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第831章 沛然莫能御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舍弟諸葛亮 >>舍弟諸葛亮最新章節列表 >> 第831章 沛然莫能御之

第831章 沛然莫能御之


更新時間:2025年04月14日  作者:浙東匹夫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浙東匹夫 | 舍弟諸葛亮 


劉備軍此番渡河之后,只用了三天時間就抵達了長安城外。

但后續修建圍城營壘、打造攻城器械,卻花了足足半個月。

最后破壞護城河、設置前沿陣地,推進到可以攻城,又花了大半個月。

沒辦法,這些技術性的工作,都是堆量的體力活,沒什么投機取巧加快進度的法子。

對面的曹操也已經只剩一座都城了,也不指望援軍,也不指望突圍。曹操就想著一來多活幾天,二來為曹彰和曹丕爭取更多時間,所以不會中任何花里胡哨的計策。

劉備軍只能本本分分準備攻城。

當然,在準備攻打長安的這段時間里,外圍實在閑著的劉備軍,也找到了一些事做,比如沿著渭水、涇水逆流而上,多平定收服一些縣城。

此前劉備軍收復的,主要是通往長安沿途的那些縣城,以及東南邊潼關、藍田這些方向。而長安以西、以北還有大量的曹操治下關中土地,足夠大軍跑馬圈地一兩個月的了。

反正閑著也是閑著,這些事情將來也是要做的,不如就并行做了。

雖然眼下長安還沒拿下,但曹操治下的官員也都是有腦子的,到了這時候,早就意識到曹操大勢已去了。

因此劉備軍所到之處,基本上沒有抵抗。五月底的時候,右扶風的郿縣等地就被劉備降服了。

郿縣就是當初董卓修郿塢的那個地方,位于長安和陳倉之間,也算是渭水沿岸的一個樞紐了,郿縣以南還有山路褒斜道可以連接益州的漢中。拿下了郿縣,陳倉的曹丕就徹底沒法救援曹操了,雖然曹丕本來也沒指望過救援其父。

到了六月,北邊的北地、上郡也多有歸降,南邊藍田縣以南的山區各縣,也陸續投降。

藍田這地方,堵在子午谷口,所以拿下藍田就等于是打通了子午道。不過如今劉備都完全不需要走秦嶺北伐了,連陳倉道都沒人走,更何況路況更垃圾的褒斜道甚至子午道。

除此之外,藍田東南邊,還有商洛、商縣等地,原本也是曹操控制的。在六月中,這些地方的守軍同樣被劉備軍恩威并施迫降了。

這幾個縣,主要位于峣關和武關之間,也就是屬于當年秦之四塞的武關道,連接了南陽和長安。

這段路全長六百里,跟長安和雒陽之間的崤函道差不多長,靠近長安這一端就是峣關,靠近南陽宛城那一端就是武關。

當年劉邦剛起家時,受楚懷王之命進攻關中咸陽滅秦,走的就是這條路。

雖然劉備現在完全不需要打通這條路了,但一想到當年老祖宗起家時的政治紀念意義,加上現在反正還有那么多輕騎兵部隊閑著,攻城也用不到他們,就順手摟草打兔子了。

在長安攻克之前拿下武關道全程,將來也可以史書上多加一筆,讓人知道他劉備的西定關中之戰,有多么“類高祖”。

時間轉眼就來到了章武二年的六月底,長安城外的護城河,終于被破壞出了足夠的缺口。反復加固的壕橋和填塞的土方,足以讓重型攻城器械直接臨城。

劉備軍也就地建造起了足夠高大的特制攻城塔車,數量也勉強夠用了,于是,劉備就決定在六月的最后幾天,正式發起強攻。

劉備軍此前攻打絕大多數其他城池,都是用提前預制零件的葛公車,通過水路船舶運到前線后再組裝,攻城準備進度就能快很多。

但這種預制攻城車的辦法,對于長安、雒陽這個級別的大城卻不管用,因為這兩座城池的城墻高峻可謂是獨一份,都有七丈多高,在其他地方能用的攻城車零部件,到了這種場合都不通用。

之前劉備攻雒陽時,就耽誤了不少時間,這次來長安自然也不能避免。

諸葛瑾也不可能專門為了這兩座城池,再去制定一整套標準化的制造工藝、提前大批量預制。那成本還不如特事特辦現場施工呢。

但不管怎么說,有了之前破雒陽、殺曹仁那一戰的經驗,這次劉備軍強攻長安用的攻城塔車,在設計和工藝上更成熟了些,用起來應該會更順手。

塔車的車身高度比雒陽之戰時的同款又稍稍加高了些,重心卻能更穩。上面翻折的那段梯子,坡度也變得平緩了些,兩側還有薄薄的木板遮擋箭矢、提供抓手,讓士兵快速攀登時更好發力。

這一點改變,也是之前從雒陽之戰中吸取的教訓。

最初的葛公車,是用一塊近乎水平的搭板扎在城頭上,然后士兵們直接跑步沖鋒過去的。云梯則是需要士兵們手腳并用,一檔一檔往上爬。

雒陽之戰時用的攻城塔,上面那段梯子的坡度介于兩者之間,諸葛瑾本以為那樣至少會比云梯更好爬,但最終的實戰效果反饋卻并非如此。

因為士兵們如果直上直下時,體重受力都能靠雙腿支撐,反而能穩住重心。當梯子的坡度低到五十度甚至四十度時,反而是最難的,因為你手沒法扶住上面幾級的橫檔,就得整個人俯身下去爬。如果不靠手支撐,就靠雙腿,重心又會不穩。

所以這次長安之戰時,劉備軍的新式攻城塔車,在坡度放緩的時候,兩側加了擋板、擋板上釘了木條作為扶手,用起來就方便多了。

這么做唯一的劣勢,就是施工難度會更大一些,制造成本也會提升。不過都最后一戰了,也不怕花錢花材料花人工,而且都是現場制作,不用考慮預制,一切都按最穩妥的來。

到了正式攻城那一天,數以萬計的劉備軍神臂弩手們,紛紛進入提前布置的前沿木質陣屋內。在嘹亮的鼓角中,對著城頭的敵人輪番放箭壓制。

箭雨不算密集,但卻勝在連綿不絕,一波又一波銜接得非常綿密。

數以百計的投石機,也都用拳頭大小的中型碎石彈,用網兜一堆堆地朝著城頭飛擲。

城頭的曹軍士兵被壓制得抬不起頭來,雖有奮力回射、回砸,但拼消耗也完全拼不過劉備軍,之前儲備的投石機也紛紛被砸壞,只能是暫時龜縮防守。

曹操甚至無師自通地想到讓大部分士兵先躲到城墻下的反斜面處,或是盡量躲進城樓、馬面、藏兵洞。等敵軍真要沖上來了,再緊急補充到城墻上防御,投擲滾木礌石,或是準備肉搏。

這種打法,后世只在敵軍“火力準備”非常強,提前讓士兵們上墻只會白白增加傷亡的場合,才會用到。如今卻在這漢末的戰場上出現了。只能說諸葛兄弟的影響,讓劉備軍攻城時的“遠程火力”,已經碾壓了敵人。

曹操一共就三萬多人的正規軍守城,長安城又那么大,如此寬大的戰線正面,導致曹軍的火力遠比此前其他攻城戰的場合都要稀薄。

相比之下,劉備卻能集結至少五倍于曹軍的進攻兵力,遠程武器裝備又多,富得流油神臂弩都隨便用,才有了今日這般局面。

“快上墻!敵軍的攻城塔車已經推過護城河了!”

隨著劉備軍近戰部隊的逼近,曹軍各級軍官也顧不得再躲避矢石,催逼士卒全部頂到一線,硬頂著敵人的箭雨,開始投擲滾木礌石反擊。

一開始還有經驗不足的曹軍士兵會探出上半身去砸石頭,但是當那些人被箭矢攢射成刺猬后,旁邊的袍澤就自然而然學乖了。

只敢躲在女墻垛堞后面,用類似于櫻木花道罰籃的姿勢,朝著墻外盲丟木石,那命中率也就愈發感人。很多時候甚至只是因為過于緊張,劉備軍的攻城塔車還沒推到滾木礌石的打擊距離內,守兵就提前亂丟,白白浪費了不少物資和體力。

不過,一場涉及十幾萬人的大戰,在任何局部戰場上,終究是有可能打得有來有回的。曹軍的抵抗,也不至于完全沒有意義。

在曹軍堅持不懈的還擊下,近百座的攻城塔車里,還是有那么十幾座被徹底砸毀,更多的則是略微帶傷。曹軍為了取得這點戰果,也付出了至少四位數的士卒被箭雨殺傷。

但這一切都改變不了大局,至少還是有七成以上的攻城塔車,毫無阻礙地順利逼到了墻根。

頭部帶著鐵錐的巨大搭板重重砸在墻頭,劉備軍的肉搏精兵很快發起了沖鋒。

曹軍也試過用床子弩尾部綁粗麻繩、連接巨石和滑輪組,射穿這些攻城塔車后,把巨石丟下城墻,用重力加速度拽倒這些攻城塔車——

這些招數,都是劉備軍自己之前就用過的,曹操也知道劉備有克制的辦法,但事已至此,曹軍也只能是病篤亂投醫,一切可能想到的抵抗招數,不管有用沒用都用一遍。

這時候不用,還指望省下來過年?還是下輩子再用?滅國最后一戰了,一切抵抗手段都是無所不用其極的。

而且,曹軍堵上了全部床子弩和鐵羽箭交叉射擊,也不能說是完全沒效果,剩下那七八十臺攻城塔車,也有那么五六臺確實被拽倒了,

有些是因為本身進攻陣地選的不好,地形不平導致塔車重心不穩。還有些則是之前被曹軍投石機、滾木礌石持續打擊,已經有一些傷損,結構不穩,再被這樣重點打擊,終于出了故障。

這一丁點戰果,也讓曹軍將士們內心稍稍好受了些,至少自己不是在做完全的無用功。

“殺!殺!殺!”

“大漢必興,曹賊必亡!”

“不要給曹賊賣命了!曹賊之死就在這幾天了!”

劉備軍的將士們一邊吶喊,一邊就順著搭板梯沖了上去。

而隨著劉備軍的沖鋒,守軍當中一少部分曾經參加過雒陽之戰的老兵,也終于意識到問題。

“這次敵軍爬梯的速度,怎么比雒陽之戰時又快了不少?又快又穩!長安的城墻,明明比對面的車還高出一大截,他們怎么做到仰攻還能爬那么快的?”

敵軍爬梯子時,表現得異常敏捷果敢,讓曹軍士兵猝不及防。

曹兵們愈發慌亂,各級將領和軍官們連忙靠著堆預備隊,拼死堵口,才用血腥的列陣肉搏戰暫時避免了防線崩潰。

劉備軍士兵沖上城頭的速度,至少比他們預期的還快了一倍,一架攻城塔車搭板搭穩,數息之間就能沖上來好幾個鐵甲兵,而且越聚越多。

曹軍懵逼地混戰了好一會兒,才有一些見識敏銳的軍官發現了問題所在。

“不好!這次敵軍用的搭板兩側還有扶手!那些擋板不僅僅是用來擋箭的!難怪能沖那么快!”

任何一點微小的裝備改良,只要是初次出現,并且足夠具有突然性,就可以在戰場上營造出巨大的優勢。

曹軍原本還打算仗著城池堅固,打一場持久的消耗戰,結果卻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原本預計能堅持很久的預備隊,被快速消耗,部隊的增援也變得乏力起來。

高厚的城墻,除了在最初階段發揮了一定居高臨下的效果,靠著狠砸滾木礌石輸出了一波傷害。到后來就成了一片肉搏近戰的屠場,無非曹軍在城頭的人數更多一些,能局部以多打少。

但這種肉搏的交換比,顯然不是正常守城戰該有的。

曹軍反沖了好幾次,都沒能把四處上墻的劉備軍士兵推下去,形勢也愈發危急起來。

血戰持續了不到半個時辰,前線的危急狀況就被報到了曹操本人耳中。

戰斗打響時,曹操并沒有第一時間親自到城頭督戰。

他畢竟是太上皇了,而且六十二歲,上了年紀,劉備圍城已經快一個月,他的身體狀況也不支持每天都親自巡城,所以只是在皇宮里等消息。

聽說情況危急后,曹操才親自趕來,讓人用御輦抬著他,親眼看了戰場情況后,連曹操本人內心也不由升起一股悲涼。

“諸葛瑾諸葛亮總能給朕弄點新東西,用了那么些年的葛公車,居然又改良了。沖上來的梯子兩側還帶扶手,能讓士卒沖得那么快。

我軍就這么點人,劉備準備得那么充分,而且仗著有十幾萬兵馬,四面開花一起進攻,果然不好抵擋……”

就在曹操盤算對策之際,他親耳聽到攻城的敵軍士卒們又在吶喊一些打擊己方士氣的話語,

無非是“曹賊必亡!你們不會有援軍了!樂進已經投降我軍了!司馬懿也棄軍逃亡了!峣關潼關的守軍也都投降了!”

這些話,剛開打的時候敵軍士兵也有喊,但當時效果不明顯。

如今隨著局面越來越向劉備軍一方傾斜,越來越多的曹兵眼看打不過,就愈發動搖了。

曹操是打老了仗的,以他的眼光之敏銳,當然看得出己方就要撐不住了。

“立刻集結還能抽身的士卒,趕緊回防北邊的內城、宮城。長安的外城,怕是這一天都保不住了。另外,回去后集結所有戰馬,做好準備。”

曹操非常果決地下達了命令。

他知道再這樣死撐下去,他的軍隊今天就得都完蛋,他倒是不怕死,但死也得死得從容體面一些,他還沒想好細節呢,能多撐一陣就撐一陣。

也別覺得曹操矯情——這種時候,別說是曹操了,哪怕是崇禎,到了京城非破不可的時候,也還會掙扎,讓宦官爭取時間,好給自己想一個體面的死法,或者把老婆女兒殺了。

曹操已經看出來了,因為劉備的攻勢太烈,長安城太大,自己那么點兵力被攤在那么長的城墻上,劉備便能在任何一個點上,都贏得絕對兵力優勢。

但長安是有內外城的,內城里面還有皇宮,

內城就要小得多,自己殘余那點兵力如果果決放棄外城撤回內城,還是能把防線填滿的,劉備軍則會因為戰場不夠寬,兵力無法展開,局部人數優勢就不如外城那么明顯了。

而且曹操手握皇宮,他覺得劉備應該不至于舍得讓他一把火將曾經的大漢西都舊宮燒了。

所以只要退到內城,劉備多少還會投鼠忌器,多容忍他一些日子,寄希望于通過交涉解決。到時候曹操本人肯定還是非死不可的,但如果他肯主動突圍,或是出去野戰,然后死了,

那說不定劉備能看在他最后沒有據皇宮死守、破壞宮城的份上,多留他幾個親信故舊活命,或是少辱及其尸首,不再對尸體加刑羞辱。

這些都是有可能暗示談條件的,只是不知道對面的人能不能看懂他的暗示。

明著談,肯定沒法談,沒有人會跟篡逆之賊談條件,劉備本人也負擔不起那種惡名。所以曹操只能是寄希望于對面有明眼人,肯跟他達成稍稍的默契。

在曹操的指揮下,逐漸動搖的曹軍最終剩余部隊,開始快速后撤。那些沒被黏住的部隊,當機立斷都往內城趕。那些還沒投上一線的預備隊,更是直接不用上了,掉頭前往皇宮周邊。

曹操的舉動,自然瞞不過一線將士。

被拋棄的曹軍軍官們一看這種友軍撤退的陣仗,沒過多久就猜出情況了,然后士氣愈發崩盤,很快就連鎖反應成建制地投降。

劉備軍勢如破竹,沿著城墻奪取各門城樓,很快就把東西南三面全都破了。

只剩下北城,因為北門外就瀕臨渭水,劉備軍此前沒有組織從那個方向強攻。而且長安城的內城和皇宮,也都在外城的北部,那里是曹操最后重兵把守的地方,自然也就一時沒法突破。

血戰到當天傍晚時分,外城城墻上、以及內外城之間的曹軍,基本上都被成建制地消滅了。

曹兵被圍住后,也不再掙扎,一批批整整齊齊地投降,只有打散了的散兵游勇還在迷茫地亂竄。

劉備也很快確認了勝利的消息,心中不由躊躇滿志。

東南西三側外城全部奪取,三四萬曹軍,至少被殲滅了兩萬多。只剩下最后一萬多人,在堅持死守內城和皇宮罷了,已經不足為慮。


上一章  |  舍弟諸葛亮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