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1370 醉翁之意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不明不清 >>不明不清最新章節列表 >> 1370 醉翁之意

1370 醉翁之意


更新時間:2025年07月02日  作者:第十個名字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第十個名字 | 不明不清 
翊坤宮之變

翊坤宮之變

對于譚不明的無端猜測和其他人的強烈反對,洪濤仍舊是沒有偏向任何一方,只是做了不會隨意擴大化的承諾,然后指名道姓安排了具體執行人,隨即結束了這次臨時御前會議,背著手走向后殿。

“萬歲爺,此時此刻正是用人之際,是否等戰事平穩之后再著手清理內奸?”

殿內眾人陸續退去,只有王承恩始終跟在身側步入后殿,見皇帝像往常一樣靠在躺椅上打算小憩一會兒,趕緊拿起蒲扇輕輕扇動,十多下后終于忍不住提出了建議。

領銜查處內奸的工作他并不犯難,這個活肯定會得罪很多外臣,包括軍中將領,但得罪了又如何?

在宮中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三十多年,從大到小每件事都百分百堅定的站在皇帝一邊,在朝臣和將領們眼中早就是帝王鷹犬之流了,不得罪也沒人愿意結交。

可問題是凡事都有輕重緩急之分,這也是皇帝多次強調過的。眼下大明帝國正在多線作戰,雖然還沒到前方吃緊的程度,內部卻也亂不得。

一旦有什么不好的消息傳到了作戰將士耳中,搞不好就會引發兵變,那樣豈不是顧此失彼了。

最穩妥的方式就是暫且按兵不動,假裝什么都沒發現,來個內緊外松,重點關注能接觸到東征計劃的人,在毫無征兆的前提下更容易發現端倪。

等戰事進行到一定程度,或者勝負已分時再突然發動,對相關人員進行嚴格審查,哪怕牽扯到了前線指揮官也能毫無顧忌的替換。

“……能這么想就對了!只是朕并不全為了查找內奸,就算把計劃全文通報給歐洲各國,此戰他們照樣沒有多大獲勝的可能。

朕讓你查的不僅僅是內奸,更主要的是不符合心意之人。這些年蹴鞠隊的小本子上人名沒少記,但給予處罰的數量卻并不多。

朕總說證據不足,確實,很多人的所作所為真沒有觸發大明律,永遠不可能找到證據。但這些人的所作所為卻比貪腐更壞,必須予以撤換。

可沒有證據擅自撤換官員將領又不符合朕的一貫主張,就成了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的兩難的局面。若是任由其發展下去,用不了20年,朕辛辛苦苦經營的大明又會倒退回去。

你動動腦子,面對此情此景該如何舉措?是自己打自己臉出爾反爾呢?還是睜只眼閉只眼得過且過呢?不許找借口推諉,必須回答!”

洪濤在躺椅上左右扭了扭,找了個更舒服的姿勢,沒睜眼,只是嘴唇在動,不光解答了問題還提出一個很棘手的新問題。

“呃……奴婢怎能與萬歲爺相提并論,想破腦子也斷然想不出來。不過奴婢一向以萬歲爺為尊,只要萬歲爺說了就是對的,即便肝腦涂地也要完成!”

別看皇帝下了死命令必須回答,王承恩依舊能繞過去,這就叫潛邸老臣,互相之間的脾氣秉性早就摸透了,說話辦事都有分寸。

“借助內奸的由頭,通過顧問處、錦衣衛和東廠把本子上的人都先暗中清查一遍。不管有沒有確鑿證據,只要行為不符合朕的心思、不利于大明帝國長治久安,就先安上頂疑似內奸的帽子,如何?”

王承恩能摸透洪濤的脾氣,洪濤自然更了解王承恩的秉性,當下睜開一只眼,怪笑著給出了答案。

“……奴婢明白了,待王大頭和譚不明把計劃交上來,先挑個不太重要的部門開刀,有了結果再讓萬歲爺指正!”

皇帝的聲音雖小,卻字字咬牙切齒,透著徹骨的寒意,讓本處于盛夏伏天的大殿內陡然下降了好幾度。王承恩干脆收了蒲扇,生怕把皇帝扇受涼了。

好一個借刀殺人、指鹿為馬的歹毒計策,如果不明說,怕是絕大多數人都覺察不出來,至少前半段沒什么異常感覺,待到有感覺也晚了。

合算皇帝表面上是在讓在座之人暢所欲言,實則就是在等這樣的猜測,好借此對內部展開一次理由應當的大清洗。

為什么非要等內奸的由頭呢?因為別的借口都不足以觸動朝臣和軍隊高層的位置。總不能因為工作上的小疏忽或者賬目上略有差池就免職,那樣會讓其他官員兔死狐悲的,有損帝王聲譽和朝堂穩定。

只有內奸和謀反這類罪名才能讓所有人都閉嘴,不會指責皇帝刻薄。操作起來也比較容易,一句事關國家機密就能擋住大部分流言蜚語。

可為什么非要對朝廷、軍隊和情報部門展開大清洗呢?難道真有人出賣情報,伙同外人禍害社稷!

答案是肯定的,任何時候只要利益給夠了都會存在這類人。顧問處和統計司能去各國耍手段網羅當地人提供情報,人家也不是傻子,吃一次虧不明白,吃兩次、三次虧還能看不懂?

況且這種事也沒有太高明的技術含量,只要用心琢磨了分分鐘能學會。大明百姓也不人人都是赤膽忠心,一兩銀子不賣,十兩、百兩銀子呢?

對于很多百姓而言,這筆錢可能是他們一輩子都掙不到的。把附近有多少駐軍、戰艦什么時候出入港講一遍就能讓全家人好多年衣食無憂,有幾個人能拒腐蝕永不沾?

官員和將領也是一樣,如果不貪不腐,光靠薪俸指定沒法快速成為富人。然而隨著經濟發展,越來越多的商人掙了大錢。看著學識、地位都不如自己的家伙整日里鮮衣怒馬、紙醉金迷,肯定會有人不太甘心。

這時候如果有人肯花大價錢換取幾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實話,保不齊就有人肯交換。或者不是有意出賣,只是交友不慎,在日常言談之中無意透露了機密。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官員和將領們因為各種原因,逐漸失去了年輕時的進取心,整日里守著崗位混日子。

他們不貪腐也不拉幫結派,好像沒什么害處,實則比貪官還要命。因為有些貪官只是貪,好歹還做事。可這些人不光自己占著茅坑不拉屎,也不想讓別人拉。

不管是內奸、無意泄密者還是失去了進取心的官員將領們,尋常的方式拿他們都不太管用。最好的辦法只有一個,快速清理之后迅速補充新鮮血液,保持內部的有益競爭。

排查內奸就是個千載難逢的好借口!真查到了內奸,自然要毫不留情的清理,哪怕是無意犯錯也得受到應有的處罰,用來警示他人。

捎帶手發現了混日子的也可以按照內奸嫌疑來處理,不定罪只停職應該不算冤枉吧!然后就可以提拔新人來臨時頂替,等新人熟悉了工作坐穩了位置調查結果也有了。

解除嫌疑,還你個清白!但對不起,原來的位置沒了,先換個不太忙的職務過渡下,什么時候有位置了再說。

到底有沒有嫌疑還不是皇帝說了算,在這種事兒上大概率沒有人會較真。由新晉官員頂替也是情理之中,總不能說你停職了,整個部門的工作也要停下來等著,沒這個道理嘛!

在普通人心目中這種行為叫變著法兒的害人,但在政治活動中這種想干啥偏不明說,非得繞著圈子達到目的的方式叫做政治智慧。

而且這種智慧很普遍,古今中外屢見不鮮。只要你發現政府在號召或者反對某種事和人,其目的大概率不在這件事和人上,誰只盯著眼前的事情看、跟著走,就屬于被忽悠的行列。


上一章  |  不明不清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