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第0175章:強硬!若戰,絕不許敗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最新章節列表 >> 第0175章:強硬!若戰,絕不許敗

第0175章:強硬!若戰,絕不許敗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3日  作者:上官不水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上官不水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午后。

秦州官衙內。

秦州知州劉存、通判王虎雄、營指揮劉大志、蘇良、曹護,五人聚在一起。

當下,被割舌虐殺的西北百姓已有二十四人。

劉大志無比憤怒地說道:“我一直以為元昊弒母殺妻、霸占兒媳,已經夠畜牲的了,沒想到這個野利刺更是個瘋子,如此喪心病狂的陰毒之事都做得出來!”

野利刺為壞蘇良名聲,不惜讓自己變成殺人狂魔。

這種詭計,先傷己而再傷人。

恐怕只有瘋子惡魔才能想得出來。

劉存看向桌上的地圖,道:“按照野利刺目前的路線軌跡,應該是想著一邊虐殺百姓,一邊逃往角啰城,我已令周圍駐軍去布防了,且已向范公和狄將軍匯報,他們定然也會派人在慶州北境堵截。”

蘇良看向劉存。

“劉知州,不知有多大把握可在大宋境內抓到野利刺?”

劉存微微皺眉。

“蘇御史,說句實話,并無太大把握。秦州城以北,地廣人稀,野利刺等人有弩器、沿途又有內應,實在不好抓,我們能做的,或許只是令其難以傷害到更多百姓。”

蘇良低頭看向地圖。

角啰城位于秦州以北,慶州和延州邊境的西北位置。

此片區域地貌復雜,百姓稀少。

山地、河谷、戈壁、平川等交錯分布。

若真有幾十人藏在其中,不走官道,還真是大海撈針。

更何況這些人對這片地形早有研究,定是早就設計好了逃跑路線。

蘇良又問道:“像這類在我大宋境內燒殺搶掠的西夏賊逃回西夏,咱們往常是如何處置的?”

一旁的秦州通判王虎雄回答道:“近年來,有多股西夏兵曾冒充盜賊,潛入邊境,搶奪錢財糧食。若抓到他們,直接處死,若……若抓不到,被他們逃回西夏,那……那只能向西夏發信函或通緝令強烈譴責了!”

“強烈譴責?那有個屁用!”蘇良罕見地爆出一句粗口。

西夏雖向大宋稱臣,但根本無視大宋律法。

莫說野利刺這種對西夏的有用之人。

即使是窮兇極惡的盜匪,西夏也不可能將其交出來,最多來一句“正在抓捕中”,就糊弄過去了。

按照官階,秦州知州比蘇良還要高上一階。

但臺諫官向來都是位卑權重。

更何況蘇良還擔著西北裁兵事宜巡察的差遣,一封彈劾奏疏,便足以使得秦州知州和通判換人。

再加上范仲淹與狄青的交待,劉存和王虎雄在蘇良面前根本不敢大聲說話。

蘇良看向地圖,思索了片刻后,看向劉存和王虎雄。

“劉知州,王通判,接下來麻煩二位看好那八千老兵,若前方傳來咱們與西夏將開戰的消息,可莫讓他們奔向角啰城!”

“開……開……戰?”

蘇……蘇……御史,為了殺一個野利刺,咱們不至于與西夏開戰吧,此等大事還是要先向朝廷請示!”劉存有些緊張地說道。

當下。

大宋朝廷對西夏的態度是:不引戰亦不懼戰。

簡而言之,大宋絕不會率先動手。

但對手若先動手,大宋西軍可“便宜行事”,無須請示朝廷,直接進入戰斗狀態。

蘇良此話,顯然有引戰之嫌。

“開不開戰,就看西夏人的誠意足不足了。野利刺在我大宋境內被抓還好,若他真逃到了角啰城,那我真要和西夏人好好講一講道理了!”

蘇良冷哼一聲。

“侮我名聲,虐殺我大宋百姓,此等屈辱絕不能忍!若忍下來,我大宋國威何在?大西北的百姓還能相信朝廷能護衛他們周全嗎?”

“此事,我們占著道理呢!稍后我便向朝廷奏報此事,另外也會專門匯報給范公和狄將軍,聽一聽他們的意見。”

“此事因我而起,我若此時回汴京,那與逃兵何異。我準備親自去追捕野利刺,若他逃回西夏,我便讓西夏人將其交出來,此等殺人惡魔,不應存活于世!”

“那些死去百姓的撫恤,我來出,他們的仇,我來報!我大宋西軍正是兵強馬壯之時,怎能受到此等挑釁!”

“末將愿同往!”

曹護和營指揮劉大志幾乎是同時拱手道。

二人極為興奮。

蘇良這份話令他們聽得熱血沸騰,作為一個漢子,自然不愿受此挑釁。

自宋夏戰爭之后,大宋的將士們都憋著一股勁呢!

這時。

秦州通判王虎雄開口道:“我覺得,蘇御史所言極有道理。西夏人過于猖獗,譴責無用,我們唯有讓他們感覺到疼,才能令他們不敢侵犯我大宋子民!”

“當下,西夏政局不穩,他們的國主還是個正在尿床的小娃娃,沒藏家族尚未統治所有兵權,我們去鬧,他們不一定敢打仗,就算打起來,我們怕個甚!”

王虎雄是個南方人。

但此刻說話的腔調和內容,都儼然如一個西北大漢般,血性十足。

劉存不由得笑了。

“是本官膽怯了,那我們便也隨著蘇御史瘋狂一次。”

“蘇御史,你盡管去追野利刺吧,我秦州隨時做好戰斗準備,一旦開戰,咱們就揍他丫的!”劉存非常認真地說道。

蘇良點了點頭。

大宋士大夫對外的態度上,最大的弊病便是主張:以和為貴,息事寧人。

面對這群兇殘的西夏人。

這種態度只會讓他們騎在大宋的脖子上拉屎,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讓他們對大宋產生恐懼。

當日晚,蘇良便寫了兩封信。

一封寫給趙禎。

將野利刺之事盡數言明,并表明自己的態度,即使開戰也要抓到野利刺。

蘇良相信,即使有一兩位相公不支持,趙禎也會支持。

因為,這是大宋的臉面。

另一封信,蘇良寫給了范仲淹。

蘇良自然不會傻乎乎地帶著幾百人跑到角啰城去要人。

他的目的是追捕野利刺。

但如何行事,他自然要聽范仲淹的安排。

翌日清早。

營指揮劉大志帶著五百騎兵、曹護帶著十余名護衛,隨同蘇良一起沿著野利刺的路徑追去。

三日后,慶州城。

范宅書房中。

范仲淹看罷蘇良的信件后,不由得笑著說道:“哈哈,不愧是蘇景明,我大宋的年輕官員就應該有這種血性,遭受到此等恥辱,自然要讓對方付出代價!”

范仲淹想了想,看向一旁的范純仁。

“擬令,通知邊境各個榷場的主官,榷場臨時關閉,至于何時開啟,等候通知,記得讓他們編個理由,像房屋修繕、有細作混入之類的……”

“而后,再通知漢臣,命其率領五萬精兵,駐守于距離角啰城最近的軍寨中。”

此時,狄青已回延州。

“父親,這……真是要開戰了?”范純仁問道。

范仲淹微微搖搖頭。

“不出意外的話,西夏人并不敢戰,為父這是為景明搭臺,讓他好好唱一出戲。這出戲,讓西夏人看到我們大宋的血性,讓西北百姓看到我們保家衛國的態度,也讓西夏人明白,今日之大宋,不可欺!”

隨后,范仲淹給朝廷寫了一封奏疏。

此奏疏言明了當下的情況,也表明了他的態度。

“若對方交出野利刺,他便不開戰;若對方拒而不交,他便開戰!”

他相信。

官家會給他一個讓整個大西北百姓都滿意的回復。

五日后。

汴京城,垂拱殿內。

陳執中、文彥博、吳育、張方平、夏竦、丁度、王堯臣、唐介、高若訥皆在。

范仲淹與蘇良的奏疏同時擺放在御案上。

眾臣皆已看過。

兩日前,趙禎便收到了蘇良的奏疏,但他并沒有召集官員們來討論。

因為他知曉范仲淹的信還在路上。

趙禎看向下方,問道:“眾卿有何想法,可盡數道來。”

文彥博率先站了出來。

“官家,范希文、蘇景明所請實乃正常,那西夏賊傷我百姓,壞人名聲,兇殘至極,若逃至西夏境內,我們即使與他們開戰也要將兇手抓回來,不然我大國之威何在?”

吳育、張方平、唐介三人幾乎同時站了出來,表示贊同。

趙禎微微點頭,看向其他人。

陳執中想了想,站出來說道:“臣以為,那賊人應抓,但方式有很多種,沒必要直接便列兵于陣前,擺出一副開戰的架勢!一旦開戰,除了亡兵傷財外,能有何好處!即使我們占領了角啰城,城內也沒有什么財物,反而還要安置那些羌人,實在不值得!”

高若訥站出來說道。

“臣亦附議!”

夏竦拉長了聲音,道:“官家,一旦引戰,西北必亂,西夏國變未平,多個族落都欲搶掠我大宋之財擴充實力,我們不應在此時主動招惹這種強盜,即使打贏,也是雙輸的局面!”

這時,趙禎看向一旁的翰林待詔丁度和三司使王堯臣。

殿內就剩下二人沒有表態了。

丁度緩緩走出,道:“臣一直反對當下言兵,但若那名賊子逃到西夏而西夏人拒將其交出,臣建議此仗可打,但必須要嬴!”

“戰事一起,錢糧消耗必是大頭,甚至會打許久,但臣以為,尊嚴在上,利益在下,此次我們占著道理呢,西夏若耍無賴,我們就應該出手!”王堯臣開口道。

殿內九臣,六臣主戰,三臣反對戰事。

就在趙禎欲開口之時,高若訥又站了出來。

“官家,臣覺得,是蘇景明故意想將此事鬧大,此事本是他與那賊人私下的矛盾沖突,卻使得西北百姓替他遭受無妄之災,且令西北出兵為其報仇。若真打起來,我們贏了無所得,輸了后果將更嚴重,賠禮道歉,繼續送歲賜嗎?蘇景明只顧一己私利,完全沒有考慮到此事的后果,實乃以私心禍國,心術不正。”

“西夏就像一條癩皮狗,狗咬人一口,人難道還要咬回去嗎?范希文、蘇景明完全是小題大做,急于建功,他們完全可以用其他方式殺掉那名西夏賊,而不是上奏疏令朝廷準許他們盲目開戰!我們不懼戰,但也絕對不能引戰啊!”

唐介聽到高若訥如此詆毀蘇良,不由得袖子一捋,走到高若訥的面前。

“高御史,狗咬人一口,自然不能咬回去,但卻可選擇一棍子將那條狗打得不敢或不能再咬人!”

“什么叫做私下的矛盾沖突,什么叫做只顧一己私利,什么叫做小題大做、急于建功,本中丞覺得你們這些反對開戰的,都是跪在地上跪久了,已經學不會挺起脊梁骨說話了!”

唐介瞪眼看向高若納。

“那西夏賊人虐殺西北百姓,毀蘇景明之名是針對蘇景明嗎?他針對的是我朝所有的文武百官。他覺得我們根本不敢戰,所以才敢如此囂張!”

“你們忘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次大戰,我們次次皆輸,傷亡無數了嗎?”

“伱們忘了元昊的狗頭軍師張元寫下那句‘夏竦何曾聳,韓琦未足奇,滿川龍虎舉,猶自說兵機’嗎?不僅僅是夏樞相和韓稚圭被釘在戰敗的恥辱柱上,這對所有的大宋人都是恥辱!”

唐介的聲音極大。

聽到此話,夏竦不由得低下了腦袋。

他生怕有人提起這一茬,故而一直沒有多說話,沒想到還是被拿出來舉了例子。

“若西夏人不交出西夏賊,我們和他們干一仗怎么了?有很多人都還活在西夏兵的陰影下呢!此仗是我們挽回士氣的最好機會,是讓我大宋所有人揚眉吐氣的好機會,我們為什么不去爭取!”

“這種仗,我們可以贏回我們丟失的臉面和尊嚴,我們必須強硬起來!”

說罷,唐介看向夏竦道:“夏樞相,不知我這樣說,你還覺得不可打這一仗嗎?”

唐介專攻夏竦軟肋,就是逼著他成為主戰派。

夏竦胸膛一挺,道:“唐中丞所言甚有道理,這一次我們絕對不可慫!”

陳執中和高若訥這兩個反對者當即也不再說話了。

御座前。

趙禎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其實他內心早已打好了主意,之所以叫來眾臣,就是為了讓主戰者說服反對者。

他低頭看向桌面上一行墨跡剛干的小字。

這是他寫給西北的回信,只有十個字:先禮后兵,若戰,絕不許敗!

(本章完)

相關


上一章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