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佑明第七百四十六章 大明不費兵馬而得天下人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萬歷佑明 >>萬歷佑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四十六章 大明不費兵馬而得天下人心

第七百四十六章 大明不費兵馬而得天下人心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楓渡清江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楓渡清江 | 萬歷佑明 


金臺吉聽楊吉努這么說后就點了點頭,望著茫茫無垠的印度大平原,扯了扯韁繩道:“早知道,南邊這樣好,當初就應該多抓些人來!”

楊吉努跟著回道:“是啊,這里這么暖和,若多帶這些人來,就能搶更多的奴隸與金銀。”

金臺吉和楊吉努此時后悔當初沒多帶些人來,而對于大明朝廷當局來說,他們現在則后悔沒有早點來這里王化。

因為實際上,眼下在印度次大陸,利益收獲最大的其實是大明朝廷。

女真等夷丁搶掠得到的一切土地與人口還有財物都要在大明朝廷手里交換為銀元劵。

然后,女真等夷丁再拿銀元劵去購買大明的商品。

等于女真等夷丁辛苦拼命得到的東西,只是大明的廉價商品。

與此同時,大明還從歸附的婆羅門封建領主這里收取保護費,向他們傾銷商品。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印度次大陸,實際上是很多個封建領主組成的非中央集權的國家。

可能莫臥兒帝國的集權程度要好一些,但本質上,整個印度次大陸就是由若干邦國組成的封建社會。

而這自然更利于大明在印度次大陸實現自己的戰略目的,讓自己利益最大化。

總之,大明現在是在兩邊賺錢,而這也使得大明朝廷的收入不停地漲。

關鍵是,女真等夷丁里的貴族,還基本上會把多余的銀元劵拿來購買認購劵,等于把自己拼命得來的錢,再借給大明朝廷,也可以說是投資給大明朝廷。

這就意味著,這些貴族主動把自己和大明的利益捆綁在了一起,而不會對大明這種剝削模式感到不滿,且為了自己的利益會不得不愿意為大明一直開疆辟土。

同時。

大明還主動對莫臥兒帝國的婆羅門封建領主們提供保護,且主張不對他們進行殺戮,也允許他們對大明投資,給大明借錢,所以,婆羅門們也對大明也沒那么厭惡,甚至也開始愿意為大明的繁榮添磚加瓦。

再加上,大明還會從賺取的利益里分出一小部分賞賜女真夷丁中的中下層表現英勇者,出眾的甚至還會直接召去京師面圣,成為天子門生,且還在被女真等夷丁屠掠后的地方,以及在婆羅門封建領主的地盤建儒學院和醫館,來賑濟窮人與救治病患,順便宣傳天命說,讓這些地方的底層人知道,大明天子是天命所歸的圣主仁君,自己生活苦只是因為自己命比別人苦,自己還應該多吃苦多努力,這樣才能有機會成為人上人。

當然,要做好這一切,是需要一個在軍事和政治以及外交上都很擅長的人,才能在印度替大明朝廷統籌好這些事務,而讓各個勢力與各個階層都對大明沒那么大的仇恨,甚至只感恩大明。

只善于沖鋒陷陣且俗名喚做劉大刀的劉綎自然是不適合干這事的。

所以,在劉綎打下達卡后,朱翊鈞下旨把他調了回來,因功封為承國公,留京掌管京衛武學。

而已升為兵部右侍郎的萬世德在被廷推為新的印度總督人選之后,朱翊鈞欽點了他去擔任印度總督,負責在印度的軍政事務。

朱翊鈞之所以選擇萬世德,是因為萬世德既擅長軍事指揮,曾經在花馬池擋住了數十萬叛軍的進攻,更擅長處理多民族關系,也曾在甘肅不費一兵一卒讓二十萬扣關的胡人歸附,既敢狠辣處事也能懷柔示恩。

萬世德擔任印度總督期間,根據實際情況,的確沒有采取軍事冒進的策略,而是用他身為文官且更善于的方式讓大明既在印度獲得了最多的利益,也讓印度各個階層都對大明沒那么反感,甚至是歡迎。

設醫館、建學校乃至設立救濟院,皆是萬世德來這里做的事。

除此之外,萬世德還把重心放在了商業與文化教育上。

首先,他在達卡大力興辦實務,利用印度的廉價勞動力,把國內的大量被淘汰的落后產業轉移了過來,進而再利用這樣的方式賺取到的錢財從婆羅門手里購買土地和礦山,這相當于讓莫臥兒的底層人通過自己的勞動為大明換取了大量土地和礦山。

其次,萬世德還在這個時候對這些集中在自己工廠里的莫臥兒底層人進行感恩教育,讓他們只認識到自己是靠大明皇恩的到來才有了工作有了活著的可能。

為了掩蓋大明來印度也是為了利益掠奪的本質,更好的讓大明天子得到天下人的推崇,萬世德還請旨廢除了大明教化區的種姓制度,明確要求在新禮的統治下,印度的各個階層沒有等級存在。

雖然,萬世德這樣做只是因為大明不需要種姓制度來獲取利益,且為了吸引更多的勞動力來教化區才這樣做,但這也的確吸引了許多理想主義的莫臥兒知識分子,獲得了他們的好感。

他們開始主動把大明視為來拯救自己的高級文明,而對大明充滿好感,且主動洗腦自己,表示大明軍隊的到來,使得一直處于黑暗世界的印度終于迎來了曙光。

許多莫臥兒的知識分子還開始往大明教化區遷徙,且來到這里后,也主動學習漢文化,乃至主動穿漢家衣裳,說漢話,寫漢字。

甚至有婆羅門級別的封建領主也主動接受漢化,還有理想主義的個別婆羅門主動把自己的領地獻給大明,而意在讓大明改造自己領地的文明程度,解放自己領地里的人民,讓他們擺脫愚昧。

只是一些婆羅門雖然自己不排斥接觸漢文化,卻很反對普通民眾接觸漢文化,乃至禁止他們穿漢家衣裳和學習漢文字,說他們這樣做是拋棄祖宗、背叛自己的文明。

有極端保守的婆羅門還直接殘酷鎮壓移漢風易漢俗的普通印度人,但婆羅門自己卻偷偷的來達卡等大明教化去購置中式家具與工藝品,乃至主動花高價請漢人教自己學習漢字與漢家音律,甚至把自己的子弟也主動送到教化區來讀書。

總之,婆羅門們很矛盾,一邊在底層的印度人面前言要恪守傳統、守住自己的文化,一邊自己卻第一個先去接觸漢文化。

由于印度人有自己的文化驕傲,所以大多數印度普通人倒也選擇了配合婆羅門,去恪守自己的文明,守住自己的文化,不愿意被同化,而寧肯因此變得更加貧困。

當然,也有聰明的印度普通人開始倡議一邊吸收漢文明一邊改造自己的文明,且希望自己印度能夠盡快統一。

只是這種人是少數,且往往兩邊不討好,被買辦鄙夷,說其沒有把自己從愚昧和落后中清洗干凈和徹底,也被保守派斥責,說這種人是對自己的文明不自信且是虛偽而想趁機兩邊得利的小人。

而因此。

整個印度大陸,既有女真等夷丁,也有漢人,還有處于水深火熱中的底層印度人,更有思想分裂和政治軍事也分裂的婆羅門等高種姓印度人。

這里面,夷丁里既有粗暴野蠻的生番部落,即未怎么漢化的部落,還有和漢人幾乎無區別的熟番部落。

而婆羅門等高種姓印度人里既有只愿為大明走狗的買辦和代理人,也有想改良且想追趕大明的人,更有鄙夷自己的文明,覺得自己的文明非常落后,毫無可取之處,簡直是天下各地教化難易程度中的低洼地,而只能徹底摒棄自己的落后思想,徹底漢化,才能擺脫愚昧,得到徹底的拯救的人。

低種姓的印度人里也是既有聽了婆羅門中的保守派的話而只想恪守傳統種姓制度不想改變的人,也有都不想關心的人。

反正,在大明皇帝和執政者的主導下,再加上萬世德很好的執行了這一戰略,使得現在印度次大陸比之前還要復雜。

不得不一提的是,現在的印度次大陸還有葡萄牙等西方殖民者的殖民地。

所以,現在的印度次大陸想要大一統然后改良是真的遙遙無期。

何況,莫臥兒帝國自己內部本身就是各個土邦組成的松散結構。

而且,因為現在的印度次大陸各路勢力太多也太復雜的緣故,所以戰爭也常常發生。

既有莫臥兒帝國內部各大封建領主對抗外侮的戰爭,也有他們內部互相征伐的混戰,還有綠營和協守營互相的戰爭,以及他們各自內部的征伐,更有封建領主、綠營、協守營這些和西方殖民者起了沖突后產生的戰爭。

整個印度次大陸亂成了一鍋粥,幾乎天天都在打仗。

而在這期間,大明一邊瘋狂出售自己即將淘汰的武器給這些征戰的雙方,一邊扮演調停者四處調停,這讓只想爭地盤的上層人物離不開大明的武器支持,只想過太平日子的下層人物又對大明的統治者充滿好感,畢竟只有大明的統治者才在呼吁和平。

朱翊鈞也因此在給萬世德下圣旨說:“要充分利用各種非戰爭手段,讓大明能盡快實現在印度的文明一統。”

(本章完)


上一章  |  萬歷佑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