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第825章 絕望曹賊,西征求存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舍弟諸葛亮 >>舍弟諸葛亮最新章節列表 >> 第825章 絕望曹賊,西征求存

第825章 絕望曹賊,西征求存


更新時間:2025年04月15日  作者:浙東匹夫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浙東匹夫 | 舍弟諸葛亮 


“元讓!是朕害了你啊!”

并州被劉備軍奪取后不久,晉陽城失守的消息就傳回了長安和弘農。

身在弘農的曹操聽說后,不由悲從中來。

當年跟他一起起兵的同輩兄弟,至此已經一個都不剩了。

夏侯淵多年前就死在漢中,曹洪死在丟失冀州的時候,曹仁死在雒陽城失守時,如今夏侯惇又死在晉陽。

曹操已經沒有可信任的、又有將才的遠方堂兄弟可用了。將來的最終之戰,他只能親自上陣,最多再加上一些子侄輩的曹家人才。

哪怕是子侄輩,其實也凋零了不少,曹真死在虎牢關,夏侯尚早就死在了巴西。只有曹彰、曹休還在。其余夏侯霸、夏侯楙都沒經過考驗,不知道將才如何。

其他外姓部將,有點名聲的,也只剩一個樂進了。連李典也死在了河洛之戰時,比曹仁還早死一些。

最后,就是一些外姓部將的二代人才了,比如樂進的兒子樂綝,如今也二十來歲在軍中任職。已經戰死的許褚的兒子許儀,還有龐德的兒子龐會,都算是湊合能用。

再往后,就只有指望司馬家那些文官出身的,如今也都拿來帶兵堵漏。

兵微將寡,人才凋零,已經到了極致。

所以,值此黃初二年深秋之際,曹操不得不考慮進一步加速他的計劃了。

“河東和并州一丟,繼續守住函谷關也毫無意義了,一旦明年臨晉那邊的防線,被蒲坂津的敵軍突破,建立起鞏固的灘頭陣地,敵軍隨時都有可能迂回繞到華陰背后,切斷潼關至弘農、函谷的我軍后路。

到時候在函谷和弘農留兵再多,也只是白白給敵軍包圍送俘虜罷了。為今之計,與其再在這兒多留兵,不如把兵力都堆到臨晉一線,以求黃河防線能維持得更久一些。

函谷關這邊,劉備不來攻則罷,如果真強攻了,丟給他也就算了,拖延點時間,利用崤函道逐次后撤即可。”

在確認夏侯惇死訊后不久,曹操就生出了這樣的心思,并且很快堅定了決心。

直接在函谷關和弘農一兵一卒都不留、完全放棄,那他還是舍不得的。因為這些地方畢竟還能用來以空間換時間,拖延劉備。而且崤函道足夠狹窄,無路可繞,只要最后面的潼關不被偷,前面的部隊不會被繞后斷歸路。

但是,只保留最小限度的兵力,確保被強攻不敵時也能盡快遁逃,這就是曹操的底線了。

這個兵力多少的限度,就在于確保臨晉那邊萬一被突破、這邊第一時間得到消息后立刻跑,能確保撤到潼關。不能人多擁堵、或是剩余的物資太多,導致來不及運走、最終資敵。

曹操估計,眼下打完并州之戰,劉備應該也略顯疲敝了,而且冬季大雪封山,不適宜攻堅,所以這個冬天劉備應該是不會進攻的。

可來年開春后,劉備必然會在蒲坂津和臨晉之間強渡黃河,到時候,函谷關和弘農就只能逐次放棄了。

曹操這邊,自從今年年初宣布讓曹丕監國,并且又肅清了一批內部的不服者,加上中間夏天的時候,還被甘寧和王平牽制了不少兵力、費了好大勁才把隴西的缺口重新堵住。

所以今年這大半年里,曹操其實沒能做成多少事,反而一直被劉備牽著走,跟個救火隊似的。

這也沒辦法,誰讓他已經風雨飄搖,處處漏風了呢。

事到如今,漏終于是全部堵住了,但外圍也沒什么飛地可以留兵把守了,曹操只剩下最后一塊腹心之地可以守。

曹操知道,再一味想著堵漏、穩住局面,最終他將什么都不剩,眼下已經到了必須啟動西征逃命計劃的時候了,那樣才能為曹家留下一點種子。

“子桓以太子身份監國也有大半年了,到了明年正月,朕就傳位給他,讓他名正言順執掌全部政務。然后朕親自領兵,以太上皇身份督軍親征,死守臨晉和潼關。

然后再讓子文(曹彰)領兵西征,爭取打通道路逃往西域。如今已是深秋,不利于千里遠征,但是可以先到武威等地,肅清當地侵擾的羌人。明年開春暖和之后,再謀求恢復張掖、酒泉,直到玉門關。

后續能走多遠,就要看朕能在這兒堅持多久、為子文多爭取多少時間了。”

曹操心中已經定下了成算,他也不打算跟任何人商量這個問題,只準備乾綱獨斷。

因為他知道,這種事情,跟任何人商量都不可能得到支持的,因為對任何非曹家的人而言,這種事情對他們都沒有好處,只對曹家人有好處。

外姓的臣子、武將,劉備打過來時,還是可以選擇投降的,死不了。但曹家人沒法投降,他們只能往外掙扎求存。

讓外姓文武為了曹家人的活命機會,去異域打拼,肯定會遭到重重阻撓,那些人注定要勸曹操收斂、專注于防守關中,慢慢經營,拿那些車轱轆套話穩住他。

所以,這種事情,只能是曹家人做決斷。

不過,曹操也很清楚,西征會占用他本就不多的兵力和軍需物資,也會導致劉備來年進攻時,正面戰場更容易崩潰,但曹操沒得選擇。

他現在勉強還只剩最后將近十萬人的兵力,思前想后,曹操決定再竭澤而漁征發一波鄉勇,今年秋收結束后,就把農閑的百姓再拉一批起來,就地死守。這樣可以擠占出更多的野戰部隊,參加西征。

最終盤算之后,曹操決定分出四萬人給曹彰、曹休帶領,由他們二人西征。

已死的許褚的兒子許儀,也頗有勇武,曹操就讓他跟隨曹彰,當個護軍也好,先鋒也好,總之就是負責曹彰的安全。

樂進之子樂綝也跟去好了,這是為了讓樂進在最后的關中保衛戰時依然出力,避免其跳反,留個他兒子當人質,同時也算是對樂進示好,

讓他知道“不管你將來是否投降、下注哪一邊,你去了異域的兒子至少能活下來,給你們樂家多留一脈開枝散葉,分散下注”。

想明白這一切后,曹操很快就著手調整人事和軍事部署。

他第一時間把曹彰招來,說明了自己的全盤計劃。

曹彰聽說后,也是頗為吃驚,他倒不是覺得不該用兵西征,而是覺得眼下馬上就要天冷了,西北苦寒之地,士兵打仗肯定會不適應。

但曹操卻提醒兒子:“臨近冬季用兵,固然是犯了兵法之忌,但自古以來,我漢人君王,豈有挑這個時候北伐戎狄的?那些戎狄之主,肯定也習慣了,因此疏于防范。

朕又沒要你立刻打通西域,趁著今年入冬、風雪變大之前,先把武威以西的地方稍稍肅清,為來年做準備,天氣稍暖后,便一路打到玉門關,這有何難?

朕與劉備廝殺纏斗了整整十幾年,如今四夷的武力,跟我們漢人的兵馬相比,那都是不值一提的。羌人至今連鐵質馬鐙都沒有,就算是騎兵作戰,他們也比不上我軍!

再說了,往常我們漢人騎兵作戰,終究是要考慮后勤補給,考慮和后方朝廷的聯絡,得一路打過去一路建設經營。

你這一次,卻可以奔著孤注一擲的想法,隨軍記得多帶工匠、文吏,將來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做好在當地自建長期統治,自成一套班底的準備,不要再想著聯絡朝廷了。

所以,玉門關內那些前進據點,你還能稍稍經營一些。將來要是殺出玉門關以西,就不用講什么仁義道德了,哪怕一路上遇到胡人部族,直接屠戮殆盡,將其人口生還者全部抓為奴隸,物資錢糧全部隨軍帶走,燒作白地,也無所謂。

只要不顧后路,不想著和朝廷聯絡,輕裝上陣走到哪殺到哪,大軍也就沒那么笨重了,會輕松得多。而且玉門關外,沒有一個漢人子民,就算有曾經臣服于朝廷的胡人部族,早在桓靈時也都不受漢人朝廷的控制了,這些不歸王化之徒,殺再多朕也不會覺得惋惜的。你要做好這個心理準備。”

曹操一番連哄帶鼓勵,總算把曹彰的信心徹底鼓動起來。

后世玩過《三國志》戰略游戲的都知道,歷代游戲里,三國地圖最西邊兩個郡,就只到武威、安定。

至于酒泉、張掖,這些地方理論上屬于東漢的河西走廊四郡,但游戲里根本就不會體現,因為早在桓靈時期甚至更早的時候,東漢朝廷就沒法控制那些地方了。

東漢末年的西涼羌亂,那可不是鬧著玩的。哪怕是馬騰、韓遂勢力最昌盛的時候,也就控制到武威附近。

曹操讓曹彰分階段按部就班西征,今年先徹底恢復對武威周邊的完全控制,搭建好進攻跳板,來年開春再總攻,一切看起來就更靠譜了。

更關鍵的是,曹操點破了曹彰心中一個持續已久的顧慮,那就是“擔心遠征會出現后勤不濟”的困難。

現在曹家追求的,已經不是把西域納入漢人統治的版圖,而是要逃命,“換家”。

既然連家都可以搬過去,走到哪兒吃到哪兒,甚至可以一路燒殺擄掠胡人,后勤難題也就自然消解了一大半。

而且曹操還有一個想法,因為過于陰暗,直到此刻他也沒和曹彰說,也沒必要說——因為這個想法,說不說都不影響執行,也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

曹操想的是:就算西征路上殺孽過重,過于殘暴,那也不會對曹家有任何傷害,反而能阻止劉備將來的追擊。

因為曹軍經過的時候,一路狂殺胡人搶劫物資,把玉門關外殺出幾百里無人區,將來劉備的追兵再追過來時,就找不到沿途的落腳補給點了。

半路上可以補給、貿易的部落,都被曹操殺光了,劉備就只能自帶補給。這樣就能讓劉備的追擊被極大遲滯,就算劉備最終還是決定要追,但肯定得先花幾年休養生息,在西北儲備物資。

當然曹操也很清楚,如果他本人也逃去西征,那劉備肯定會不惜一切代價,追殺他到死,代價再大也絕不會罷休。

所以,曹操本人是必須與長安共存亡的。

只有他本人不跑,僅有一個曹彰跑了。劉備才不至于為了一個曹彰、鬧得天下民窮財盡也非立刻追殺不可。

曹彰聽了父親的安排后,立刻就去隴西,做遠征前的最后安排。

正好曹軍在隴西方向,也徹底肅清了甘寧的騷擾,隨著深秋時節天氣變冷,秦嶺也即將進入大雪封山的季節,一直到來年四月份之前,甘寧都是不可能再冒出來的。

這小半年的時間,正好適合曹彰孤注一擲,先打到武威。

而曹彰也確實這么做了,后續的進展也都順利。

在黃初二年(章武元年)的冬季,曹彰牛刀小試,仗著絕對碾壓的兵器技術代差,和中原血戰練出來的精銳騎兵,把河西走廊東邊半段的羌人部落,肅清掉了大半。

羌人酋長們不是被殺散,就是被整合、充軍。

曹操后續只要守家就行了,所以曹操幾乎沒給自己留騎兵,把至少八成以上的剩余騎兵,都交給了曹彰和曹休、許儀西征。

曹彰動手之后,曹操陣營內部,倒是又發生了一個小插曲,那就是龐德的兒子龐會,上表請奏,希望給曹彰當先鋒,也跟著一起西征平定羌人,乃至將來平定整個西域。

龐會如此請奏,當然是因為他知道自己殺了馬騰全家,要是不跑,留著跟曹操守關中,將來萬一曹操敗了,他肯定會被馬超清算。

他當初給曹操納投名狀,就是希望曹操西征的時候,能帶上他。

當然這些原因,明面上肯定不能說,因此龐會上書的紙面理由,只是說“臣與父親久在西涼,素知羌胡之性,若能為西征出力,必能事半功倍”。

龐會的奏表一上,曹操就知道他在想些什么了。

不過眼下曹操也不好明著拒絕,所以先回復批準,虛與委蛇,請龐會先來長安覲見,領受兵馬。

曹操的旨意里,大致就說“長安這邊還有最新湊出來的數千騎兵,原本打算作為派給子文的第二批援軍,但缺乏熟悉西涼事務的大將統領”,請龐會來長安交接、把這支部隊的兵權也交給他。

為了防止兵不知將、將不知兵,所以必須御前交接。

龐會收到旨意之后,倒也沒太過懷疑。

因為他很清楚,如果曹操真打算把一支原本并非西涼嫡系的騎兵、交給他來統領,

那他本人威望不足,必須要御前明確領旨、曹操也親自當面跟那支騎兵部隊訓話,讓他們聽命于龐會,這樣龐會才有可能鎮得住場子。

所以龐會也就帶著少量親兵和心腹軍官,在冬天時去了一趟長安。

結果,到了長安之后,曹操卻改口了。

“軍情緊急,戰況有變,關羽居然打算寒冬臘月在蒲坂津渡過黃河。

龐會,你立刻帶著這三千騎兵,先去臨晉增援司馬懿,協助司馬懿堵住黃河沿岸的防線,務必不能讓關羽上岸!

等關羽放棄登陸之后,你再去武威協助子文不遲!”

龐會一聽這安排,立刻就傻眼了。

旨意里不是說得好好的,他就是來協助曹彰西征的么?怎么到了之后,變卦成協助司馬懿守黃河防線了?

但人已經到了長安,龐會也不好明著抗旨,只好表示自己才疏學淺、別的都不太懂,

只是偏偏在對付西羌的事務上比較專業,希望陛下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將自己放在最能發揮自己長處的崗位上。

結果,曹操卻抓住機會,直接翻臉了。

“龐會!你抗旨不遵,這是打算擁兵自重么?左右與我拿下!將其舊部交由別將統領!”

開玩笑,曹操怎么能讓龐會這種人去西域呢。

龐會要是去了西域,到時候馬超拼了命也要追去西域,那不是給曹彰惹禍?

所以,龐會既然不肯帶兵守長安或臨晉,那就讓他在長安城的大牢里,與長安城共存亡吧。

能陪皇帝曹操一起與國都共存亡,他應該感到榮幸才對。


上一章  |  舍弟諸葛亮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