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有談判了,朕不打算和親王見面,更不想虛情假意。有些事需要嘗試才知道結果,有些則不用。即便這次能說服親王避免了戰爭,可用不了多少年依舊會卷土重來。
這就叫國際形勢,歐洲各國想快速發展,光靠自身努力遠遠不夠,只能向外擴張進行掠奪,比如新大陸。而大明帝國在亞洲獨樹一幟,嚴重妨礙了歐洲各國的利益。
朕本想通過建立世界新秩序來緩解這個矛盾,現在看來還是想簡單了。談判是需要平等和互相尊重的,朕愿意尊重歐洲各國君主,可他們卻認為大明帝國是野蠻人,不配坐在一張桌子上談合作。
這時候一切道理都失去了作用,唯有以人類最原始的方式解決。打一頓,比比力氣,見見血,反倒能尊重對方了。
其實你應該比朕更容易理解這個道理,歐洲貴族之間如果發生矛盾又無法協商解決時會選擇決斗。這次就是國與國之間的決斗,道理是一樣的。”
自打看到了奧蘭治親王和科內利斯市長的對話,洪濤就打消了給他們上課的念頭。自己是喜歡以理服人,卻沒有對牛彈琴的癮。
這次歐洲各國的態度很明顯不是個人恩怨,也不存在為表弟或者堂兄打抱不平,完完全全就是為了爭奪生存空間。
歐洲的資產階級正在崛起,這一點在荷蘭共和國身上展示得最明顯。資本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貪婪,掙多少都沒夠,總是一山望著一山高。
經過百十年的發展,歐洲的資本階級已經從不起眼的底層逐漸影響到了中高層,這時光靠歐洲和新大陸的收益已經滿足不了他們的欲望了。
而放眼全世界,最大的利潤點顯然在亞洲。這里有更豐富的資源、產品和勞動力,要比去新大陸從無到有慢慢發展更適合資本運作。可是大明帝國仗著自身實力牢牢控制了整個亞洲,根本不給歐洲資本留一絲插手的機會。
看著肥肉在眼前晃卻一口也咬不上,早就讓歐洲資本心懷不滿了。可受限于歐洲各國激戰正酣,沒能力去亞洲爭奪,只能流著口水忍了。
然而大明帝國在美洲西海岸的軍事行動,算是把借口和條件主動送上了門。向來被歐洲人視為后花園的新大陸眼看要遭到外人的入侵,各國真沒法視而不見了。
而歐洲各國之間打來打去也確實有點煩了,索性借著臺階先把內戰停了,趁著軍備都動員起來了再來次東征吧。這可比打內戰好玩多了,只要別輸,參與國家或多或少都能分到一杯羹,之前十多年的虧空也就能補上了。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即便能說服奧蘭治親王堅決反對,歐洲各國也不會甘心收手。因為這是大多數君主的利益訴求,有沒有奧蘭治親王同意都要實施。
實際上如果奧蘭治親王持反對意見,他執政官的職位可能就保不住了。若論17世紀初的資產階級,荷蘭說數量最多、質量最好,全世界都無人能超越。
“……既然如此,我只能向陛下告辭了。荷蘭是我的家鄉,無論它變成什么樣依舊是家鄉。巴達維亞是我的第二故鄉,非要二選一的話還是前者更重要。
我返回荷蘭之后大概率不會再有機會來大明帝國了,若是哪天僥幸回來了,能不能請陛下網開一面,不要以敵人待之!”
沉默了好一會兒,科恩緩緩站起身,以大明禮節深深一揖,做出了最終決定。他再次拒絕了皇帝的邀請,執意要返回荷蘭報效家鄉。但也沒把商人的狡黠都拋開,還是留了個活扣。
“戰爭并不是為了消滅誰,也不存在個人恩怨,只是統治者之間的博弈手段。這場戰爭不管誰輸誰贏,東西方的交往都會更頻繁。
如果有可能,回到荷蘭后就離開東印度公司吧,它很快就要成為歷史了。你可以自己成立家海運公司,依舊做老本行。要是資金方面不趁手,找日月銀行或者大明使節知會一聲,朕愿意以私人名義入股。”
對于科恩的決定洪濤也無可奈何,這可能就是緣分未到吧,強求不得。但出于關心該提醒的還是要提醒,雙方一旦撕破臉很可能會開始全方位對抗,包括民間。
到時候這位在亞洲任職近二十年的總督很有可能會受到波及,結局是好是壞誰也無法預測。最保險的方式就是離開是非之地,去當個純粹的商人。
就在科恩辭別之后的第四天,內閣首輔袁應泰、禮部侍郎楊嗣昌在禮部衙門正式接見了奧蘭治親王及隨行的荷蘭官員,雙方就西班牙帝國提出的賠償等要求開始商談。
談判期間景陽皇帝一次也沒參加,甚至沒怎么過問,對來賓的解釋是皇后駕崩,皇帝心情不好,謝絕見客。
這當然是借口,皇帝不光沒閑著,還比平時忙碌了許多。養心殿院子里的汽燈光芒經常徹夜長明,時不時會有穿著軍裝的身影進進出出。
整個帝國的戰爭機器已經在緩慢啟動,如果沒有特別強大的力量將其剎停,一場世界上從未出現過的大戰也無可避免了。
第一個信號就是征兵令。還未出正月,景陽三十五年(1639)的第一份詔令就從皇宮發出,順著驛站和通訊船以最快速度向全國每一個縣蔓延。
景陽皇帝以大明帝國陸海軍大元帥的身份下達了緊急征兵令,命令各縣、特區和海外領地官員即刻在治下15歲到40歲男子中挑選身體健康、識字者送往當地都司衙門,加入后備役。
已經入學、工廠和農莊正式人員、獨子、家中有撫恤者可免。接受過預備役培訓、退役后年齡不超過45歲者優先。流放、苦役犯主動報名且符合條件者,可免除本人服刑期限。
此次征兵數量為20萬!但不一定只有一批。圣旨里特別說明,如果戰事不利還會有第二批乃至第三批,要求基層官員做到心中有數,接到新的征兵令后馬上送人,不得延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