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元年,四月初十。
并州上黨郡泫氏縣。
十幾萬大軍在此對峙,雙方嚴兵整甲,營壘森嚴,一派肅殺之氣,籠罩四野。
說句題外話,泫氏縣,也就是后世的高平縣。那地方要到南北朝的時候才改名高平,后來五代十國時,后周柴榮的立國之戰,就是在高平跟山西來的北漢軍打的。
所以泫氏或者說高平這地方,自古就是河南來的中原政權、進攻山西割據政權的咽喉要道,不管誰來打,都會在這里開戰。
而再往前,戰國時的秦趙長平之戰,同樣是在這個地方打的,或許主戰場位置不會那么精確相同,但誤差絕不超出一個縣的范圍。
所以,這場大戰,是無論如何都躲不過的。
曹軍一方,夏侯惇也知道事態的嚴重,所以親自帶著主力四萬余人,以及大部分精干的部將,來泫氏縣嚴防死守。
泫氏縣這地方,地處丹水河谷之中,也有山勢環繞,但河谷終究是不夠狹窄,沒法用一道關墻或是一座城池直接堵死。而是必須在野地里筑壘,防御工事的堅固程度,也就不如守城戰了。
這也沒辦法,當年廉頗、趙括也一樣沒法筑城防守白起,今天夏侯惇又憑什么筑城對付張飛呢?
有一道夯土墻,再配合一些尖樁木柵、鹿角拒馬,夯土墻前再有數層取土時形成的深峻壕溝,已經很對得起夏侯惇了。
廉頗當年的營壘,還不如這個呢。
夏侯惇對面,便是張飛的十萬大軍,人數至少是夏侯惇的兩倍以上,都接近二點五倍了。不過張飛是進攻的一方,要強攻營壘,地形上吃點虧,夏侯惇暫時倒也扛得住。
“夏侯惇雖然不善戰,倒也守得堅決,看樣子他還挺得人心。”
張飛在初次試探性強攻未果后,當天也不糾結,直接撤了下來,讓部隊好好調整狀態,以備再戰。
他很清楚自己的目標是黏住夏侯惇,盡量吸引曹軍兵力,并不求立刻破敵。
但既然來都來了,肯定要演得像一點,不能出工不出力,否則也騙不過夏侯惇。
劉備軍的武器裝備本就比曹軍更精良,又擅長攻堅,張飛便命令人公開大張旗鼓打造攻營器械,給敵軍施加巨大的心理壓力。
這些活兒都需要時間,但張飛現在最不缺的就是時間,他只追求這一切動作可見化,能讓夏侯惇看到他在干什么。
果然,第二天夏侯惇就注意到了這一切,并且如坐針氈。
張飛派人打造重型投石機,建造規模還不小,還有壕橋車和沖車,顯然是要徹底蕩平夏侯惇的營壘。
建造的進度,也是每天都能看到肉眼可見的進步。
三天之后,張飛的第一批投石機就草草造好了,然后就開始跟夏侯惇對轟——夏侯惇這邊,當然也是有投石機的,而且夏侯惇是內線作戰,打防御戰,他的器械調度比張飛還方便一些,只是曹軍的工程技術水平一直不如劉備軍,對轟也占不到便宜就是了。
四月十五這天開始,兩軍就進入了對轟消耗。
張飛這邊數十臺投石機,不停用十幾斤二十幾斤一塊的石頭,轟擊對面,每塊石頭都有足球大小。
砸到曹軍的箭塔、樓櫓,便是木柱折裂,樓倒櫓塌。上面的弓弩手也都慘叫著墜樓。
砸到夯土墻上,效果倒是不大,無非一個小坑,夯土往邊上松散,便能卸掉大部分的力。可是木質的尖樁柵欄和鹿角拒馬,卻扛不住這樣的轟擊。戰場上很快就到處充斥著損毀的殘骸。
曹軍跟張飛對轟,當然也能損毀張飛不少營壘工事,甚至偶爾還能反制擊毀張飛的投石機——只不過夏侯惇每擊毀張飛一架投石機,他自己至少要損失三架。
但張飛是非常樂于見到這樣的交換的,拼技術器械的消耗,他根本不怕夏侯惇。而夏侯惇砸壞他的營墻,他也完全無所謂。
自己是進攻的一方,營墻破一點就破一點好了,有本事你夏侯惇趁著我營墻破了,直接沖上來攻我呀。
簡直求之不得。
“火力準備”了兩天后,張飛再次發起強攻。數千名精銳的灌鋼甲胄斬馬劍手,上萬的胸甲長戟兵,在無數神臂弩的掩護下,列陣向前,隨時準備發起沖殺。
神臂弩的射程足有兩三百步,全都選擇了高拋仰射,確保彈道從己方士卒頭頂越過。而且在沖鋒之前,近戰士卒的陣列之間,還會專門留出甬道,供神臂弩手站位。
這樣相對松散的陣型,其實如果遇到敵人沖出來反擊,還是有點危險的。神臂弩手們倒是可以快速后撤,但近戰兵陣勢之間容易留下過大的缺口,被敵軍穿插分割。
可惜,此時此刻的夏侯惇根本沒這個膽子,就算張飛在軍陣之間留再大的缺口,夏侯惇也只會覺得張飛是故意賣個破綻在誘敵。
他可不敢拿著自己麾下僅剩不多的精銳騎兵、去做這種反攻冒險。
那他就只能眼睜睜忍受著神臂弩的箭雨洗禮。
曹軍已經很久沒跟劉備軍打過野外筑壘的攻防戰了,因為曹軍好幾年前就已經戰力明顯弱于劉備軍,曹操也沒膽子出來野戰。
從建安十六年劉備再次北伐算起,如今已經三年,曹軍跟劉備打的消耗戰,大多都是攻城。
攻城的時候,神臂弩的射程優勢還不是很明顯,因為守城方畢竟有垛堞作為掩體,還有明顯的高度落差優勢,能扳回數十步的射程差。
但今日卻是難得的守衛營壘,防守方雖然有一道墻,可雙方的站位海拔卻是幾乎登高的。這種情況下,神臂弩相比于傳統踏張弩的射程優勢,就非常明顯了。
夏侯惇也有喝令己方弓弩手拼命放箭回射。但是在張飛正式沖鋒之前,讓麾下的近戰兵跟夏侯惇的營墻保持著距離,夏侯惇很快就發現,自己是在單方面白白挨射。
這種情形,就跟當初官渡之戰時,曹軍被袁紹壓著射差不多。關鍵的區別在于,當年被壓著射時,曹軍好歹還有投石機方面的優勢,但現在卻是強弩和投石機雙雙落后。
曹軍弓弩手死傷了一部分后,剩下的弩兵意識到這種抵抗簡直是徒勞,只能躲在鹿角和夯土墻的背后,絕望抱頭,放棄放箭,一時間士氣低落到了極點。
單方面挨打還不了手的情況,永遠都是最傷士氣的。
張飛通過望遠鏡,確認壓制住敵軍的弓弩后,這才讓人揮舞旗幟,全力向前。
劉備軍將士個個士氣高昂,敵軍的遠程火力又削弱了那么多,進攻方愈發人人奮勇。
“殺!殺!”
“殺夏侯惇!降者不論!”
“曹賊只剩兩州之地了,曹賊必亡!別給他賣命了!”
將士們一邊沖殺,一邊按戰前的交代,大聲吶喊著口號,進一步動搖防守方的軍心。
上百架原木綁扎而成的壕橋車,直接在壕溝上轟然架好,潮水一樣的斬馬劍手和長戟兵,便順著壕橋奮力沖過去。
原本這時候應該是進攻方將士最脆弱的時間點,很容易被防守方的弓弩交叉火力攢射。但夏侯惇手下的弓弩手偏偏被壓制得厲害,至少三分之二的弓弩手都錯過了這一輪殺敵良機,讓張飛的人輕而易舉沖過了壕溝。
兵刃交擊之聲很快響徹了整個戰場,綿延數里的正面戰線上,數以千計的兩軍士卒揮舞刀劍互砍,長戟槍矛攢刺,奮力搏殺不休。
夏侯惇的士兵,仗著夯土墻那點高度,勉強能贏得數尺高的落差優勢,居高臨下攢刺。但這點優勢并不足以彌補兵力和裝備、士氣的差距。血戰半晌之后,夏侯惇的人就漸漸不支了。
關鍵還是士氣低落得厲害,大家都覺得曹操沒戲了,雖不至于陣前倒戈,卻也都止不住退卻。
好在夏侯惇的營壘,也不止這一道防線,哪怕有些士兵逃回后撤到第二道防線,至少不至于一下子丟掉整個防區——歷史上,廉頗在長平守白起時,也有前后三道防線,這種設置在野外的筑壘地帶攻防戰中,還是很常見的,畢竟夯土墻和壕溝,比之城墻的成本還是低得多,修得起備胎。
曹軍很快被張飛殺得陣型數處崩盤,戰線犬牙交錯。逃跑不及的曹軍被突破第一道防線的張飛部曲穿插分割,很快冰消雪融般崩潰,數以千計的士卒不得不棄械投降。
“夏侯惇匹夫,管管錢糧內政還行,讓他打這種搏命的硬仗,還真是難為他了。”
眼看著手下突破敵軍防線,張飛滿意地大笑,還不忘嘲諷對方幾句。
比打硬仗,張飛自忖確實能甩夏侯惇八條街。
夏侯惇丟掉了一道防線后,不得不盡量收縮防區,急需層層死守,當天好不容易拖到天色將暗,才沒被張飛徹底打崩。
但曹軍上下,士氣已經低落得可怕,夏侯惇本人回城后,也是垂頭喪氣情緒低落。
他已經不得不開始考慮,改為死守泫氏縣城,逐步放棄城外的營壘了。
不過這個想法才剛說出口,他身邊的部將和幕僚們就提醒他:
“大將軍!如果放棄城南的長壘,專注守城,那張飛繞城而過、將我軍團團包圍怎么辦?我軍不得不出城死守,橫截丹水河谷,就是怕張飛迂回斷我歸途!”
夏侯惇猛醒,自己確實是被今日的血戰嚇怕了,有點顧此失彼。
他只好再微調計劃,一方面強行征調輔兵、民夫不分晝夜,在泫氏縣城東西兩側,再多修營壘工事,確保把丹水河谷徹底截斷,不讓張飛偷越。
另一方面,他也是不遺余力,把自己麾下能抽調的兵馬,都盡量拉過來增援,只求正面戰場死死頂住。
這個過程中,也有幕僚提醒他提防敵軍聲東擊西。
可無奈這種事情根本就沒法提防。
因為幕僚們的意見也不統一,有的人提醒他注意太行八陘中最靠東邊的井陘口或是壺關,也有人提到過西南邊相對不起眼的軹關陘。
說到底,太行八陘一共有八個,哪怕是跟劉備軍防區接壤的,也有四五個之多。
夏侯惇身邊又沒什么頂級智謀之士了,以劉備的強勢,劉備軍完全可以處處開花,誰能猜到劉備就算另有偏師,又會從這五處陘口中的哪一處打過來?
而如果五個地方處處都分兵死守,那就等于沒有死守。
但夏侯惇真的別無選擇。
“夏侯惇應該是被三弟調動了,而且他也在泫氏拖住了三弟差不多半個月,內心現在應該是最僥幸的時候。
他肯定覺得等曹操擊退了興霸和子均(王平)的攻勢后,就能回來救他,所以現在恰恰是我軍強攻軹關陘的良機。”
上黨郡方向的戰事,陷入暫時的絞肉消耗后,河內郡的軹縣方向,關羽帶著三萬人,確認了這一切消息后,很快做出了自己的評估,隨后就突然發起了速攻奇襲。
靜如楚子,動如脫兔。
其徐如林,其疾如風。
因為是快攻,關羽肯定也不好攜帶重型攻城武器隨軍疾行,所以最終他選擇了以夜襲的方式,打開首戰的局面。
至于攻關的武器,就只帶簡易的竹制飛梯、到時候臨時砍幾根撞木,再加上大量隨軍配備的撓鉤繩索。
軹關陘這地方,是一個險隘的山谷,這段時間,關羽早就通過斥候秘密把當地的地形吃透了。
他也知道夜襲有一個很大的難處,便是夜間視野不良,夜間快速行軍困難。因此他特地做了周密的準備,提前挑出軍中夜視能力強的士兵。
這些士兵往往是之前就營養比較均衡,飲食也比較好。
關羽挑出這些人后,在備戰之時,更是集中讓他們好吃好喝了半個月,每頓都有用米糠榨的油煎的牛羊豬肝——這也是諸葛瑾教他的、補充某種增強夜視能力的營養素的小妙招。
當然,諸葛瑾肯定不會說出“維生素A/E”之類的詞匯,只要讓關羽能理解就是了。
做完這一切,關羽的夜襲隊便更有把握了。
四月二十日夜,關羽的一千偷關先鋒小隊,便在高順的帶領下,趁著黑暗掩護,悄咪咪奔襲來到了軹關陘前。
外圍的曹軍巡邏和斥候,已經在多日之前的戰斗中,被關羽“無意中”掃除掉了。
所以這個奔襲的過程并沒有發生什么意外變故,高順很順利就來到了城下。
“等巡邏隊過去,然后上撓鉤!分三百人,以弓箭在后壓陣,敵軍沒發現異常的話,不許放箭。但如果城頭鼓噪吶喊、短兵相接上了,所有弓箭手都順著聲音全力放箭!
不要怕黑暗中誤傷自己人,我軍的甲胄精良,今日特地讓你們只帶短弓不帶強弩,為的就是怕誤傷自己人。”
弓箭手們聞言這才恍然,沒想到高將軍還有這樣的考量,真是勇毅果決。為了速戰速決,他竟然連“黑暗中胡亂放箭可能難分敵我”這種問題,都縝密地想到了。
個別的誤傷,到時候肯定會有,但這一切都是為了盡快結束天下人的痛苦。哪怕只是為了這支突襲小隊本身的命運,這種戰術也是最能減少傷亡的,畢竟它能明顯縮短廝殺的時間,加快作戰的進度。
高順命令完后,他麾下的將士很快就開始執行命令,幾十把撓鉤趁著空虛,悄悄被甩飛上去,扎在城頭。
士兵們試了試拉力,便叼著刀子死死攥緊繩索,往上奮力攀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