎,但他的擔憂是對的。

如果現在不加強莫斯科和庫爾斯克的防御,讓機動能力爆棚的“韃靼馬匪”跨越數千里和“奧斯曼頭巾匪”合流,那樂子就大了。

圣彼得堡很可能會徹底失去烏拉爾山以東區域。

300年奮斗,一場空。

他在信中寫道:

“羅剎帝國已到了最危險的時刻,一切的矛盾要暫時消弭,所有的貴族和所有的農奴要聯合起來,對抗吳國和奧斯曼。我們輸不起,如果輸了,時間將回到

1500,回到那個小公國。”

“在軍事之外,外交很重要。圣彼得堡需想盡辦法將更多王國拖進戰爭。”

“我認為戰爭無法結束。既然無法結束,不如索性將其擴大化,撒克遜、法蘭克、普魯士、哈布斯堡君主國,都不能置身事外。”

伏爾加河以東,烏拉爾山以西。

奧倫堡北部百里之外。

一次小規模戰斗結束后,

奧涅金望著繳獲的吳軍制式燧發槍,咒罵道:

“這幫該死的東方人。”

“首領,這些俘虜怎么辦?”

“殺”

草地上多了一群韃靼人的無頭尸體。

沒啥好說的。

草原的戰爭素來殘酷,沒什么寬宥的必要。雙方都不留俘虜,不分男女老幼一概殺之。

遠處,

一騎快速跑來。

“首領,圣彼得堡的軍令,限期

3個月,必須剿殺部落聯盟,誅殺聯盟頭目,尤其是土爾扈特汗。”

奧涅金冷笑:

“土爾扈特汗帶著上萬騎兵高速機動,到處殺人放火,一觸就跑。他們是騎兵,我們也是騎兵,怎么圍殲?”

眾人黯然。

當晚,宿營時。

一名心腹悄悄溜過來,低聲道:

“首領,吳廷那邊的招攬?”

“閉嘴。”奧涅金盯著這個被吳軍放歸的家伙,一字一頓,“沙皇不可背叛,頓河哥薩克承受不起背叛的代價。”

心腹點頭。

頓河哥薩克和沙皇的合作持續了幾百年,如果不是山窮水盡,真的不宜換主子。

歐洲諸國在發展,吳國也在發展。

東西方一致發力殖民地,土著被日的嗷嗷叫,石頭都被榨出油星子。

撒克遜東印度公司滅亡了馬拉塔王國,占據了南亞次大陸腹心。

法蘭克人獲得了南亞次大陸最南端區域,將東海岸的加里加爾殖民據點和西海岸的馬埃據點連成一片。

弗朗機人依托果阿據點,向四周擴張了五千平方公里。

吳國依據《蘇州條約》,在南亞次大陸貼著加里加爾和果阿各取得了一塊殖民地,忙著搞建設。

另外,在撒克遜人和伊比利亞人的幫助下,吳國船隊跨越太平洋登陸北美西海岸在加利福利亞地區的舊金山,和俄勒岡西雅圖修筑永久據點。

規模雖小,但意義深遠。

誰也想不到,吳國居然向花旗國伸出了援手。

一隊歸化籍海軍軍官越過西部危險地帶,抵達華盛頓找上了窮的尿血的大統領。

特使見到了一個拎著斧子干木工活的大統領。

面面相覷。

花旗,貧窮如斯?

雙方坐在櫻桃樹下,展開談判。

“自由貿易?”

“自由貿易!”

華盛頓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望著坐在旁邊禿頂的富蘭克林。

富蘭克林接過話茬:

“我不明白。貴國與鄙國前敵后友,這是為什么?”

特使回答:

“花旗國能夠在兩大帝國的重壓下淬火誕生,說明強大。”

“花旗積極吸納全世界的移民,說明文明。”

“這樣的花旗符合吳國的價值觀。所以,吳皇希望和貴國互駐使節,開展自由貿易。”

教堂的鐘聲響起。

華盛頓的皺紋舒展,富蘭克林熱淚盈眶。

上帝保佑

終于熬到黎明了。

如今的花旗特別需要朋友,特別需要貿易,特別需要主流社會的認可。

當天,

華盛頓在自己親手打造的櫻桃木桌上,和吳使簽署了《華盛頓條約》,雙方約定在商業、移民、旅居、航海等領域互相開放。

花旗人可往吳國,吳人亦可往花旗。

代表吳國的特使騎馬檢閱了士氣高昂的花旗民兵,又和十三州聞訊趕來的茶葉進口商、種植園主、貿易商單獨會談。

達成多項口頭協議。

當月內,

15艘滿載棉花、蔗糖的花旗海船駛向吳國。

特使在東海岸滯留了

2個月。

臨走時,又以雇工名義帶走了

500名黑森人和

500名黑奴。

舊金山和西雅圖的城市建設需要大批人手。

遠水解不了近渴,就近雇人是最好的。

吳皇說過:

北美先行者要在最快時間內建出高標準的殖民城市,城堡、碼頭、道路、礦區、基礎工業、農牧業,醫院、倉庫、住宅區,一個都不能少。

為后來者打下基礎。

不要怕花錢,能用錢解決的麻煩都不算麻煩。

不要搞奴隸制,與文明帝國不符。

5年之后,組織者回國,朝廷將不吝封賞,爵位、宅子、金子,統統都有。

三大條約后,吳國迎來了一次超高速發展。

正如吳皇所說:

茶絲瓷,都是地里長出來的。

一年一茬,毫不費勁。

相當于用土坷垃換全世界的財富,這種掙錢效率比戰爭高了何止

10倍?

50年

效果等同于連續贏下

2場世界級別的戰爭。

當然,歐洲各國早晚會看清現狀。

想來他們是會奮起反抗的,所以,帝國還是加強武備,捍衛自由貿易。

在巨大的利潤驅使之下,云南、貴州、四川、湖南的丘陵地帶全部改種茶葉。

西南十幾萬土匪,改行做起了二道販子。

零散的土司部落,做起了茶葉農場主。

這些洗腳上岸的家伙們牽頭和茶葉商會代表討價還價,賺取更高的利潤,然后用錢去買廉價的南洋大米和東北大米。

一時間,

西南剿匪壓力驟減。

湘西到昆明的陸路不再危機重重。

李郁聞訊,喜出望外,這意味著帝國徹底打通了第二條出海戰略通道,長江——伊洛瓦底江——印度洋。

為了不過度刺激撒克遜人的神經,吳廷暫時只在這條戰略通道小批量走貨,反復測試,肅清障礙。

這條通道的末端——仰光。首端——江南。

4軍團蹲在這頭,士兵的們家鄉在那頭。

(本章完)

相關

__其他小說


上一章  |  大清話事人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