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第769章 玩拉扯誰能玩得過諸葛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舍弟諸葛亮 >>舍弟諸葛亮最新章節列表 >> 第769章 玩拉扯誰能玩得過諸葛

第769章 玩拉扯誰能玩得過諸葛


更新時間:2025年04月14日  作者:浙東匹夫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浙東匹夫 | 舍弟諸葛亮 


諸葛瑾正和周瑜議事討論軍情,忽然聽說己方細作從東邊送來緊急密報,他也就懶得瞎猜了。

諸葛瑾自然而然轉向周瑜,談笑著說:“公瑾,不如且看了前方究竟有何密報,再議不遲,說不定這條情報,就能為我們解惑不少,也省得瞎猜了。”

周瑜自然是無可無不可,直接表示聽從安排。

很快一名負責細作工作的幕僚就來到中軍大帳,把一個竹筒交給了諸葛瑾。

諸葛瑾當面拆看了一番,又低語詢問了幾個問題,然后一揮手示意對方可以暫時退下,到帳外候著。

隨后,諸葛瑾才轉向周瑜,分說道:“我們在雒陽潛伏的細作,聯絡上了韋晃、耿紀等朝中曾經受曹操信任的近臣。從他們那兒透露出來的情報,已經可以確認,曹操有向黎陽集結幾支兵馬。

而且這么干應該有些日子了,至少七八天,也可能更久。具體有多少兵馬,還有沒有更多的,有沒有其他集結目的地,這些都不知道。但至少說明,曹操想要在河北發起反攻——公瑾以為呢?”

周瑜摸了摸胡子,慎重思索了一會兒,點頭道:“曹賊要在河北動兵,這一點確實可以確認了。就是還不知道規模,以及時間的緊迫性。不過,能打探到這種程度,已經非常不錯了。沒想到司徒還能聯絡上雒陽朝中近臣。聽說耿紀、韋晃等人,此前也都有受曹操信任,居然現在也棄暗投明了。”

對于周瑜的這一感慨,諸葛瑾當然不會接招,也不會解釋,只是高深莫測地淡然一笑,算是揭過了這個問題。

要問他如何會知道提前聯絡耿紀、韋晃乃至吉平等人,暗中潛移默化盡量約為內應,這事兒當然是不能跟外人解釋的。

他總不能說“我看過史書,知道耿紀韋晃這些人歷史上跟曹操決裂了”。

當初派潛伏在雒陽的細作網絡跟這些人聯絡,諸葛瑾也是本著有棗沒棗打一桿的心態,反正就算失敗了,也就損失幾個直接出面接頭的細作罷了。

這種程度的損失諸葛瑾是付得起的。而且他在聯絡試探之前,早就做好了隔離措施。如果當時耿紀、韋晃等人出賣了聯絡人,也不可能導致劉備陣營這些年滲透潛伏的網絡整個被連根拔起,就僅僅只是損失那幾個而已。

而最終的結果,也確實證明這一步賭得惠而不費,花小錢辦大事了。之前休戰那三年,滲透策反的辛苦都沒白費,如今都到了摘果子回本的時候。

諸葛瑾輕輕揭過了周瑜的感慨和疑惑,直奔主題就事論事地回應道:

“我們也不必管韋晃、耿紀的消息是否可靠,為何棄暗投明,現在就假設這些信息都是可靠的,那公瑾以為,曹賊要動手的話,具體會選擇什么目標?”

諸葛瑾很想用設問的方式,直接把自己的猜測先說出來,問周瑜是不是就行。但話到嘴邊,他覺得還是別給周瑜壓力,別限制了周瑜的發揮,所以還是收住了。

周瑜也看出諸葛瑾心里應該是有預設答案的,不過他也沒必要揭破,就實事求是地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曹操要在河北動手,無非就是在我們這一路,和子龍那一路里,選一個目標動手罷了。反正在黎陽集結兵馬,幾乎不可能是為了順黃河而下,去濮陽、東郡一帶對付子義他們的。

雖然黎陽走水路也確實能夠到子義,可子義的東路軍距離南北兩路都不夠遠,一旦開打,堅持五六天最多七八天,可能就有先頭援軍去援護他。

而且兗州的東郡、濮陽一帶,南邊還有山陽澤,再往南也還有和沛郡交界的芒碭山。那些地方不如河北平原一馬平川,避無可避。如果曹賊真找子義當對手,子義利用地形拉著他兜幾天圈子,曹賊的一切努力就徹底白費了。

而剩下的這兩路里,我軍,和子龍那一路,我覺得多半就是沖我軍來的。”

諸葛瑾聽了周瑜的分析,不無玩味地說:“哦?何以見得?按剛才分析‘曹賊不可能選子義’的理由來直接套用的話,選對付子龍那一路,不是比對付我們更不容易得到友軍增援?

子龍和孟起可是在邯鄲戰場,在更北邊的偏僻一隅,其他各路我方陣營的軍隊,要想援助到子龍,需要走的總路程都是最遠的。

相比之下,我們在館陶縣這邊,館陶這地方,勉強還算是夾在子龍和子義這兩路軍隊之間,一旦被打了,可以讓子龍和子義一起來援,子龍抵達的時間雖然不會更快,但子義卻可以比第一種情況更快抵達,曹賊就不想要充分利用這份時間差么?”

如前所述,刨除掉被派去兗州的太史慈部之后,如今劉備陣營留在河北的兵馬,還有七八萬人之多。

但這七八萬人也不是完全集中在一個地方駐扎的,而是分了兩路,一路諸葛瑾親率,從東邊往西打館陶,最終繼續進攻鄴城。一路趙云、馬超率領,從北邊往南打邯鄲,打下后也繼續打鄴城。

曹軍如果真反攻了,在這兩路人馬里,肯定也得有所取舍,選一個作為第一目標,擊潰后再打另一路。

周瑜聽了諸葛瑾的反問,也不由笑了,不過也并不當回事:“司徒這是考我呢,從友軍援護的時間、速度來看,曹賊從邯鄲北上反擊子龍確實更劃算。

但子龍多是騎兵,他打不過可以跑啊,就算有步兵攻城部隊,因為人數不多,轉移起來也更方便些,實在不行,就算是往西就近逃進太行山谷道陘口,固守十天八天待援絕對做得到。

到時候曹操求速戰速決而不得戰,日子一久我軍援軍趕到,或是在別的戰場取得了更大的突破,曹操就是純虧慘敗,他怎敢如此輕率?

所以,還是找我們這一路求戰最有可能,我們雖然比子龍更容易得到友軍增援些,但我們完全地處河北平原,周遭沒有山川大澤可以躲避、沒有地方據險而守,甚至也找不到已經攻下的城池足夠容納那么多大軍——

這也怪我軍之前推進得太過激進了,背后還留下了一些曹軍據點。只是當初這些據點都威脅不到我軍的糧道,我們為了推進得更快一點,才沒有一個個去分兵拔除。

如今,曹軍若是數日內就有可能趕到,我們再去拔除背后那些縣城釘子,只怕也來不及了。還是要另想辦法,爭取一個相對有利些的決戰環境,但這一仗多半是避免不了了。”

周瑜說得很仔細,條分縷析把曹操各個可能抉擇的利弊都分析了一遍,最終得出的結論,也非常有說服力。諸葛瑾只是稍稍捋了一下,就不得不承認英雄所見略同。

諸葛瑾摸著胡子繼續往下分析規劃:“既如此,那就得盡快為我軍不得不在館陶附近與曹軍決戰、迎擊曹軍的反擊,做好充分的戰前準備了。

公瑾你倒是說說,我軍該不該移營后退,爭取跟敵軍多拉扯幾日,以便等到援軍?”

周瑜飛快想了想,立刻否定了這一點:“還是別了,如果我軍后撤移營,曹操就知道我軍有可能察覺到他的動向和意圖了,到時候他說不定就會放棄尋求決戰,或是臨時再改換戰役目標。

那樣我們又得重新評估揣測盜賊的新動向、新意圖,勞神費思,還不一定能猜準。不如就趁著這次,多半已經猜準其意圖了,但假裝沒猜到,將計就計等曹賊打過來。

另一方面,如果我們臨戰移營,肯定要放棄現有的已經有一點防御工事的營壘,重新換一座從平地上另起爐灶的新營。那樣的營壘,防御堅固程度肯定不如舊營,到時候戰場上的實戰戰果肯定也會被削弱。

所以依我看,我軍還是直接裝作什么都沒發現,什么都不知道,繼續安之若素守下去。但暗中可以悄悄加固現有的營壘,也別從外層防線加固,就只在營內加固增筑,盡量讓敵軍看不出來破綻。

比如我們可以晝伏夜出,白天不做任何營建,而夜里在營內挖第二道壕溝、挖出來的土就地堆砌或加高現有的營壘土墻。這樣敵軍城內的瞭望哨就算看到我們的圍城營區,白天也看不到任何動靜,也就不會警覺。”

諸葛瑾想了想,覺得周瑜在戰術層面上的建議都是非常好的,每一條都切中時弊。

如果現在就開始移營往東回撤,向太史慈的方向靠攏,那曹操馬上就知道諸葛瑾識破了他的計謀,說不定這一仗就打不成了。

而諸葛瑾其實是希望這一仗打成的。

既然自己都稍稍提前預判到了曹操可能的企圖,哪怕只有很短幾天時間差,那也足夠自己爭取更多的勝勢了。

何況,諸葛瑾覺得,曹操有點高估自己了,哪怕曹操集結半數以上的曹軍主力、來尋求野戰決戰,他也未必就能穩贏劉備陣營在河北的這七八萬人。前提是曹軍采取攻勢、而諸葛瑾可以守營。

諸葛瑾是不怕決戰的。

把這些前因后果梳理清楚,諸葛瑾的應對之策也就呼之欲出了。

“那就依公瑾所言,晝伏夜出、暗中加固營壘的事兒,就托付你全權處置。另外,派人通知子龍,從邯鄲前線隨時準備回撤,向我軍靠攏。

不過在邯鄲城外的圍城大營內,還是要維持好聲勢和做好減兵增灶——嗯,應該說是‘減兵不減灶’,繼續迷惑邯鄲的曹軍。這幾天該攻城還是要攻,哪怕做做樣子放放箭,但派人吶喊的聲勢一定要足。

最后階段,如果真到了決戰時刻,曹軍發現邯鄲城外的我軍主力大量撤退靠攏了,要反攻邯鄲的圍城大營,就讓那些部隊自行北撤逃散,可以向太行山方向靠攏,隨便占個山谷陘口,暫時據險而守數日就好,也別怕陷入絕地,反正正面戰場只要分出勝負,肯定會分兵去救他們的。

另外,再派人去子義那里聯絡。嗯,子義和文遠、仲達離得冀州太遠了,不如子龍這么容易集結,而且他們還得重新北渡黃河才能趕來,需要的時間就更久了……

這樣吧,就讓子義帶著我之前撥給他的那部分人馬里的騎兵部隊,加急悄悄回返,向我軍靠攏。同時,讓文遠撥出徐州軍中的那部分騎兵部隊,也跟子義一起向我軍靠攏。

而子義部的步兵,和徐州軍原有的步兵,就全部交給仲達統領,繼續在兗州前線和曹軍相持、伺機而動。如果確實發現決戰期間兗州前線有漏洞有空虛,也可主動先發制人。”

諸葛瑾說完后,又平易近人地問了一下周瑜的意見,看看他有沒有要補充或者勸諫的。

周瑜覺得這個方案已經挺靠譜了,執行可能性很高,便全盤贊成。

耿紀、韋晃的情報,終究不可能提前太多天送到,現在諸葛瑾才知道這事兒,說不定曹操未來幾天內隨時都有可能出現。所以指望徐州軍主力全部來援,這事兒大概率來不及、趕不上。

既然如此,還是求穩,先把確定能趕來的部隊調來,那就最好純調騎兵不動步兵。

所以這最終的決戰,估計是諸葛瑾、周瑜手頭這四萬多人的多兵種合成部隊。再加上趙云、馬超麾下的騎兵,以及太史慈、張遼麾下的騎兵。

總兵力估計還是到不了十萬人,但騎兵比例會非常高,幾乎是把劉備陣營在整個北方的騎兵都拉來參加決戰了。

這也沒辦法,臨戰前最后幾天才臨時刺探、察覺到敵人的可能動向,就算想調集步兵也來不及了。能把太史慈、張遼的騎兵額外拉到決戰戰場,已經是意外之喜了,也是諸葛瑾提前拉耿紀、韋晃等內應的價值體現之一。

此后兩三日,一切果然如諸葛瑾和周瑜規劃的那般,有條不紊地調度、部署著。

趙云和太史慈那邊,保密工作都做得比較好。

趙云的主力騎兵晝伏夜出后撤兜了個圈子,往館陶的方向趕,也沒被邯鄲的曹軍第一時間發現——當然,等趙云走后兩三天,曹軍也是有可能反應過來的,但那時候這一切已經不重要了。說不定決戰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沒法更改目標了。

太史慈和張遼,也帶著之前分撥的騎兵,和徐州騎兵,在濟北郡悄悄北渡黃河,然后再沿著黃河逆流而上。

趙云、馬超、太史慈和張遼,都不太可能在曹軍發動決戰的第一天當天,就趕到館陶戰場。但他們也絕對會比曹操之前預期的要來得快得多。

所以,留給曹操單打諸葛瑾的時間差,其實已經被壓縮到了極限。

只要諸葛瑾扛過第一波,守住了營壘,他的騎兵部隊援軍很快就會源源不斷趕到。


上一章  |  舍弟諸葛亮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