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話事人第618章 兩大陸權帝國的碰撞~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清話事人 >>大清話事人最新章節列表 >> 第618章 兩大陸權帝國的碰撞~

第618章 兩大陸權帝國的碰撞~


更新時間:2025年02月24日  作者:憂郁笑笑生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憂郁笑笑生 | 大清話事人 
女生頻道第618章兩大陸權帝國的碰撞

第618章兩大陸權帝國的碰撞

1784是生機勃勃的一年,帝國蒸蒸日上,各個領域穩步前進。

“人口銀河系”計劃進展迅速。

東北。

2000萬移民安居樂業,大米白面管夠,餐桌上野味葷腥常有。關外的自然資源極度豐富,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惟一的遺憾是男多女寡,缺老婆。

西域,北疆。

擇氣候地理合適處。

10萬陜西移民被集體編入屯墾農場,拿工資,種植棉花。

伊犁河谷。

59萬上西北各省的移民在此定居,農牧共舉。

3000名來自江南和廣東的技術工人搬遷至此,每人安家銀

2000銀幣,升

2級。他們在伊犁建起了初步棉紡工業和鋼鐵工業。

境外。

巴爾喀什湖以西,

5萬甘肅移民在此定居,武裝墾殖。村村有墩,墩墩有槍,槍聲一響,各村救援。

額爾齊斯河下游。

20萬西北移民沿河定居。

額爾齊斯河中游。

2萬戶衛拉特蒙古牧民,在此跑馬圈地,部分人用上了嶄新的燧發槍。

蒸汽炮艦在額爾齊斯河例行巡邏。

哈薩克汗國小玉茲,里海東部區域。

西清再三懇求,終于成為了吳國的境外保護國,士氣大振。

吳廷向西清出售了第一批軍火,

15000桿燧發槍和

40門火炮。

在永琰的指揮下,清軍擊斃小玉茲蘇丹,消滅了汗國最后一支成建制武裝,將俘虜的男丁編入旗下作包衣,將俘虜的女子全部賣到伊犁,一婦換一槍。

按照吳國要求,西清在掃蕩小玉茲之后當舉兵南下對西瓦汗國發動進攻。

南邊的希瓦汗國、布哈拉汗國都是羅剎附庸國。

軍火消耗殆盡,可至伊犁按照市場價購買。牲畜、女子、戰馬都可以作為支付方式。

南洋。

廣府移民深耕安南,潮汕移民深耕暹羅,客家人深耕蘭芳,云南人廣西人深耕緬邦,福建人滿世界開船。

南洋各國的肉桂、鉆石、煤油、胡椒、檀香、銅、錫、金、玉石寶石,以廉價價格流入本土。

帝國出產的瓷器、棉布、絲綢、鐵器、茶葉、紙張等工業品大量流出。

一紙旨意,南洋地區柚木全部屬于上國海軍所有。

民間私自砍伐、買賣、藏匿柚木,一經發現,全家為礦奴。

數百萬南方農夫在南洋獲得了新生,僅僅憑借一張臉,就可以在當地輕松獲得房屋、土地、女子、還有自動投靠的佃農。

上國之民,不受小國管轄。

地位等同于舉人老爺,無需交賦、無需承擔徭役。

各國君王甚至要主動壓制本國庶民的反抗情緒,省的引來上國報復。

今日之上國,不同于任何一個朝代。

心眼小,嗜錢如命,絲毫不愛惜羽毛,毫無道德包袱。

身為小邦之君,除了忍,沒有其他辦法。

各國君主的想法高度一致:

忍,忍到吳皇薨,新君上位就能松口氣了。畢竟像吳皇這樣德行糟糕的君主乃是

3000年頭一份,不至于出現第

無數人祈禱吳皇趕緊駕崩

實際上,吳廷內部也有反對聲音。

一些被儒學影響較深的大臣認為當下的殖民措施過于粗暴野蠻,還是應當武力和教化并舉。

李郁一笑了之,不予理會。

教化的效果哪有子彈的效果好

畏威不畏德是所有人類的共性,與其被人愛戴,不如讓人害怕。這世上哪有什么真正的朋友,無非是權衡利弊罷了。

帝國的周邊只需要狗

還有一些大臣相對理性,他們認為殖民應該是汲取資源,但不宜移民過多。

小股移民掀不起風浪。

大股移民,萬一海外建國?

這些人總結:

海外之民,桀驁難控。

一旦有變,殃及本土。

李郁不給任何討論空間。

臣子們的擔憂正是自己所想營造的格局。其中微妙,不宜贅述。

精髓就

2個字:制衡。對外要制衡,對內也要制衡。

總之,

當前帝國形勢一片大好,一切如自己所愿。

李郁讀史,近代史那一二百年,這片土地淪為了三洼:財富洼地、秩序洼地、文明洼地。

一個樸素的道理:

高地還是洼地,取決于頂級資源。

18世紀,傳統農業社會逐漸遠去,糧食很重要,但卻不屬于頂級資源。

茶絲瓷、煤鐵木才是

18世紀的頂級資源。

而如今,

6樣頂級資源當中。

吳國擁有

5樣。

3樣是壟段,幾乎是唯一賣家。

壓制全世界只是時間問題

20年,秦始漢武唐宗宋祖那些功績,和郁皇大帝比起來就是九牛一毛

而蘇沃洛夫使團經歷了千山萬水,歸國時再次經過伊犁。

這一趟,蘇沃洛夫個人喜憂參半,既拿到了邊境通商許可,又收到了毫不掩飾的戰爭威脅。

狂妄和自信只有一步之遙。

蘇沃洛夫傾向于吳皇的決策是基于自信。

眼前的伊犁河谷,一派人間天堂。

望著仿佛經歷了

50年開發歷程的土地,騎在馬上的蘇沃洛夫震驚的說不出話。

他扭頭問道:

“上校,你看到了什么?”

年輕的心腹愛將,庫圖佐夫低聲道:

“將軍,我看到了對手的戰爭潛力。”

“你怕嗎?”

庫圖佐夫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說道:

“基于四點,我認為對手的戰爭潛力十分恐怖。”

“哪四點?”

“龐大的人口,發達的工業,開拓的野心,高度的組織。”

蘇沃洛夫嘆了一口氣,壓低聲音:

“要是在其他場合,這樣的話就不要說了。”

“是。”

庫圖佐夫感激的點頭,他知道上司是在保護自己。圣彼得堡的貴人們不希望聽到類似的喪氣話。

蘇沃洛夫抬頭望著伊犁鋼鐵廠的黑煙柱,突然低聲道:“我在吳皇身上看到了一個人的影子。”

“誰?”

“女皇陛下。”

兩代名將對視,眼睛里寫滿擔憂和恐懼。

兩個野心勃勃的帝王碰撞,兩大帝國的碰撞,尸山血海就在眼前。沒有一二百萬農奴的血怕是壓不住吳皇開疆拓土的野心。

伊犁城。

李小五出面,盛情接待了使團。

半個月前,內政部的人手持陛下密旨臨時接管了廚房。

今日送行酒會,他們遵照陛下指示給其中一道菜加了慢性毒藥。據在蘇州府的死囚試驗,會對人的肝臟造成永久地、且不可逆的損傷,

劑量是關鍵。

寧少,勿多。

吳皇一生光明磊落,絕不能背上罵名。

一般來說,從肝損傷到死亡是需要有時間的。

李小五望著眾人紛紛取用那道很符合羅剎口味的甜味肉菜,心中告誡自己,喝完酒就忘了這事。

廚子手藝不錯,蘇沃洛夫吃了

2塊,庫圖佐夫吃了

其余被眾人瓜分。

饞嘴的家伙們,分散了劑量。

宴上沒有黃酒,而是山西的高度白酒。

使團很開心。

烏拉和烈酒,是羅剎人走向死亡的最隆重儀式。

酒酣人醉之時。

李小五猛然起身,舉杯:

“諸位,為了軍人的榮譽,干杯!”

“未來我們會在戰場相遇,但今日,我們依舊是朋友。”

使團全體起身,舉杯,齊刷刷高呼。

“烏拉”

屋頂震動。

外面站崗的士兵紛紛側目。

一隊吳軍騎兵護送使團越過無秩序的哈克薩汗國,抵達里海之畔。

沿途,

蘇沃洛夫驚訝的發現對手蠶食土地的速度有點快。

附庸圣彼得堡的哈薩克汗國亡了,兩國中間的緩沖帶已經沒了,牧民淪為各方奴隸。

進入棱堡之后,他火速撰寫了

5封書信,令騎兵飛速送去圣彼得堡。

關鍵內容就

8個字:

敵人很強!開戰在即!

圣彼得堡,冬宮。

野心勃勃的葉卡捷琳娜二世在大半年前就從各個渠道得知了吳國的戰爭威脅,當時她就勃然大怒,發誓要讓吳國付出代價。

一路開疆拓土讓歐洲刮目相看的女皇,豈是無能之輩?

女皇震怒,備戰工作隨之拉開帷幕。

征召農奴、軍事訓練、生產軍火、雇傭外籍軍官、向各國銀行家借貸軍費。

這半年里,

西歐各國的銀行家和退役軍官頻頻出入冬宮,他們每個人的臉上蕩漾著幸福的笑容。

“要打仗了,耶”

“好想看到血流成河啊。”

羅剎是一個很奇怪的封建農奴帝國,對領土、海洋有著病態的渴求,可謂永無止境,貪得無厭。

同時習慣出爾反爾,向來被歐陸諸國所排斥。

世人有一個錯覺,領土龐大的羅剎人一定很擅長戰爭。

實際恰恰相反。

從彼得大帝開始,羅剎人在開疆拓土的路上就不斷打敗仗,可謂是屢敗屢戰,屢戰屢敗。

那么問題來了。

敗的這么慘,怎么不亡國?還能開疆拓土?

這符合常理啊。

那是因為,羅剎人的神經太粗了。

輸了?

沒事,繼續打。

只要人沒死光,就一直打下去,

10個農奴換你

1個士兵,不依不饒,打到地老天荒。

野蠻的韌性。

殘血復活的基因密碼。

全員“漠視死亡”的性格。

再加上鐵血手腕的葉卡捷琳娜二世,終于造就了一個龐然大物。

另外,也不可忽視羅剎人的學習能力。

從彼得開始,他們就沒停止過向各國學習軍事。光學還不夠,羅剎軍隊里充斥著大量的外籍軍官,數目之多,令人瞠目結舌。

只能說,歷史的真相是隱藏在塵埃當中的。

這半年內,

各路情報被匯總至冬宮。

哈薩克戰場的過程鮮為人知。

南洋戰場,全程沒有秘密。

除了后膛槍和鐵絲網尚屬秘密。吳軍四劍客——蒸汽明輪船、米尼彈、線膛槍、火箭彈,正被歐洲各國爭先效仿。

實際上

線膛槍早就問世了,只是各國未曾大規模裝備。

蒸汽明輪努努力也能夠得著,不是什么黑科技。

米尼彈更沒有技術含量,只是概念革新罷了。

唯獨仿制火箭彈讓各國有些頭疼。

總之,和平歸和平,軍備競賽不能停。歐陸對吳國的軍事工業產生了極大興趣。

葉卡捷琳娜野心勃勃,但做事謹慎。

她準備從各地調集

30萬兵力在中亞和野蠻的吳人掰一掰腕子。

目前各地援兵還在陸續集結中。

可笑的是,這

30萬人甚至做不到人手一桿火槍,其中至少

20萬人是臨時征召來的農奴。

真正的精銳士兵有

2萬,另外還有

2萬頓河哥薩克騎兵。

其余都是來自西西伯利亞總督麾下的治安軍。

對此,各國倒是很習慣。

羅剎是這樣,每次都是這樣,用大量的廉價灰色牲口去撞擊子彈,然后靠刺刀笨拙的贏下戰爭。

說羅剎是大號大清,實際上是給大清臉上貼金了。

農奴的神經比綠營兵粗多了。

他們真的不怕死。

極度惡劣的生存環境,“活著沒什么指望“,“死了也挺好”。

正如眾多羅剎文學作品所表達的中心思想——啊,我是一個羅剎人,我很想死

當陣地上響起第一聲烏拉

我渾身的血液都在沸騰,我一秒都不會猶豫,我發誓要把我的熱血淋在你的臉上。

吳廷也在增兵。

2軍團、第

9軍團和第

2派遣軍奉命開拔至伊犁河谷,陸軍大臣林淮生也來了。

如此多的士兵涌入伊犁,后勤壓力不小。

好在吳皇圣明,這幾年里大舉開發伊犁。

糧食滿倉、鋼鐵充裕、牛羊遍地。

糧食自給自足,儲備了好幾年。后勤壓力最大的一塊環節,去掉了。

李小五帶著一群軍官迎接,眾人單膝跪地。

“參見林帥。”

“嗯,先吃飯,然后帶我看看伊犁的城防和軍工。”

林淮生一如既往,做事風格干脆簡潔,和傳統格格不入。

他在陸軍部威信很高。

不愛擺場不拘小節,從不折騰下屬,也不會苛責下屬,有功必賞,有罪必罰。行事風格和陛下有些相似

2軍團靈魂人物鄭河安病逝,之后陛下的侍衛陸舟接任,空降主帥和皖北軍官們磨合的不順利。

一年后,

李郁再次換帥,令把兄弟胡之晃接任第

2軍團。

胡之晃是河南商城人士,和皖北同屬于“創業帶”,文化接近。

果然,

2軍團接受了這個老鄉。

一時間,軍團內部各項訓練推進順利。

陸舟回皇宮接任侍衛長。

這也從側面證明了李郁的一個理念,軍權無法通過橡皮圖章取得。掌握軍權,一靠威信,二靠后勤。

所以,

吳廷從一開始就單設參謀本部的決策很英明,參謀本部掌管后勤,可以制衡前線軍團。(本章完)


上一章  |  大清話事人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