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第802章 前所未有的豪華陣容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舍弟諸葛亮 >>舍弟諸葛亮最新章節列表 >> 第802章 前所未有的豪華陣容

第802章 前所未有的豪華陣容


更新時間:2025年04月14日  作者:浙東匹夫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浙東匹夫 | 舍弟諸葛亮 


曹操運作這一切瞞天過海偷梁換柱的操作,試圖暫時留住有用之身、為大秦穩一穩陣腳,前前后后怎么說也得至少四五天。

而對面的劉備陣營,當然不會等他這四五天。

自從周瑜和趙云登陸成功、并且放進了虎牢關外的張飛、魏延后,劉備軍的攻勢是一天比一天迅速,一天比一天雷厲風行。

要不是成皋到雒陽還有一百五十里地,沿途還有鞏縣、偃師兩座必經的縣城,給了曹操一定的“空間換時間”緩沖余地,怕是他根本就撐不到安然撤出雒陽。

周瑜是八月初八當天登陸的,跟趙云合力殺了曹真時,已經是當天傍晚了,夜里他們也無法做更多事情,必須好好休息。

是初九那天一早,才開始回頭夾擊虎牢關,經過一兩天的運作、戰斗,其中細節也不必贅述,到了初十傍晚,張飛和魏延就進關了。

然后劉備軍又花了一天打掃戰場,肅清殘敵打通糧道,八月十二回頭強攻成皋縣。

成皋的曹軍在聽說虎牢關確實丟了,虎牢關守將的腦袋都被周瑜拿來展示給成皋這邊的曹軍文武看了。被打得焦頭爛額的成皋守軍才徹底泄氣,然后投降了。

算算日子,成皋縣也撐了四天,夠對得起曹操了。

八月十三日,張飛趙云一馬當先,一邊往鞏縣推進,一邊又派人往黃河北岸報捷,告訴主公大軍已經在南岸穩固拿下兩座縣城,如今正在進取第三座沿途縣城鞏縣,順便請示主公和司徒、令君,是否有軍事部署上的調整指示。

請示的末尾,張飛和趙云還聯署了一條建議,就是說南岸的橋頭堡已經徹底穩固,可以考慮讓河內的大軍再分一批人過來,從成皋渡河,一起加入到正面進攻的隊伍中去。

劉備接到張飛和趙云的請示后,自然不會立刻做出決策,而是馬上找到諸葛兄弟,私下討論一下。

“子瑜,孔明,依你們之見,下一步該如何打?要把北岸的人馬,都拉到成皋去渡河嗎?如果渡河了,后續又如何進兵?是不是直撲雒陽?”

諸葛瑾沒多想是否渡河的細節,只是先專注于后續的打法,便稍微提了幾點提綱挈領的建議:

“主公,我以為不可直撲雒陽,雒陽堅固,如果一開始就不切斷其后路,必然導致守軍敢于死守。因為只要他們肯守,守上一兩個月還是沒問題的,就算作戰不力,后續漸漸不支,他們也能再考慮撤退。

所以我軍必須給予嚴厲的威懾,一開始就要擺出剪除羽翼,掃清外圍,然后徹底合圍雒陽的姿態。這樣才有可能逼得敵軍人心惶惶,不敢死戰——當然,如果我軍行動遲緩,會給曹操逃跑的機會,但我以為,以曹操之奸詐多謀,他想跑肯定是能跑掉的。如果他沒跑,也肯定是因為他自己不想,而不是沒能力,這種情況下,給他再多時間也沒關系。”

諸葛瑾的這番推演說得稍微有點啰嗦,他平時向劉備獻策從來不是這樣的。但這也沒辦法,畢竟茲事體大,涉及到逆賊曹操本人是否有可能突圍,諸葛瑾必須先把這個漏給堵上。

哪怕劉備不會讓他背鍋,他也要為了堵天下悠悠眾口,把話說圓了。

而劉備也果然沒有質疑“我軍去晚了會不會導致曹操跑掉”這個問題,他也已經默認曹操想走肯定能走,沒必要糾結。

劉備只是專注于另一個點,探討了一下:“可是,自古圍城不是圍三缺一才能讓敵軍不敢死戰么?四面合圍了,會不會負隅頑抗,殊死一搏?”

諸葛瑾對這點倒是非常有信心,想都沒想就立刻應聲回答:“這絕對不用擔心,雒陽城內如今士氣不會太高,一時的虛高也都是靠曹操大量散發金銀錢糧買來的,不能持久。

所以徹底圍城之后,敵軍一旦作戰不力,士氣低落,就有更大的可能舉城投降。就算有人負隅頑抗,我們也可以在圍攻了一段時間、充分展示了我軍的攻堅實力后,再撤開包圍圈一角,故意賣個破綻,到時候敵軍同樣會自亂,哪怕將領們嚴厲約束,但下面的軍官和士兵絕對有趁夜偷偷逃跑的。”

諸葛瑾的思路很明確:我軍將來可以不徹底合圍,但是需要先充分、全面的展示實力,讓敵人知道你有這個實力之后,你可以不用,但不能一上來顯擺都不顯擺。

劉備也很快接受了這個說法,沒有再糾結這一點。

“既如此,就讓益德、子龍他們分路包抄,就告訴他們,先攻下鞏縣,然后或取偃師,或往南北兩路包抄,斷絕外圍曹軍回援雒陽的道路,順便還能分割那些死守在雒陽外圍各處險隘、舍不得走的敵軍。

嗯,看上去,可以分割的敵軍還不少呢。雒陽以北,平縣有小平津、孟津,就在我們對岸,那里的曹軍,如果舍不得放棄這些沿河渡口,子龍一個穿插,切割到他們和雒陽之間,這些軍隊還不腹背受敵、成了甕中之鱉?

到時候除非雒陽城內的曹軍肯拼死出城反擊,跟我軍打野戰,救援這部分人馬,否則他們就只能等著覆滅了。而如果曹賊肯出雒陽城跟孤打野戰,那正是求之不得!”

劉備也自言自語地順著分析了一波,越想越覺得可行。

曹操在河洛盆地里至今還有十幾萬大軍,但劉備絕對不會讓曹操把這十幾萬人都投入雒陽的守城的。

雒陽城墻高厚七丈,如果有十幾萬軍隊守,哪怕進攻方攻城武器很精良,但守方也不怕跟你打消耗戰,雙方死傷必多。

真要是十幾萬人守城,劉備只能選擇圍城耗糧,耗到曹操自己不夠吃崩潰了。但那樣絕對會導致雒陽城被嚴重破壞,那是大漢國都,劉備還是希望城內的戰斗規模壓得越小越好。

所以,一切有利于勾引曹軍出來野戰的辦法,劉備軍都要盡力去運作。

而這樣一來,雒陽城外圍,原本拱衛城池的“雒陽八關”,現在就反而成了曹軍的牢籠了。

如果劉備軍沒打過來,曹軍肯在這些關隘被圍之前,就主動放棄這些留之無用、棄之可惜的險要所在么?

想到這個問題,劉備還主動跟諸葛兄弟盤點了一下,說道:“子瑜,孔明,你們倒是一起參詳一下,看看雒陽八關還有哪些地方,容易促成我軍穿插時包圍曹軍、削弱曹軍。

雒陽八關里,東邊的虎牢關和旋門關已經被我軍攻破了,這兩處自不必說。函谷關在最西邊,那是連接曹操后方關中的門戶,也沒法繞。剩下五關,北有孟津、小平津,南有雒南三關的轘轅、太谷、伊闕。這五處,我軍該如何取舍、如何先后,具體包抄哪些地方?”

(注:旋門關就是通過中牟前往潁川的那條路,那里也有八關之一的要塞,但不如虎牢關出名。《三國演義》里就設定曹操當年刺董暴露后,逃出雒陽途中就是在中牟被發現的,演義里設定陳宮是中牟縣令,然后放了曹操。)

諸葛兄弟順著主公的問題,一邊聽一邊看著地圖,心中也實時琢磨著對策。

諸葛瑾想了一會兒后,無奈地說:“雖然很想多分割包圍一些外圍曹軍,但這種事情還是可遇不可求的,不能期望過高。

如今留守在北線孟津和小平津兩座渡口的,聽說是李典,連樂進都被調走了,去鞏縣、偃師的正面戰場遲滯我軍。

而南線負責轘轅、太谷、伊闕三處的,一直是徐晃,他在那里都堅持了一兩年了,三關之外,還有我軍的黃老將軍一直和徐晃相持,死死黏住他的人馬。

我軍進兵的話,孟津和小平津的李典肯定是不會死守的,會提前后撤,避免被包圍。這兩個地方畢竟是渡口,不夠險要,從陸地上進攻他們完全沒有防守優勢可言。

而且守渡口的主要目的,之前就是避免我軍在河內的大軍渡河。但現在我軍已經在成皋渡河成功了,渡河的點只需要一個就夠用,再多也是浪費,所以李典誓死不退的意義不大。

真到了那一刻,他倒也未必會退入雒陽城,也有可能是退回雒陽后方的縣城,如西邊的谷城縣、河南縣。

這兩個縣位于雒陽和函谷關之間,也是非常緊要的,如果我軍在強攻雒陽之前,先把這兩個縣攻下,雒陽曹軍將來再指望撤回函谷關,走崤函道回關中的希望就破滅了。”

諸葛瑾一番分析,認為李典完全有可能成為驚弓之鳥,就算張飛趙云馬超穿插得再快,李典也能在得到風聲的第一時間就撤退,追是追不上的,指望打李典的殲滅戰,有點強人所難了。

劉備想了想,也是深以為然,

“如此看來,指望分割包圍先吃掉一部分曹軍,就只能先吃轘轅太谷伊闕三地的徐晃部了?我軍打徐晃的話,理由倒是很充分,好處也比主打孟津更明顯,因為那樣可以把黃老將軍的本部兵馬也放進河洛盆地,參加最后的總決戰。

不過,就是怕徐晃也不夠有骨氣,到時候如果他舍得丟棄轘轅等地,不再堅守,我軍也難以腹背夾擊將其殲滅。”

黃忠和徐晃在雒南三關相持一兩年,一直在打醬油,但黃忠的貢獻也是不容否認的,因為在北伐之初,諸葛兄弟就考慮到了劉備軍的地盤屬于外線作戰,集結兵力和后勤調度比曹操困難。

這種時候就需要黃忠這樣的釘子,扎在曹操心臟旁邊不遠的地方,以牽制住曹操大量的有生力量,不能馳援其他戰場。

黃忠這兩年雖然沒什么實質性的進取,但他也換掉了徐晃那幾萬人沒法發揮。

而劉備軍兵力和將領人才庫都已經比曹操雄厚不少了,這種互相消耗各自暫時廢棄一顆棋子的交換,對劉備而言絕對是賺的。

劉備少用一個黃忠,實力并沒有下降多少。

曹操少用一個徐晃、及其麾下部隊,對曹操的削弱卻相對更明顯。

但現在已經是最后臨門一腳,黃忠和徐晃這對冤家,也終于要解放出來,一起參加決戰了。

到時候,劉備軍終于湊出了關張趙馬黃,加上周瑜太史慈張遼高順,合力進攻曹操的豪華陣容了。劉備軍高層,只剩下甘寧、王平這些人在守益州后方,防止蜀中出現不穩,其他一線主力名將都能上場。

而曹操那邊,只剩下他本人和曹仁,還有徐晃李典樂進能參與這場戰役了。曹彰和夏侯惇都在河北、并州方向,也趕不過來。

現在劉備最怕的是,徐晃也懶得守了,跟李典一樣聞風而撤,不給劉備軍包圍他的機會。

當然,不管怎么說,徐晃肯死守的概率,肯定要比李典肯死守的概率相對更大。

因為李典那地盤沒有險關,就只是渡口,渡口失去了防止敵人渡河的價值后,剩下就完全沒有價值了。但關隘好歹還有點純軍事價值,轘轅太谷伊闕的防御縱深,也比虎牢關更長一些。

如果劉備軍真到了把伊闕谷兩頭一堵的時候,黃忠打河谷南段,張飛趙云魏延打谷口北段,徐晃被夾在河谷當中,還能撐一段時間。

最后哪怕軍糧不濟了,他理論上也還有可能放棄一切糧草輜重車輛盔甲,輕裝翻山往西繼續撤退,或許能進入武關道或崤函道也未可知。

“你們覺得,徐晃在我軍即將抵達他背后時,依然舍不得這三座險關,還想守下去的可能性有多大?”劉備忍不住還是問出這個核心問題。

諸葛兄弟評估了一下,最后諸葛瑾也只能如實說:“這種可能,恐怕也不到一半,但不管怎么說,肯定比李典在孟津死守不退的可能要大得多了。

穿插圍殲敵人,這種事情,本來就是可遇不可求的,但盡人事,各聽天命,能圍殲一部分就算一部分,圍殲不了也沒辦法。”

劉備也只好惋惜地嘆了口氣。

不過,就在這時候,諸葛亮似乎又想到一個招數:“主公,既然我們也覺得,徐晃是最有可能戀棧不去、因此最有可能被我們切斷后路,那我們不如就照著這個計劃,大張旗鼓去做。

同時,為了支持徐晃的穿插,我軍可以讓主公的旗陣,親自從溫縣撤走,回到懷縣,再從成皋南渡黃河、折返逼近鞏縣或偃師。擺出主公要親率主力,與曹操在偃師、雒陽之間相持的姿態,同時也是監視曹操。

而分出益德、子龍他們,輕騎速進,從南側繞過雒陽包抄,去堵截徐晃后路。如此,其他各處曹軍必然覺得我軍下一階段的首要目標是徐晃,從而放松警惕。

但實際上,我們卻可以在別的方向如此如此施為……”


上一章  |  舍弟諸葛亮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