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見耿紀是真心幫自己出主意,戒心也就進一步降低了,轉而真心求教對方。
此時此刻,他是真的希望耿紀幫他指出一條更靠譜的逃跑路線。
而耿紀也沒有含糊,他知道陛下對他的信任建立起來頗為不易。
自己和韋晃,這兩年謀劃聯絡忠義、反抗曹操,也是如履薄冰,一直憤懣不平。現在機會終于到了眼前,自然要抓住。
原本歷史上,耿紀和韋晃等人,是在鄴城發動了兵變,但他們沒有正規軍,只能靠各家的家丁臨時武裝起來,殊死一搏,最后徹底被曹操撲滅了。
而這一世,曹操似乎已經不打算離開雒陽了,而此前哪怕曹操不在雒陽的時候,荀彧也是一直在的。有其他曹操陣營高層鎮場,在雒陽直接兵變的成功率幾乎無限趨近于零,他們自然也就不敢犯這個傻。
所以這一世,耿紀韋晃等人一開始打的主意,就是“如果劉備軍靠近了,他們就找機會搶了天子突圍,找地方暫避,確保天子安全,躲過雒陽攻城戰,避免最后關頭被曹操劫持”。
這個操作方向上,跟劉協自己的意圖,倒是不謀而合了。
耿紀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便誠懇地向皇帝分析:
“陛下應該知道,雒陽周邊,共有八關。雒南三關既然有徐晃巡防,關山險峻無法偷越,剩下的也就只有五個關了。
其中西側的函崤之險,是通往曹操控制的關中腹地,陛下也說過絕不會在遷都去長安,自然可以不用看。同理,前往黃河上游的小平津,是通往河東的,也不用看。
正東方和東北方,就剩下虎牢關、旋門關這兩座陸上關隘,以及登船渡黃河、順流前往下游的孟津渡。陛下要想與太尉聯絡,只能在這個方向上想辦法。”
耿紀這幾段話,還算是鋪墊,希望幫皇帝梳理一下地理基礎。
這些劉協倒也知道,所以很快就吩咐耿紀:“這些無須贅述,卿只說這正東和東北三關,具體該選哪一處,屆時可以躲避雒陽大戰的兵火。
這些地方,似乎也不好走吧?而且朕聽說,宗伯在東邊的軍隊,距離雒陽還很遠,遠不如南邊從南陽郡北上的兵馬,距離雒陽不過百余里了。”
劉協這個擔憂,也是非常現實的。雒南三關雖然難走,但黃忠距離雒陽近呀!
雒南三關以外的土地,都已經被劉備軍占領了。只要打破徐晃守的關,南線的劉備軍就直接進入伊洛平原了。
但東線呢?那里劉備軍可沒打到虎牢關外呢!
過年之前,劉備軍在河南戰場的最后一件重大戰果,就是攻破了睢陽,隨后全占了梁郡。但在劉備軍面前的,還有東郡的濮陽,以及整個陳留郡。
劉備要打穿濮陽,再攻破陳留,最后打到官渡、酸棗,才能摸到虎牢關。
算下來,無論哪條路,至少都有二百五十里以上,遠的有接近三百里。這還沒算過了虎牢關之后、再到雒陽城還有二百多里地。加起來至少是四百五十里到五百里!
(注:大致相當于現在的河南濮陽到鄭州原陽縣,或是從山東菏澤到鄭州中牟縣,這兩條路大約都是130公里。)
這跟南線的全程僅僅一百多里完全不能同日而語,總里程相差了四倍!逃跑難度自然也是陡增。
不過耿紀卻是深思熟慮過的,倒不是說他有多聰明,而是這事兒他已經籌劃了很久了。所以面對天子的擔憂,他誠懇地分析道:
“陛下擔憂往東跑路途太遠,而且虎牢關同樣有重兵,難以偷越,周圍山勢也同樣險峻,這些臣也不否認。但往東跑,卻有幾樁獨到的好處,而那些困難,也不是不能克服。
首先,眼下太尉的勤王大軍,在東線距離雒陽至少是四五百里,這一點確實不假。但臣估計,春耕農忙結束后,太尉就會在東線發起新的攻勢。
想來陳縣已無利可守,那里的曹軍肯定會很快不支。陳縣被太尉奪取后,曹軍在東部的防區將徹底割裂成南北兩塊,濮陽、陳留等地未必會死守到底。
就算他們想死守到底,太尉也可以分兵繞過堅城,直撲虎牢關下,騷擾威脅。而曹操對于深入騷擾的敵軍,是完全沒法阻攔的,只能任由他們來去自由。
所以到時候,太尉實打實控制的郡縣,與雒陽之間的距離,至少能比現在縮短一兩百里。如果其繞城而過的騎兵直撲虎牢關外,那么他們距離雒陽,將縮短到只剩二百里,比現在的四五百里短了六成。
到時候陛下往東跑所需轉移的距離,跟往南跑相比,也就沒有四五倍可以相差了,最多只相差一倍。”
劉協聽了這部分分析,對于往東跑的靠譜程度的擔憂,果然緩解了一大截。
一百多里和四五百里比起來,四五百里確實太坑了。但如果只是二百多里,那還是可以考慮的。
劉協頻頻點頭,并不說話,鼓勵耿紀繼續分析下去。
耿紀又說:“而往東跑,還有一樁好處,就是不一定要翻越雄關險山,而可以指望順流而下、走黃河水路突破!曹賊在陸上關隘、險山設防嚴密,但黃河河面上卻未必能徹底嚴防死守。
更何況,太尉的水軍遠比曹操的水軍強,如果陛下有辦法送出去消息,請太尉派兵接應。到時候太尉的騎兵繞過濮陽、陳留堅城,不顧糧道直撲虎牢關外護駕。
再以周瑜的水軍,沿黃河逆流而上,通過虎牢關以北的黃河河面,接應陛下。那么,只要陛下能行到虎牢關以西的黃河河面上,后續就不用擔心了,就安全了。”
劉協聽著聽著,眼神也不由亮了起來。
原先他很茫然,覺得往東逃離曹操的控制區,是件千難萬難的事情。他完全摸不著頭腦,找不到思緒,不知道從哪里開始著手。
但被耿紀這么一拆解,把一個無從下手的大事,拆分成了好幾個分階段的小目標,這事兒看起來就靠譜不少。
原來,自己只要能上船,逃上黃河河面,順流而下。
然后,也不用真的從河面上突破曹軍在虎牢關以北的河面封鎖,他只要開船到虎牢關以西幾十里的地方,等著周瑜的水軍突破曹操的巡河封鎖隊,主動把天子接走就行了!
這么一看,水陸并行,最短只要走上一百五十多里,就逃出生天了!而且,不用經過任何雄關險隘,也不用親自打破黃河水面上的封鎖線!
這事兒有搞頭!
劉協的心,變得無比熱切,他從來沒看到希望離他那么近。
內心燥熱了許久,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好好想想,最終劉協還是很快發現了幾個問題。
不過這次他已經沒那么頹廢了,而是擺出非常積極的心態,想跟耿紀探討、遇到問題解決問題。
“就算只要水陸交替,往東行一百五十里就可能逃脫,那也不是容易做到的。朕又如何找機會、找借口出城呢?又如何弄到船只,在黃河河面上航行完這段路程呢?
曹操不會輕易許朕出城的,就算出城,也不會放朕前往孟津渡這樣的港口要隘的。”
耿紀聽到皇帝的這個疑問時,稍稍猶豫了一下,最后還是一咬牙說出了自己的計劃:
“此事倒也不難,臣和韋晃謀劃月余,幫陛下想到了一個出城的借口,而且曹操肯定是會破例答應的。”
劉協不由一喜,連忙說:“哦?卿速速說來聽聽!只要可行,卿便是大漢中興的功臣!朕許你將來必能位列三公!”
耿紀已經是九卿之一的少府了,劉協要拉攏他全力賣命救駕,當然也就許諾了三公的榮銜。
三公已經被曹操廢了,但是沒關系,劉備那邊還保留了三公。只要劉協逃出去,正式宣布恢復三公制度還不是一句話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