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主不豫,太子當政。
此事,就像一塊大石頭砸進一口深井中,并沒有想象中的水花出現。
耶律洪基動作迅速。
很快就平穩地完成了權力交接。
遼國百官,但凡有與耶律洪基不一心者,不是被襲殺,就是被軟禁,下場甚是悲慘。
北邊的女真人雖然彪悍,但目前還并未給遼國造成實質的傷害。
遼國雖然百姓過得貧苦,但其軍隊依然強大。
大宋與遼國保持著表面的和平,也向遼國立儲送去了賀信。
而此刻。
西夏二十二州,已有十六州被攻占。
大量西夏貴族紛紛朝著西域和遼國逃竄。
西邊的黑汗和回鶻曾受西夏欺凌,此時也在自家境內驅趕西夏人。
曾經不可一世的西夏人如同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六月二十日,午后。
蘇良正在臺院內忙碌,一名吏員快步走了過來。
“中丞,官家召你立即前往變法司。”
蘇良點了點頭,面帶疑惑。
自去年年初開始,蘇良等變法司主要成員已經很少去變法司衙門了。
因為全宋變法的各項條令已定,變法司衙門內又有官員處理日常事務。
他們只需要看一看每月的月報便可以了。
而今,官家召其去變法司,顯然是因全宋變法之事。
約一刻鐘后。
富弼、王堯臣、曾公亮、梁適、蘇良、王安石等都集聚在變法司衙門的議事廳內。
稍傾。
一名內侍遞過來一份文書,讓眾人輪流傳閱起來。
不多時。
文書傳到了蘇良的手中。
此文書來自當下正在河湟地區維穩變法的司馬光。
司馬光稱:再有月余,河湟區域的棉花即將迎來收割之期,需要大量采棉工和織棉工。
當地的棉商出價一人每日兩百文,且管吃管住,卻招不到人。
河湟地廣人稀,有的是以部落集體生活生存。
根本不愿做這類事情,并且他們也不擅此類手藝。
司馬光無奈之下,只得向秦州、渭州的主官求救,希望那里的百姓能到河湟務工。
他本以為,高薪之下,來者必然絡繹不絕。
哪曾想連或缺人數的一成都沒有招到。
主要原因是——
河湟區域之外的宋民對河湟區域的印象非常差,認為那里蕃人、羌人較多,秩序混亂,有很多搶掠者,而又話語不通,很容易丟命。
外加因全宋變法,當下的百姓大多都能維持溫飽,而這種招工又多面向女人,導致百姓們的興趣并不大。
而后,司馬光還列出了河湟之民存在的諸多問題。
不愿被教化。
不喜使用新式工具。
不喜讀書認字。
不愿做除了種植養殖外的其他事情。
排斥商人以及所有的外人。
生活節奏甚慢。
慵懶無知,明明很窮卻仍排外,也不愿學習。
最后,司馬光也給出了自己解決這一系列問題的建議。
他稱當下河湟的百姓缺口有上百萬人。
若想盡快保障河湟的順利經營,要么派遣大量士兵常駐,進行開荒修路,完善基礎措施;要么強制令百萬名百姓搬遷,移居河湟。
這兩個理由都有明顯的缺陷。
前者過于耗錢;后者對百姓不公平,易引起民亂。
待眾人看罷此文書,趙禎從后面走了出來。
“眾卿,當下,河湟亦然是我大宋之土,河湟之民亦是我大宋之民,我們不能讓那里太落后了,那里也需要變法。”
“你們以為該如何解決河湟百姓不足以及君實所提出的各種問題?”
頓時,蘇良等人都認真思考了起來。
稍傾。
富弼率先開口道:“百姓不愿去河湟,乃是因河湟苦寒,缺乏秩序。臣建議可先派遣大量士兵前往,以兵開荒修路,待將基礎措施整修完畢,自然有百姓會前往河湟居住。”
一旁,曾公亮搖了搖頭。
“富相,此舉不能治根且耗費太大。”
“若想改造好河湟之地,少則五年,多則十年,令士兵們常駐在此種地方,他們的家眷如何安置?他們若離開,恐怕河湟還是會亂,士兵可開荒修路,但民生發展只能靠百姓,臣建議選取一些貧瘠地方的百姓,強制集體搬遷,比如河東,比如蔡州、壽州、光州之地的百姓。”
蘇良對面的梁適道:“此舉也不妥!百姓向來都是安土重遷,讓他們搬遷,換一個新的地方,甚至是更換民俗,他們恐怕不愿,且定然會有百姓偷偷回來,易引發民亂。”
就在眾人討論激烈之時。
王安石突然提高了聲音,說道:“下官覺得,只要許以百姓重利便可行。河湟有大量的土地資源,商貿也未興起,朝廷先免三年稅,然后分地、分錢,當他們在河湟堅持五年后比當下還要賺錢,定然會有一大批人愿意前往河湟。”
這時,曾公亮反問道:“若是五年后,他們全都回來呢?”
王安石胸膛一挺。
“若五年之后,河湟還需要朝廷出錢留人,那就是咱們的過錯了。”
“五年之后,河湟必然能變一番模樣,那里的百姓不但生活富裕,而且能活得幸福自由。稅少,地多,補助多,他們定然不會再回來。”
“五年足以改變一個人的生活習慣,只要舍得出錢,在河湟能讓他們過上好日子,全家團聚,多數人定然不愿歸來,此可作為朝廷對前往河湟的第一批百姓的激勵。”
“此外,河湟區域的民生發展必須要有漢人去參與,靠那些蕃人、羌人將商貿、集市、學校搞起來,根本不可能。”
王安石說完后,蘇良點了點頭,站了出來。
“官家,我覺得介甫的主意可行,百姓大多也是趨利而行,只要我們給予足夠的惠民好政策,必然能解決這個問題。”
“此外,待我們占領了西夏,日后滅掉了遼國,也都可如此做,許重利,讓咱們的漢民融合進去,遍布四方,如此才能讓商貿、工業、農耕、學校等都充滿活力,讓這些地方徹底漢化,永久變成我們的土地……”
趙禎看向不遠處的富弼和曾公亮。
二人也都點了點頭。
發展河湟,用兵不如用民,而強制用民,不如許以重利用民。
“朕覺得,此主意可行。”
這時候,三司使王堯臣皺著眉頭,開了口。
“官家,此主意倒是不錯,但是……但是恐怕國庫余錢不足啊!”
“疏通河湟商貿,本就花錢,攻打西夏的軍費,更是數額巨大,此外,國庫中還有一筆為收復燕云而準備的錢糧,是不能動的。要給上百萬百姓許以重利,國庫實在難以支撐!”
“此外,一旦滅掉西夏,要恢復那里的農事商貿,還要對將士進行獎勵,還要安置那里的百姓,這些都是需要砸錢的,若如景明所言,滅掉遼國后,也以此法促進漢人流通,國庫實在吃不消啊!”王堯臣據實說道。
王堯臣這番話,一下子剿滅了所有人心頭剛剛涌出的一團火。
好不容易想出一個不錯的主意,卻無法做。
不由得讓人絕望。
當下,大宋的步子邁的有點大。
雖然國庫收入越來越多,但也禁不住這樣花錢。
至于滅遼的那筆軍費,是絕對不可能在當下使用的。
王堯臣見趙禎與眾官員都低下了腦袋,道:“要不,我們再打一打銅錢或度牒的主意,或者增加一下稅收?”
趙禎無奈一笑,搖了搖頭。
往昔,朝廷賺快錢的最好方式,一個是增印貨幣或空頭度牒,一個是增加稅收。
“這些舉動都過于害民,盛世之下,怎能如何坑百姓!”趙禎當即就讓王堯臣斷了這個想法,他不會再使用這種短視有害的策略。
隨即。
眾人又開始討論起來,思索有沒有頂替“漢民入河湟”或大賺一筆錢”的主意。
可惜,討論了一個時辰,一無所有。
最后,趙禎命眾人都好好想一想,打算明日午后再議論一番。
這一刻。
蘇良心中突然涌出了一個想法,不過還未成型,便沒有開口。
入夜。
一座小酒館的二樓包間內。
蘇良與曹國舅曹佾相對而坐,桌上有小菜四道,美酒兩壺。
隨即。
蘇良將今日探討此事告知了曹佾,此非機密,完全可說。
并且蘇良是要曹佾給自己拿主意,故而便將所有情況都告知了他。
“朝廷缺錢了?”曹佾有些意外。
數年來,朝廷僅僅從他手里拿到的商稅,都是一個無法言說的量。
蘇良笑著道:“掙錢多,但花錢更多啊!這兩年與西夏打仗,外加平復河湟,國庫內的錢確實不夠。”
“我想到了一個補充國庫的主意,你看行不行?”
“我欲讓朝廷借百姓的錢,并將其命名為國債。”
“準確來講,是借富民不用之錢,不強制,不以官權壓人,可分三年期、五年期、十年期。利息更可按照市場上來行,外加對借朝廷錢的人提供一些獨特待遇,比如減免商稅,你覺得如何?富商們愿意借嗎?”
論對汴京城富商心思的了解,曹佾絕對是頭一份。
曹佾想了想。
“我肯定同意,汴京的大部分商人應該也會同意,但江南的商人恐怕很難說。”
江南商人。
即蘇州、杭州、明州、臺州那片區域的商人,其中心在杭州。
這些江南商人,乃是大宋朝最擅于做生意的一批人。
這些年,因得全宋變法之惠,都賺得盆滿缽滿,甚是有錢。
曹佾可勝于其中的一人兩人,但所有江南富商加起來,曹佾還是比不過。
江南商人素來不喜與朝廷打交道,還非常團結。
蘇良微微點頭。
“確實。但這次朝廷借錢,必須要有他們的參與,不然此策就是失敗的。”
朝廷對這些沒有觸犯大宋律法的商人,向來都采取懷柔政策。
此番若借錢,自然是依照市場規矩,而不是依靠朝廷的權力強形施壓。
不然,將會對大宋的商貿環境造成巨大傷害。
蘇良想了想,道:“若江南商人興致不高,我覺得我可以試試與他們聊一聊,待明日先向官家匯報,而后再看情況吧!”
曹國舅曹佾點了點頭。
翌日,午后。
趙禎與蘇良等官員再次聚在了變法司衙門的議事廳內。
在眾人無策之時,蘇良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官家,臣以為介甫昨日的‘許重利于漢民,令其搬遷’實乃良策,也是日后與西夏百姓融合,遼國百姓融合的最好方式。至于國庫金錢不足,臣建議,向民間借貸!”
“什么?向民間借貸?”趙禎一臉不解。
“我將此舉稱為發放國債。在三司計算出金錢的缺口后,可向民間富商借貸,許以利息,五年,十年,十五年不等,按期歸還,并對購買朝廷國債的百姓許以部分商貿特權,免除部分商稅。”
“五年左右,我們便能發展起河湟,到那時,稅收、商貿多賺之錢,足夠我們將這些本息還掉,且還有結余,具體還要三司先計算一下。”
“此舉,是先用百姓之錢辦朝廷之事,給予利息,利國利民亦利商人,并且日后在國庫遭遇不足時,亦可使用此法,我們仰仗的是官家的信譽,是大宋江山的穩固程度。”
“臣雖不知民間的富商們到底會有多少人配合,但覺得此策可以試一試,一旦國庫錢糧充足,解決了河湟的問題,西夏戰后的問題,我們與遼國開戰也能更有氣勢,且更具優勢!”
蘇良說完后,趙禎等人都有些懵。
但很快就理解了。
曾經在多個朝代,也有朝廷向民間富商借貸之事,但多為強迫,富商們不交便殞命。
但蘇良欲將此舉當成一次商業活動、一筆可協商的買賣。
當下,朝廷的名聲在民間還是很硬的。
王安石最喜的就是這類奇策。
他興奮地說道:“此策甚好,此策甚好,完全是諸方皆贏,可以一試,可以一試啊!”
“如若官家與諸位相公能接受,臣愿意主導此事,為朝廷籌錢!”蘇良站起身,重重拱手。
趙禎看向富弼、曾公亮、梁適、王堯臣四位老臣。
四人都點頭后,趙禎緩緩道:“可以一試。”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