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末長劍第九十八章 程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晉末長劍 >>晉末長劍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八章 程儀

第九十八章 程儀


更新時間:2025年08月10日  作者:孤獨麥客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孤獨麥客 | 晉末長劍 


邵珪本以為四月就能南下,實際上拖到了五月初。

朔日大朝會后,他新納三位夫人的事情已然說定了。

徐、謝、季三位蠻酋也見了個面。

徐氏還好說,光看裝束,和中原士人差別不大了,甚至比士人更像士人——有的士人平日里比較隨性,不拘小節,這位叫徐嗣守的白虎夷酋豪可就非常嚴肅、板正了,給人一種特別希望得到認可的感覺。

謝、季二人則比較“蠻”,裝束花花綠綠,戴著碩大的金耳環,甚至還有紋身,讓邵珪大倒胃口,暗嘆新夫人怕是好不到哪去。

回到王府后,他將事情與祖、鄧、劉三人說了一遍。

三女都有些驚慌。但事已至此,也沒任何辦法了。

祖氏已然懷有身孕,卻還出面安慰道:“夫君,陛下說得沒錯,他確實在為你著想。都跑到牂柯那么遠的地方了,王府用度可能還不如中原士族。與地方蠻酋相安無事就已然萬幸,想要做點別的什么事更千難萬難,幾無可能。太子若登基,他也要臉,真不至于為難遠在牂柯的夫君。只要禮數不缺,恭順事上,太太平平是沒問題的。”

邵珪像一尊佛像般,半晌不說話。

祖氏以為他無法接受這件事,于是坐到他身側拉著他的手,柔聲說道:“夫君,不管到哪,我都跟著你便是了。”

邵珪終于有動靜了,只見他冷笑了一下,道:“惹不起還躲不起?”

說完,看了看祖氏,臉色變得鄭重了起來,道:“你等先待在京中,便是將來去探望,也只能在成都。朱提、牂柯、越嶲那些地方污萊眾多,容易生病,還是算了吧。”

“是。”祖氏乖巧地應了一聲。

見她這樣,邵珪放心了許多,道:“這幾日我便要出發了。王府護兵才募集到三四百,我留五十人在洛陽,其他都帶走。”

“三百人夠嗎?”祖氏問道。

“益州上下總不能看著我死。”邵珪說道:“父親還在招募呢,后面會發送過去的。”

“夫君,我們只有你了。”說完,祖氏頓了頓,又道:“你還有我們。”

邵珪沉默了一會,道:“又不是龍潭虎穴,擔心什么?”

話音剛落,卻聽前院來報:趙王府文學李兆來訪。

邵珪眼皮子跳了跳。對老三,他可真厭惡不起來,其實真要選個人當太子的話,他更能接受念柳,雖然老三看起來有點過于仁義了,不像干大事的樣子。

但老三登基的話,他們這些兄弟都能留在洛陽,不過屆時會不會有人弄出點別的事情,可就不好說了。

自家人知自家事,他看老三那么“好欺負”,說不定就蹬鼻子上臉了。

當然,那也是以前的老三了。現在念柳是什么樣,他也有點吃不準了,畢竟這些年見面的次數很少,只聽聞討平拓跋余部作亂時,面對鮮卑騎兵沖陣,念柳親自擂鼓助威,好像有點變了。

“去書房。”邵珪吩咐了一下門令史,徑直去了書房坐下。

片刻之后,李兆入內,行禮道:“殿下。”

“院中何人?”邵珪聽到動靜,問道。

李兆獻上了一份禮單。

邵珪接過之后,有些驚訝:金錢三百、銀錢五千。

“此為游公奉我家大王之命相送,以壯行色。”李兆笑道。

其實他只說了一半。

金錢三百、銀錢三千算是趙王師游濟職權范圍內能動用的最大資金,再高就要上報了。

之前趙王就寫信過來,提及若二兄就藩,則送上一份厚禮,但未提送多少。此番楚王出任南中七郡道橋修繕大使、牂柯太守,明眼人已經看出了許多東西,因此游濟便送上了程儀。

將來正式之藩后,應該還會再送一筆。

但對楚王邵珪來說,這份禮已然不算小了,因此他下意識來到院中,看著被打開的箱子。

真·新鮮出爐的銀錢,邊緣帶有清晰的銼刀修整痕跡(去除毛刺),字跡明亮、圖案飽滿、色澤亮白。很明顯,這些龜幣是新鑄出來的,還沒被人使用過。

至于金錢,那就是大秦金幣了,由西域傳來。

嚴格來說,這些所謂的金錢不是大梁法幣,是不能流通的,但在實際生活中,私下里悄悄用沒有任何問題。

便是楚王是皇子,不能這么做,那也可將其當做“金器”賞賜給勞苦功高的臣子,一點問題沒有。

“三弟有心了。”邵珪長嘆一聲,朝李兆說道:“代孤謝謝趙王,日后必有回報。”

“我家大王曾說,殿下乃血脈至親,如何能用阿堵物衡量?”李兆說道。

邵珪神色一動,心中有些暖意。

他扭頭看了下李兆,發現對方沒在看他,稍稍放心了一些。

仿佛為了掩飾某些情緒似的,他問道:“三弟在高昌,似是過得不錯?”

李兆聞言,苦笑道:“夏日酷熱,黃沙漫天。也就商旅眾多,能多收一些金銀奇珍罷了。山后還有沙漠盜匪(匈奴部落),不得安寧。”

“休要誆我。”邵珪也笑了,道:“數日前聽聞有沈家商隊入京,大肆買賣。其有一株珊瑚,型制極其漂亮,為褚司空重金購得,可有此事?”

“確有其事。”李兆說道:“有西域胡商帶了六株珊瑚東行,高昌抽其一,已放了許久,一直沒賣出去,最終只能拿到洛陽來出售。”

“這些銀錢,莫非是拿波斯銀錢換來的?”邵珪又問道。

“是。”李兆說道:“仆親自帶著波斯銀錢入少府,看著他們從模范做起,復熔鑄、澆注、破范、修整、按壓、打磨,日夜不停,等了許久。”

“少府其實很缺白銀。”邵珪搖頭失笑,同時也對老三的財力有了全新的認識。

由王府屬吏帶著大量外域銀錢入少府,親自監督鑄造龜幣,可見不是什么小數額,說不定有三五萬,那便值差不多四萬貫錢了。

念柳好大的手筆!

想到這里,他忍不住問道:“高昌國歲入幾何?”

李兆回道:“去歲收得銀錢八萬三千文。”

“文?”邵珪一怔。

李兆指著箱子,道:“一枚銀錢便是一文。”

邵珪聽完,臉色雖沒多大變化,但內心之中卻震驚莫名。

好大一筆錢!按照洛陽最新糧價,可買三四十萬斛糧,相當于五六萬戶百姓的田租。

便是算上戶調和庸,三項加起來,也相當于二萬二千余戶百姓的全部賦役了,真是不得了。

他將來便是就藩了,能收到相當于一萬戶百姓的賦稅就僥天之幸,大概率還沒有,真的不好比。

李兆看他那樣,心中已猜到幾分。

他方才那話其實不盡不實。

這八萬多文主要是人頭稅和各色商稅,且并未收全,認真收的話,九萬多也不奇怪。

而且,田租并未算在內,那一份收的是糧食。

西域胡商的抽分更不用說,主要是貨物,需得賣掉后才好計價,現在是不清楚的,很可能這個才是大頭。

不過,楚王若按中原白銀的價值來換算高昌歲入,則大謬矣。

八萬三千文在中原很值錢,在高昌則未必——小老百姓在高昌賺銀錢花銀錢,其實日子也就那樣,只有大商人才有能力利用“匯率差”來中原采買貨物,再帶回去銷售到西域。

“這么多錢帶來洛陽,卻不知作何用處?”邵珪又問道。

“不瞞殿下,主要拿來招募壯士西行。”李兆回道。

“高昌、伊吾有那么多土地?”

“新募之人,只有少許安置在伊吾,大部將發往車師后國。”

邵珪若有所悟。

看樣子,父親把車師后國也許給三弟了。他看過地圖,高昌國確實需要車師后國,沒別的原因,就是將其經營為阻擋匈奴部落南略的第一道防線。

哪怕車師后國被打爛了也不要緊,高昌、伊吾安定,三弟就還能維持下去。若車師后國沒了,匈奴人就可以越過天山,四處劫掠了,可謂防不勝防。

卻不知是三弟主動索要車師后國,還是父親塞給他的了。如果是前者,三弟確實變了,進步不小。

“可已募得壯士?”邵珪看向李兆,問道。

“洛陽壯士索價太高了。”李兆搖頭嘆息,道:“至今才募得百余人,卻花出去了千余文。看樣子得去司州之外看看了。”

邵珪忍不住笑了。

今時不同往日,若戰亂年代,別說花錢了,只要管飯,都一大堆人過來。便是較為安定的地方隨便給個幾匹雜絹,就能把一個精壯男子帶走。

但現在么?沒那么容易。而且還是高昌那種地方不花費重金根本沒人去的。

這會募到的百余人,多半家中丁口眾多,生活沒那么好,而且排行靠后,什么都分不到,別說娶妻了,吃飯都只能混個半飽。

更有甚者,父母故去,兄嫂不講情義,將年少的弟弟趕出家門,直接賣掉了——當然,這種事要被戳脊梁骨的,終究不多。

“可去豫州看看。”邵珪說道:“昔年高平之戰后,劉漢便無能南略,安定多年矣。家口眾多者不在少數,若能花費重金,應能募得不少人。實在不行,不如去蜀中看看。”

“多謝殿下提點。”李兆說道。

他想到楚王剛被任命為七郡大使,莫非意有所指?

邵珪卻沒想那么多,輕輕合上木箱蓋子后,便令仆人將金銀收下。

這些錢,暫時不用動,先存于京中。待到異日正式之藩,或可采買貨物南下。

李兆很快就離開了,而邵珪則與妻兒度過了平靜的數日時光。

五月初十,他帶著王府屬吏,悄然離開了洛陽,前往蜀中。


上一章  |  晉末長劍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