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亞洲汽車研發中心。
“秦總,咱們這么漂亮的一款車,就賣給南棒子嗎?他們不配啊!”彼得看著已經最終敲定的汽車外形,有些惋惜。
“對啊,咱們第一款MQB平臺下的轎車,應該配個最漂亮的外形,現在,這車子給了南棒子,咱們……”邢富強也覺得有些糟蹋了好東西。
“咱們這個外形,賣了二十五億,有這筆經費,夠咱們亞洲汽車研發中心多少年的研發經費了,有啥不值得的?”秦鋒笑著說道:“再說了,現在靠著這款車,和大宇集團搞好關系,等以后,他們集團倒閉了,咱們也正好可以把他們的產業接手過來。”
等以后,他們的集團倒閉?
大家伙用復雜的目光望向秦鋒。
大宇集團如日中天,怎么可能會倒閉?除非是秦總使出各種手段,把大宇集團給整垮啊!沒錯,秦總估計打的就是這個主意!
“至于一個殼子,不算什么大事,咱們再搞一個就是了。”秦鋒的腦子里飛快地閃過后世的一款款轎車,橫置平臺的,外形還要漂亮大氣。
要不,搞個套娃臉的大眾?只要搞一款車,那以后整個車系就有了,加個屁股,拉高了,拍扁了,加寬了……而且,大眾的車標是圓形的,和咱們的車標外圈一樣,搞出來會很協調。
尾部再來兩個大大的漢字紅星,這車子造出來,絕對的漂亮!
走大眾的路,讓大眾無路可走!
不過……大眾走的是中庸路線,絕對不會有馬自達6那樣驚艷,現在自己直接搗鼓大眾,會不會有些Low?
要說外形漂亮,還是得BBA,只可惜這些車子都是豪華車,一般使用縱置平臺。
要說橫置平臺的嘛,奔馳A級就是橫置發動機的,用的還是1.3升排量的,別看小,人家也是個四缸機,奔馳還是非常懂客戶的,不像寶馬那樣上三缸機。
而且,奔馳的滿天星中網,那絕對是高端奢華上檔次,要不要把奔馳A級的外形拿來?
自己知道的車型太多了,這幾乎都有種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感覺了,算了,干脆都畫出來,讓大家伙投票,看看哪種更好吧!
于是,秦鋒拿起筆來,唰唰唰,又畫了兩款轎車出來,一款看似平淡中庸,卻非常耐看,另一款則非常高調,一看就很大氣。
“這兩款,先做個油泥模型出來,咱們對比一下,看看哪款更耐看,就選擇哪款。”秦鋒開口。
彼得拿著兩種設計圖,忍不住感慨:“秦總,您簡直就是個天才。”
“不不,天才不過是踩在別人的肩膀上而已。”
巨人才是踩在別人肩膀上的啊,這天才,那就是天才啊!彼得有些不解,秦總,您要踩在誰的肩膀上,才能把這些畫出來?
秦鋒笑了笑,沒有回答。
“這兩款的外觀,并不遜色于給南棒國的那款,秦總,看來還是我多慮了。”邢富強陪著笑。
“秦總,您和南棒人說,以后我們的車子,油耗還會降低?這個該怎么做?”
上次聽秦鋒這么說,彼得很激動,他可不覺得秦鋒是在吹牛皮,秦總既然說了,就一定能做到!
“你覺得,車輛在什么時候最費油?”
“這個嘛……應該是市區,走走停停的路段最費油吧?”
如果在高速上,用最高檔開動,那百公里油耗絕對是最節省的,而市區里,走走停停,加速減速,這個過程,是最耗費燃料的,一輛跑高速百公里五升的車子,在這種路況下,跑出二十升的油耗來也很正常。
“對,只要我們解決了這個油耗問題,那我們的車子燃料消耗率就會迅速降低。”
“這個……好像是無解的吧?”彼得思考了半天,然后搖頭。
秦鋒笑了笑:“如果只使用內燃機,那這個還真無解。”
“秦總,您的意思是說,增加一套電動機?”彼得不愧是高級工程師,很快就想到了秦鋒要表達的意思,臉上帶著興奮。
“只要簡單修改我們的發電機就可以,增加功率,這樣在車子啟動的時候,可以反向作為電動機,增加動力輸出!”邢富強在一旁說道。
當年,混動剛剛開始搗鼓的時候,一些油車企業就開始這么玩,畢竟最簡單。
其他的都不用變,只需要將發動機前端皮帶帶動的發電機,換成一個大號的電機就行,它用皮帶和發動機的曲軸連接,既可以作為發電機,給大電池供電,又可以作為電動機,給發動機增加一把子力氣,提升加速的動力。
這就是BSG電機,屬于弱混系統,聽上去好像能提供一些幫助,但是實際上,沒多大的用處,原因也很簡單,它的動力太小,最大的BSG電機,也就是25千瓦左右,無法單獨驅動車輛,還得靠發動機。
可以說,就是為了降低理論油耗而做的一種取巧的手段,實際上幫助很小,而這套系統如果不成熟,還經常報故障碼,讓人苦不堪言。
秦鋒搖頭:“這條路線可以,但是不怎么好用。”
“要不,把電機放在后面?比如放在發動機飛輪上?”彼得提議。
發動機飛輪那個大家伙,內部也可以做成空的,從而容納下更大個頭的驅動電機。
邢富強提出的叫做P0電機,彼得提出來的叫做P1電機,這些都不是最好的。
“各位,咱們搞的是雙離合變速器,咱們可以在變速器上做文章。”秦鋒說道:“比如說,咱們可以把一款峰值功率75千瓦的驅動電機裝上去,這電機的峰值扭矩,也會有330牛米左右,你們覺得如何?”
發動機之前是P0電機,發動機之后是P1電機,變速器上是P2電機,車橋上是P3電機。
這些電機之中,P2電機是最合適的選擇!
首先,它可以做得很大!
峰值功率75千瓦,峰值扭矩330牛米,這已經超過很多自吸汽油發動機了,也就意味著,它可以直接帶動車輛前進,而之前的P1和P0電機,只是輔助!最多只能做到25千瓦,否則就是越俎代庖。
其次,由于它可以放在離合器的后面,這就意味著可以和發動機斷開連接,也就是說,當在市區里開動的時候,發動機可以處于熄火狀態,直接用P2電機驅動!
而且,當車子減速的時候,P2電機還可以反向制動,進行能量回收,給動力電池充電。
最后,相比放在車橋上的P3電機,它不用改動車輛底盤,改裝最為方便。
彼得和邢富強都陷入了思考之后,幾分鐘后,彼得首先開口:“秦總,那車上的空調、轉向機、剎車之類的怎么辦?”
轉向機主流還是液壓轉向,需要發動機帶動一個液壓泵,不過先進的車子已經有了電子助力轉向,這個可以改,但是空調這貨,一直是用發動機來帶動的。
所以,一些動力不足的車子想要超車,就得先關掉空調,就是為了節省動力的。
剎車看上去好像和發動機沒關系,但是實際上,轎車的油剎是需要發動機進氣產生的真空來助力的,車子熄火之后,踩幾腳,剎車就硬得踩不動了,就是因為沒助力了。
現在,要搞在雙離合變速箱上的驅動電機,發動機可以熄火,之后的問題怎么解決?
“這些都可以做成電動的,空調用電機帶動,剎車也可以用電子助力。”
你們覺得沒法解決了,那純電車怎么解決?當然都是用電機來帶動!
這個不是問題,其實,冬天的取暖才要命,畢竟,內燃機自身要散發熱量,這熱量直接散掉也是浪費,通過管道進入駕駛艙內,就能在冬天提供暖氣了,油耗不會增加。
而純電車就傻眼了,只能用電來制熱,這東西耗電嗖嗖的,開了取暖,續航減半都是輕的。
“秦總,這可是個大工程。”
“沒錯,的確是個大工程,需要咱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研究,但是,這不正是咱們亞洲汽車研發中心存在的意義嘛!”
咱們干啥的?就是要研究世界上最先進的汽車技術的啊!
“目前,咱們主攻的方向,集中在改進大功率發電機和在變速箱上增加驅動電機這條路線上,但是,其他路線也得涉獵,不用別的,只要把專利都注冊了就行。”
其實,混動的歷史很早,1898年,費迪南德波爾舍和路德維希洛納就打造出來了世界上第一款混動車,不過當年的技術并不成熟,也沒有多大的影響力。
現代的混動技術,可以從1997年,豐田第一代普銳斯開始算起來。
正是因為豐田首先搞出來了現代的混動技術,所以一直都喜歡吹牛皮,比如說什么世界上只有兩種混動,豐田的混動和其他的混動。日吹們也可以吹牛皮了。
現在才93年,全世界,是咱們首先涉足的,這個領域里,先來的人,自然可以把后來的人的路都堵死了!
管什么THS、DHT、DMi……咱們先把專利都注冊了,后來者,就只能從咱們手里買專利!
就像是橫置AT變速箱技術,被愛信給注冊了專利,其他廠商只能買他們的,沒法仿制,否則就是侵權。
等以后,咱們哪怕躺在專利上睡大覺也可以!
當然了,也得考慮到西方的無恥性,比如說他們不承認,這個時候,咱們就得用他們無法實現的工程問題來設置障礙了,比如說內部的芯片問題,比如說先進的永磁電機需要的稀土問題。
“嗯,明白,秦總,咱們會把所有專利都注冊的,其實,在燃油發動機上,咱們已經注冊了大量的專利,比如智能可變氣門正時系統,咱們把能注冊的專利都注冊了。”邢富強說道。
內燃機已經發明了一百多年,基本原理早就被工程師們玩透了,然后,工程師們發現,內燃機還有改進的空間。
比如說,在進氣過程中,活塞一直從上止點到下止點,在這個過程中,把燃油混合氣吸入氣缸,但是實際上,如果在活塞上行的過程中,進氣門不要太早關閉,還可以吸進來更多的混合氣,這樣可以進一步提升發動機的性能。
但是,普通發動機的進排氣系統是固定的,于是,工程師們開始動手了。
本田在1989年4月搞出來了DOHCVTEC技術,也就是電子控制可變氣門時間及升程技術。
聽起來很復雜,其實很簡單,不過是在驅動氣門的搖臂內部增加一個活銷,在一定轉速下塞進去,這樣進排氣的時間就延長了。
豐田用的是VVT技術,則是從推動氣門搖臂的凸輪軸上做文章的,增加一套液壓控制系統來改變進排氣的時間。
不過,這些技術目前都還是很原始的,在不斷地發展之中,現在,亞洲汽車研發中心已經把后面需要的各種技術專利給注冊了!
島國,本田汽車公司,會議室。
渡邊五十郎滿臉憤怒:“哼,他們太平洋集團涉足汽車領域還不到五年,加上三輪摩托車,也不到十年,他們能有什么先進的技術?分明就是在吹牛,還說能將油耗控制在百公里五升以下,也只有南棒國那群傻子們才會相信!”
“是啊,真不知道東方人給他們灌了什么迷魂湯,居然讓他們相信了!”其他人也跟著附和。
社長川本信彥臉色嚴肅,1990年,他成為了本田株式會社的第四任社長,和之前的社長一樣,之前都是本田技術研究所的社長。
看名字也能看出端倪來。
比如豐田的社長,幾乎都是姓豐田的,畢竟他們搞的是世襲制,講究家族傳承,而本田,是技術狂,從第一任社長之后,就是這個管理,并不看重由家族的什么人來掌控,但是絕對是要玩技術出身的!
到了后世,也只有第八任社長是個例外,其他的,都是清一色的從本田技術研究所出來的。
川本信彥也是技術狂,他在加入本田之后,第一個研究項目就是F1汽車發動機,這種發動機,絕對是整個汽車行業的珠穆朗瑪!
現在,聽到手下人的抱怨,他只是沉思,半響之后開口:“降低燃料消耗意義重大,既然東方人能做到,那我們本田也就要做到!”
島國人不缺錢,甚至前些年比美國人還壕,所以,島國人并不在乎車子花多少錢,但是……島國資源貧乏,他們用的燃料都是海運過來的,平時沒問題,如果遇到特殊情況,燃料供應就可能會出問題。
所以,他們很重視燃油的經濟性,更何況,他們的車子是要賣到全世界的!
聽到他這樣說,工程師松澤健一開口:“目前,想要提升燃油的經濟性,還是得從VTEC系統上下手,只有讓燃燒更加充分,我們才能讓車子更省油。”
發動機的工況不同,空燃比不同,稀薄燃燒效果不同,進氣門的開關也應該有不同的狀態。
目前他們的VTEC系統,不過只能有一種改變,遠遠不能滿足需求。
“目前,我們的V6發動機計劃從3.0升擴缸到3.5升,從而提供更大的燃燒室,讓燃料更加充分燃燒,我們不認為渦輪增壓是正確的路線,我們還是要從自然吸氣發動機上想辦法,下一步,我們計劃改進VTEC系統,讓它更加智能。”
“怎么改?”川本信彥很感興趣。
“在凸輪軸前端的驅動齒輪部位,加入一個新的VTC機構,讓凸輪軸在轉動的時候,可以根據發動機的工況做出提前或者延后,實現最佳的氣門打開和關閉時機,等到我們的這種產品成熟之后,就可以擴展到全系列的發動機上,百公里降低一升以上的消耗,還是能做到的。”
VTEC系統在89年問世之后,也在不斷升級,比如說在91年,搞出來了VTECE,95年,又提出來了三段式結構,99年,才搞出來了iVTEC技術,現在松澤健一說的,就是99年才有的技術。
“不過,這種技術目前還很難實現,所以,我們打算先申請個專利,以后再研發,目前我們研發的重點,是三段式VTEC,在每個氣缸頂部的凸輪軸上,我們安裝三個不同的正時和升程形狀的凸輪,其中中間的最大,快正時,高揚程,右邊的慢正時,中等揚程,左邊的慢正時,低揚程,這樣可以滿足不同工況的需要,同時還能提升發動機的功率……”
松澤健一正在講解接下來的技術,就聽到咣的一聲,門被推開了。
“松澤先生,不好了!”
“怎么了?”
如果是其他企業,高管開會,被下面人打斷,那是非常不禮貌的,但是在本田,只要是技術上的,就沒問題!
“我們想要去注冊iVTEC技術,這才發現,技術專利已經在去年被別人給注冊了!”
所有人都騰的一下子站了起來,被別人搶注了?
“誰注冊的?”
“亞洲汽車研發中心。”
“該死的,又是這個亞洲汽車研發中心!”松澤健一惱火地說道:“不過,這是以后的技術,目前來說,我們這種三段式VTEC技術,還夠用至少五年。”
“我們這種三段式技術,也被亞洲汽車研發中心給搶先注冊了!”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