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第785章 以仁政之名,讓世家豪強被賣了還幫你數錢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舍弟諸葛亮 >>舍弟諸葛亮最新章節列表 >> 第785章 以仁政之名,讓世家豪強被賣了還幫你數錢

第785章 以仁政之名,讓世家豪強被賣了還幫你數錢


更新時間:2025年03月05日  作者:浙東匹夫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浙東匹夫 | 舍弟諸葛亮 


如何棒槌配甜棗、逼迫地方上的豪強世家配合選官變法,這個具體的“甜棗”諸葛瑾暫時還想不到。

不過沒關系,他們可以先想想如何“掀屋頂”,最終逼迫世家豪強接受一個“開窗戶”的方案。

這個問題,諸葛瑾就拿手了,因為后世科舉經過了那么多輪次的逐步改革,早期方案有多少漏洞、有多少可以堵漏的辦法、這些漏洞沒堵上之前又該如何鉆……諸葛瑾有充分的現成答案可以抄。

所以,眾人很快就針對這個分議題,展開了頭腦風暴,諸葛瑾率先想到幾點:

“要想讓世家豪強們不反對這套察舉加考試的選官制度,我們可以通過暗中散播消息的方式,暗示地方上的豪強,只要他們能夠買斷一個郡上報的全部察舉名額,確保陪考的人考得都比他們真心想要推上來的關系戶學識更差,那么他們就還有可能順利實現原本的企圖。

而只要變法能快速通過,朝廷就不會立刻上那些更狠的手段,不會立刻把每個州不同郡的‘錄取名額’打通,仍然會保護各郡利益,確保每個郡察舉上來的人、最終考核后,實際委任官員的人數,依然會落實到各個郡頭上,郡和郡之間暫時不用競爭。

這些暗示,都會促成地方上的豪強出于懼怕、出于擔心將來實際通過的變法對他們更不利,而趕緊捏著鼻子認了眼前這一版。因為天下的豪強,大多只在一個郡的范圍內有勢力,他們是不能跨郡保證自己的利益的。

而世家的手能伸得比豪強更長,他們往往和朝廷中樞有關聯,有門路,哪怕新法鼓勵跨郡競爭,他們也未必會受損,說不定還能排擠掉更多實力不夠強、想要搶名額的潛在競爭對手。”

諸葛瑾這番建議,只是他想到的諸多招數中的一個典型例子罷了,類似的手段他還能舉出很多。

不過僅僅就這一點,也已經讓劉備和其他幾個文官耳目一新了。

諸葛瑾說的這些,后世看官肯定不會覺得難理解。說白了這就是暗示地方實權派、剛出現的科舉還不完善,還有可能通過“圍標”來回避其人事利益的實質性受損。

(注:具體怎么圍標不細寫了,因為《忽悠劉備》非常詳細寫過一次了,不能自我重復水稿費,那樣坑老讀者太缺德。)

也就是說,只要你現在支持這個新法,十年八年之內,你都是有可能找漏洞規避掉實際利益層面的損失的,

一開始損失的只是“名分”,也就是給了朝廷一個機會開口子,先把某些事情從制度層面確定下來,將來朝廷再想往下細改,就有充分的“宣稱”了,不會再被判定為“妄改祖宗之法”。

但是,如果地方豪強們不答應,那諸葛瑾就要用另一手,快刀斬亂麻,在推行新法之后,再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把如何堵住“圍標”這個漏洞的辦法也暗中公布。

他相信,到時候天下的世家和豪強肯定會出現利益分歧,會狗咬狗,世家們雖然也不喜歡新法,但如果新法可以幫世家從豪強手上奪過來一部分好處,那世家也是有可能樂見其成的。

這個邏輯稍微難理解一點,需要捋一捋。

如前所述,“豪強”的定義,就是每個郡的實力派,他們要挾地方長官的主要辦法,就是“你不給我的家族舉官做,我就把地方搞亂”,是靠威脅。

“世家”是每代都有朝中高官的,他們可以在更廣的范圍內,跟察舉人才的太守們進行利益交換,是靠利誘。

因為豪強的手伸得短,能跨郡或者跨州擁有勢力的豪強極少。那么一旦朝廷打通了各郡之間的選才,規定“一個州下轄的七八個郡,察舉上來的孝廉統一考試、統一錄取、成績好的郡的人能搶奪成績差的郡的人的官職名額”。

那么那些只在一郡范圍內能左右地方官的豪強就抓瞎了,他們再用學習差的圍標客陪跑,最終的結果可能是全郡覆沒,本郡舉上去的一個都沒中,全被學習成績好的鄰郡做了嫁衣。

所以,豪強肯定是不希望“多個郡之間打通錄取名額”的,諸葛瑾也就能拿這一點威逼豪強們盡快就范,否則他就要聯合世家來侵奪豪強的利益了。

而諸葛瑾之所以篤定這種“聯世家打豪強”的舉措、一旦真落實后,絕對能壓住反對派,那也是因為他知道歷史的發展——

事實上,原本歷史上陳群搞的那個九品中正制,就是典型的“聯世家打豪強”。中正制和察舉制一樣,都是由負責人事工作的選才官員,推薦綜合素質好的人才去當官,在“察舉”層面沒有區別。

從這個角度來說,中正制并沒有比察舉制更差,最多只是做得一樣。

中正制和漢朝察舉制最大的區別,在于漢朝察舉制的察舉負責人,往往是地方的郡太守本人兼任的,太守能直接舉賢德。

而中正制是由專門的中正官去察舉的,中正官不是地方官,跟地方政績沒有關聯,一個郡的政績再差,也影響不到負責這個郡察舉工作的中正官。

而前面說了,“豪強”最大的本事就在于“用搞亂地方、破壞政績”的辦法威脅太守,讓太守舉他們要的人。

一旦察舉人和地方政績好壞脫鉤,豪強就威脅不到察舉人了。

從此察舉人只接受“利誘”,不接受“威逼”。好處是廢掉了一個不公正因素,壞處則是導致另一個不公正因素愈發做大,形成了“壟斷不公正來源”的實質效果。

所以魏晉之后,世家越來越強,而豪強的利益無法在中樞朝廷得到直接體現,他們只能要么憋著,要么趁著亂世去支持地方軍閥、諸侯、藩鎮。

因為地方上的藩鎮軍頭這種人也是大老粗,他們很難跟朝廷上的高門大姓千年世家做交易,最后就跟地方上同樣粗鄙只能談錢糧談武力的豪強結合。后來唐朝安史之亂后,世家就走上層路線,控制長安朝廷,各地豪強則支持藩鎮軍閥。

所以,諸葛瑾現在要搬出世家來斗豪強,這一點肯定是可以做到的,雖然他也不希望豪強徹底被打壓、世家獨大。諸葛瑾要的只是適度攪混水,先逼著天下的豪強見好就收、看到目前這么仁政的新法,就直接支持了吧。

要是不支持,后面吃的苦更多,而且世家是絕對支持讓豪強吃這種苦的,反正世家是受益方。

諸如此類的挑撥離間、分化反對者的招數,諸葛瑾還有很多,這里倒也不用完全一一贅述。

總而言之,他就是稍微抄一點歷史現成的答案,大致梳理一下,就足以讓劉備略感驚愕,同時又深感放心。

果然,這事兒交給子瑜,就總能想到招數,把反對派分化瓦解、各個擊破。

這些問題討論得差不多之后,關鍵就剩下最后一點:

之前的分化反對者的招數,或多或少都有可能導致“豪強雖然變弱了,但世家卻可能更強”。

那么,有沒有什么辦法,最終給天下人一點甜頭、同時把世家也稍稍摁下去一點呢?

這個最難的問題點,諸葛瑾暫時也沒什么好辦法了。

因為這個點是沒有現成歷史答案可以抄的。而且諸葛瑾之前梳理盤點了前面那些內容,腦子已經很亂了。

如果非要自己跟自己腦內博弈,扮演完正方立刻再扮演反方,左右腦互搏,很容易精神分裂的。

不過,大家好歹都知道,該往哪個方向去思考——如前所述,這顆“棒槌之后的甜棗”,最好是跟之前曹操統治時期獨有的殘暴手腕聯系起來,然后劉備就能反其道而行之、在廢除的過程中施恩于民。

而且這個甜棗最好跟變法的內容是相關的,那樣才不顯得突兀,不顯得“刻意利益交換”。

甚至可以先流露出一點風聲,要給甜棗,然后在琢磨給甜棗的過程中有可能帶來什么弊端,再“不得不”引出變法,那就更完美更不拉仇恨了。

只可惜,這世上沒幾個人能想到這樣的聯動,會場內的氛圍很快也就稍稍沉寂了下來。

好在今日本就是給諸葛瑾和關羽等人接風的,劉備也沒強求立刻談出點干貨來,所以想不到也沒什么大不了,接著喝酒接著樂呵就是了。

劉備非常收放自如地又勸酒了幾輪,甚至還在酒席上親自高歌了一曲,又跟關羽聊起兗州各地的收復情況是否順利。

關羽也有一搭沒一搭地說了些見聞,其中倒是沒怎么提曹軍的武力抵抗,畢竟當地剩余那點曹軍的戰斗力,在關羽眼里根本不夠看。

從打鄄城開始,一直到兗州中部三郡平定,唯一給關羽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兗州核心地區曹軍那“不得不抵抗到底”的意志。

還說到了程昱的殘暴,說遇到曹軍崩潰主動投降、甚至迎接劉備軍時,程昱居然還無差別亂殺歸義者家眷,甚至有滅門的。

雖說近年來好多諸侯都有集中居住精銳部隊士卒家屬的行為,但是跟程昱和曹操那樣軍隊一投降就懲戒屠殺家屬的,還是非常罕見。

劉備聽后,一時也被轉移了注意力,暫時不再關注變法了,而是發自肺腑地感慨抨擊了程昱幾句,最后還問起程昱的下場,有沒有找到尸首。

關羽則表示,程昱最后也知道罪孽深重,即將被周瑜殲滅時,選擇了抱著碇石沉黃河。

因為黃河夾帶泥沙多,河床的淤泥積沙深,碇石能沉入河床很深,根本找不到。

尸體倒是未必會一直跟碇石綁定在一起——因為人淹死之后,或者說在淹死之前缺氧昏迷時,抱著碇石的手就會自然松開了,不可能堅持抱到死的。程昱倉促之間只是抱石沉河,不是綁在石頭上沉河,所以尸體肯定另外淤在別處了。

周瑜戰后也有用拖網反復打撈,撈到過一些沉底的敵尸,但都是數日之后了,面目腐爛難以分辨,衣衫甲胄也多不全,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劉備暗道惋惜,但也沒說什么,只是直接追問最終結果:“那最終是如何處置這些尸首的呢?”

關羽捋著美髯嘆道:“不能辨認尸體,也沒必要辱及無辜者,最終就如董卓死時,扎草罩衣,上書其名,然后示眾宣講其罪行。”

劉備點點頭,這也夠了,沒必要拘泥于肉身的真假。

看過《三國演義》電視劇的都知道,董卓被呂布殺了之后,王允就讓人扎了一個寫著“董賊”字樣的蒙布草人,在長安鬧事供百姓泄憤。從情感上來說,這樣的處置已經很徹底了,不用再追求刻意侮辱。

(注:三國演義原文里只是在董卓尸體肚臍上插燈芯點火,扎布人燒了只是電視劇里的處置。但這種措施在漢末時,用來懲戒尸體找不到了的罪人,確實很符合時代背景。)

劉備和關羽原本聊這些話題,也不過是說些時聞,發泄一下情緒,權當酒后談資。

不過,一旁的諸葛亮,一直搖著羽扇在想正事兒,哪怕陪主公喝酒時,明面上在享樂,實際上腦子依然沒有降低思考速度。

此刻被劉備和關羽的話題所啟發,他忽然心中一動。


上一章  |  舍弟諸葛亮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