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俠版水滸第三百三十三章 伐田虎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仙俠版水滸 >>仙俠版水滸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三十三章 伐田虎

第三百三十三章 伐田虎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28日  作者:任鳥飛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任鳥飛 | 仙俠版水滸 


“本朝緣一些大臣不務大計,輒生事,從田虎、天祚私請等事,幾至與大元展開戰事,尚賴大元皇帝不愿生靈涂炭,愿與我大宋講和,止于割地而已。今朝廷將山東、河北、河東割讓給大元,兩國今后以大河為界,契義誓好,使兩界士民安業,各享太平。另大元草創,亟需治理國家賢才三千,不限官吏、太學生、鄉野賢才,有意者,可去都亭驛報名接受考核,若得選中,三師月入三百六十緡,宰相九百緡,參知政事六百緡,六部尚書一百八十緡,侍郎一百六十緡,九卿一百三十五緡,少卿一百零五緡,赤縣縣令九十緡,赤縣縣丞四十五緡……”

宋宣和五年二月初,這樣一份公告張貼在東京汴梁城的大街小巷所有醒目之處。

無疑,趙宋王朝的人丟大發了,也引起了很多愛國人士的激烈反對。

看到公告后,很多熱愛趙宋王朝的百姓,陸續從四面八方云集到趙宋皇宮宣德門門前的廣場上。人們紛紛往門前擁擠,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喧騰不已,紛亂不定。

很快,太學生陳東率諸生數百人,也來到宣德門門前上書,請求趙佶收回成命,主張祖宗之地尺寸不能割讓。

此事,很快便轟動全城,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沒過多久,更多的人們從四面八方陸續走來,不期而集會于宣德門外,他們中有市民,也有軍人。

人是越聚越多,很快便達數萬之眾,可謂人山人海,聲勢浩大。

這些人們都是自發而來的,他們都是為了同一個目的而來的。他們全都很興奮,互相鼓勵說:“非教陛下收回割地成命不可,祖宗之地豈可許給他人?”

這時,恰好百官退朝,朝官們從東華門陸續朝宣德門走來。

王黼走到門口時,忽然有人認出了他,大家呼啦一擁而上,紛紛指責他,歷數其罪,還有人大聲嫚罵道,“王黼,致國家如此,汝豈能做宰相?!!!”

甚至有人徑直走到王黼跟前,想要打王黼,更有甚者,有人拾起地上的瓦礫,朝著王黼猛地扔去!

幸虧有王黼的親衛拼命護衛,王黼才逃得一命。

當然,也有宋臣支持太學生和民眾的愛國行動,有些宋臣甚至舉鞭向陳東等拱手行禮,說:“諸公為此,可謂忠義矣。”

在闕下巡邏的衛兵們,趕緊將門外發生的情況緊急層層上報給趙佶。

趙佶得知后,立即下旨,令邠門速派人前去接受陳東所上之奏疏。

王黼也跑進宮中,向趙佶請求誅殺陳東等鬧事之人。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趙佶不僅沒有同意王黼的請求,還很快就暗示王黼致仕。

王黼失寵,并不完全是因為他上臺以后趙宋王朝就開始走下坡路,如今更是公開割地求和,讓趙佶顏面掃地,其實,這里面還有另外一個也許是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趙佶突然發現,王黼與梁師成居然是鄰居,而且兩家還有便門相通。

也就是說,趙佶終于反應過來,王黼之所以這么懂他,跟他是知己,完全是因為有梁師成做內應。

任何朝代,大臣與內侍相交結都是犯忌諱的,皇帝對此都很敏感。

在趙宋王朝也是一樣的。

朝官不得交結宦官,宦官也不宜與朝官交結,這是趙宋王朝防范宦官專權的一條重要原則。按照規定,兩者若相互往來,將受到懲處。

然而,趙佶時期,特別是自宣和以來,宦官與朝官相交結,已成為趙宋王朝一種普遍的風氣。士大夫幾乎無不奔走于宦官之門,他們相習成風,皆以附內侍為榮。但凡權勢顯赫的宦官,像梁師成、童貫、楊戩、李彥、譚稹、張迪等,無不門庭若市,各大宦官各立門戶,公受貨賂,以販鬻官爵。

究其原因,跟趙佶喜歡重用宦官,讓宦官的權柄重大,甚至在宰執之上,有很大的關系。

加上王黼上臺后,一切的一切,都每況愈下。

趙佶覺得,王黼太讓他失望了。

當初,趙佶可是力排眾議,破格提拔王黼,讓王黼取代政績斐然的蔡京擔任趙宋王朝的宰相,可以說是對王黼是寄予了厚望。

趙佶給王黼的待遇也是他這一朝宰相中最高的,不僅賜給他宅邸,還親自給他的宅邸題字為“得賢治定”,甚至又親自給王黼的宅邸題寫了載賡堂等七牌匾。

結果,王黼與粱師成在趙佶面前一唱一和,陽奉而陰違。

趙佶覺得王黼把他給害慘了。

當然,你也可以理解為,出了這么大的事,肯定得有人站出來背鍋,而王黼就是這個背鍋之人。

王黼的政治嗅覺很靈敏,他也感覺到了形勢對自己越來越不利,于是,見趙佶對他的態度變了,他趕緊主動上奏章請求致仕。

趙佶很快便批準了王黼的請求,給了王黼跟蔡京致仕時一模一樣的退休待遇。

王黼致仕以后,趙佶火速讓蔡京重新出山,兼領講議司,仍領三省事,五日一赴朝請,至都堂治事,使得蔡京又一次登上了趙宋王朝的政治舞臺。

這是蔡京第四次出任宰相。

這年蔡京已經七十六歲了,已目盲不能書字,足蹇不能拜跪,凡是需要蔡京所簽署的文件,蔡京皆讓他的季子蔡絳代替,甚至連上朝奏事也由蔡絳來代替。

也就是說,這宰相名義上是蔡京在當,實際上是蔡絳在當,至少很多事都是蔡絳在處理。

而蔡絳每次上朝,侍從以下皆迎揖,前呼后擁,堂吏數十人抱文書在后面跟從。

蔡絳的趾高氣揚和耀武揚威,引起趙宋王朝的一眾大臣的強烈不滿,為趙宋王朝接下來的政治埋下了隱患。

那趙佶為什么重新啟用蔡京?

這其實實屬無奈之舉。

趙宋王朝如今的局勢實在太差了,而在蔡京還擔任宰相時,趙宋王朝的局面比現在好太多了,他、蔡京、童貫這個鐵三角還取得了很輝煌的政績。

趙佶覺得,以蔡京的老練,一定能找到解決趙宋王朝目前的困難與克服危機的辦法,因此他對蔡京仍然抱有很大的期望。

蔡京父子上臺后,以雷霆之勢壓下了太學生和百姓反對割地議和一事,將趙宋王朝至此的責任一股腦地全都推給了王黼,對外表示,事已至此,只能先施以這權宜之計,為趙宋王朝爭取點時間。

而大元帝國在東京汴梁城招募三千文人的事情,進展得非常順利。

有人可能會問,太學生不是熱愛趙宋王朝,不是反對割地議和嗎?他們怎么會答應大元帝國的招募?

這里面的原因其實很多。

一是,只要是有點遠見的人,就能看出來,趙宋王朝如今已經是日薄西山了,而大元帝國則是如日初升,他們留在趙宋王朝不僅不會有一展其政治抱負的機會,沒準還得為趙宋王朝陪葬。

二乃,趙宋王朝冗官實在是太嚴重了,往往一個官位上會擠六七個人(一個當官,五六個候補),甚至更多,而且就算是當上官的人可能都沒有從政的機會,更何況是那些根本就沒有當上官的人,比如寒門子弟,比如不是特別優秀又沒有太好家世的太學生,說句不好聽的,哪怕趙宋王朝能挺過這一關,他們在趙宋王朝也沒有出仕的機會,而他們去了大元帝國,立即就能開始從政。

三者,大元帝國給的待遇實在太好了,俸祿跟趙宋王朝這邊一般無二不說,去了就給分房、分老婆、安置所有家屬,哪怕你家有八百人,大元帝國都不嫌棄,分田、分糧、安排住的地方。

四則,這次前來招募文人一眾吏部的官員中,有很多是從趙宋王朝前去大元帝國的文人,其中不乏原本在趙宋王朝這邊混得很一般或者能力比較一般的文人。

——見此,很多文人都會想:“他們在大元那邊都能當官,我去了,怎么也不能比他們差罷?”,這比任何言語都有說服力。

還有就是,不是所有文人、太學生都像陳東他們這么有骨氣。

要知道,歷史上,隨著東京汴梁城淪陷,很多太學生主動賣身投靠金人,他們不但給金軍南侵獻言獻策,還照著金人要求,把自己家鄉(主要是南方)的山川地貌原原本本畫出來,甚至直接給金人當向導。還有些太學生聽說,金人離開東京后,可能會屠汴梁城,為了逃過一死,他們搶著指認妓女當妻子,以期以家屬的身份跟金人北上,結果,連金人都覺得他們不配當讀書人,將其中的六十多人給清退了。

所以說,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文人自古多無風骨。

總之,江鴻飛要的,差不多全都達成了,田豹、沈安,以及成德帝姬趙瑚兒、洵德帝姬趙富金、徽福帝姬趙金仙、顯德帝姬趙巧云,早就在今年正月的時候北上到燕京了,這三千文人也會陸續分批地前往燕京,進一步解決大元帝國治國人才不足的處境。

關鍵,趙宋王朝跟田虎的關系肯定會徹底決裂,以后只怕也沒有人會相信趙宋王朝,跟其結盟,而大元帝國的統治則更穩了。

當然,柴進后來也代表大元帝國做出了一點讓步,給了趙佶君臣一點臺階。

那就是,大元帝國不僅沒要那三百萬石糧食,也同意了不在公告中提及四位帝姬,也就是幫著趙佶君臣隱瞞,他們不僅割地了,還和親了,并且是將四位帝姬一塊嫁給江鴻飛當妃嬪。

不然,趙佶君臣就是將王黼推出來背鍋,只怕也過不了這關。

再說田虎。

其實,江鴻飛不是先派柴進和蕭容出使趙宋王朝的,而是先派聞煥章和王介儒出使田虎的晉國,跟田虎談他的晉國并入自己的大元帝國。

江鴻飛給田虎寫了一封親筆信:“蓋聞順天者昌,逆天者亡,得人心者,可以立國,失人心者,罔克守邦……”

簡單來說就是,江鴻飛在信中表示,自己不計較之前田虎陰結趙宋王朝準備聯合攻打自己,還準備搶自己的妃嬪,只要田虎肯棄暗投明,自己就給他一個王爺當,再給他燕京城中的一座千間大屋、美人一百,優待他家所有人以及他的所有臣子。

可田虎也不知道是不信江鴻飛,還是自覺有趙宋王朝跟他聯合他不會輸,亦或是舍不得他當皇帝的夢想,總之他根本就不同意。

聞煥章和王介儒對田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都沒用。

沒辦法,江鴻飛只能改變策略,釜底抽薪,也就是派柴進和蕭容出使趙宋王朝。

可即便如此,江鴻飛也還是對著田虎抱有一絲希望,說穿了,江鴻飛并不想武統河東。

基于此,后來江鴻飛斷了趙宋王朝和田虎的聯盟后,派人把大元帝國跟趙宋王朝簽署的和約的副本拿給田虎看,告訴田虎,他的弟弟田豹和沈安在自己手上,趙佶許諾給他的趙瑚兒,趙佶也給自己了,趙佶根本就沒有跟他結盟的誠意。

江鴻飛還說,只要田虎肯投降自己,自己就把田豹和沈安還給他,還把趙瑚兒賞賜給他,再繞田虎一個趙宋王朝的帝姬。

總之,江鴻飛已經非常有誠意了。

另外,江鴻飛還派人去聯系喬道清等田虎手下的重臣,包括田虎的嬪妃鄔妃、范美人等,讓他們勸說田虎投降。

可田虎就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的不降。

好話說盡,多說無意,江鴻飛也就不再廢話了,直接動手。

江鴻飛用田豹和沈安換回聞煥章和王介儒,隨后會集眾臣子、眾將商議,最終定下:令許貫忠擔任宣撫使,賈夫人擔任都統制,劉锜、岳飛擔任左右前鋒,公孫勝、樊瑞、徐青娘、汪恭人、聞煥章擔任隨軍參謀,將馬軍頭領杜壆、孫安、花榮、呼延灼、秦明、索超、孫立、楊志、史進,步軍頭領顏樹德、余呈、劉廣、解珍、武松、劉唐、晏孝廣,共率大軍二十萬自南向北攻打河東。

同時,江鴻飛御駕親征親率三十萬大軍自北向南攻打河東。

大元洪武二年五月初,南面伐田虎大軍在大名府集結,隨后開進衛州屯扎。

武松曾屯兵于此,對這里田虎的布置了如指掌,他對許貫忠、賈夫人等人說:“田虎賊兵浩大,不可輕敵。澤州是田虎手下偽樞密鈕文忠鎮守,差部下張翔、王吉,領兵一萬駐守本州所屬輝縣,沈安,秦升,領兵一萬,駐守本州屬縣武涉。”

聞煥章建議說:“陵川乃蓋州之要地,不若竟領兵去打陵川,則兩縣不攻自破。”

岳飛上前請命:“末將愿領兵去取陵川。”

許貫忠、賈夫人等人同意。

與此同時,江鴻飛親率三十萬大軍來到了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的雁門關前……

(本章完)

相關


上一章  |  仙俠版水滸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