翊坤宮之變
翊坤宮之變
17世紀的非洲西海岸完全是歐洲各國的獵場,在黃金、象牙和奴隸的誘惑下,以葡萄牙為首的諸多歐洲國家先后在西非建立了殖民地。
并不是所有非洲西部地區都受到歐洲殖民者的喜愛,實際上大部分西非海岸線都是荒蕪的,只有其中的兩小段比較熱鬧,被稱作黃金海岸和奴隸海岸。
黃金海岸,顧名思義,產黃金唄。它的大體位置就是后世的加納共和國沿海地區,在總長不到500公里的海岸線上,林林總總矗立著十多個大大小小的歐洲國家軍事堡壘和貿易貨棧。
比如由葡萄牙人建立,后被荷蘭西印度公司奪取的埃爾米納堡;還有成為后世加納共和國首都,最初由荷蘭人建立的阿克拉港。
奴隸海岸是個統稱,實際上包含了黃金海岸在內,再加上后世貝寧、多哥和尼日利亞西部的沿海地區。除了加納有黃金礦之外,其余的地方就是抓捕黑奴、臨時關押和送上跨洋奴隸船的所在。
歐洲人稱作貿易站,因為黑奴送到美洲之后是能換來大筆真金白銀的,確實稱得上貿易,還是很暴利的大宗貿易呢!
看看地圖就會發現個不太合情理的問題,從地理層面上考量,北非距離歐洲更近,而奴隸海岸要遠得多,歐洲的奴隸販子為什么非要扎堆兒在幾內亞灣搶飯吃,不去北非或者中非和南非各顯其能呢?
實際上這種局面真不是歐洲人主動選擇的,可以算不得已的選擇。北非大部分地區都信仰伊斯蘭教,不管與基督教如何爭斗,還是被視為文明世界,有大大小小的政權管理,戰斗力挺強,不太好下手。
另外經過長時間的實踐證明,西非黑人更強壯、更適應新大陸甘蔗種植園的生活,而且對瘧疾的天然抗性也更強。剛果再往南的黑人在身體上有明顯劣勢,不太受歡迎。
其實除了自然、宗教因素之外,奴隸海岸之所以成為最大的奴隸輸出地,主要還是相關產業鏈特別完善,這樣可以節省大量成本。
從葡萄牙人最先發現并建立了貿易站開始,歐洲殖民者前赴后繼的在當地建設了一百多年,已經形成了抓捕、運輸、關押、拍賣一整套產業鏈,甚至連當地黑人族群也積極參與其中。
大部分內陸的黑奴都不是白人親自去抓的,而是當地黑人像打獵一樣先抓回來,關在海邊的奴隸營中,等待運奴船帶著武器、布匹等貨物來交換。
如果去中南部非洲另起爐灶,至少在剛開始的十幾年里找不到這么方便貼心的服務,還得白手起家從頭開始,比較起來成本反而更高,風險也更大。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這么多國家擠在一起搶肉吃必然會引發沖突。葡萄牙做為先登者有先來的優勢,卻后勁兒不足。
為了避免與歐洲各國進行激烈競爭,從16世紀后期開始,葡萄牙就將非洲的發展重點向南轉移,挪到了剛果河以南的羅安達港。改為從這里抓捕奴隸運往巴西,并修建了巨大的城堡用來防御。
在17世紀前半段,歐洲殖民者的腳步基本就到羅安達為止了,因為再往南不光全是沙漠戈壁高原,人口也比較稀少,且距離歐洲太遠,加上向北的洋流,往來不太方便。
不過隨著荷蘭人在亞洲混得風生水起,每年都有大量商船要繞過好望角往來于亞歐大陸之間,東印度公司逐漸開始重視對非洲南部海港的開發和建設。
可是有好望角海戰的先例,又不敢靠恩鳥港太近,只能退而求其次從開普敦往北尋找。最終還是發揚了找不到就搶的原則,又在老對手葡萄牙人身上捅了一刀。
荷蘭人在一片大沙漠中找到了由葡萄牙人發現并建設的非永久性補給站,并占為己有開始擴建,改稱沃爾維斯港,翻譯成漢語叫做鯨魚港。
然而鯨魚港位于后世的納米比亞中部,距離開普敦還有1400公里,到恩鳥港超過了2000公里。無論從陸地還是海洋衡量都有些遠,做為歐洲聯軍的前進基地顯然不太適合。
于是荷蘭東印度公司充分發揮了常年往返于非洲南部海域的優勢,絞盡腦汁終于又找到了一個更適合做為前進基地,還不容易被恩鳥港駐守艦隊發現的小海灣。
它位于鯨魚港以南700多公里的一條河流入海口處,雖然沿岸地形和水深都不太適合做為大型港口使用,卻也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淡水充足。
歐洲人之所以兩百多年都沒向非洲西南部沿海地區擴張,原因只有兩個,沒利益和自然條件太差。
整個納米比亞的沿海地區幾乎全是沙漠和半沙漠狀態,再往南的南非西部則是干旱的高原,人口稀少物產貧瘠。
和黃金海岸、奴隸海岸比起來等于要啥沒啥,殖民者并不是開荒者,他們需要唾手可得的利益,所以對這片地區一直都沒興趣。
但現在需要一個能囤積大軍又距離恩鳥港不遠不近還比較安全的港口了,這才不得不在矬子里拔將軍,在荒蕪的沿海地區加緊探測。
經過小半年的物色,最終把地點定在了這條河的入海口南岸,并沿用了荷蘭人起的名字,把河流稱作奧蘭治河,新建的碼頭叫做奧蘭治蒙德。
歐洲聯軍在奧蘭治蒙德集結了4萬精銳和200多艘艦船,采用海陸并進的方式對恩鳥港和恩鳥城發起突襲,如果能一舉拿下港口,哪怕其它三路的進攻都損兵折將仍可以處于不敗之地。
這個計劃的總設計師是伯恩哈德·馮·薩克森魏瑪,年僅35歲的法國陸軍元帥。別看年歲不大,個人履歷卻一點不比老將軍們差,屬于實打實從基層用戰功脫穎而出的軍事天才。
他出生于德意志的薩克森魏瑪家族,別誤會,這里的魏瑪家族和后世的魏瑪共和國沒有太直接的關系。
薩克森魏瑪家族是神圣羅馬帝國時期的重要公國,理解成諸侯也成。
魏瑪共和國則是在德國十一月革命推翻了薩克森魏瑪大公國這類君主之后建立的共和制國家。
之所以起名為魏瑪,是因為當時的制憲會議在魏瑪城里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