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到20歲就趕上了歐洲爆發宗教戰爭,做為德意志貴族的后代肯定不能袖手旁觀,于是也召集了一支雇傭軍準備試試水。
頭一份雇傭合同來自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伯恩哈德跟著這位北歐戰神與哈布斯堡家族殺得有來有去,在不斷的作戰中展示了其軍事天賦,深得古斯塔夫二世的器重。
在1632年的呂岑會戰中古斯塔夫二世不幸遇難,按說主帥都掛了瑞典軍隊應該大潰敗才對。此時負責指揮瑞典軍左翼的伯恩哈德卻主動向華倫斯坦的右翼發起猛攻,硬生生把大潰敗打成了平手。
兩年后的諾德林根戰役,伯恩哈德繼續帶著德意志雇傭軍與瑞典軍隊聯手對抗西班牙和神羅軍隊,雖遭遇大敗,卻很快恢復了元氣。
這時瑞典已現頹勢,法國瞧準機會加入了戰團,黎塞留力排眾議聘請伯恩哈德擔任法國陸軍元帥,繼續在德意志戰場上與天主教軍隊周旋,屢屢獲勝,重新挽回了局面。
就在宗教戰爭進行到了關鍵時刻,法國和西班牙準備決一勝負的時候,大明帝國海軍突然襲擊了美洲西海岸,全殲西班牙艦隊,讓歐洲各國突然間發現了另一只比哈布斯堡家族還危險的猛虎。
在歐洲各國集體同意停止內戰,組建聯軍一致對外后,包括丹麥、瑞典、西班牙、法國和神圣羅馬等國家都推薦了各自認為最有能力的將領充當聯軍指揮官,但任何一方都無法取得絕對優勢,人選遲遲無法敲定。
最終還是法國首相黎塞留提出了折中方案,由各國推舉的候選人分別拿出至少一套作戰計劃,誰獲得了由各國政要組成的評審團多數投票誰就當選總指揮一職。
伯恩哈德就是法國推舉的候選人,他拿出的作戰計劃得到了超過9成評審團成員的認可,成功當選了第一任歐洲聯軍總指揮。
在這份計劃中,伯恩哈德在充分了解過大明帝國海陸兩軍的戰績和實力之后,決定另辟蹊徑,不打算與之正面大規模對抗,而是采取多路出擊,重點攻占的策略。
具體點說,伯恩哈德把歐洲聯軍分成了三大塊,加上奧斯曼和波斯帝國的軍力,總共是四個戰場。
首先是北方戰場,以俄羅斯、波立聯邦軍隊為主,克里米亞汗國軍隊為輔,充分利用游牧騎兵的優勢,從黑海出發,長途跋涉向哈薩克汗國發起進攻。
這一路的戰略目標并不是要突入大明帝國內陸多遠,而是吸引其注意力,順勢打擊哈薩克汗國的有生力量,讓大明帝國在中亞地區失去幫手,或者把這一地區攪亂,消耗大明帝國的兵力。
其次是圣城戰場,或者叫耶路撒冷王國戰場。在這個方向上,由威尼斯共和國、意大利半島諸國和神羅帝國軍隊為主,向大明帝國占據的蘇伊士和法奧兩個港口城市發起進攻。
這一路的戰略目標比較單純,就是把大明的勢力從這片地區驅逐出去,然后再按照之前達成的協議與奧斯曼、波斯進行瓜分。
為了給防守這兩座海港城市的大明軍隊增加壓力,奧斯曼和波斯軍隊也會一起發動,做出大舉東征布哈拉汗國的假象。
最后就是恩鳥港戰場了,伯恩哈德認為不管如何劃分軍隊部署,無論怎么設計戰術,最終都繞不開恩鳥港。不能拿下這座港口,就永遠不可能打開亞洲的大門,讓歐洲商船自由進出。
可恩鳥港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點易守難攻,如果采取傳統方式,歐洲艦隊得在波濤洶涌的南大西洋上行駛幾千公里,再與大明海軍盤踞在恩鳥港的艦隊進行大規模海戰。
先不提能不能取勝,可不可以用船海戰術拖垮大明海軍,光靠水手肯定是拿不下那座守衛森嚴的海邊堡壘,必須得依靠步兵和大炮。
讓步兵在海上顛簸幾千公里,拼了命的突破海上封鎖,頂著狂虐的大風、在隨時都有可能觸礁和擱淺的海況下登陸,再向堅固的堡壘發起沖鋒太不人道了,也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所以想把恩鳥港拿下來必須采取突襲的方式,打守軍一個措手不及,并最大限度的避開從海上登陸的劣勢地位。
可是不從海上登陸,難道要從渺無人煙的內陸千里行軍嗎?伯恩哈德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
他在制定這套方案之前,拜訪了多位對非洲西南部有涉獵的探險家、奴隸船長和私掠船長,并取得了相應的回報。
有一位船長告訴他,在奴隸海岸的某艘葡萄牙奴隸船上有幾名來自奧蘭治河流域的黑奴。由于抓捕的時間很久遠,這幾名黑奴已經習慣了奴隸船上的生活,并沒有被販賣,而是成了葡萄牙捕奴隊的向導和幫手。
伯恩哈德當下派船去奴隸海岸,在所有歐洲船只出沒的港口、補給點、貿易站貼出懸賞布告,尋找這艘葡萄牙販奴船。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布告貼出去沒幾天,販奴船的船長就主動找上門領賞來了。然后帶著那幾名黑奴受雇于法國海軍,成了歐洲聯軍的向導。
在這些黑奸的指引下,一支由500名法國海軍陸戰連組成的探險隊,乘坐荷蘭西印度公司的販奴船,成功在雨季進入了奧蘭治河下游地區。
能收買收買,不能收買就消滅,采取拉一批打一批的策略逐漸站住了腳,開始與當地的各部族首領進行接觸。
有了當地部族的幫助,一條沿著奧蘭治河向東深入內陸的道路成為了可能。據當地部族首領說,如果一直沿著河道走最終可以抵達科薩人的核心區,距離恩鳥城不會超過10天路程,大概有200多公里左右。
這就是伯恩哈德計劃的核心,他要親率歐洲聯軍精銳穿過沙漠、越過高原,長途行軍兩個月,奔波近千公里,突然出現在恩鳥城北面,打守軍一個措手不及。
當然了,真正的過程遠比紙上談兵難度大得多。但伯恩哈德認為不是不可能完成,無非就是損失多少的區別。為此他計劃了五成傷亡率,3萬聯軍精銳只要能抵達一半就是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