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斯木汗就是新生代的中玉茲首領,在他哥哥塔吾克勒汗死后開始與大明帝國增加了接觸,去年還親自率隊到京城朝貢,順便看看大明帝國到底有沒有傳說中的那么富、那么強。
有沒有呢?他沒說,但在聽聞俄羅斯軍隊有可能東侵之后,搶在楊吉爾汗之前率先表態,歡迎大明帝國軍隊入駐中玉茲,并愿意拿出2000名最精銳的騎兵并肩作戰。
在得到了1000條火槍的饋贈之后,又把進駐突厥斯坦城的大明騎兵草料都給包了。聽上去1000條火槍好像不多,但在哈薩克汗國內部還真沒有成建制的火槍騎兵。
他就靠著1000名火槍騎兵,在與小玉茲部落的摩擦中占據了絕對優勢,一舉將爭奪了幾十年的一大塊草場硬生生搶了過來!
與先后表態堅決站在大明帝國一方,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人出人共同抵御歐洲聯軍入侵的大中玉茲不同,小玉茲的首領阿里木烏勒汗始終沒表明態度,只在剛發現歐洲聯軍東進時派族人報了兩次信兒,然后就失去了聯絡。
至今為止,小玉茲那邊的情況到底如何誰也不清楚,艾斯木汗為了不讓部族遭到損失,提前把與小玉茲接壤的幾個部落全勸到了東邊,只在錫爾河下游留下些小部落的年輕人繼續放牧,其實是當做前哨站用。
“漢人有句諺語,強龍不壓地頭蛇。我們遠道而來都是客,你才是這里的主人。現在善良的主人碰到了兇惡的客人,總不能光指望客人出頭主持公道對吧?”
年近半百的黃太極與跟隨洪濤翻越青海高原時相比體態略顯粗壯、相貌老了很多,但性格城府方面也更沉穩了。
與漢人軍官不同,他更理解少數民族首領的心理活動,相處起來也更自如,既不顯得高高在上也不會刻意逢迎,凡事都是有一說一,先把利害關系擺明了再聊感情。
“將軍高抬了,楊吉爾汗才是汗國主人,我只不過是替主人宴客的。”少數民族首領們還就吃他這一套,主要是說什么能馬上聽懂,太繞了不僅達不到保留情面的作用,還令人惱火。
“此戰過后就該變一變了!大中小玉茲都是如何對待大明軍隊的我全程親歷,會一五一十稟明陛下。圣君的脾氣你們也該有所了解,最恨首鼠兩端見利忘義之輩。
我是個軍人,也是個粗人,說不出太多大道理,卻明白一件事情。誰把大明帝國當朋友,誰就應該是這片土地的主人。只有朋友和朋友手拉手,才能戰勝狼群!”
在如何用牧人能聽懂、喜歡聽的說話方式去說服牧人的技術上,黃太極也是大將軍級別的。當然了,畫起大餅來更是當仁不讓,水平直追當今皇帝。
句句話不離將來哈薩克汗國政治新格局,但每句話都不說死,不是可能就是應該、我認為、皇帝向來,反正別一個字一個字扣,扣來扣去等于啥都沒說。
“將軍請放心,中玉茲十萬戶永遠都是大明帝國的朋友!本來我還想再征調5000精騎前來助陣,只可惜火槍太少,拿著刀劍弓弩怕拖累了大軍。”
然而這些并不是特別肯定的話聽在艾斯木汗耳朵里卻別有一番滋味。牧人不太能搞懂中原漢人設立的國家體制,更不清楚大明帝國的軍制。
在他們眼中黃太極就是大明皇帝的左膀右臂,關系親密程度堪比父子。否則相隔幾千里,豈會把幾萬精兵交付給他統領,還賦予了臨陣決斷之權。
按照游牧民族的習慣,但凡不是親兒子,手里拿到這么大權力和實力,最大的可能不是為國鎮守邊關,而是割據一方宣布獨立,過一把大汗的癮!
所以黃太極這番模棱兩可的說辭,聽在他們耳中就是八九不離十的忠告。甚至有可能是大明皇帝已經對楊吉爾汗很不滿了,這才通過西域將軍來透露點風聲。
別看哈薩克大汗除了自己的族群領地,比其他玉茲汗多不了什么實質性的好處,但你要說讓誰當,誰還就忍不住在心里偷偷樂,不讓誰當,誰保證很不高興!
而且隨著哈薩克汗國與大明帝國的貿易交往越來越深入,大汗這個職位好像也越來越重要了。最明顯的就是簽約權,兩國之間簽訂的所有重要協議,大明皇帝用了印,哈薩克大汗也得用印,換別人來了大明帝國根本不認。
這么一來楊吉爾汗在和大明帝國簽約的時候,百分百會先考慮大玉茲各部的利益,然后才是中小玉茲。不同意也沒轍,誰要撕毀約定大明帝國就會派兵攻打,這玩意是真打不過啊!
假如自己能取而代之,中玉茲各族就會迎來大發展的黃金期。誰不樂意讓本族多撈點好處呢,族群壯大了自己的底氣才足嘛。
為了這個并不是特別確定的可能性,艾斯木汗愿意再多投入一些本錢。但牧人并不傻,時刻也都在算計著對方。
假如能借此機會再多交換來幾千條火槍,中玉茲各族的地位不用全靠大明軍隊扶持照樣會很穩固。漢人諺語說的好啊,爹有娘有不如自己兜里有!
“哎,第二批2000條火槍你還沒收到嗎?”聽聞此言,黃太極差點拍案而起。這可是國之重器,整整2000條啊,怎么能憑空消失呢!
“2000條……我向真主發誓,除了那1000條之外再沒有看到火槍的影子。只是在2個月前,大汗讓人送來了50箱子彈,說是將軍吩咐的。”
艾斯木汗更激動了,直接就站了起來滿屋子轉圈,捂著胸口指天盟誓,堅決沒有看到這批火槍。
“哦,那可能是楊吉爾汗搞錯了。本官這次離開京城時特意向陛下多要了3000支火槍,打算分給大玉茲1000支,中玉茲2000支。畢竟你們要頂在前線,多分一些很合理。
但我走的匆忙,沒有和運送槍支的軌道車一起。按理說這批火槍應該是先順著軌道運到安集延存放,再由大明陸軍押送西運。
我不在,安集延的守軍可能是不清楚火槍的具體去向,沒有再繼續啟運。這好辦,待我寫份手令,你差人去安集延領取就是了。”
黃太極聞言先是愣了愣,然后一拍大腿好像明白了什么,敲著腦袋滿嘴工作疏忽,但亡羊補牢為時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