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第0433章:蘇良砸門!南京國子監有問題,有大問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最新章節列表 >> 第0433章:蘇良砸門!南京國子監有問題,有大問題

第0433章:蘇良砸門!南京國子監有問題,有大問題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24日  作者:上官不水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上官不水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深夜,四更天。

嘩啦!嘩啦!嘩啦!

書頁嘩嘩作響。

蘇良幾乎是一目十行,將面前的十余份文書看完后,他便看完了屋內的所有資料。

當下,依舊是無任何新發現。

二更天時。

孫勝為其拿來了一些干果點心。

但蘇良一口未嘗,全身心都投入到了核查資料當中。

就在這時。

蘇良突然停下了手中的動作。

然后驟然站起身,拿起一旁桌子上的兩份文書,看過之后,高聲道:“孫勝!孫勝!”

外面的孫勝嚇了一跳,急忙奔了進來。

“速速將吳副相、包學士和張先生都喊過來!”

還沒待孫勝回答,蘇良又道:“算了,還是我親自去吧!”

說罷,蘇良便快步朝著外面奔去。

孫勝連忙跟在后面。

很快。

蘇良率先來到了參知政事吳育的門前。

門外的護衛見是蘇良,自然不敢阻攔。

其還未曾開口問詢蘇良為了何事喚吳相公,便見蘇良一拳頭砸在了門上。

砰!砰!砰!

蘇良的出拳力度甚大,一邊砸門,一邊高喊著:“吳相公!吳相公!”

一旁。

吳育的兩名護衛都是一臉無奈。

若是一般的官員,敢在半夜砸當朝副宰相的門,無論是何事,他們都會立即制止,甚至將其抓起來。

因為這是他們作為護衛的職責。

但蘇良不是一般人。

他們也在禁中值過班,官家午睡時,蘇良可都是敢扯著嗓門將其叫醒的。

屋內的吳育瞬間被驚醒。

“是景明嗎?出何事了?”

蘇良道:“吳相,速到后廳集合,我有事要講!”

“好好好,我穿上衣服就過去。”吳育語氣柔和,沒有一絲氣惱。

緊接著。

蘇良用拳頭也迅速砸開了包拯的房門,張茂則的房門。

緊跟在蘇良后面的孫勝不由得長呼一口氣。

幸虧不是自己去喊人。

這三人。

一個是副宰相,一個是大學士,一個是官家面前的紅人。

他若敢如此砸門。

回京后,即使這三人不追究,樞密院和三衙也會重重責罰他們。

近五更,府衙后廳。

吳育、包拯、張茂則、蘇良四人聚在了一起。

蘇良道:“三位,我發現了一個疑點。”

“依照常規,外巡官入一城,最先巡查的一定是民事與地方主官的官聲。但周正言入城后,派人打探的卻是科舉改制后三舍法的執行情況,有些奇怪。”

官員外巡,先查民事與官聲。

實乃常例。

查這兩項可迅速了解一座城的基本情況。

并且一些官員經常會在巡查初期便被當地主官發現,發現后,一些主官率先隱藏的就是一些民事糾葛與他們的官聲。

“其次,周正言在城內查了三日三舍法的執行情況后,又住在了南京國子監。”

“他與南京國子監監丞許徽之連聊兩夜,看似正常,但是了解周正言的人都知他不喜在公中摻雜私,即使與許徽之是故友,也不會閑聊兩個晚上,更不會為了私事而入住國子監,所以他一定是為了公事。”

“此外,五月七日,他溺亡的前一日晚上,書桌之上,放置的依然是關于南京國子監的三舍法執行情況的文書。”

“這些不合常規的情況,都與南京國子監的三舍法執行情況有關。”

說罷,蘇良看向三人。

吳育面帶疑惑,道:“景明,我沒有聽太明白。這些能說明什么?或許周正言只是對三舍法感興趣呢,我們已經核查過了三舍法的實施情況,完全沒有任何問題啊!”

蘇良搖了搖頭。

“從表面上看,確實沒問題,不過,我們有個地方還沒有查。”

“哪里?”吳育、包拯、張茂則三人同時問道。

三人自認已將涉及此事的地方查了個遍,不可能有遺漏。

蘇良道:“考生卷庫。”

“景明,你是不是瘋了?那里面估計有數萬份考卷,其與周正言溺亡又有什么關系呢?”張茂則不解地問道。

考生卷庫,即南京國子監學生的考試卷庫。

自科舉改制,施行三舍法后,上到國子監,下到府學、州學、縣學,每月有月考,每季有季考,每年還有年考。

考試又分為私考和公考。

外舍生升內舍生,內舍生升上舍生,全靠這些考試。

當下,南京國子監有外舍生三千人,內舍生二百人,上舍生一百人。

其中,上舍人有資格擔任學正、字錄、字諭等,結業后可直接為官,也可跨過省試,直接參加殿試。

成為南京國子監的上舍生,幾乎就是擁有了半個官身。

吳育看向蘇良,疑惑地問道:“景明,咱們查考生卷庫的目的是什么?是要查出什么?”

蘇良想了想,道:“直覺,我覺得這里未查,一定有問題!”

要是一般人以“直覺”來斷案,崇尚法治的吳育一定給他兩耳光,但出自蘇良之口,卻讓他覺得可查。

這時。

包拯開口道:“我覺得可查。”

包拯向來都是一個只相信證據而不相信直覺的人。

但他相信蘇良。

吳育道:“就聽景明的,咱們去考生卷庫再查一查,待查無果后,再定案。”

當即,四人便奔向了考生卷庫。

周元在五月六日抵達國子監,八日清晨溺亡。

隨即,護衛隊長彭盛便控制了整個國子監,一直等到張茂則到來,才交接了權力。

蘇良相信,若里面真有紕漏,一定來不及轉移。

天微微亮。

吳育、包拯、蘇良、張茂則四人出現在了滿是卷宗的考生卷庫中。

滿屋都是令人窒息的墨香。

為了避免遺漏證據,四人皆是親力親為。

同貢舉法一樣。

三舍法政策下的所有考試都施行的是封彌謄錄。

這為蘇良等人查閱試卷添加了一些難度,還要處處與考生的名姓對照。

不過,四人很快就找到了所有考生的資料。

眨眼間,就到了近午時。

這時。

張茂則道:“吳相,包學士,歇一歇吧,我已讓人準備了餛飩,吃完再查!”

包拯和吳育都已年逾五十,論精力遠遠比不上蘇良。

根本經不起這樣折騰。

蘇良也道:“二位,歇一歇吧!”

吳育胸膛一挺,道:“老夫還有勁力,等會兒再吃。”

吳育面色有些蒼白,但他還是要堅持。

他不想待回朝后,在官家眼里留下一個查案時體力不支的壞印象,他還想著往上爬一爬呢!

朝內的富弼、歐陽修、宋庠都在努力。

他才五十歲,五十五歲能任首相,都算得上是年輕的首相。

就在這時。

包拯突然道:“吳相,景明,我有新發現。”

“這些試卷皆是今年年初的月考試卷,竟然還有詩賦考試,并且還算在總成績中,這不對勁啊!”

科舉改制后,三舍法的考試是不再考詩賦的。

而今還依然存在詩賦考試且計入了考生的總成績中,顯然是不合規矩的。

僅從這一項看來,南京國子監監丞許徽之便有失察之罪。

片刻后。

吳育也有了新發現。

“自今年年初,擢升為內舍生和上舍生的生員,皆是富貴家庭或書香門第的子弟,而落選的學子,所作文章比他們好,分數卻不高。此外,這些人的策論觀點有些雷同,幾乎同時升了上舍和內舍,不對勁!”

當即,蘇良、包拯和張茂則三人圍繞這個發現,認真研究了起來。

最后,四人得出了兩個結論。

其一,南京國子監月考、季考中,存在已被淘汰的詩賦考試,且被算入總成績內。

其二,今年擢升為內舍生和上舍生的生員,策論雷同化甚高,有些比他們還要優秀的策論或是低分,或因品德有失,喪失了晉升機會,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家貧。

這兩個結論說明——

南京國子監三舍法的考核規則與朝廷的規則嚴重不符,存在大問題。

蘇良雖不知此問題與周元溺亡有何關聯。

但能夠確認的是,南京國子監監丞許徽之有問題。

包拯喃喃道:“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南京國子監的源頭,不就是許徽之嗎?”

吳育點了點頭。

“三舍法施行后,學官之權甚至遠大于科舉官之權,他們完全能決定一眾考生的仕途,看來許徽之沒有對咱們說實話啊!”

吳育胸膛一挺,朝著外面的護衛道:“立即喚許徽之!”

張茂則苦著臉道:“吳相,先吃碗餛飩吧,身體最重要,沒了身體,什么都沒了。”

聽到此話,吳育也不再犟,當即道:“行,先吃飯。”

(本章完)

相關


上一章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