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1273 沙俄貴族2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不明不清 >>不明不清最新章節列表 >> 1273 沙俄貴族2

1273 沙俄貴族2


更新時間:2025年05月10日  作者:第十個名字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第十個名字 | 不明不清 
沒承想皇帝居然御駕親征了,雖然說不是專門為救自己來的,有點摟草打兔子的嫌疑,可畢竟還是來了,并且在兵臨大馬士革之前派人把自己偷偷救了出去。

再怎么衡量這也是實打實的救命之恩,該以何為報呢?好像除了加倍努力工作之外,皇帝也不需要其它東西。

“你幫朕找一找,其中有沒有戈利岑家族的信息。”惰性也是人類本性的組成部分,洪濤已經非常自律了,但依舊逃不出本性使然。

這兩年他已經很少自己看東西了,基本都是讓王承恩和平頭哥念,或者誰來稟報誰念。這樣更舒服些,靠在躺椅上就把工作干了。

“……找到了,英國商人稱之為加里金,是源于立陶宛大公的后裔,15世紀進入莫斯科公國成為貴族。但有關這個家族的資料很少,只知道他們與多爾戈魯基家族走的比較近,也都源于立陶宛大公后裔。

而多爾戈魯基家族與英格蘭商人走得很近。帝國在阿爾漢格爾斯克建造船廠時,就遭到了多爾戈魯基公爵的強烈反對,最終是由切爾卡斯基出面購買了多爾戈魯基家族的土地才不至于半途而廢。”

很快王大頭就從顧問處的存檔里找到了相關內容,可是嚴重缺乏細節,不得已只能先用相關資料補充,念起來顯得干巴巴的沒什么底氣。

“對了,年前禮部說要與沙皇代表就修建軌道一事繼續磋商,這次來的還是切爾卡斯基嗎?”洪濤也覺得情報內容太簡單了,但沒有因此去埋怨顧問處的工作。

俄羅斯帝國內部民族眾多,各方面的規則非常混亂且復雜,又缺少拉丁文類的文獻,想把一切都理清楚需要很長時間,不是工作不到位,是難度太大了。

但除了顧問處和禮部之外,也不是完全無法進一步了解俄羅斯帝國的情況,比如這位切爾卡斯基就是很好的聊天對象。

他是米哈伊爾一世的御前大臣,專門負責外交事務,同時也是莫斯科數得上號的大貴族和皇親國戚,其母親是沙皇的姑媽,他與沙皇是表兄弟關系。

和各國政壇的組成結構類似,沙皇身邊也有不同政見的大臣和貴族勢力,在很多國策上都有不同見解和利益訴求。

比如荷蘭共和國里有奧蘭治派和共和派,前者基本就是保皇派,認同傳統貴族體系。后者則以部分新派貴族和大商人為主,他們不愿意再被傳統王權束縛,想獲得更多權力。

具體到俄羅斯,也存在兩個互相對抗的政治派別,只是不再以該不該分皇權為斗爭核心,而是在向東還是向西的問題上互不相讓。

與傳統的歐洲國家相比,俄羅斯帝國有很明顯的不同。首先是宗教,在17世紀所有歐洲國家都信奉天主教,而俄羅斯信奉東正教。

雖然有些國家改信了新教,那也是從天主教里演化出來的。即便如此,天主教和新教依舊為了誰正統而大打出手。若是想讓歐洲各國承認東正教的正統性估計還得再打一場。

其次是人種,斯拉夫人自古就被視為蠻族,算是北方的野蠻人,有點像古代中國人看待北方游牧民族的態度,從骨子里就不認為是一個祖宗,這才有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一說。

但隨著時間推移,像諾曼人、維京人、日耳曼人逐漸融入了歐洲主流文化,算是從文化層面被接受了。最典型的就是波蘭人,他們也是斯拉夫人的一支,但歸化的時間比較早也被認同了。

而俄羅斯所在東斯拉夫地區長期被金帳汗國統治,建國的時候又吞并了幾十個東方部落,人種和文化方面受到很大影響,與傳統歐洲各國有點格格不入,在血脈上又被排斥了。

最后就是建國時間太晚,文化教育太落后,長期被歐洲各國視為茹毛飲血的野人,從各方面看不起,不愿意一起玩。

在這種狀態下沙皇想要讓俄羅斯發展,就必須想辦法融入歐洲,否則總是孤家寡人自己玩,早晚會被欺負甚至吞并。

由此一來,很多俄羅斯貴族就把發展方向自然而然的選向了西邊。他們使勁兒模仿歐洲人的生活方式甚至語言,以使用歐洲禮節、按照巴黎方式生活、說法語為榮。

但隨著大明帝國的迅速崛起,又讓俄羅斯的部分貴族看到了另一條路。既然歐洲人不愿意搭理自己,何必整天舔著臉去委屈求全呢,不和你們玩俄羅斯照樣能越過越好,東邊的大國就是榜樣。

這位俄羅斯帝國的外交大臣,伊凡.切爾卡斯基就是東派的代表人物。自打他與大明帝國和談成功,帶著大筆援助返回莫斯科,就受到了沙皇表弟的重用,迅速飛黃騰達。

幾年下來已經成了米哈伊爾一世的左膀右臂,不能說權傾朝野,至少在外交問題上對沙皇非常有影響力。

也正是在他的大力推動下,俄羅斯帝國與大明帝國的交往才一年比一年緊密,并且已經看到了明顯效果。

由于有了大明帝國的軍事援助,俄羅斯帝國在與波立聯邦和瑞典的戰爭中不再是弱勢一方,已經能打得有來有回,并成功迫使對方簽訂了對俄羅斯帝國并不算太吃虧的停戰協定。

除此之外,阿爾漢格爾斯克港除了傳統的皮毛和木材輸出,俄羅斯帝國利用大明技術和設備加工生產的農具、火柴、肥皂出口量也越來越大,已經成了北方的重要貿易港。

在國內,大明帝國援建的工廠也遍地開花,從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俄羅斯的日用品需求,不再完全依賴從歐洲各國進口。

做為倡導和實際操作人,切爾卡斯基不光獲得了權力還有財富。他的家族以及同盟者在這場引進外資的浪潮中可沒少撈。

光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利用職務之便率先購買的工廠股份,就夠他們這些家族在土地上收租子收十幾年的,絕對算得上名利雙收。


上一章  |  不明不清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