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俠版水滸第三百三十四章 南北夾擊,勢如破竹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仙俠版水滸 >>仙俠版水滸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三十四章 南北夾擊,勢如破竹

第三百三十四章 南北夾擊,勢如破竹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28日  作者:任鳥飛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任鳥飛 | 仙俠版水滸 


三晉山川險峻,山河表里,關險重重,易守難攻。

這也是江鴻飛一直不愿意武統河東的最主要原因,實在是因為河東這里很不好打。

江鴻飛君臣估計,田虎最大的倚仗也正是,河東易守難攻,誰想打下河東都不容易,種師道那個西軍宿將都拿田虎沒辦法,田虎才敢不理睬江鴻飛的招降的。

且說岳飛領了兵馬,先請孫立領五千兵馬去陵川城東五里外埋伏,楊志領五千兵馬去陵川城西五里外埋伏。

二將各自埋伏后,次早五更造飯,平明岳飛率左路先鋒軍兵馬直逼陵川城下,兵分三隊,一帶兒擺開,搖旗擂鼓搦戰。

守城軍慌的飛去報知守將董澄及偏將沈驥、耿恭。

那董澄聽報大元帝國調遣兵馬來打他的陵川城,已城下扎營,火急升帳,整點軍馬,出城迎敵。

耿恭諫道:“某聞岳飛年紀雖輕,卻是江衍手下得力悍將,不可輕敵,只宜堅守,再差人去蓋州求取救兵到來,內外夾攻,方能取勝。”

董澄大怒:“詎耐那廝,小覷俺這里,派個乳臭未干小子,怎敢就來攻俺的城子,實未將俺放在眼里!俺料定彼遠來必疲,待俺出去,教他片甲不回!”

耿恭苦諫。

董澄不聽,道:“既然耿將軍不敢出城廝殺,俺便留下一千兵馬與你城中守護,你去城樓坐著,看俺大敗這伙草賊!”

言畢,董澄急披掛提刀,同沈驥領兵出城迎敵。

城門開處,放下吊橋,三五千兵馬,擁過吊橋。

此時,大元軍陣里,用強弓硬弩,射住陣腳。

只聽得鼙鼓響處,陵川陣中捧出董澄來:

董澄立馬橫刀,大叫道:“水泊草寇,到此送死!”

賀重寶挺起三尖兩刃八環刀縱馬到陣前呵道:“天兵到此,早早下馬受縛,免污刀斧!”

兩軍吶喊,董澄、賀重寶搶到垓心,兩馬相交,兩器并舉。

二將斗不過二十余合,賀重寶突然使出妖法困住董澄,隨即一刀就將董澄斬于馬下。

吊橋上的沈驥見董澄被番將擊殺,掄起出白點鋼槍,拍馬向前來戰賀重寶。

耿恭在城頭上看見,董澄戰死,沈驥趕去,恐怕有失,正欲鳴鼓收兵,大元軍里忽然沖出一彪軍馬——牛皋、王貴、湯懷、張顯等十數個將領,飛也似搶過吊橋來。

晉軍怎擋得住這樣的兇猛攻擊,耿恭急叫:“快關城門,收起吊橋!”

說時遲,那時快,牛皋和王貴早已搶入城來。

守門晉軍將士一齊向前,被牛皋雙锏連打,轉瞬之間就打死了十幾個,王貴也是大刀連砍,砍翻了七八個,湯懷、張顯等將一擁而入,奪了城門,殺散晉軍將士。

耿恭見勢不好,急忙滾下城來,望北要走,卻被湯懷趕上活捉了。

城外,沈驥正要斗賀重寶,聽得吊橋邊喊起,想要回去救援。

不想,賀重寶再使妖法將沈驥困住,又一刀帶走。

岳飛看準戰機,招動軍馬,掩殺過來。

陵川兵馬,被殺死大半,其余四散逃竄去了。

眾將領兵一齊進城。

岳飛吩咐親兵于南門豎立起大元帝國的旗號,好讓兩路伏兵知道;再分撥未出戰的將士各門把守。

少頃,孫立、楊志兩路伏兵,一齊都到陵川城匯合。

賀重寶獻董澄、沈驥首級,岳飛不吝夸贊:“將軍好本事,某必為將軍如實上報軍功請賞!”

賀重寶等遼將大喜。

隨后,耿恭等將被湯懷、張顯等人押上來。

岳飛招降道:“我大元草創,陛下求賢若渴,將軍若肯歸順天朝,岳飛必保奏重用!”

耿恭叩頭謝道:“既蒙不殺之恩,愿為岳先鋒麾下小卒!”

其他晉將見耿恭投降,也都跟著投降了。

岳飛大喜,再用好言撫慰了這幾個晉將,然后一面報捷,一面讓隨軍參謀出榜安民,一面備辦酒食,犒勞三軍將士,同時置酒管待耿恭及一眾晉將。

筵席上。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岳飛問耿恭蓋州城中兵將多寡。

耿恭答:“蓋州有鈕樞密重兵鎮守,陽城,沈水,俱在蓋州之西;惟高平縣去此只六十里遠近,城池傍著韓王山,守將張禮、趙能,部下有兩萬軍馬。”

岳飛聽罷,舉杯向耿恭道:“將軍滿飲此杯,只今夜岳飛便要將軍去干一件功勞,萬勿推卻。”

耿恭道:“蒙岳先鋒如此厚恩,耿恭豈敢不盡心?”

岳飛喜道:“將軍既肯去,岳飛派幾個兄弟,并將軍部下將領,如此這般,即刻便煩請起身。”

當下酒罷,岳飛傳令王貴、湯懷、張顯等七個步兵將領,并一百名精銳步兵,穿換了陵川軍卒的衣甲旗號;又請楊志、孫立各領兩千馬軍,銜枚摘鈴,遠遠地隨在耿恭兵后;最后吩咐牛皋等將在陵川城鎮守,自己親領七千馬軍隨后接應。

分撥已定,耿恭、王貴等領計出城,日色已晚,行至高平城南門外,已是黃昏時候。星光之下,望城上旗幟森密,聽城中更鼓嚴明。

耿恭到高平城下高聲大喊:“我是陵川守將耿恭,只為董、沈二將不肯聽我說話,開門輕敵,以此失陷。我急領了這百余人,開北門從小路潛走至此,望乞放我進城則個!”

高平守城晉軍將士,把火照認了,急去報知張禮、趙能。

那張禮親上城樓,軍士打著數把火炬,前后照耀。

張禮在城墻上對耿恭說:“雖是自家人馬,也要看個明白。”

耿恭道:“這個自然。”,然后將頭抬起,讓張禮他們看個分明。

張禮等人望下仔細辨認,真是陵川耿恭,領著百余軍卒,號衣旗幟,無半點差錯。

城上軍人,有認識陵川將領的,便指道:“這個是孫如虎。”,又道:“這個是李擒龍。”

張禮笑道:“放他進來!”

只見城門開處,放下吊橋,又令三四十個軍士,把住吊橋兩邊,方放耿恭進城。

見高平城守軍中計,王貴等將也不管耿恭等降將了,紛紛沖入城中,靈力全開,奪下城門。

楊志和孫立在遠處用千里鏡看得分明,立即率本部人馬,馬力全開,沖入高平城,然后分頭趕殺晉軍。

趙能、張禮被亂兵所殺;高平晉軍,被殺死數千,剩下的放下兵器投降。

城中百姓,在睡夢里驚醒,號哭振天。

須臾間,岳飛領大軍也到了,下令守把各門,讓十數個軍士,分頭高聲大喊:“不論軍民,只要拜降,不殺一人!”

天明,有隨軍參謀出榜安民。

岳飛讓隨軍的兵部的官吏統計好戰功,同時差人飛報許貫忠、賈夫人知道。

南路伐田虎大軍旗開得勝,連下兩城……

再說江鴻飛親率的北路伐田虎大軍。

江鴻飛率北路伐田虎軍來到雁門關前,向代州挺進,他嚴戒部伍,整肅器甲,不得懈怠。

江鴻飛判斷,雁門關前的家計寨是代州絕邊控扼之地,將難以攻取,于是分兵一部,由杜壆和韓世忠率領繞道壺谷寨,兩面夾攻。

江鴻飛對杜壆和韓世忠說:“田虎政綱不振,人神共棄,現我大元集合精銳軍馬分南北兩路向河東挺進,是為民征討。大軍要賞罰必行,糧草朕會教人及時供應,你等不要驚擾降服之民,不要縱兵浮掠。大軍須見機而進,無須事事稟報。若攻克壺谷寨,你二人要靈活應對,以全勝為最終目的。”

江鴻飛這番話可不是無的放矢。

這幾年注定了是不平凡的一段時間,連年災害不說,今年正月,河東更是突然發生大地震,諸山草木皆沒入地中,多地房屋倒塌,民眾傷亡和財產損失都很嚴重。

可田虎根本就沒有賑災,而是只顧自己享樂。

當然,這也是因為田虎其實也沒有賑災的能力。

要知道,田虎占領河東的這些年,一直忙著打仗,搶占地盤,他手下的人馬一度超過百萬,一個小小的河東,怎么可能養活得好這么多人馬?

而且,田虎根本就沒有好好治理河東,河東的民眾全靠自給自足,還得接受田虎政府的嚴重剝削。

連年災荒,讓河東的收成本就不好。

再加上今年年初的大地震。

以至于河東凍餓致死之人遍地。

無疑,這使得田虎在河東很不得人心。

所以,江鴻飛說田虎政綱不振,人神共棄,是有理有據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江鴻飛當然要撫剿并用了,不能一味地攻打。

這是江鴻飛攻取河東的大的方針。

老實說,江鴻飛想過,自己攻打河東時,有人會投降。

可江鴻飛真是萬萬沒想到,大元軍在家計寨這里就沒有受到任何阻擊。

不僅如此,大元軍甚至無驚無險地就進入了雁門關。

這一路之上,大元軍并無一戰,始終快速向前推進。

三天后,大元軍來到代州城下。

代州也稱雁門郡,北拒雁門,山河之險,與云中、朔州戰略地位相等。

代州守將名叫李嗣本,這里之所以毫無抵抗,是因為他被代州的軍民給捉了。

事情是這樣的。

當初,遼、金占領云地時,尤其是后者占領云地時,云地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甚至說那里是人間地獄都不為過。

那時緊挨云地的代州,雖說這里的人生活得也不好,但勉勉強強也能對付活下去不是。

當時,有大量云地的人想方設法地逃到代州去找活路。

可等到大元帝國接手云地了之后,直接向云地運來了二百萬石糧食,給所有云地的人不分男女老幼每人分兩石糧食,接著給所有云地的人不分男女老幼每人分二畝良田,同時免除了所有人的債務。

而等到冬天一過去,云地的各級政府就出動勸農,免費租借大牲口給民眾種地,興修水車等灌溉工具,出動軍隊幫民眾疏通河道,甚至出動軍隊幫那些孤寡老幼家里種地。

如今,云地到處都是綠意盎然,地里的莊稼已經長到了半人多高,只要稍懂點農業的就能看出來,云地今年肯定有一個好收成,這里的人至少兩三年不會挨餓了。

更讓代州的人羨慕嫉妒的是,今年正月的那場大地震,云地同樣遭災了,房屋也倒塌了不少,可江鴻飛在第一時間派人送來了大量的軍用帳篷、糧食等物資幫民眾抗過這個寒冬,而且江鴻飛還派出軍隊幫助民眾重新蓋房子,甚至就連江鴻飛本人都來到了受災地區,賑濟、關心災民。

對比一下,代州在這場大地震中餓死、凍死了十幾萬人,沒死的,也全都遭到了一場大罪,包括代州的戍卒。

試問,代州的軍民,怎么可能不對田虎政府有怨念?又怎么能不向往大元帝國的生活?

所以,得知江鴻飛御駕親征來打田虎,代州的軍民自發地組織起來,捉了李嗣本等田虎手下的將領,開關投降。

就這樣,號稱“據高負險、憑山控水、地形完固”的代州,輕易地失守了,江鴻飛兵不血刃地就進入了河東。

江鴻飛沒有讓代州的軍民失望,一到代州,江鴻飛就派人運來二十萬石糧食,并派專人來主持公審、免債、分田、分糧。

而代州的晉軍,江鴻飛將其中還想當兵的煉氣士挑出來,再去掉老弱,剩下的編入守備軍當中,暫時充當輔軍。

大元軍占領代州后,繼續南下。

幾日后,大元軍兵至忻州。

忻州也是河東的戰略要地,自古便有“晉北鎖鑰”之稱。

忻州知府名叫賀權,他度勢不敵,遂放棄抵抗,開城投降。

江鴻飛大喜,下令賀權官職不變,調去河北滄州擔任知府,其他一同開城投降的人皆有賞賜。

北路伐田虎大軍的下一個目標是石嶺關。

石嶺關又稱“白皮關”、“石嶺鎮”,位于太原北面,是云中通往太原的必經之地。地勢險峻,嶺橫東西,路縱南北,扼守著太原通往忻、代、云、朔之要道,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征伐北漢,遼國向晉陽(太原)派軍,增援北漢,趙匡胤命何繼筠領兵赴石嶺關阻擊,宋軍與遼軍為爭奪石嶺關展開了一場浴血拼戰,最終宋軍大捷,生擒刺史二人,獲生口百余,斬首千余級,馬七百余匹,器甲甚眾。

現在,面對大元軍長驅直入之咄咄攻勢,田虎很焦急,他趕緊派大將魚得源前去守住此關,擋住江鴻飛南下的腳步……

與此同時,聞陵川失守,輝縣、武涉兩處晉軍嚇得北撤,許貫忠、賈夫人調兵遣將拔寨西行與岳飛部合兵一處,繼續北上……

(本章完)

相關


上一章  |  仙俠版水滸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