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第797章 主公之豁達,當過于劉恒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舍弟諸葛亮 >>舍弟諸葛亮最新章節列表 >> 第797章 主公之豁達,當過于劉恒

第797章 主公之豁達,當過于劉恒


更新時間:2025年04月14日  作者:浙東匹夫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浙東匹夫 | 舍弟諸葛亮 


一盞茶的工夫之后,一個剛剛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就被帶到了劉備面前。

因為之前趙云的那幾句揣測,劉備在見到真人之前,就生出了先入為主的想法,總覺得來人該是一個悍勇無比的猛士。

如今的黃河兩岸,尤其是溫縣和孟津之間,兩軍各自有十幾萬人沿河駐扎。劉備軍前陣子又剛剛發起過一次南渡攻勢,被曹操半渡而擊打回來了,眼下的河防又該是何等嚴密?

能從對面突圍跑出來的,那得是什么樣的人?

尤其這一世的劉備,過得比歷史同期順太多了,少了那么多顛沛流離,連趙云也沒機會去長坂坡七進七出救阿斗。對面那個來人,在兩軍封鎖線之間救出劉熙,這事兒絕對能“追跡”平行時空的長坂坡了。

結果見到真人之后,劉備發現居然是一個還算清瘦的文弱書生,頓時就大吃一驚。

“你是何人,莫非是劍術名家,出手如電?如若不是,你又如何突出曹營,把山陽王這樣的重要人物帶到孤這里?”

劉備愣了一下后,很快注意到對方手臂下垂的姿勢,很像是握慣了佩劍的——當然此時此刻對方手上肯定沒劍,帶上來之前早就衛隊搜走了。

劉備自己就是劍術名家,很熟悉經常佩劍者的垂手姿勢,便忍不住如此揣測。

而對方的回答,立刻令他大跌眼鏡。

“在下……曹植,家父便是欲行篡逆的……魏公。所以,我才能騙過巡河守將,趁人不備找借口竊船渡河。”

“曹植?”饒是劉備久居上位,涵養已經很好,也很沉得住氣,聽到對方自報家門時,依然跳了起來。

這就不奇怪了,原來不是靠武力突圍的,而是靠著身份輕松騙過巡防將領,偷過黃河。

劉備不可置信地上下打量了曹植幾眼,還忍不住走近前去,最后和參觀動物一樣繞著曹植走了一圈。

旁邊的馬超也忍不住緊了一下握劍柄的手,倒是趙云只是眉頭一擰,隨后松開,并無其他異常。

諸葛兄弟則是陷入了短暫的沉思。

“你不怕孤處決你么?到底有何詭詐!”劉備回到自己位子上,也不想直接為難一個后生晚輩。

“并無詐,我只是為了搭救山陽王,順便不得已投誠。”

曹植很坦誠,把自己此行的兩個目的,排了一下優先級,強調投誠只是不得不為,主要目的還是前一個。

如此一來,他的話聽起來可信度也稍稍高了幾分,至少沒一開始表現得那么離奇。

劉備也是見過大風大浪的,不由稍稍信了一兩分,這才繼續耐著性子問:

“那你為何非要救山陽王?”

曹植嘆了口氣:“家父欲行篡逆之前,我力諫他不可如此,太尉已兵臨河內,與雒陽只隔一條黃河。雖然先帝意外溺亡了,但這節骨眼上篡逆,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風光不了幾天,便會被太尉撲滅,還徒增兩軍傷亡,也讓曹家的罪孽更重了。

當時,我提出的替代方案,便是請家父選立先帝之子山陽王為君,但家父否決了這個計劃。

我想著,如果是尋常諸王,年幼無害,將來也未必會被害。但山陽王畢竟是已經被人建議過立為天子之人,事有不諧,將來必遭反噬。大丈夫做事不可連累旁人,是我勸諫家父立他,事情不成,那就是我害了他,自然要有始有終,救人脫險。

不過,天下雖大,如今只剩曹劉兩家,山陽王脫出家父掌握,自然會落入太尉之手。他是先帝之子,我也不知道落入太尉之手,對他究竟是好是壞。但我已別無選擇,只能是賭這一把,賭太尉寬仁,不至于為了繼承天子之位,就讓他不明不白死了——我今日來,并無外人知曉。

外人最多知道我借故逃離了曹營,可有沒有安全抵達太尉這兒,旁人還不知道。如果太尉想滅口,想省點事兒,現在就把我和山陽王殺了,一會兒天黑之后,把我倆尸首綁上石頭丟進黃河,天下也沒人會知道——哦,最多有太尉旁邊這四位心腹文武知道。但是相信以太尉之得人心,這四人肯定不會說出去的吧。”

曹植通篇都是驚世駭俗的大實話,一點都沒帶怕的,說到最后,還自然而然地指了指諸葛兄弟和趙云馬超。

四人當中,馬超的氣度涵養是相對最小的,看這個清瘦的年輕人明明身負大罪,還敢對著他們這些身居高位的指指點點,頓時大怒。

要不是劉備就在面前,他都要使出出手法劍術直接把這廝秒了。

“主公!此賊無禮太甚,居然如此揣測主公,末將請為主公誅之!”

劉備看了一眼馬超,并沒有說話,只是抬手制止。馬超見狀也立刻拱手站回原位,并不敢多話。

“激將法,想要激主公自恃仁義之名,不敢做出那種事……”諸葛兄弟腦中,則不約而同閃過這么一個念頭,但他們也都沒說出口。

這種話,說出來就掃了劉備面子,還是保持沉默比較好,讓劉備自己決斷,這樣也不尷尬。

劉備見環境一下子靜下來了,也下意識顧左右看了一眼諸葛瑾,又看一眼諸葛亮。

雖然二人沒說話,但劉備都知道他們沒說出口的話到底是些什么話。

沒辦法,都共事十八年了,從建安元年到建安十八年,彼此思維作風都太熟了。

劉備得到了諸葛兄弟無聲的精神支持,清了清嗓子,自信而豁達地點評曹植:

“你這孺子,說是無所畏懼,其實也不過是一求名,二求生罷了。此番來,看似不畏刀斧,但實際上,多半是想著‘如果本來就非死不可,那還不如死前得個義名’。

能做到不讓別人因為自己的勸諫而牽連,而且這個被撈出來的人還是山陽王,傳之后世史筆,還不得被寫成敢作敢當的奇男子?

如果求名之余,還能順便求個生,那就更好了,所以你敢賭孤不凌弱小,也不屑于覺得山陽王有什么威脅——被孤猜中了吧。”

劉備這番話,讓原本昂然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姿態的曹植,也重新收斂了起來。

至少原本那副無所謂的淡然、從容,已經隨著劉備的點破,消散了七八分,取而代之的是再次患得患失起來。

因為劉備真說中了。

曹植此番來,除了父親讓他來,他自己也愿意來,一個關鍵就在于他知道“如果不去,將來也會死”。

所以哪怕今天撂狠話、說大實話,敢捅破天去,最多也就是比原本早死一會兒,但好處則是有可能留下史書名節,將來后人提起他時,更覺得他轟轟烈烈。

這就好比如果一個明朝的大臣,明知非死不可了,但死前可以騙一頓聽廷杖并且保證寫進史書的話,那就干唄,反正穩賺不賠。

曹植沒想好怎么辯解,最后一咬牙,還是不辯了。

“太尉果然有識人之明,在下的心思,還有家父的心思,都被太尉看透了,既如此,今日無話可說,反正人我已經帶到,想來太尉是不屑于擔心山陽王了。”

劉備沒有再回答,而是哈哈大笑起來,似乎是不屑再自證。

最后,還是諸葛瑾站出來說話,幫劉備圓回了場子。

當然,他可以保證,自己想說的話,絕對是符合劉備需求,也符合劉備本心立場的。

只是劉備自己或許都沒他想得那么透徹、那么邏輯清晰,所以需要嘴替幫他解釋清楚。

“曹子建是吧,你的文名,我倒也略有耳聞。今日之舉,實在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太尉之海量,便是與當年孝文皇帝相比……文皇帝尚且不懼呂后安排的人,太尉又豈會擔憂曹賊安排的人。當年那些變故,也不過是周勃、陳平枉做小人罷了。”

劉備和曹植、諸葛亮,聽了諸葛瑾這句話,同時都是眼前一亮。

這話說得太妙,太漂亮了,一下子解開了這個死結,還把道理都說透,也確保了雙方的互信。

這句話,沒點歷史功底的人乍一聽或許反應不過來,但這幾人都是反應的過來的。

當年漢室誅諸呂的時候,周勃奪軍,掃除產、祿,尊立了文帝——這段歷史不用多講,前幾年陳琳還在官渡之戰前的討曹檄文里,開頭第一段就引用了,所以時人都熟得不能再熟。

周勃立了劉恒之后,還干了什么呢?就是把惠帝遺留的兩個兒子,說成是呂氏派人掉包進宮的,其實是呂氏的血脈,然后殺了,以絕后患。(當然漢朝的官方宣傳口徑,始終是稱這幾個孩子完全沒有惠帝血脈,純是呂家血脈)

這事兒是不是漢文帝劉恒指使的,沒有鐵證,不好定論。到了劉備這個時代,怎么揣測這些歷史問題的都有,也不可能徹底統一人心。

但諸葛瑾剛才那番話,卻是在表態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劉備在這一點上,比劉恒還豁達,而劉備身邊的重臣,也都比周勃更加見識遠。

諸葛瑾說了這句話,就等于是給曹植吃個定心丸,也是對天下人展示自信:劉備當然不會否認山陽王劉熙有先帝劉協的血統,這一點上不會跟劉恒周勃那樣去否認。

但同時,劉備也不會否認“先帝存世諸子的母系,都是曹操推薦安插過來的人,所以這些人都是跟國賊勾結的產物”。

這個邏輯,想通了其實也很好理解。

因為凡是真正死忠于大漢,要抗拒曹賊篡漢的后妃,確實都被曹操殺了。十三年前殺了董承家的董貴人,今年年初又殺了伏皇后。

伏皇后和董貴人為劉協生的孩子,也都被曹操殺了。

曹操還想在伏皇后死后,把自己的女兒立為劉協的皇后,只是事情還沒辦成,劉協就不堪其辱試圖突圍逃跑,被截殺死在半路上。

所以完全可以推測,劉協那四個能活下來的兒子,其母都是曹操派系的人,是曹操授意的。這些人的母系都跟國賊有瓜葛,怎么能立?

所以,劉備完全不用怕!

諸葛瑾把這句話挑明,也是徹底為劉備“既不用清洗先帝諸子,又可以直接合法繼位為大漢天子”掃除了法理障礙。

值此亂世,小宗入大宗以安天下,本就是非常之時的必須。再疊加了先帝活下來的幾個兒子是武裝篡逆、弒君之賊的黨羽所生,不能立很正常!

當年幕后支持他們的母親上位的人,就是他們的殺父仇人!這些人一輩子都只能生存在這種扭曲撕裂的痛苦之中,讓他們當個富家翁供著就不錯了,也是為了他們好。

而諸葛瑾能說這話,也要感謝曹操確實“配合得好”——當年周勃、劉章(朱虛侯)和劉恒能那么干,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呂后活著的時候,就殺過劉盈一個兒子。

呂后是先后立了兩個小皇帝的,前一個小皇帝年紀稍長知道自己親生母親是被呂家害死的,想要將來親政后報復呂家,被呂后斬草除根了。有了這個惡例,周勃才能順勢而為,說“真正的惠帝親骨肉被呂家忌憚殺了,呂家只信任他們自己安插的人,所以后面幾個兒子不是惠帝的種”。

否則呂后不先殺第一個,周勃憑空這么說的話,就更不可能有人信了。

而今天曹操呢?他可是殺害了劉協至少三個兒子,而且是把凡是伏壽和董貴人生的全弄死了,完全沒例外。

這樣一來,能在劉協后宮活下來的兒子,誰敢說不是曹操的黨羽生的?不跟他一條心的能活下來么?

曹植也是聰明人,聽諸葛瑾短短幾句話,引經據典,又以古類今,剖析異同,一下子就把劉備不用忌憚先帝諸子、還能順利稱帝的法理依據,給找明白了。

曹植不由徹底嘆服,心中震撼暗忖:

“世人都說諸葛司徒遠見卓識,古今無雙。今日一見,方知盛名無虛。那么短的時間內,他就找到了徹底解開這個死節的辦法,還說得那么堂堂正正,劉備有如此才智卓絕的圣賢輔佐,我曹家滅得不冤……

難怪先帝就因為十八年前聽了他一番義帝項羽劉邦之論,到了最后生死關頭,竟如被神諭詛咒,心甘情愿轟轟烈烈去當了義帝。也難怪父親到了最后生死關頭,也如被神諭詛咒,心甘情愿轟轟烈烈去當了項羽。

此人真是太擅長從歷史上為當今之人找統治合法性、正統性的依據了,而且還如此精妙恰到好處……”

可惜曹植不是現代人,他不知道“歷史宏大敘事”之類的專業術語,也沒看過尤瓦爾赫拉利那句“智人超越尼安德特人,是因為智人有講故事團結更多個體的能力”。

否則他一定會覺得,普天之下最擅長做這種事情的,必然是眼前這位諸葛司徒了。

此人往往隨口幾句話,就可以奠定一個朝代此后數百年的統治合法性來源、奠定正統論的官方歷史敘事口徑。


上一章  |  舍弟諸葛亮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