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最后的良心第一二八節 大宋皇帝的價值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北宋最后的良心 >>北宋最后的良心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二八節 大宋皇帝的價值

第一二八節 大宋皇帝的價值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晨風天堂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晨風天堂 | 北宋最后的良心 


第130章大宋皇帝的價值

很快,梁莘拿上章的謝恩疏,再次入宮。

宮內,趙佶正對著一塊大約一尺五寸長的,帶有石皮的洮硯原石發呆。

梁莘估計趙佶是研究如何分割,就屬于設計這個層面了。

梁莘上前:“乙哥兒,章的謝恩疏。”

趙佶沒搭理,這東西就是一個態度,寫成什么樣無所謂。

梁莘站在趙佶側面,又說道:“論才華,乙哥兒你天下無雙,但天下人卻沒機會欣賞到。”

聽到這話,趙佶立即轉過頭來。

梁莘接著說:“章這老頭看到你雕刻的洮硯之后,也是心服口服,我有一個小小的想法,不如召集些人,我在家中北院安排一次小小的交流,每人選一塊石料,而后雕刻之后放在汴京城,價高者得。”

“等買家付了錢,才知道那一塊是你雕刻的,好與不好,相信汴京城這百萬人的眼光應該不會差。”

“還記得數月前,你寫過一份詔書的稿子。你關心窮苦人,這一點要讓汴京的百萬百姓知道,洮硯賣出的錢,用于這次作善事。”

趙佶聽完后問:“那么,同臺之人,可不能差。”

梁莘:“蘇軾、黃庭堅、張公麟、章、范純禮……”梁莘一口氣說了十幾個人的名字,每一個都是當世大家。

論文采,詩、書、畫、印都是有超凡水準的。

“乙哥兒,沒有和這些頂尖的,盛名在世的人交流過,難道不是種遺憾。”

趙佶臉上流露出一份非同尋常的自信。

梁莘繼續鼓動:“章告訴我,從制坯開始,就要靠眼光與境界了,尤其是對有石紋與膘皮的洮硯石而言,七分構圖、三分雕琢。”

“那,辦。”趙佶也想和這些當世名人比一比,趙佶指著架子:“這塊,這塊,還有這塊……”趙佶挑了五塊:“其余的運走。”

章到他心里去了,一方好的硯臺,雕琢在其次,構思才見境界。

梁莘欠身一禮,退離趙佶書房。

這事辦起來。

依趙佶的分析再加上李清照的推測,真正頂尖的洮硯石不在大宋境內,應該在蕃人控制的區域,就是洮河以南。

多一項產業,從汴京往西的路,可以有名義好好修。

讓蕃地有錢可掙,再加上大量的贈送書籍,慢慢的他們會融入大宋的。

梁莘回到東跨院,還沒進院呢,就聽到屋內吵起來了。

就趙佶失手有點小失誤那塊,如果重新構思,將其升華。章與蘇軾吵起來了,不僅吵,還相互揪衣領子。

拿洮硯來說。

象梁師成也算是文人,但他最多就是尋找一流的制硯師。

到了蘇軾這種境界,更喜歡自己動手。

尋常的制硯師再也就是雕琢經驗足,正如章所說,七分構思、三分雕琢。

梁莘進來了。

這兩個老頭吵的誰也勸不住。

梁莘說道:“官家只留下了五塊,都不算大的石料,其余的我已經安排人運出來,準備辦一場交流,說是比試也行。不擅長的雕刻的,宮里有雕刻的工匠,工部也有,民間也有。比一比?”

蘇軾轉過頭:“石料在何處?”

“正在從宮內運出來,等會就擺在北院幾間空屋內。”

蘇軾一甩衣袖就往外走。

章也快速跟上。

蘇軾也好賭,只是賭的都是高雅的,哪怕這次和皇帝比試,他也不準備放水。更要讓章這老貨看看,什么叫境界。

雕工好的制硯師,蘇軾也有相識的。

到了他們這種年齡,手已經拿不穩刻刀了。

宮內,梁莘心中已經有了人選。

海公公。

功夫極高,腕力也是超強的,會雕石頭。

只是不知道,雕石頭與雕硯臺在技術上有多大差異,回頭可以問問。

或是能雕,他來為趙佶執刀,將來升職也容易些。

北院倉庫。

一行人來到這里之后,只是看了一眼,卻是沒有過多的留戀。

蘇軾說道:“政務要緊。”

章看了蘇軾一眼,也說道:“對,政務要緊。”

此時,什么政務最重要。

之前,梁莘就考慮過收拾那些欺負弱小,壟斷經營,肆意抬價的惡商們。

章當時就提議,取消市易司,建立了一個全新的市集司。

蘇軾對新法有很大的反感,除青苗法之外,就是這個市易司。

朝廷每年光是這些人的俸祿就是一個巨大的支出,而且養活了一群貪官,他們比壟斷經營的惡商還狠。

若要改變,就要從規則上改變。

成為一個保護普通商戶,普通手工業坊主的衙門,而不是能夠滋生貪官的衙門。

硯石很吸引人。

但聚在這里,不是為了玩,而是為了讓這天下更好。

河湟這邊的戰報還在路上,從鄯州送到汴京,就是六百里加急,也要走上差不多八天時間。

種師道,領曹評發的軍令,帶兵馬離開鄯州,領先鋒三千人,趕往會州。

會州,位置在蘭*州東北方向。

曾經這里是吐蕃人占據,后黨項人數次攻打,吐蕃人逃走,這城池最終成為了西夏的城池。在元豐四年,宋大軍攻夏,這里成為了宋與西夏兩軍交戰的前線。

元符二年,也就是去年,宋軍筑城,開始想辦法占據這里。

又筑新城,名為會川城。

種師道帶三千先鋒來到這里,守將苗履進出城相迎。

種師道身邊只有二百親兵,其余的兵馬讓他派出去打探地形,收集情報,幾萬大軍過來肯定不能駐守在城內,要在周邊找合適的地方建寨迎敵。

當晚,有武官來報。

“提舉,有士兵落入深谷,我等派人去搭救,發現深谷兩側多為垂崖或洞穴,洞穴發現極富礦。”說罷,這名武官拿出一只布袋,將里面的物品倒在桌上。

或是白色顆粒,或是粉末。

種師道拿手指捏起一點:“硝?”

“回提舉,我等認為,就是硝。問過當地向導,他們稱此物為地霜,我等查驗過,認為就是硝。”

“極富?”

“回提舉,極富。”

“速報大帥,調民夫,挖!”種師道很清楚,硝就是制作火藥的必需品。

汴京城的軍器監所屬的火藥坊使用的硝,多是從蜀地運來的,也有從河東路那邊熬出來的土硝。


上一章  |  北宋最后的良心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