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第0380章:南境危矣!大宋武曲星要去干仗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最新章節列表 >> 第0380章:南境危矣!大宋武曲星要去干仗了

第0380章:南境危矣!大宋武曲星要去干仗了


更新時間:2024年04月01日  作者:上官不水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上官不水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眉州城,孫氏書樓前。

曹長運被抓后,圍觀的書生們都有些懵。

近三年來。

曹長運實為眉州書生們的精神領袖。

清廉,博學,勤政,一心為公,政績斐然。

他所提的“使得眉州成為大宋人文第一州”目標,更是令無數書生愿追隨其后,爭當做卒。

但今日,一切都破裂了。

他們能接受曹長運因政見不同偏執殺人,但卻接受不了自己熱衷追求的目標被蘇良說得一文不值。

這時。

一名書生終于忍不住了。

“蘇先生,難道讓眉州成為大宋人文第一州的目標是錯的嗎?”

“學生認為,曹知縣只是一時鬼迷心竅,用錯了方式去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他若沒有殺人,或者他的上官支持他的策略,他依舊是一名好官、賢官,至少在我們眼中,是比庸常的祖知州要強的,他是真心為眉州的未來考慮!”

他問出了所有書生的想法。

蘇良環顧四周,望著眉州書生們疑惑的眼神,知曉自己剛才的解釋并沒有令書生們滿意。

他們依舊認為曹長運的目標無錯。

只是用錯了方式,才釀成此等大錯。

蘇良微微搖頭。

“你們真以為《文興眉州十三策》施行下去,就能使得眉州成為大宋人文第一州嗎?”

“不可能!沒有一絲可能!”蘇良驟然提高了聲音。

“對當下的眉州而言,此目標實乃水中花、鏡中月,只是你們心中的幻象!”

“圣人觀察人文,則詩書禮樂之謂,當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人文不是目標,而是一座城繁盛到一定程度后,伴生出的一種狀態。”

“當下的眉州,若想成為大宋人文第一州,最欠缺的不是詩書禮樂,而是財富!”

“財富?”

聽到這兩個字。

很多書生都皺起眉頭,他們總是以聊“孔方”為恥。

“你們可知,當下眉州的人口戶數遠遠劣于周邊的瀘州、梓州,農田稅、鹽、茶、酒等商稅亦不如周邊。”

“眉州雖有詩文之鄉之稱,然書業并不能養活所有眉州百姓,這就是在你們眼中,知州祖良為何輕文而重商的原因。”

“若眉州不能富起來,不能使得底層百姓免于饑饉困頓,不能使得商業大興,如何談創人文之州?

“人且不能溫飽,有何人文可談?”

“你們可知,眉州的讀書人在眉州所有青壯年中,僅不足一成,是你們的聲音太大,自以為眉州所有人都想以書為業!”

“若真如《文興眉州十三策》所言,以地方州稅建立書市、書城,真的能使得人人以書為業嗎?”

“眉州才有多少讀書人?益州路才有多少讀書人?你們想過沒有,眉州書鋪林立,書版精致,為什么許多店鋪的生意都不是很好呢?”

“因為從事這一行當的人已經夠多了,已然沒了發展的空間。”

“眉州書業已經過剩,若再想興盛,就必須走出眉州,讓眉州刻本的書籍傳遍天下,然后再回來反哺眉州!”

“興文與興商并不沖突,眉州人只有先將眉州發展成為益州路的中心,將眉州變成眉州府,才有資格談論眉州如何成為大宋人文第一州!”

“作為讀書人,不要排斥商貿,不要總想著‘來日入朝堂,致君堯舜上’,讀書可入仕途,但讀書的目的絕對不是做官,而是做人!”

蘇良的一番話,令所有書生都低下了頭。

當下的眉州已不是一條腿走路。

而是這條腿太重,已使得眉州快要走不動路。

蘇良在查閱眉州賦稅時,一眼就看出了眉州存在的問題。

蘇良又補充道:“當然,也有地方官員的錯誤,過于宣傳人文,為未將當下的憂患告訴百姓。人文昌盛乃眉州之優勢,而非眉州之唯一,望大家能夠利用好此優勢,如此,眉州方可興盛,才有望成為天下人文第一州!”

“學生受教了!”一眾書生紛紛拱手。

這時。

蘇良看到了孫氏書樓主人,道:“孫掌柜,你不是讓本官為孫氏書樓題字嗎?取筆墨來。”

片刻后。

蘇良蘸墨揮毫,在大紙上寫下了八個蒼勁大字:“以商養文,以文潤商。”

此八字。

才是眉州應走的道,也是通向大宋人文第一州的道。

五月初三,午后。

眉州知州謀殺案的卷宗,經由蘇良和洪仲整理完畢后,發向了汴京城。

眉州主官,一死一貪,縣官還是殺人犯。

此事相當惡劣,必將轟動天下。

不過。

也能讓大宋的官員們看到一個反面教材。

全民變法,人人有責,然若法非良法,還不如不變。

五月初四,午后。

蘇良已命人收拾好了行李,明日一大早便將離開眉州。

當下,眉州之事將由提點刑獄司公事洪仲全權負責,此案的細節也全由他來執行。

朝廷收到案宗后,自然會派遣新的官員來眉州。

這就不是蘇良需要操心的了。

就在這時。

孫勝來報,蘇洵父子來訪。

蘇良在蘇家吃了一頓佳肴,且還是因蘇洵才使得此案沒有成為冤案。

他自然要親自迎接。

“明允兄,里面請!里面請!”蘇良大老遠便笑著喊道。

這時。

他發現小蘇軾和小蘇轍各自背了一個竹制書箱。

蘇良將三人迎進大廳后,笑問道:“明允兄,軾兒、轍兒是要游學?”

蘇洵搖了搖頭,笑著道:“來而不往非禮也。您送了犬子兩竹筐書籍,我今日前來乃是要還禮的。”

“一箱是我家珍藏的一些書籍,雕印工藝甚是精湛,都是孤本了,您回京后,自己留幾本,也給歐陽學士和司馬校勘送上幾本,以謝諸位在汴京時的款待!”

“嗯嗯,沒問題。”蘇良笑著說道。

他與蘇洵乃是君子之交,互送書籍,根本無須客氣。

“至于這一箱,則是軾兒和轍兒專門送您的禮物!”蘇洵看向兩個兒子,道:“伱們自己說!”

當即,蘇軾和蘇轍打開書箱。

二人同時拱手。

蘇軾道:“蘇先生的兩筐文書,令軾與弟受益匪淺。蘇先生返途至少要半個月,我二人怕蘇先生孤單,故而將我們撰寫的一些詩文拿了出來,請蘇先生在路途中解悶,然后批閱斧正一番!先生完成后,委派個商人送到眉州即可。”

一旁,蘇轍繃著嘴,強忍著才沒有笑出聲來。

蘇良頓時樂了,道:“你們兩個,這是給我布置了功課啊!”

“辛苦先生了!”二人同時躬身拱手。

“好好好,我一定好好批注!”蘇良笑著說道。

隨即,四人都笑了起來。

五月初五,天微微亮。

蘇良為了不驚動百姓,一行人迅速離開了眉州城。

返程,蘇良選擇坐馬車。

騎馬太廢腰。

此事他完成的甚好,完全有坐馬車的資格。

三日后,一處官道上。

三馬在前,四馬在后,中間是兩輛馬車。

一輛馬車拉著蘇良,一輛馬車拉著行李雜物。

馬車的速度很慢,兩側的窗戶都洞開著。

道路兩側。

樹木枝葉葳蕤,風景甚好。

蘇良望著窗外,嘴里不時喃喃自語。

一個時辰后。

蘇良無奈長嘆一口氣,道:“算了,我還是不難為自己了。”

一個時辰前。

蘇良見此美景,心情甚好,便也準備附庸風雅,吟一首詩。

哪曾想憋了一個時辰,都沒能成句。

他擅長寫文章,但對于吟詩,確實是沒有太大天賦。

這時。

蘇良坐直了身子,看向窗外,喃喃道:“詩意已得,詩,徒皮囊耳,要其無用!”

這樣一想,蘇良便心情愉悅地欣賞起了美景。

他給孫勝和杜雷的交待是:盡量走慢點,六月之前能夠抵達汴京就成。

好不容易出一趟遠門。

來時疾如雷電,歸時自然要好好欣賞欣賞沿途的風景。

五月十二日。

眉州知州謀殺案的案宗傳到了汴京城。

趙禎看完后,下巴上抬,道:“此案幸虧是派遣蘇卿去審,不然很易成冤案,蘇卿從未令朕失望過!”

“來人啊!立即命中書將大理寺、開封府負責刑斷的官員都叫到政事堂,圍讀此案宗,讓他們都看一看,什么叫做明察秋毫,什么叫做斷案如神!”

就在內侍準備去通知的時候。

趙禎又補充道:“將館閣和鴻臚寺的官員也都叫上,他們抨擊蘇卿還不夠資格擔任御史中丞,認為其刑斷能力不足,還稱人人都道蘇卿乃是朕的寵臣,朕應打壓打壓,他們要都如蘇卿這般,朕也寵他們!”

“朕就獨寵蘇景明,怎么了?”趙禎一臉傲嬌。

蘇良對大宋朝廷的貢獻,他非常清楚。

沒有蘇良,哪有當下的大宋,甚至他連兒子都沒有。

半個時辰后,中書省政事堂。

一群官員都在圍讀眉州知州謀殺案的案宗。

大理寺卿趙概看了足足三遍后,忍不住感嘆道:“老夫看了三遍才看懂,太厲害了,景明實在太可厲害了!竟然從一個數字就推斷出了真兇,此案若是要我審,恐怕是審不出來啊!”

一旁,知開封府包拯輕捋胡須。

“景明已有老夫七分斷案之才,未來可期!未來可期!”

不遠處。

數名館閣官員看著案宗,還有些發懵。

他們看了數遍,還未捋清為什么轉了一大圈后,兇手依舊是那個最初被懷疑的眉山知縣曹長運。

當然。

也有官員看懂之后,在瘋狂地尋找此案宗的缺陷,以圖找到蘇良處置的不當之處。

這時。

文彥博朝著一旁的富弼小聲道:“景明的御史中丞之位已穩,我們可以提前準備文書了。”

“何止是御史中丞之位?我覺得不出十年,首相之位都穩了!”富弼望向文彥博的位置,笑著說道。

文彥博從位置上站了起來,道:“我愿相讓,真心愿意相讓!”

頓時,二人都笑出聲來。

就在這時。

樞密使曾公亮快步走了過來,面色嚴肅。

“諸位,南境軍情急報,儂智高棄邕州而東下,相繼占領了橫州、貴州、龔州、藤州、梧州、端州數州,大有圍攻廣州之勢!”

“什么?”

文彥博、富弼等相公全都站起身來,面帶不解。

“儂智高不是只有五千人嗎?”張方平問道。

曾公亮有些氣憤地說道:“橫州知州張仲回不戰棄城,貴州知州李琚不戰棄城,龔州知州張序不戰棄城,藤州知州李植不戰棄城,梧州知州江镃不戰棄城,端州知州丁寶臣不戰棄城!廣南西路安撫使余靖、廣南西路體量安撫楊畋,知曉此等情況后,皆大怒,卻也無能為力!”

“廢物!食朝廷俸祿而不予抵抗,棄城逃生,當斬!”富弼瞪眼道。

“那儂智高還宣稱要與我大宋隔江而治,官家甚是震怒,召我們立即去垂拱殿!”曾公亮道。

范仲淹緩緩道:“列位,莫急,我們一邊走,一邊說,廣州城墻堅固,又有大型弓弩,非一時能夠攻下,我們莫自亂了陣腳。”

片刻后。

眾臣來到了垂拱殿。

大殿的地板上,滿是茶具的殘渣。

趙禎很少摔東西。

而今日儼然是被那數個知州的不作為給氣到了。

文彥博率先拱手道:“官家,臣請戰!愿親率大軍,剿滅儂智高之亂。”

“臣亦請戰!”

富弼站了出來,曾公亮、吳育也站了出來。

這時。

范仲淹開口道:“官家,臣認為諸相公皆不合適。”

此話一出,所有人都望向他。

他接著說道:“廣源州人善戰好斗,蠻橫無理,再加上他們對廣南兩路的情況甚是熟悉,又有同族相助,所以才勢如破竹。而今之計,最好的辦法就是派遣一名可打硬仗的猛將,帶著一支猛軍,將其徹底擊潰,下手需狠,絕不留根!”

“龍羽軍乃是重騎兵,不宜在南境作戰,汴京禁軍章法太多,也不夠野蠻。臣舉薦彰化軍節度使,馬步軍副都指揮使,知延州狄青,率西兵征討!”

曾公亮搖了搖頭。

“若動用西軍,恐怕西夏人將會有所動作啊!”

趙禎點了點頭。

西夏人雖然不敢與大宋正面為敵,但是派遣一股隊伍冒充盜匪搶掠,那是常有的事情。

并且,若狄青征討南境不利。

不但西夏會有動作,遼國或許也會趁此機會對大宋不利。

范仲淹拱手道:“老臣愿再次坐陣西北!”

范仲淹對西夏人的震懾力比狄青更大,有他在,西北就有了主心骨。

趙禎想了想,道:“可行。”

(本章完)

相關


上一章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