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末長劍第九十九章 搶人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晉末長劍 >>晉末長劍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九章 搶人

第九十九章 搶人


更新時間:2025年08月12日  作者:孤獨麥客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孤獨麥客 | 晉末長劍 


李兆這人雖然出身江夏李氏,從小錦衣玉食,但干起活來還是很認真負責的。

從五月下旬開始,他轉戰人口稠密的襄城、潁川、汝南三郡,大肆招募人手。

六月底的時候,他甚至已經跑到了同樣戶口繁盛的南陽郡,在鄉間四處溜達。

其實,他發現了一個小秘密:安家費多到一定程度后,多兩文少兩文其實區別不大了,很多人更關心去了那邊能不能生活,能不能適應。

這個時候,就要靠你和你手下的口才了。

“這位郎君說笑了,高昌當然種麥。每年正月春耕,秋初即收,比中原早了月余。”一王府小史口若懸河地說道。

“麥子能過冬嗎?”村頭來了一群少年,十六七歲的樣子,其中一人出聲問道。

“自然能過冬。”小史賣力地說道:“高昌、交河二縣有白羅麥,不但能過冬,所出白麥面烹飪將熟之際,潔白如新,專供貴人食。”

“能種麥,定然能種粟嘍?”又有人問道。

“當然。”小史笑道:“高昌人愛食粟糜,尤以寺廟僧眾為甚。不光粟,黍、穄、倮麥(大麥)、青麥(青稞)亦有。黍作羹、穄作餅,十分美味。倮麥、青麥一般用作馬食。”

“什么?好好的麥子拿來喂馬?”有人不信。

南陽固然有人拿糧食喂馬,但一般都是用秕谷、糠麩,不夠吃就拉出去找草地,只有富貴人馬才舍得拿豆子喂馬。

高昌什么地方,也配拿糧食喂馬?

“這你就有所不知了。”小史面不改色道:“高昌闕土良沃,谷麥一歲再熟。秋后種白羅麥,夏收后種穄子,三四月便熟。”

“那不和南陽一樣?”少年內聽得驚疑不定。

如果真可以谷麥一歲再熟,那不比中原差了,但眼前這個人夸夸其談,怎么看怎么有問題。

不遠處停下了一輛牛車,車上有人掀開布簾,跳了下來,道:“我聞高昌初春及秋后干旱少水,而這時恰恰是麥田需要用水的時候,如何解決?”

“開挖井渠可也。”小史看了此人一眼,說道。

少年們見了來人,紛紛行禮道:“劉公。”

劉公回了一禮,然后嘆道:“你等固然日子難過,可也不要為人隨意誆騙。開挖井渠非一年之功,若吃不飽飯,餓得頭暈眼花,連井渠也挖不了。”

小史見有人來壞事,立刻說道:“公甚是無禮!趙王仁厚,初時便會養著你,三年免賦。再者,他們多發往車師后國,彼處河流縱橫,水草豐美,沒那么缺水。無需像高昌、伊吾二郡挖那么長的井渠,稍稍挖一些,以備不時之需就可以了。”

“再者,山后還可以放牧。先前趙王得馬萬余,分賜將吏以酬功,而今多牧于山后平川中,以毛色為群,數年下來,彌互百余里,莫知其數。”

“百姓也不差,你可知高昌只需二三斛粟麥就能換得三只羊腳?趙王就藩之前,高昌國貴人食馬,余食羊及鳧雁。就百姓而言,吃肉可比中原多多了。”

“高昌人性工巧,善冶金銀銅鐵為器及攻玉。烏孫等部還進獻麝香、黑、紅狐皮、灰鼠皮、虎、豹皮、黃羊角、馬胯革等,農閑之余大可鞣制,不乏人買。”

“便是不會這些,只要有力氣,大可去官府、寺廟、貴人莊園里作甜醬,一次賺得銀錢數文尋常事也。”

劉公被說得愣了一下,問道:“何為甜醬?”

“公乃貴人,豈不聞正旦朝會時高昌國進獻之‘葡萄五物’?”小史見氣勢壓過了對方,更是得意,準備痛打落水狗。

“慚愧,卻不知也,可否見告?”劉公倒是個爽利人,不懂就是不懂,還虛心請教。

“曰‘酒、漿、煎、皺、干’。”小史說道:“‘漿’便是葡萄漿,亦名甜醬。葡萄園收獲之時,便召集人手,呃——反正便是去作醬。”

“召集人手做何事?”劉公正聽得入神呢,追問道。

“不和你多說了。”小史擺了擺手,道:“反正高昌賺錢的門路很多,養活一家老小斷無問題。”

他不愿說后面那半句話,其實是怕別人聽得膈應。召人赤腳踩踏葡萄,載歌載舞,然后得到葡萄漿釀酒,他不知道中原士民能不能接受,于是干脆不說。

好在劉公也沒追問,只道:“倒是老夫孤陋寡聞了。”

說完,他嘆了口氣,看著圍在左近的本鄉少年,道:“他們都還小,不知外頭的艱險。素聞趙王乃賢人,莫要坑害了他們。”

說罷,轉身上了牛車,慢慢遠去。

少年們你看我我看你,又圍上來問了許多問題。不知是不是因為劉公攪局,最終十幾個人里面只有兩人愿意應募西行。

小史也不磨嘰,當場跟著兩人回家,一家丟下銀錢十文,然后立券作保。

得知竟有十文銀錢之后,又有一家心動,悄悄找到小史,長嫂先抹了一通眼淚,說家里怎么怎么苦,小叔子年十五,又如何如何能吃,真的過不下去了。

小史面無表情地聽著。

這段時日,此類場景他見得多了,耳朵生繭了,心也硬了。

從頭到尾,他幾乎沒聽婦人在說什么,只偶爾看一眼婦人的丈夫。

作為長兄,他的臉色陰晴不定,時而堅定,時而愧疚,時而迷茫,有時想說些什么,見到妻子的眼色后,又閉上了嘴巴。

小史聽到最后,解開一個布囊,嘩啦啦往婦人手里倒了十枚銀錢,然后便讓夫妻二人在一份文券上按手印。

十五歲的少年在一旁呆立著,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人情冷暖,唉。”不遠處的馬車上,李兆收回目光,長嘆一聲。

不過嘆息歸嘆息,事情還是要做下去的。

離開這個村之后,他們又連夜趕路,前往下一處。

而就在李兆在鄉間各處亂竄,大肆招募人手的時候,齊王友樂玄也來到了洛陽。

他是入京拜訪少府官員的,順便招募人丁。不過在聽聞了趙王僚屬做的某些事情之后,氣得直跺腳。

你這么砸錢,我怎么辦?

可恥!哄抬物價,李兆可恥。

當然,他也就只能私下里罵兩句了,趙王有錢,你還能不讓他花?

七月初六,他終于見到了大忙人、少府監蔡承。

“蔡公,漂渝度支校尉已立,海船戶已齊,然乏船,卻不知何時能領得新船?”樂玄說道:“無新船,舊船亦可啊。”

蔡承還在與僚屬商討交州大木的運輸“腳錢”,聞言揮了揮手,讓僚屬們先離開,轉而對樂玄嘆道:“你啊,何急也。若老夫沒記差,五月底就已經到了,蓬萊船屯造的新船,一共二十艘。”

樂玄的表情有些凝滯,合著我出門沒多久船就來了啊。

“果真?”他問道。

蔡承不高興了。

他常年擔任少府監,權勢不比一般的中樞大員小,何時有人對他這么說話?不過樂玄也不是一般人,齊王的心腹,還是要給點面子的。

于是說道:“老夫還能騙你不成?”

樂玄這才放下心來,笑道:“蔡公莫怪,實在茲事體大,不得不關心。”

蔡承瞟了他一眼,謔笑道:“怎么?齊王等不及要就藩了?樂浪、帶方二郡戶口查清了嗎?”

“殿下上任第一件事便是徹查二郡戶口,三月時,造冊登記,合一萬三千戶、近六萬口。”樂玄說道。

“少了,還得再查。”蔡承說道:“司馬懿征遼之時,收戶口三十余萬,然多在遼東、玄菟二郡,樂浪只有劉昕、鮮于嗣少量兵馬跨海登陸,未受波及。好好查一查,查不到十萬以上都是假的。”

司馬懿征遼時,親率主力步騎四萬,劉昕、鮮于嗣二人于青州跨海登陸帶方,未經大戰便控制二郡,后賜予當地韓、濊部落首領邑君或邑長的印綬,大體和平接收。

所以蔡承讓齊王繼續查,狠狠查。

不過樂玄卻苦笑道:“不能查,一查就亂了。”

蔡承不想多說了,只道:“三韓之地,百余萬人總是有的。若有朝一日大舉北上,樂浪、帶方二郡再出點內應,齊王可頂得住?言盡于此,君自思量。”

說罷,他擺了擺手,轉身離去了。

剛走出去十幾步,又回過頭來,說道:“別在河南募人了,經趙王這么一搶,怕是沒人愿意走,還是去冀、青、幽三州看看吧,那邊人多得很。”

“蔡公說得是。”樂玄點頭道:“這會正有人在河北招募呢,列口那邊已經快有一千人了。”

蔡承想了想,漂渝津度支校尉現階段的主要運輸路線就是彰武—遼東—帶方,而帶方的終點就是列口。

看樣子,齊王想先將列口經營起來。倒是不錯的思路,只不過,這條航線還是有點危險了,若出現船毀人亡的事故,撫恤多半還是少府來掏,便是腳錢(運輸費用),度支校尉大抵是拿不出的,尚書省多半也不肯全出,到最后還得少府拿出相當一部分錢來。

陛下可真是,唉!

交州那邊局勢日益緊張,少府賺錢的大頭蔗糖、香料面臨威脅,卻不知以后還能不能為陛下填窟窿了。

他琢磨著,近期得入宮面圣一次。

(本章完)


上一章  |  晉末長劍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