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第810章 最理解劉備改制的,竟然是曹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舍弟諸葛亮 >>舍弟諸葛亮最新章節列表 >> 第810章 最理解劉備改制的,竟然是曹操

第810章 最理解劉備改制的,竟然是曹操


更新時間:2025年04月14日  作者:浙東匹夫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浙東匹夫 | 舍弟諸葛亮 


“劉備終于稱帝了么?終究還是躲不過這一天啊。看來澠池也守不了幾日了,等劉備大軍來強攻時,若是前線守軍支撐不住,就逐次有序撤回函谷關吧。”

劉備稱帝后第三天,雒陽以西二百余里的函谷關,親自坐鎮此處的曹操,就聽說了這個消息,隨后就做出了如此指示。

一個多月前,雒陽還沒失守的時候,他親自坐鎮澠池,但今時今日,他已經退到了函谷關。

曹操很清楚,隨著雒陽失守,劉備籌備稱帝,哪怕天寒地凍,他也還是會在軍事上有所動作的,所以曹操不敢再親自守澠池,只敢退到函谷關。

“父親這是覺得,劉備會趁著稱帝之后的威勢,頂著兵家大忌,寒冬臘月再用兵進取么?”問出這話的,乃是曹操如今還在世的次子、曹彰。

曹彰原本在代郡鎮守,但是隨著曹操稱帝、夏侯惇從鄴城回撤到并州,曹操就把曹彰從北疆調回了身邊。同時也慢慢把曹操親自掌握的原朝廷中央的嫡系軍隊,都轉交給曹彰掌控,讓他能兵知將、將知兵,慢慢磨合起來。

而代郡那邊,就讓夏侯惇再多操操心,跟并州其余地區一并統籌鎮守,確保太行山防線還能支撐。

曹操很清楚,如果光靠曹丕一個兒子在身邊,真到了自己撐不住的那天,曹丕自己是無法接盤他的全部權力的,到時候曹家內部的勢力肯定會再次四分五裂——

倒不是說會四分五裂后擁立自己的各個兒子,而是會四分五裂后,其中幾部分直接投降了劉備。

曹丕的軍事才干太弱了,他最多只學到了自己一部分的政治手腕。

而曹彰好歹學到了自己相當一部分軍事手腕,

曹植則學到了自己相當一部分的文學素養。

曹丕曹彰曹植三個兒子加起來,才算是勉強有一個完全體曹操七八分的綜合實力,單獨拆開了那都是不夠看的。

如果是往常,多個兒子分權,絕對是死后的取亂之道,就像當年袁紹沒處理好身后事,袁譚袁尚內戰,劉表沒處理好身后事,劉琦劉琮也是各自另外認主。

曹操非常清楚這些近在眼前的例子,但他也知道自己如今是沒辦法,只能飲鴆止渴特事特辦。

如果不同時給兩個兒子都賦予極大的權柄,那么外人都能把他們曹家直接撕了。

此時此刻,面對兒子的疑問,曹操還是有些恨鐵不成鋼——這小子成長太慢了,帶在身邊兩個月,軍事素養倒是可以,但政治眼光是一點沒長進。

曹操只好語重心長地教導:“寒冬臘月興大兵,確實是兵家大忌,但朕說了劉備會在稱帝后興大軍么?他完全不用動大軍,這兩個月里,只要稍有動作,把澠池等函谷關外的縣城徹底奪占即可。

因為函谷關也是雒陽八關之一,雖然如今劉備兵強馬壯,但他絕不會容許自己的都城有某一個方向直接暴露在敵軍隨時進可攻、退可守的威脅之下的。

而澠池雖然不是雒陽八關之一,但畢竟是崤山谷道的東端起點,從澠池開始,崤山谷道一路往西越收越窄,在函谷關處達到最窄,這才適合修筑雄關。

但劉備只要奪取了澠池,然后在澠池稍加營建,連成營壘甬道,徹底截斷崤山谷道的出口,便能跟函谷關對峙,確保我軍再也無法殺出崤函道,他的雒陽也就安全了。”

曹彰聽后,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劉備追求的,只是告訴天下人,“他稱帝后,雒陽就絕對安全了,曹操連一絲一毫殺出崤山道威脅雒陽的理論可能性都不會有”。

雖然哪怕曹軍敢殺出崤函道,劉備軍事上也完全不怕,他完全有絕對的實力把打出去的曹軍全殲。

但劉備現在稱帝了,他政治上丟不起這個人。

哪怕這時候被人扇了一耳光后、他能五倍十倍地扇回去,他也不愿意再承擔先被扇一耳光的恥辱。

稱帝,在帶來巨大威望的同時,也會背上一個沉重的政治包袱,這是一把雙刃劍,從此你就不能隨隨便便丟人了。

曹彰聽了之后,這才恍然,自己之前居然連這一層都沒想到,政治上實在是太嫩了。

這點人生經驗,真是全點在軍事上了。

被父皇這么一說,曹彰才意識到,父皇這也是在保護他。

讓二哥當了太子,將來承擔了這份沉重,不能再退,自己卻只是負責領兵,沒有這么沉重的政治抱負。

萬一曹家天下真到了完全扛不住的那一天,自己還能尋找出路,而二哥是不能跑的。

天下豈有逃亡的天子。

想到這兒,曹彰的眼眶不由有些濕潤。他一時血氣上涌,也主動請戰道:

“父皇,兒臣愿去澠池前線死戰,再多撐持一兩個月也好,寒冬臘月的,劉備犯了兵家大忌,他想快速拿下澠池,也是不容易的。配合天時,孩兒有把握拖過年關!”

“沒必要了,劉備咽不下這口氣的,何必再在幾個小縣多殺傷人命呢,給他這個面子,他得手了也就會暫時停手的。”曹操卻是看開了,無所謂地說,

“聽說,他進了雒陽,稱了帝,諸葛瑾就開始讓人宣揚‘陽嘉舊制’,這是要革舊察舉制的命呢,我看他過完年后,心思也會暫時放在那個上面,把大漢過去百年的用人吏治積弊一掃而空。

為父在這函谷關虎視眈眈看著他,倒是被他拿來當槍使了。他原本難以推行的改革,那些會觸動方方面面利益的事情,現在隨口一句‘這都是為了討逆大業’,能省多少口舌!

諸葛兄弟,太擅長扯旗夾帶了,不過這次,朕倒是被利用得心服口服。這樣也好,我們至少能安穩到明年‘春闈’之后,呵,怎么給諸葛瑾想到的這個詞兒。”

曹操口中提到的“陽嘉舊制”,曹彰這種政治白癡當然是聽不懂的,還一頭霧水。

但其實這是當年漢順帝時候的一項制度,推行于漢順帝陽嘉元年,也就是公元132年,黃巾之亂前的五十二年,距離如今更是有八十年了。

當初漢順帝的那項改革,內容也是給察舉上來的候選官員們組織考試,也算是后世科舉最初的雛形了。最初是漢順帝時的尚書令左雄倡議,隨后被皇帝準奏。

不過,漢順帝時的考試舊制,跟科舉還是有很大差別的,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在于,漢順帝的考試不要求差額考試,也就是只要你基本功過關,所有察舉上來的候選官員都能通過,沒規定要黜落多少人、多少比例。

不像科舉考試,說好鄉試完后有資格參加會師的可能有幾千上萬人,而會試只允許過那么最多幾百人,需要擠獨木橋。

哪怕是后世的公務員考試,也要求至少每個崗位三比一的招考比,要有足夠的人陪跑,如果湊不夠人圍標,一些蘿卜坑也只能流拍不招。

換句話說,漢順帝當年搞陽嘉改制,關鍵還是察舉上來的茂才學問太爛了,很多人連這種及格性的考試都過不了。所以尚書令左雄開考突擊的第一年,很多茂才都落馬了。

當初考試的第一年,全國各郡舉上來二百多個人應考,最后只有三十幾個通過了考試、得授郎官,其他一百八十號都打回去了,這一點在后來的《后漢書.左雄傳》里有明確記載。

但左雄推進的改革,從后來看,效果也是非常好,因為就是陽嘉元年首次考試選上來的那三十幾人里,就有后來的名臣李膺、陳蕃、陳球等,這個成才率可以說是非常高了,這些名字放到后來的黨錮之禍里,每一個都是響當當的大人物。

而且漢順帝陽嘉年間的考試內容上,也就只有茂才和博學鴻儒兩科考經學,賢良方正考章奏。其他人最多的孝廉科,因為孝不孝和道德品質都沒法通過試卷體現,也就不考了。

這就導致后來孝廉科越來越被重視,因為孝廉是唯一一科塞后門關系戶永遠不可能被戳穿的科,茂才、博學鴻儒、賢良方正也越來越邊緣化,最終漢順帝的改革隨著他本人故去后、一連好幾個小皇帝乃至桓靈這樣的昏君上位,便無疾而終。

沒想到這次,劉備進了雒陽之后,要趁著討逆大業的尾巴,把人事選官改革貫徹到底。

他手下的文士,居然從歷史的故紙堆里翻出了漢順帝時的陽嘉舊制。整個十一月份,雒陽的新朝廷都在宣傳這件事兒,給后續的改革造勢。

天地良心,這個陽嘉舊制,還真不是諸葛瑾找出來的——諸葛瑾是干實事的人,這種在故紙堆里為自己要做的事情找歷史依據,還真不是他操心的。

他只負責定目標,如何美化這個目標,那都是那些飽讀詩書專門鉆研故紙堆的博學鴻儒干的。

司徒為陛下定了目標,鴻儒們就想盡辦法圍繞著引經據典為他找借口。

而且說來也是巧了么,漢順帝的兒子就是漢沖帝,后來沒幾歲就早夭了,同輩小宗入大宗的漢質帝也是八歲就被大將軍梁冀毒死了。

劉備這次小宗入大宗,說了是越過“沖質桓靈”這四代亂世的。靈帝跟劉備同輩,沖、質、桓三帝同輩,都算是劉備的叔叔。所以劉備入大宗時,就是認的漢順帝為爺爺輩。

當年自己爺爺用過的改革、后來因為爺爺死后,自己那些叔叔們年幼繼位、被權臣把持朝政、才導致爺爺用了十幾年的良法中斷,自己現在再要撿起來,難道有什么不對么?

(注:陽嘉改制的考試辦法,一直用到漢順帝死的時候,也就是144年,前后用了十三年,最后那年距離黃巾之亂已經只剩四十年了)

那些幫著劉備和諸葛瑾說話的博學鴻儒們,把這個機緣巧合的孝道理由抬出來后,效果簡直是出奇的好。

那些原本想要找借口反對全面考試的官員,全都啞火了,只能眼睜睜看著劉備和諸葛瑾為所欲為。

“這是陛下在展示他認順帝為祖的決定是認真的,不是鬧著玩的,爾等誰要阻撓陛下的孝心么?”

這個理由抬出來,阻撓者便可以名正言順殺之。

諸葛瑾設想的科舉改革,再次強力往前推進了一大步。

而身在函谷關的曹操,倒是比劉備身邊那些朝臣還看的更清楚。

已經退出雒陽權力圈子的曹操,現在成了一個旁觀者,忽然就愈發耳聰目明了。或許這也跟他和劉備、諸葛瑾斗了大半輩子有關吧,他太了解自己的對手了。

所以他也就篤定,劉備這段時間,軍事上不會有太大動作,面子找夠了就會收手的。

在曹操的預判之下,曹操陣營在建安十八年的最后兩個月里的應對之策,也就顯而易見了。

曹彰終究是沒有為了澠池等小縣拼上太多家底。

劉備軍在劉備登基之后半個月,十一月中旬的時候,分兵一支,來到澠池攻城略地,想要把崤山谷道的西部出口堵死。

曹軍因為沒有后顧之憂,不怕無法撤退,也堅決抵抗了一陣子,讓劉備軍看到了一潰再潰的曹軍,在遇到不用擔心撤退問題的戰場時,也是有決心死守的。

劉備軍初戰不利,靠著那少量兵力,打了十幾天確實沒打下來。于是層層上奏,認真對待,又調來援軍,正兒八經籌備重型攻城武器。

十一月下旬時,劉備軍再次發起了一輪進攻,這次用上了葛公車和投石機攻城,澠池果然沒撐到三天就破了。

但守衛的曹軍倒也沒被全殲,因為崤山谷道無路可繞,劉備軍沒法斷守城之敵的退路。只能是戰場上殺傷了多少敵人就算多少,想要潰退的敵人也沒法圍殲,只能掩殺一陣,盡量擴大戰果。

臘月初,曹軍徹底退到了函谷關,函谷關以東那些縣城鄉鎮,全部被劉備軍肅清。

而劉備軍看清了曹軍沿著長長的山谷據險而守的決心后,果然也沒敢再造次。

劉備和諸葛兄弟等重臣商議一番后,決定將來就算想再攻關中,也別以崤函道為進攻重點了,這一路六百里都是險要山區,劃不來的。

將來還是重點進攻河內和河東之間的軹關陘,突破黃河以北的中條山防線,進入河東,再順關羽老家那條大河從蒲坂津匯入黃河,渡入關中好了。

函谷關這種地方,曹操要死守就死守好了。正面不好強攻,將來端了你后路,再來前后包夾,把這六百里山道都隔絕起來。

不過眼下,劉備還是如曹操預料,在澠池縣臨時重修了一座關隘。

澠池這里,崤山谷道的寬度比函谷關要寬很多,造關墻的成本自然也高。

但劉備也沒指望造多耐用的關墻,只是讓人隨便用夯土和木柵欄把山谷徹底截斷,過個一兩年等滅了曹操,這道墻也就徹底沒用了。

臨時性建筑造得質量太好也浪費。

做完這一切,劉備軍確保曹操連理論上反撲的可能性都沒了,時間也悄然來到了年關。

隨著歷史的車輪進入了章武元年,劉備很多大刀闊斧的改革都排著隊等著全面鋪開。

總得等這一連串的改革組合拳打完、春耕農忙也過去了,劉備才好在軍事上再考慮新一輪也是最后一輪的進取。

而這一輪的進取結束后,曹操應該也就不存在了。

PS:這兩天在重寫新書開頭,第一遍寫得太爛了視角太混亂,沒過審。


上一章  |  舍弟諸葛亮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