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末長劍第四十五章 榮養與交代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晉末長劍 >>晉末長劍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五章 榮養與交代

第四十五章 榮養與交代


更新時間:2025年07月16日  作者:孤獨麥客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孤獨麥客 | 晉末長劍 

作者:→

熱門小說

今年的臘月似乎沒有往年冷,氣溫稍稍有所回升。

當然,邵勛很清楚,這只是主跌浪中的一個反彈罷了,氣溫還在下行通道之中。

臘月十五,今年的最后一次大朝會上,車師后土車洛親自入京,奉上貢品:駿馬五十匹、延胡索百斤、野馬革二百張邵勛賜金印紫綬、冊封爵位,留其于京參加正旦朝會。

年后的話,鴻臚寺會派遣官員,帶著回贈的禮物及冊書,與車師后王一起歸國。

而在年前,金滿鎮的設立已經開始了籌備工作。

從后世的吉木薩爾到奇臺,車師后國劃撥了約一千頃雪山北麓的土地,以供金滿鎮各個堡寨戌兵屯墾。

按照高昌方面發回來的奏報,這些田地多為荒土,有的還時常有匈奴人過來放牧,并不全在車師后國實控范圍之內。

邵勛不以為意。這都是小事了,小弟什么事都能辦妥,要你大哥何用?

利用小弟熟悉當地情況、人文、地理的優勢,先把屯墾做實了,慢慢收拾,這才是正道。

漢魏常年在高昌屯墾,影響力滲透到方方面面,于是到了張駿時代,一個地方割據軍閥就能廢藩置郡。這不是張駿比中原朝廷威望還大,而是水到渠成,他最后摘了桃子罷了。

西域長史府也是有屯田兵的,他們常年駐扎在樓蘭,對鄯善國也有很強的影響力,說難聽點,

現在把鄯善廢藩置郡,也不是不可以。

再往后,歷史上唐朝在西域各國駐軍,最典型的就是于國,搞得收稅什么的都是唐人在做,

變成了真:于土但內里坐,外事由唐官處置。

車師后國亦可由駐軍、屯由做起,慢慢加深控制,只不過這個控制不是由大梁朝廷直接控制,

很可能是藩王代行權力。

鄯善王也來了京城,老實得無以復加,照例送各色禮物及樓蘭美人。

邵勛回賜禮物,邀其參加朝會。

這兩國之外,焉耆王似乎猶豫不決。據車師后王稟報,焉耆國內目前吵得厲害,難以形成統一意見。

龜茲等國則鐵了心不投靠了,似乎仗著天高皇帝遠,想自己做自己的主了。

那就讓他們再得意一會,待到明年春后第三批糧食運到敦煌、高昌,就可以讓他們知道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了。

打平龜茲這個西域第一強國之后,其實就可以實行招撫之策了,即又打又拉,沒必要一直動用軍事手段。

總體就是這么個戰略,朝廷內部已經私下里討論過很多次了,一切只待明年年中正式出兵。

整個臘月就在這么一種不溫不火的節奏中度過,直到迎來了貞明七年(340)的正月。

邵氏一大家子選擇在了九龍殿過年。

這是邵勛父母曾經居住過的地方,舊觀大體未改,充滿了當年的味道,只不過當孩子們涌入之后,氣氛為之一變,似乎歡快了許多。

邵勛把三弟、大侄子一家都喊過來了。

他現在就是邵氏家族當之無愧的掌門人,就連族中地位都是最高的。

大侄子心情不是很好,更有些茫然,

邵勛理解他。

母親去世,哀思仍在。本人又從統領數萬人馬的單于大都護的位置上被拿下,一時間很不適應。最重要的是,他對未來很迷茫。

他不覺得自己老了,也不覺得自己該在家容養了,但這就是人生。

「蘊文,聽說一泉塢那邊沒人住了?」邵勛避過了瘋跑的孩兒們,拉著大侄子在廊下坐好,問道。

「是。」邵慎回道:「杜氏上一輩族人相繼零落,子孫輩要么居于長安,要么散居洛陽、汴梁、彭城。宜陽大宅確實沒人住了。」

邵勛回鄉那年,還曾召見過杜尹,但他去年年中病逝了。而在此之前,杜耽已然故去,杜氏上一輩四兄弟,盡皆作古。

分家產的時候,不知道有意還是無意,居然給邵慎之妻杜氏分了一部分家產,便是宜陽一泉塢了。

這是一件很稀罕的事情。正所謂嫁出去的女兒像潑出去的水,更別說巨鹿郡王妃杜氏還不是女兒,而是孫輩,只能說懂的都懂。

而邵勛這么問,邵慎便明白叔父已經知道這件事情了。

其實他無所謂的,

他在洛陽、汴梁都有宅邸,還很氣派,在江陵城郊還置辦了莊園。南下大潮愈演愈烈,他并未落于人后,遣家將南下巴陵,開辟污萊,營建莊宅,已然小有成果。

而在擔任單于大都護期間,收到的胡部孝敬更是堆積如山,都發愁在何處安置那些牛羊馬駝了錢財,對他而言只是個數字,他也不熱衷這些。若非妻子實在喜愛一泉塢,說是她從小長大的地方,他都懶得關注。

「一泉塢既歸你了,就好生經營。」邵勛說道:「少府會撥發五千匹絹,助你將此塢改造一番。一泉塢我很熟悉,位于山崗之上,風景絕勝,就是住得不太舒服,需改造一番。此事你不用管了,居家守孝即可,叔父幫你辦。大成之后,比洛陽、汴梁的宅邸都要富麗堂皇,更有自然野趣,

足慰晚年了。」

邵慎欲言又止,最后只能應了一聲。

叔父都提到「晚年」了,他還有什么話說?接下來的日子,大抵就是在家閑居了。

政治和軍事上的人生,已然結束。

對這個結果,不能不說沒有遺憾,但事實如此,只能嘗試著去接受。興許不太難吧,也就是一開始難受一些,但他已經在家居喪數月,似乎已經沒開始那般不習慣了。

「走,去用飯吧。」邵勛看了看里面,拍了拍邵慎的肩膀,起身說道。

「好。」邵慎面色平靜地起身,跟在邵勛后面。

他的一生,與王彌在弘農反復纏斗過,與索頭在中陵川亡命搏殺過,進過蜀中,到過塞外,也算是足夠豐富了。

就此榮養,似乎也不錯。

上元節過后,諸衙署逐步恢復上直。

平章政事羊曼重病請辭。邵勛去其府上探望了一番,著其安心養病,職位仍替他保留著,并以其子、雕陰太守羊札為從仆射,調入京中,

沉祎、劉閏中二人倒還身體不錯,邵勛將二人召入太極殿,交代諸般事項。

「朕西巡之際,關東當鎮之以靜。」邵勛首先定下了基調。

「徐州三年治河,邗溝大為改善。開春之后,余下的四萬男女老少編為役戶,連同平定拓跋鮮卑時虜獲的丁口,計九萬余人,悉數發往新興、雁門二郡,整治濾沱河。都水監已經派人去看過了,興許要兩年。那就準備兩年所需資糧,用心整治。完工之后,太原、岢嵐、西河、上黨、樂平、平陽、河東諸郡陂池、河道需要整修的,亦花時間整治。」

說到這里,邵勛沉吟一番,道:「這么多人開挖溝渠、疏浚河道、修建大堤,不是什么小事。

需不需要出動禁兵、府兵看守?」

劉閏中一聽,立刻說道:「陛下高看他們了。徐州治河三年,活下來的人形容枯稿,早就沒了反抗的心氣。索頭之眾,雖言數萬,然為朝廷大破,已然喪膽。既無馬,又無弓刀,便是有匹夫鼓動挑唆,又能如何?并州諸郡多有郡兵,在哪處治河,把郡兵集結起來便是。若郡兵不足,臣便調發蕃部勁騎,保管沒人鬧事。」

邵勛點了點頭,道:「還是并州之事。軍學、縣學、郡學闕員甚多,朕不要你們今年就補上,

但多少補一些,讓并州軍民看到朝廷在努力解決此事,可明白?」

匯祎躬身應道:「移風易俗,國之大事,政事堂明日便召集三省官員會商,列出條陳,盡快操辦。」

「第三件事。」邵勛繼續說道:「今北地豪族紛紛南下,稍有些亂,釀出了不少事端。政事堂議一議,或可派員南下,指導一番。朝廷確實不管他們,任其開荒,但有序強于無序,不能一點不管,你們看看辦吧。」

「是。」匯、劉二人齊聲應道。

劉閏中可能還沒反應過來,但泡祎已經琢磨出一些味道了。

天子大概意指兩事。

其一是南下豪族看到某處比較不錯,一窩蜂涌上去,爭斗不休,傷了和氣,反倒拖慢了開荒進程,得管一管。

其二則是不少江東豪族正往揚州南部諸郡遷徙。晉安、建安二郡這兩年就多了不少人,于山中平地開墾,慢慢落腳。他們也有些混亂,更激起了蠻夷的敵視,需要朝廷管一管,甚至支援部分錢糧、器械,駐軍可能也需要配合。

這事比較繁雜,得好好琢磨一番。

「第四件事。」邵勛掃了二人一眼,道:「不少北地俊彥去了南方后,有些耽于享樂。朝廷或可想想辦法,令其鉆研崇有新論、窮究宇宙道理,革除士林弊風。此事倒不急于一時,但需常抓不懈,爾等仔細了。」

「是。」匯、劉二人再度齊聲應道。

「還有最后一事。」邵勛說道:「政事堂與少府協商,交廣、揚廣之間的海運也不是一年兩年了,如何航行最安全,什么樣的船最合適,該形成條文了。尤其是沿途重要的海浦,都水監好好派人查一下,諸般情狀,登記造冊,以利后人查閱。」

「是。」

邵勛想了想,沒什么該交代的了。

飯要一口口吃,每一年都有進步就非常不錯了。


上一章  |  晉末長劍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