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地見牛羊!
9月底的哈薩克汗國隨處可見枯黃的草場,一群群牛羊點綴其中,趕在第一場雪來臨之前拼命啃食著牧草,爭分奪秒頭也不抬。
不遠處有條大河緩緩流淌,順著彎彎曲曲的走勢向東眺望,隱隱約約間有座大城拔地而起,土黃色的城墻、高聳的尖塔、洋蔥般的屋頂,時刻向路人訴說著它的屬性。
突厥斯坦城,哈薩克汗國首都,錫爾河畔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從公元6世紀起,這里就是粟特人的經濟文化中心,后來又成為中亞地區的交通樞紐。
發源于天山山脈的錫爾河由東向西奔流不息,在戈壁沙漠中開辟出一條2000多公里長的綠化帶,突厥斯坦城就位于中間。
從這里出發,順著河谷向東可抵達費爾干納和安集延,向西這能來到咸海東岸。且沿途不缺水源、氣候溫和、草場豐美,是一條天然的東西走廊,跨越了整個中亞。
“砰……嗚嗚嗚……哦哦哦……”突如其來的一聲炸響瞬間撕碎了河谷中的寧靜安詳,高聲呼喝和隆隆馬蹄嚇得羊群牛群四散奔逃。
隨之而來的是幾支馬隊,騎手們穿著紅色鑲邊的棕色亞麻長袍和寬大的羊毛燈籠褲,腳蹬皮革高筒靴,頭戴黑色羊皮帽,腰系一巴掌寬紅色絲綢帶,手里舉著略帶彎曲的長刀,躍馬奔馳時口中發出各種各樣的怪叫。
附近的牧民見到此情此景,顧不上自家牲畜,趕緊上馬向突厥斯坦城方向狂奔。也有反應比較慢或者舍不得羊群的,很快被這群騎手追上,長刀揮舞,血光淋淋,紛紛被砍于馬下。
從他們騎馬的姿態和雙手離開韁繩的控馬方式上看,這些人應該也是牧人出身,已經和馬匹融為了一體,騎術極其精湛。只是不知道從何而來,又要去往何處。
“開門、開門,速速稟報城主,哥薩克騎兵到了、哥薩克騎兵到了……”也不是所有人都不認識他們,很快就有牧人催馬抵近了城門,邊跑邊向城上呼喊示警。
哈薩克牧人中也有善于經商的,每年都會向西穿過咸海和里海抵達頓河流域,把從東方購買的絲綢和茶葉賣給當地牧人。這些牧人被稱作哥薩克,再具體點也可以叫做頓河哥薩克。
哥薩克并不是一個族群,而是一種人的統稱,互相之間沒有血緣關系,在突厥語中可以翻譯成自由人。
他們大多來自歐洲東北部的斯拉夫國家和中亞地區,以烏克蘭、俄羅斯、波蘭、立陶宛等地為主,是一群不愿意受奴隸主和宗教壓迫,逃出來聚在一起生活的牧人和農戶。
隨著群體越來越大,為了自我保護,哥薩克們慢慢產生了一種以軍事需求為目的的組織結構,男孩子從很小就要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成年之后騎術精湛、作戰勇猛。
由于哥薩克的聚居地被波立聯邦、俄羅斯、克里米亞汗國夾在中間,他們也就順理成章的當起了雇傭兵,誰給的好處多就幫誰作戰。
自始至終哥薩克人都在亞速海以北的地區活動,從來沒有越過里海大舉向東侵襲。這次突然出現在錫爾河流域,并在沿途洗劫了大量哈薩克汗國牧民,兵鋒直指突厥斯坦城,背后怕是還有更復雜的原因。
“來了好啊,要是再不來我這幾個月豈不是白忙活了!艾斯木汗,你說阿里木烏勒汗此時該做何感想?是后悔沒聽我的建議呢,還是埋怨我見死不救?”
到底是什么原因,正坐在突厥斯坦大汗宮內的黃太極是一清二楚,他已經率領3萬大軍在此駐留了3個多月,沒等到俄羅斯軍隊,卻把哈薩克大汗楊吉爾嚇得稱病跑回了石頭城,留下個中玉茲的實際控制者艾斯木汗當擋箭牌。
“他此時還能不能上馬都不好說了,哥薩克人就像蝗災,所過之處寸草不生,幸虧有天朝大軍在此坐鎮,否則我的中玉茲也將變成廢墟。”
艾斯木汗聞言一笑,隨即又變成了滿臉愁容。嘴上好像在幸災樂禍,實際上心里懷著深深的憂慮。
哈薩克汗國和蒙古帝國的管理模式差不多,是一群部落的聯邦,主要成員來自三個地區的三大族群,分別稱作大玉茲、中玉茲和小玉茲。
楊吉爾汗只是這些族群公認的代表人,實際控制權只限于大玉茲和都城附近,中玉茲和小玉茲的絕大部分管理權都由當地的部族首領掌控。他就是中玉茲的實際掌控者,阿里木烏勒汗則是小玉茲的實際控制者。
玉茲這個詞在哈薩克語中有分支的意思,從字面上講,哈薩克汗國應該叫哈薩克玉茲聯盟才對。這里的主體民族是玉茲,大中小玉茲都是整體玉茲的分支,所以不是地理名詞,而是族群稱呼。
大玉茲距離大明帝國的西域最近,主要生活在七河、楚河、塔拉斯河流域;中玉茲顧名思義,分布在錫爾河中下游和薩雷蘇河、額爾齊斯河流域,屬于汗國中部。小玉茲最靠西,活動區域在里海與咸海之間。
從地盤上看中玉茲最大、大玉茲居中、小玉茲最小。但大玉茲占據了土地最肥沃、水源最充沛的費爾干納地區,發展比較快,近些年又與大明帝國積極開展貿易,建立了不少家工廠,人口最多、實力最強。
中玉茲地盤很大,可惜九成都是荒漠和戈壁,主要依靠放牧為生,實力反倒最弱。小玉茲的活動區域已經接近烏拉爾河下游了,是溝通東西方的重要道路,靠著這個得天獨厚的條件,雖然地盤小實力也不算弱。
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想法和需求也就不同。在與大明帝國相處的過程中,以楊吉爾汗為代表的大玉茲貴族相對比較積極。
他們的領地太靠近大明帝國,受到的影響和威脅最直接,在經濟和軍事的雙管齊下之下想不積極也不成。
小玉茲則最不積極,甚至可以說冷漠。原因也很簡單,他們遠在里海東岸,幾百年來可能都沒見過漢人,更沒打算今后有任何交集。對他們而言俄羅斯帝國、克里米亞汗國才是鄰居,大明帝國太遙遠了。
中玉茲的態度最復雜,老一輩的傳統貴族不愿意與大明帝國過于親近,但新生代看到的、聽到的外界情況更多,從心底想學習新知識,然后試著帶領自己的族人也富強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