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第0383章:總輔助蘇良:我在廣南搭好臺,讓狄漢臣唱大戲!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最新章節列表 >> 第0383章:總輔助蘇良:我在廣南搭好臺,讓狄漢臣唱大戲!

第0383章:總輔助蘇良:我在廣南搭好臺,讓狄漢臣唱大戲!


更新時間:2024年04月01日  作者:上官不水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上官不水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七月初六,廣州城。

五名知州的尸體擺放在城門前。

數名士兵手持兵刃站于兩側,以防有百姓憤怒之下做出一些過激的事情。

一旁的城墻上張貼著五名知州被處死的布告。

一時間。

引來諸多百姓圍觀。

“知廣州仲簡,輕視敵力,因循誤事,視民如草芥,踐死者甚眾,論罪當殺。”

“知端州丁寶臣、知梧州江镃、知藤州李植、知貴州李琚,不戰而逃,擅離職守,致百姓死傷者過千人,論罪當殺。”

圍觀者們看后都大為詫異。

他們沒想到這位奉圣命整頓廣南兩路官場的御史中丞,來廣州的第一日,便連殺五名知州。

更沒想到殺這五名知州的主因,竟是因他們的失職導致百姓傷亡過大。

要知——

廣南兩路的百姓對大宋朝廷并沒有什么歸屬感。

雖然全宋變法也覆蓋到了他們。

但很多侗族百姓依舊是部落制,有利自己的就遵守,不利自己的就棄之。

在他們眼中,自己是被圈養起來的底層人,大宋朝廷與地方官員都是剝削者。

彼此的關系。

幾乎可以稱得上:官視民如草芥,民視官如仇寇。

他們還知,大宋的士大夫官員們特權甚大。

除非犯下造反通敵之大罪,才會被判處極刑,其他罪責,最多也就是貶謫而已。

而今。

蘇良為百姓而殺士大夫。

讓一些南境百姓對大宋朝廷的印象有了一些改觀。

午后。

廣州城州衙前、各個城門前,再次貼出兩份布告。

第一份,乃救濟布告。

廣州城自即日起將開官倉放糧,所有難民皆可前往各個發放點領取糧食。

第二份,乃撫恤布告。

凡是因儂智高之亂而導致家人親眷受傷、身死或家中房屋、財物受損者,皆可前往州衙領取一定數額的補償金,最高可達三百貫。

三百貫。

對南境的任何一名百姓而言,都是一筆巨大財富。

這兩條布告一出。

廣州城附近的百姓都甚是歡喜,紛紛前往廣州城領糧或申請賠償。

七月初七,午后。

廣州州衙,大廳內。

七品以上的文官武將、各個地方的知縣、主簿全都戰戰兢兢地站著,連大氣都不敢出。

不到兩日。

蘇良便接管了廣南西路體量安撫楊畋的所有軍隊。

整個廣州城的防衛也全都換了人。

就在昨夜。

有兩名武將不服,要找蘇良理論,直接就被砍了腦袋。

此刻。

再也沒有人將蘇良當作只會動嘴動筆的御史。

蘇良用風火槍擊殺仲簡的那一幕,已成為諸多文官武將的噩夢。

他們都非常清楚。

在當下的廣州城,違逆蘇良,就等同于尋死。

蘇良望著眾官員,沉聲道:“諸位,往昔過錯,本官既往不咎,但接下來,你們必須要聽從本官的命令行事!”

“下官遵命!”官員們齊齊拱手。

“首先,將安撫百姓放在第一位。”

“百姓們幫助儂智高,并非百姓刁蠻,而是他們恨官府更甚于恨儂智高。接下來,該賠就賠,該救就救,該低頭向百姓道歉就向百姓道歉,失去了他們的支持,再堅固的城墻也護不住廣州城!”

“其次,廣州港市舶司的主官,務必在五日內令廣州港的商貿恢復正常。”

“還有,在城外搭棚設官員答疑崗,每日有兩名官員輪崗,答百姓所疑,解百姓所需,務必在狄帥到來之前,將民心都安撫下來,本官會與余靖安撫使聯系,廣南兩路所有州城,皆如此做!”

“若有不情愿者,或無法解決百姓問題的無能之官,直接去州牢即可,若在本官面前訴委屈,發牢騷,本官定斬不饒!”

“此外,若誰有什么歪心思,一邊做我大宋的官,一邊做儂智高的內應,只要被本官發現,下場一定比簡仲慘。”

“莫想著跑到交趾、跑到大理、跑到海上,本官便沒有辦法,即使跑到天邊,本官也一定會將其斬殺!”

蘇良的話語帶著濃重的殺氣。

眾官員不斷點頭拱手。

心中也都想著如何更好地完成蘇良交待下來的任務,根本不敢有絲毫歪心。

不到五日。

蘇良在廣州城一日殺掉五知州的事情便傳遍了廣南兩路。

其救濟百姓、撫恤患難者,以及令官員輪崗搭棚解決百姓問題的各項措施也陸續在各州展開。

那些曾經棄城而逃的知州,各個膽戰心驚。

他們慶幸自己在儂智高掃蕩一番離開后,又回到了州城主政。

不然必如那五名知州般,直接丟了性命。

廣南兩路的百姓們。

對朝廷的怨念也隨著得到實際補償而漸漸減弱。

桂州城,州衙。

五十二歲的余靖,望著蘇良寫給他的親筆書信,忍不住長嘆一聲。

“還是蘇中丞有膽魄,老夫若在上任之初,殺官立威,也不至于被儂智高打得節節敗退,而今已是晚節不保啊!”

“曾經,有官員稱,蘇景明在朝堂之舉,如同小余靖,而今看來,我與其相差甚遠矣!”

余靖與蘇良的經歷相近。

進士出身,主張變法,因擔任臺諫官成名,且有三使契丹的壯舉。

他向來自傲。

也一度以為,蘇良與他很像,不過蘇良運氣比他好,趕在了全宋變法的最好時候,才有了這樣一番成就。

但這一刻,他徹底服氣了。

僅從蘇良在廣州城的一番策略,就遠遠不是他能夠布置出來的。

此時。

儂智高退守到邕州城后,便再也沒有外出。

但他并未閑著。

而是在游說廣源州的少數民族土酋們,欲先鞏固后方,然后再興師北上。

他已知狄青率領西軍正在趕來。

當下的他,也在蓄積力量,大戰一場。

一時間,戰況漸息。

但所有人都知曉,更大的戰事即將到來。

七月十二日。

廣州城,州衙內。

孫勝快步來到蘇良面前,道:“中丞,兩路人馬皆已出發。此外,也已向荊湖南路、江南西路安撫使孫沔去信,讓其率兵前來廣州。”

蘇良點了點頭。

今日,蘇良派出了兩隊人馬。

一隊前往邕州,打探叛軍的情報;一隊則是前往交趾,打探交趾的動靜。

交趾王李德政已收到大宋朝廷拒絕援助的信函。

其到底會不會趁火打劫,乃是個未知數。

蘇良自然要額外留意。

此外,蘇良已決定動身前往桂州,廣州城便打算交給孫沔鎮守,以防儂智高從廣州港逃走。

這一日。

遼國國都,御殿之上。

遼國的文官武將們爭吵得正是激烈。

“陛下,此乃天賜良機啊!南朝西兵南下,精銳大減,我們當下應該立即興兵攻宋,一雪雄州戰敗之恥!”

“懇請陛下速速興兵!只要我們再次屯兵白溝河,即使這場仗打不起來,我們也能令南朝歸還耶律大王,此外還能再索歲幣!”

“陛下,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啊!不能再猶豫了,當下實乃我們攻宋的最好時機!”

“陛下,一年來,我朝因變法內亂,國庫虧空,而今若能攻宋,在大名府搶掠一番,我們必能恢復元氣啊!”

遼國的主戰派們,吐沫橫飛,紛紛主張趁大宋南境內亂之機,向大宋發難。

遼國皇帝耶律宗真皺著眉頭,看向不遠處的耶律洪基。

耶律洪基拱手道:“父皇,兒臣以為此時并非良機。”

“宋將狄青雖帶領著一部分西兵前往南境,但大宋西兵至少還保存有六分實力,此外還有范希文坐陣呢,不容小覷!”

“坐陣河北大名府的龐籍也精于防守,我們一旦發兵,并不好打,兒臣建議再等一等。”

“若南朝剿滅了叛軍,我們最好作罷,若南境的戰況越來越大,南朝需要派遣的將士越來越多,我們則可以挑良機攻宋。”

“此策確實較為穩妥。”耶律宗真認可地點了點頭。

這時。

一名遼國將領站出來道:“陛下,此策雖穩妥,但也極易讓我們失去一次機會啊!”

“我們當下發兵攻宋,向南朝施壓,必然能使得南朝首尾難相顧,若待其平亂結束,我們就沒有機會了,依照南朝當下的能力,贏面明顯更大!”

“是啊,陛下,臣請戰!”

“臣亦請戰!”

“臣亦請戰!”

當即,便有數名官員站了出來。

還不待耶律宗真開口,耶律弘基便站了出來,看向眾臣。

“發兵攻宋?你們可知我們現在若派遣五萬大軍攻宋,連一個月的軍糧都湊不出來,并且你們以為北方的女真族不會搗亂嗎?你們誰若能立下軍令狀,保證可在半個月內攻入大名府,搶奪足夠的糧食,我便支持開戰!”

頓時,眾官員都不說話了。

當下讓他們攻打大宋,心里并沒有譜兒。

耶律宗真冷聲道:“再等等南朝平亂的消息吧!”

西夏國都,皇宮內。

不足六歲的西夏國主李諒祚正趴在御案上,握著毛筆,偷偷畫著王八。

一旁,西夏國相沒藏訛龐朝著沒藏氏道:“妹妹,此等機會務必要把握住啊!狄青已率大量西軍精銳前往南方平亂,范仲淹已老邁,即使坐鎮西北,也無法親臨前線,我們完全可以試著打一打,我立即去信遼國,若耶律宗真同意,我們就可以大肆搶掠一番,補充國力!”

沒藏氏搖了搖頭,干脆地說道:“不行!”

“范仲淹再年邁也是范仲淹,不可小覷!我們絕對不能引戰,西夏再經歷戰火,就真的完了!”

沒藏訛龐撇了撇嘴,又道:“那我派遣一些士兵裝作盜賊或商人去熙河鎮那里鬧一鬧總可以吧!”

“如今,熙河鎮商貿繁盛,遠勝于周邊榷場,乃是搶掠的最好地方!且這個地方,以后我們一定是要占領的!”

沒藏氏想了想,微微點頭,道:“行吧,但切記,小打小鬧可以,但絕不可與大宋官兵起正面沖突。”

沒藏訛龐點了點頭,當即快步離開了。

七月十八日。

荊湖南路、江南西路安撫使孫沔率兵來到了廣州城。

蘇良與孫沔并不相識。

但孫沔與柳永卻是志趣相投的好友。

孫沔此人。

有才干,有謀略。

但不守士節,較為放蕩,且極愛女色。

中書和御史臺對他的評價都較為一般,但而今的南境確實無官可用,只得派上了他。

廣州城州衙內。

孫沔,一個面貌清秀、面色白皙的中年人見到蘇良后,直接給了蘇良一個大大的擁抱。

“蘇中丞,感謝您安置我的好友柳三變,您讓他的人生有了第二春!”

“客氣,客氣了!”蘇良笑著寒暄道。

隨即,蘇良便囑咐孫沔定要守好廣州城,且提防儂智高之眾從廣州港逃竄。

孫沔干脆地答應下來。

此事乃是一個美差,危險性低,且平叛結束,還能為孫沔算上一功。

七月十九日,上午。

蘇良交待完畢后,便率隨行的一千余人奔向了桂州。

狄青的先鋒軍已經傳來消息,因前幾日暴雨,道路泥濘,征討大軍要在七月底才能抵達桂州。

七月二十日,近黃昏。

蘇良正在奔赴桂州的途中,突然聽到一個消息。

廣西鈐轄陳曙未經知桂州余靖同意,率領八千步卒,奔往邕州,意欲攻打儂智高。

這顯然是要搶首功了。

并且。

他在寫給余靖的書信上。

明確表示:掌控廣南軍政大權的狄青還未曾來到兩廣境內,蘇良的任務是管束內政,知桂州的余靖又身在后方,而他身在前方,有主動出擊之權,此行為無任何過錯。

他根本沒有將蘇良那句“堅守城池,等待大軍來援,不得擅自出戰,棄城者,立斬”放在心里。

蘇良淡淡一笑。

“陳曙此次出戰,無論輸贏,都必須要死!不過這一次,就留給狄帥處置他,也讓狄帥迅速在廣南諸將心中立威,我的任務是搭好臺,讓狄漢臣唱出好戲!”

蘇良非常清楚自己此次前來西南的目的。

他絕對不會與狄青搶軍功。

此外,他還想著狄青可以靠著這一戰,將大宋武將的地位朝著上面提一提。

如此以來,大宋的朝堂才能夠更加平衡。

(本章完)

相關


上一章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