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第786章 曹操的絕地掙扎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舍弟諸葛亮 >>舍弟諸葛亮最新章節列表 >> 第786章 曹操的絕地掙扎

第786章 曹操的絕地掙扎


更新時間:2025年03月05日  作者:浙東匹夫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浙東匹夫 | 舍弟諸葛亮 


諸葛兄弟聯手為劉備設想的變法理由和契機,最終得到了全場的欽服贊嘆。

從劉關張到一眾文臣幕僚,沒有一個挑出錯來,自然也就沒有一個人反對。

眾人商討后一致認為,這種“郡依然有權推選侯選參考人員、由朝廷統一考核刷掉黜落其中的學識拙劣者”的改革,再配合上“廢除錯役法、限縮三互法”的小甜頭,足以把天下世家豪強等既得利益集團的嘴給堵住。

哪怕再有人跳出來反對,那也不過是小貓兩三只,不成氣候。

趁著劉備有六七十萬大軍打曹操三十多萬,兩倍的兵力優勢,絕對的武器裝備技術和質量優勢,正好利用戰時體制把反抗者和曹操一起消滅掉,還能很容易給反抗者扣上“通曹”的罪名。

于是,最初的“科舉制”雛形改革,也就在這次建安十八年年初的高層會議中,被最終敲定了。

具體實施細節,也會在一個月之內商討完畢。

當然了,這一世或許不會一上來就用“科舉制”這個名字。

諸葛瑾也不是什么激進者,在他看來,實質性的改革,以及給朝廷留宣稱留口子更重要,而叫什么名字不重要。

如果繼續叫“察舉制”,但實際上已經是舊瓶裝新酒,那么暫時不改名字也沒什么大不了。

先不改名字,還能更好地迷惑反對者,讓反對者不至于那么快團結起來反對,堵上他們的嘴,溫水煮青蛙地實現漸進式的改革。

所以,新法暫時只能算是“附帶考核的察舉制”。

地方上仍然用老辦法舉候選人,朝廷負責考試復查。

決定了改革的內容和尺度后,下一個關鍵就是改革的具體時機和進程。

關于這個問題,諸葛兄弟和其他幾個重要文臣閉門商議后,最終建議劉備:今年正月里,就先把對天下官吏、士兵施恩的那部分內容公布了。

也就是,把“禁止曹操錯役法式的強制士兵跨州服役”和“限縮大漢原有三互法的適用范圍”這兩項惠官惠軍的善政,先公布下去。

讓官吏和士兵都樂呵樂呵,等過上兩三個月,建安十八年的春耕農忙季過去之后,勸農和民政工作也告一段落了,再來部署第二手的堵漏工作。

也就是到四月份時,差不多可以宣布“今年察舉上來的候選人,朝廷要額外考試,但允許你們地方上多察舉幾倍的候選人,讓朝廷可以慢慢挑”。

而具體的察舉工作,一般都要到每年的秋天才上報——后世科舉時代,“鄉試”一級的道/省給中央選才的考試,比如考舉人,也都叫“秋闈”,是在秋天完成的。

漢朝的時候,這個時間原本是沒有規定的,年底之前把今年的名額用掉就行。而之前也沒有中央的復試,所以地方上秋天冬天完成都行。

將來,劉備會規范這個時間限度,要求每個郡秋天要把候選人上報完,過期不候,這就相當于后世的“秋闈”了,只不過不用考試,還是推薦制,更適合叫“秋選”。

而地方上“秋選”結束后,給被選上的人一個冬天的時間接收消息、趕路,初春必須趕到京城,參加朝廷的考試,就相當于后世的“春闈”。

未來數年之內,“秋選春試”的模式,都會被穩定推行下去。

第一次秋選,將在建安十八年秋開始。而第一次春試,至少是建安十九年春了。

考慮到如今建安十八年正月、雒陽還在曹賊手上。劉備也不知道未來一年之內能不能攻下雒陽、就算攻下了雒陽會不會被破壞、能否承擔明年的春試。

所以在做計劃的時候,劉備和諸葛兄弟等人商議,便做了兩手準備:

到今年秋選的時候再看看,如果屆時勤王討逆的大軍已經攻下了曹賊控制的雒陽。那么明年的大漢首次春試,就回到雒陽舉辦,這也算是普天同慶的大事,足以昭示大漢重生的新氣象。

如果秋選時雒陽還在曹賊手上,剩下那點時間估計也不夠籌備了,建安十九年的首次春試,就放在劉備的封地、江夏郡武昌縣吧。

將來大漢第二屆春試,再挪回雒陽。

反正武昌縣這地方,后世也算是“九省通衢”,交通比較便利,位于長江和漢水交匯之地,水運很發達。哪怕是北方幽冀的士子,要在三個月內趕到武昌考試,也是來得及的。

劉備陣營現在的海運船舶技術非常強,遠超歷史同期。都能跟原本歷史上宋末的海船造船水平相當了,再發展下去甚至有可能接近明朝。

到時候,哪怕民間的運輸船不夠,劉備也會關照周瑜在天津港準備充足的船隊,以運輸幽、冀兩州的士子。

這兩塊地盤是劉備治下距離武昌最遠的,只要官府提供海船,把這兩州的士子保證運到,其他交通更便利的州,自己都能趕來。

這事兒就暫時這么定了。

話分兩頭。

劉備那邊,整個建安十八年的正月,除了讓軍民休息、歡慶過年之外,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討論選官人事改革上。

至于戰事的重啟和推進,至少要等到這年的四月份。反正冬季最寒冷的時候已經休戰,等都等了,也不在乎多等一兩個月,避開春耕最農忙的點。

而對面的曹操陣營,自然也會趁著這段從臘月后半段開始、一直到開春的喘息時間,趕緊重整戰線、調整兵力部署、垂死掙扎壓服朝廷內部的反抗者。

如前所述,曹操本人在館陶大戰失敗后,暫時撤退到鄴城,并且堅持在鄴城又住了一個半月。

他這么做,也是要避免河北戰場的局面徹底一口氣崩盤,同時利用曹操本人的旗幟,多收攏回來幾萬人的河北曹軍潰兵。

不過,從十一月上旬堅持到臘月過半,曹操也實在挺不住了。

最終在臘月下旬初,從鄴城匆匆離開,帶著幾千騎兵,快速趕路回雒陽主持大局。

從臘月下旬開始,河北戰場的大局,就仍然交還給夏侯惇掌控,進行最后的負隅頑抗。

因為這段時間里,雒陽的荀彧已經多次向曹操告急,因為在雒陽先后發現了兩起反對曹操的密謀。

雖然這些密謀都在早期階段就暴露,并且被盡快撲滅了,可形勢的危急程度并沒有緩解。

曹操知道自己再不回雒陽,怕是老巢都要出事,只好急匆匆舍了河北,星夜回返。

這種加急往返的舟車勞頓,也難免讓曹操的健康狀況又惡化了一些。

臘月二十七這天,也是劉備和諸葛瑾會晤商討科舉變法前的兩天,曹操這邊終于趕回了雒陽城。

進城之后,曹操只是歇息了一夜,稍稍恢復了些精神。絲毫不敢多懈怠,第二天一早,就召見了荀彧等身在雒陽的高層文官。

荀彧來到丞相府時,曹操還黯然神傷了一下,覺得很對不起荀彧。


上一章  |  舍弟諸葛亮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