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俠版水滸第三百三十一章 大國外交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仙俠版水滸 >>仙俠版水滸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三十一章 大國外交

第三百三十一章 大國外交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24日  作者:任鳥飛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任鳥飛 | 仙俠版水滸 
正文卷

正文卷

趙良嗣來到黃河邊上高俅的宣撫司見到江鴻飛派來的使臣后,心里就是一緊!

原因無它。

只因江鴻飛派來的這兩個人,可不太好對付。

主使柴進,后周世宗柴榮的嫡派子孫。

眾所周知,趙宋王朝的江山社稷是從柴家的孤兒寡母手上搶的,因此柴進說不準會對趙宋王朝有怨恨。

這從之前柴進出使趙宋王朝的態度上,也不難看出來。

副使蕭容,不僅是遼人,還是契丹人。

因為趙宋王朝計劃撕毀《澶淵之盟》聯金滅遼收復燕云十六州,遼人全都對趙宋王朝非常仇恨,只怕蕭容也不例外。

見江鴻飛派柴進和蕭容來出使趙宋王朝,趙良嗣感覺,他這次的差使,只怕要難辦了。

趙良嗣的感覺沒錯。

柴進已經是大元帝國的三司使了,掌管全國的錢谷出納、均衡財政收支,為中央最高財政長官,號稱“計相”,大元帝國當之無愧的高官。

按說,這樣的柴進,已經不用親自出使趙宋王朝了,尤其是在這次的任務還有危險的情況下。

可柴進卻將自己的工作全都交給副手李應代做,堅持出使趙宋王朝,絲毫都不畏懼危險。

柴進還對江鴻飛說:“臣等這個機會已四十多年,萬望官家成全。”

見柴進這么說,江鴻飛只能讓柴進擔任這次出使趙宋王朝的使臣了。

而且,不得不說,派柴進出使趙宋王朝,大元帝國首先就占了一定的優勢——至少當著柴進的面,趙宋王朝不好在道德層面指責江鴻飛謀朝篡位。

一見到趙良嗣,柴進就先發制人:“年初時,我朝皇帝念民族大義,不愿意放棄為我漢人收復燕云十六州的機會,不封王、不建元、不改制、不要帝姬、不要歲幣與你朝議和,各立誓書,永遠和好,你朝答應將山東、河北割讓給我朝皇帝,教我朝皇帝世代鎮守。我朝皇帝本想使兩界士民安業,各享太平。不想,你朝卻三次謀取攻打我朝,又陰結田虎、天祚,企圖顛覆我朝統治,還許我朝皇帝妃嬪給田虎,欺人太甚!我朝雖小,卻不敢失道理,待與你朝略辨曲直則個。”

趙良嗣的心頓時就是一揪,他忙道:“你我兩家自年初交歡,已有近年,你家與本朝各以氣義相結,本朝豈會不爽元約,出兵攻打你家?大使萬萬不可信小人之言。兵者兇器也,天道厭之。貴朝今已惡了金國、西夏、草原諸部,又新近立朝。今一旦不顧以前契義誓好,便先舉兵,不過虜掠得近邊些小民戶。我大宋乃大國,世界廣闊,軍民事力,若朝廷省悟,略行更改,你們怎容易近得?且一旦開戰,日后干戈幾時定得!”

跟趙良嗣一塊來的朱彥通見柴進的話中有出兵威脅之意,便說:“天祚失道,任用奸邪,天厭人離,故為伱家所破,本朝亦怨其悖禮敗盟,所以豈能與之相謀,共同敵對你家?今你家若信小人之言,與本朝遽相失歡,一旦至兩大國交兵,卻幾時休得!此事非小,利害所系,愿你家主人深思之。”

蕭容冷冷地說:“今有天祚、番僧、你朝皇帝御筆親書具在我家手上,豈容你們抵賴?”

趙良嗣和朱彥通一聽,江鴻飛手上不僅有耶律延禧,還有為趙佶和耶律延禧傳書信的番僧以及趙佶寫給耶律延禧的御筆親書,頓時滿心苦澀,百口莫辯。

趙良嗣眼珠動了動,然后讓左右退去,只有他和朱彥通跟柴進和蕭容在房中。

可即便這樣,趙良嗣仍舊不放心,他對柴進說:“請與大使單獨商議。”

柴進不同意:“我朝國中論事,尚不避蕭副使等原遼人,何況你這里?”

趙良嗣說:“此系兩朝大事,未商定間,恐人傳播,別致異議,則難成事。”

柴進還是不同意:“趙龍圖若說便說,若不說,便請帶我二人去東京面見趙皇。”

見此,趙良嗣只能說:“臨行時,陛下令在下告訴大使,本朝緣一些大臣不務大計,輒生事,從田虎、天祚私請等事,主上亦自知是失,愿大使念以舊好,不為深較,使兩朝生靈安帖,我朝愿冊封貴主為大元皇帝,永割山東、河北、河東給貴朝,兩朝以大河為界,若蒙俞允,便告示及一的確日期,各自安撫邊民,日后大使及蕭副使不拘欲要何物,但請見諭在下,當自一一奏上應付。”

趙佶君臣不僅答應將山東和河北永久割讓給大元帝國,還將田虎的河東割讓給大元帝國,另外承認江鴻飛建立的大元帝國,看似很有誠意。

可仔細想想,在之前的和約當中,趙宋王朝就已經將山東和河北割讓給江鴻飛了。

而河東目前被田虎占領,并且在之前的和約中趙宋王朝已經暗將河東割讓給江鴻飛了。

這兩條完全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毫無誠意可言。

唯一新的條件就是,趙宋王朝承認江鴻飛的大元帝國。

可這就是一個虛名,而江鴻飛向來最務實了。

可以說,趙宋王朝什么都不想付出,只想通過賄賂柴進和蕭容逃過此劫。

這樣的條件,柴進和蕭容怎么可能在江鴻飛那里交代過去?

要知道,江鴻飛的眼里可是不容沙子的。

要是他們真敢動這樣的心思,那純粹是老壽星上吊,嫌命長了。

別忘了,可是有康公弼的例子在前!

另外,柴進和蕭容也反感,趙宋王朝出賣其盟友田虎。

總之,趙宋王朝開出來的條件,柴進和蕭容不可能答應。

柴進說:“山東、河北早已是我家疆土,有你我兩家此前簽的和約為證,河東今為田虎所占,更說做甚你家地土?至于冊封我家皇帝,臨來之際,我家皇帝親口所言,他這皇帝,不需要任何人冊封。且你家太小覷柴進了,柴進曾家資百萬,仗義疏財,喜好結納四方豪杰,被譽為當世孟嘗君,綽號小旋風,最重義氣,那年柴進被高俅堂弟高廉所害,險冤死于獄中,我家皇帝拼了身家性命打破高唐州救出柴進,對柴進恩重如山!柴進豈會行這小人之事,出賣我家皇帝建立的大元?你家若真想重修舊好,卻是要拿些對我大元的誠意出來。”

柴進的慷慨之言,讓趙良嗣和朱彥通有些自慚形穢。

而對大元帝國的“誠意”,趙良嗣和朱彥通真是沒法給。

關鍵,趙良嗣和朱彥通都覺得,柴進要誠意是假,想要大元帝國跟趙宋王朝開戰是真。

朱彥通說:“貴朝所任用者,盡是契丹舊時職官,只要讒攪生事,萬一不得已你我兩大國交兵,須各有損折。兼我大宋尚有兵馬百萬,軍民皆習戰斗,若有倉卒,眾必據城堅守,如何容易攻打破得?不過虜掠些村民錢財罷了,縱有所得,則利入軍人手,儻有所失,則害在國家。且殺了一個宋人,即是與契丹報仇,殺了一個元人,亦是與契丹報仇。今貴朝滅盡契丹,我朝再付些歲幣,得早休兵,各享太平,莫是上策,豈可容易更言戰斗事也!我與趙龍圖被命奉使,不敢不為兩朝極盡忠言,乞貴主深思之。”

蕭容聽言,大為不悅道:“你說得好,只是你大宋說話多言而無信,誰敢信之?”

趙良嗣和朱彥通覺得,有蕭容這個契丹人在場,他們根本不可能說服柴進,所以只能請趙良嗣和蕭容先回東京,再較計較。

同時,趙良嗣派人快馬加鞭回到東京汴梁城向趙佶君臣報告柴進和蕭容的態度。

趙佶得知此事了之后,大驚失色,他覺得,江鴻飛這是要跟他開戰的節奏。

不僅趙佶這么覺得,王黼等趙宋王朝的大臣也十分擔心事情會向著這個可怕的方向發展。

蔡攸建議:“伸手不打笑臉人,不如盛情招待柴進,再商議此事?”

蔡攸還建議,不要讓柴進和蕭容住班荊館了,應該安排柴進和蕭容住都亭驛。

趙宋王朝對外交往很活躍,來趙宋王朝的各國使節很多,也很頻繁。在接待方面,趙宋朝廷大體上是實行一國一館的制度。譬如,遼國使者,都安排在都亭驛接待。西夏使者,一般在都亭西驛或來遠驛。高麗使者,在外城的同文館。南番、交州、西番、大食、龜茲等使者,都在懷遠驛接待。而吐蕃、黨項等使節,則在禮賓院接待。

班荊館坐落在東京北郊的陳橋驛,就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的那個小鎮,離京城大約有四十里路。

班荊館不僅設在郊區,館舍建筑、食宿條件、服務水平、規模等,也無法與其它館驛相比,尤其是無法與都亭驛相比。

都亭驛坐落在東京城最繁華之處,是東京規模最大、條件最好、接待規格最高的國賓館。以前主要是用來接待遼使的。

原本,趙宋禮部準備安排柴進和蕭容住班荊館的。

可蔡攸覺得,柴進出身柴氏,不是沒見過世面的人,肯定知道,趙宋王朝哪個驛館規模最大、條件最好、接待規格最高。

趙佶覺得有理,所以,默想了片刻,說:“遼使早已斷絕,都亭驛也已閑置許久。遼國已然滅亡,今后不可能再有遼使來訪了。元代替遼,已成必然。從今往后,元國使者,一律安排在都亭驛。對他們所提之要求,要盡量滿足,要盛情接待。”

有了趙佶定下的基調,柴進和蕭容到了東京汴梁城了之后,趙佶先是賞賜給柴進和蕭容大量靈器和靈石,甚至將他自己飲用的茗茶和保養玉體的調膏也賞賜給柴進和蕭容不少。

接著,趙良嗣每天都領著柴進和蕭容在東京汴梁城中四處參觀瀏覽。他們登上明堂,眺望御街街景。還參觀了龍德宮、蕃衍宅以及離宮艮岳等皇家建筑園林。

梁師成甚至親自出面代表趙佶在樊樓招待了柴進和蕭容一頓。

蕃衍宅是趙宋王朝的皇子們居住的宅邸。

龍德宮是在趙佶以前的端王府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的一座宮殿,亭臺樓閣臨江而建,風光很秀麗。

艮岳萬歲山,青松密蔽,蔥蘢蒼翠。山上處處是太湖靈璧之石,雄拔崛峭,巧奪天工。全園建筑有四十余座,既有皇家風格的樓臺軒館,也有鄉野情調的茅舍村屋,山水之間,處處點綴著奇花美木,美不勝收。

樊樓就更不必多說,美輪美奐,美女如云。

可以說,在招待柴進和蕭容一事上,趙佶君臣幾乎做到了極致。

等柴進和蕭容玩好了,王黼又親自去透了一下柴進和蕭容的口風,趙佶才在崇政殿接見了柴進和蕭容。

見面后,柴進將《大元報大宋獲契丹昏主書》拿出來呈現給趙佶。

趙佶早就知道了,在這份《大元報大宋獲契丹昏主書》中,江鴻飛只是告訴他自己捉到了耶律延禧,大遼帝國滅亡了,并沒有其它意思。

——如果《大元報大宋獲契丹昏主書》有問題,趙佶也不可能讓柴進和蕭容當面讀出來。

形式上的流程走完,趙佶對柴進說:“你我兩家恩怨曲直、是非過錯,自有后人去評說,可有一樣,你柴氏之人應該承認,自我趙氏之人坐江山以后,你柴氏祖祖輩輩皆榮華富貴,此事有目共睹,至于你叔侄與高廉之事,朕并不知曉,不然只憑你家有太祖皇帝御賜丹書鐵券,朕亦不會教你叔侄蒙受不白之冤。”

趙佶的話,讓柴進沉默了。

老實說,柴進相信趙佶所說的。一個皇帝,不可能在這點小事上說謊。

再者來說,趙佶君臣這幾日的盛情招待,也不能說一點作用都不起。

拿人手短,吃人嘴短嘛。

所以,沉默了少許,柴進說:“昔日的恩怨就教它過去罷,柴進此來,乃是代表我大元而來,所為公事也。”

聽柴進這么說,趙佶暗松了一口氣,接著他強裝鎮定地說:“既然你是為公事而來,那朕也就不跟你拐彎抹角了,你只需跟朕說,朕與你主之間可還有回旋的余地?若無,朕定然不會束手待斃,必立即整軍備戰,且不顧一切與方臘、田虎、王慶議和,集中軍隊,再招募敢戰之士百萬,與你主決一死戰。若有,你直接說出你主的條件,朕看看能否滿足,避免這一戰……”

(本章完)

如有侵權,請聯系:(##)


上一章  |  仙俠版水滸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