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第752章 逼得曹操不好意思放棄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舍弟諸葛亮 >>舍弟諸葛亮最新章節列表 >> 第752章 逼得曹操不好意思放棄

第752章 逼得曹操不好意思放棄


更新時間:2025年04月14日  作者:浙東匹夫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浙東匹夫 | 舍弟諸葛亮 


“大哥!孔明!這次咱動作可夠快?前后不過一個月,連破上蔡、定穎,又繞過郾城,肅清了澧水南岸,一路打到葉縣!

曹賊倚仗的桐柏山防線,算是徹底崩了。大哥,我們一鼓作氣,趁著將士們戰意昂揚,直撲許縣吧!”

隨著葉縣投降,劉備諸葛亮張飛等人輕松入城,在縣衙內擺酒慶功。憋屈了多日的張飛,自然要喝個痛快,跟大哥敘敘別來之情。

對于三弟的戰功,劉備自然會給予充分的肯定:“益德此番有勇有謀,緩急有度,比三年前,當真是又有長進了,可喜可賀吶。不過還是要再接再厲,待奪了許縣,徹底掃了曹賊的威名,到時候再與諸位痛飲。”

酒桌上,張飛一碗酒一句自吹自擂,也不知喝了多少,吹噓了多少。劉備也都溫言撫慰,并不覺得三弟狂妄,基本上張飛吹什么他都點頭認了。

連一旁的黃忠都覺得張飛喝得有點過了,低聲向劉備提醒了一句,希望劉備勸勸。劉備卻擺手說無妨:

“若是益德自領一軍,獨自行動,哪怕是戰后慶功,孤也斷不容他如此縱飲。但今時今日,大軍會師,孤親率大軍,且讓他暢快一番。”

劉備還是很人性化的,按他的邏輯,張飛獨自領兵為主帥的時候,肯定不能這么喝。但會師了,全軍都是劉備本人暫時當主帥,張飛喝喝也就誤不了事。

總而言之,要允許張飛敞開了喝,必須有地位比他更高的人在場,能鎮住場子。除了劉備本人,諸葛兄弟和關羽也行。

不一會兒,張飛便喝得不省人事了,劉備拉著諸葛亮、黃忠又喝了一會兒,順便也問起下一階段的戰略部署,有沒有什么需要調整的。

劉備打了個酒嗝,轉向諸葛亮,隨口問道:“如今我軍進展快于預期,出兵不過一月,就前后夾擊突破了曹軍的桐柏山防線,以先生之見,之前的戰略是否要調整,要不要索性一鼓作氣直搗許、雒?還是繼續在此吸引敵軍主力,為北線子龍和子義、公瑾創造戰機?”

諸葛亮眉頭微微一皺,知道主公這是因為進展比預期更順利一些,所以有點飄了,想不再管戰前定下的“主攻/佯攻”、“鐵錘/鐵砧”分工,希望變為“大家都是主攻,能打下多少就打下多少”。

為此,諸葛亮還是要幫劉備稍微潑潑冷水:“主公,益德夾擊突破曹軍桐柏山防線,確實完成得比原計劃還快,但主公切不可因此而小看了敵人。

如今我軍推進能那么快,都是建立在戰線深入敵境不遠的前提下的。主公也是帶兵近三十年的宿將了,自然知道千里用兵,關鍵還在運糧補給。

我軍囤積在荊、益的物資,全靠漢水和白河運到宛城,最遠運到博望縣。從博望到葉縣,就只能走陸路翻越桐柏山。這段不到百里的山路,運輸損耗足足比之前兩千里的河運都大。

抵達葉縣之后,我們再想借助澧水、汝水等河道深入運輸,就得另外找船,雖然我軍在淮河流域也有大量的船只儲備,可以通過淮河轉汝水轉澧水拉到前線,可數量畢竟不如我們在江漢的船隊儲備那么巨大。

總而言之,如果戰場控制在潁川郡境內,我們從荊、益出發的作戰物資,所需要運輸的距離還不算太遠,損耗也算可控。而如果一路深入打,打到陳郡甚至陳留,臨時籌措運力就太費事了。

如今已是十一月,中原的秋糧也已入庫,曹軍可以堅壁清野,我軍難以因糧于敵,可不能胡亂改變作戰計劃吶。就算要在豫州大面積占地,也要熬到下一次糧食即將豐收時,到時打到哪里就能吃到哪里,才不至于窘迫。”

劉備被諸葛亮稍稍踩了踩剎車,也聽進了其中道理,總算是稍稍冷靜。

確實,打都打了,先北后南,也不差這半年工夫,最多就是熬到下一季糧食即將收割的季節,沒多久時間。

而只要己方在潁川和司隸能吸引住曹操絕對的主力,逼得曹操把軍隊都調過來和自己相持,那么己方在其他戰線上自然也能有大踏步的進展。

反正天下曹軍就那么多,吸引過來的越多,其他戰線曹軍就越空虛。曹軍內線作戰、調度便利的優勢,也就無從發揮了。

劉備冷靜下來后,也不忘請諸葛亮再查漏補缺一番,看看原計劃有沒有可以微調的地方,以更好地實現既定目標:

“如今形勢有變,先生可有良策,更快、更多地吸引曹軍主力來河洛?”

諸葛亮放下羽扇,認真梳理了一下,篤定地說:“要吸引更多的曹軍,正面戰場上我軍還是可以按照原計劃,對昆陽、襄城、郾城等地,都施以重壓。

而且如果機會合適,我軍也能隨機應變攻下上述各城中的一座或幾座,讓許縣的局面更加危急,讓曹賊愈發緊張。

反正只要對許縣本身緩攻,曹賊就不會放棄救援。許縣如今已不是曹操的偽都,對我軍而言,奪取的意義并沒有那么重大,就算拿下了,也不會讓我軍在人口、土地上有多少收獲。但對曹操而言,丟掉了許縣,他的威望會有重大打擊,象征意義過大,他是肯定會不惜代價死保的。”

諸葛亮說到這兒,稍微停頓了一下,也喝了一口茶水,讓主公慢慢消化其中的道理。

直到看見劉備默默點頭,諸葛亮才繼續順著往下說:“除了這個正面戰場的堂堂之法,我軍還能配合一些攻心之策,派細作到曹操治下的郡縣,散播‘因為潁川等地戰局不利,曹賊覆滅在即,關東延邊各郡縣都有不穩’之類的流言。

主公應該還記得,就在前幾天、桐柏山這邊突破葉縣之前。我軍從南陽出擊的另一路偏師,在黃老將軍的帶領下,攻破了司隸境內的梁縣。我覺得這個戰例就能拿來大肆宣揚,作為流言攻心的一部分,吸引曹軍的兵力。”

諸葛亮這段話,顯得思路稍稍有些跳躍,劉備愣了幾秒,才反應過來。

而不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看官,或許會更加懵逼,這里就不得不稍微解釋一句。

如前所述,按照諸葛亮戰前給劉備制定的計劃,劉備從南陽郡出發,率領己方主力北伐,當時定下的進攻路線就有兩條。

一條是從南陽的博望縣翻越桐柏山、打下潁川郡一側的葉縣,然后進攻豫州腹地。

另一條,就是從南陽北部的魯陽縣出發,攻打伏牛山區的梁縣,隨后再攻打陽城,最后逼近河南尹境內的雒南三關,也就是拱衛雒陽南部的轘轅、太谷、伊闕等三座雄關。

在戰前計劃里,諸葛亮就知道,雒南三關目前己方是無力攻進去的。曹操的兵力還很強,又有三座雄關和嵩山、伏牛山之險,打那兒效費比太低了。但是打那些地方,對曹操的牽制和震動是非常大的,足以攻敵之所必救,極大牽制曹軍兵力。

如果許縣牽制個十幾萬曹軍,雒陽再牽制個十幾萬曹軍,那曹操一共四十多萬兵力,快六成都被吸到河洛戰區了,其他戰線必然會極度空虛,機會就來了。

而如今,劉備出兵也有大半個月了,這大半個月里,看似他主要精力放在從博望進攻葉縣、打穿桐柏山上面。

但其實劉備那么雄厚的兵力,他也不可能閑著。在打破葉縣之前,他在北線魯陽方向,已經攻破了梁縣。只是那一戰沒什么細節值得贅述的,也就一筆帶過了。

而曹軍那邊,之所以原本配屬給曹仁的徐晃,會被調到雒陽南部防線,也是因為劉備攻破了梁縣,曹操覺得有些危急,不得不把徐晃拉來,在陽城縣駐扎。

曹操還私下里給了徐晃最新的命令:陽城位于雒南三關以外,相對而言沒那么險要,難以久守。所以只要徐晃在陽城多遲滯劉備一段時間,真要是守不住,允許有序撤退,退往嵩山山區的轘轅關。而一旦到了轘轅關之后,就必須堅決死守,再也不容后退半步了。

曹操的這個命令,諸葛亮如今還是不知道的。

但以諸葛亮的智商,他猜也能猜到曹操正常情況下肯定會這樣給徐晃下令,讓徐晃“有序堅守、拖延時間、拖不住再有序撤退”。

所以此時此刻,既然主公問起,想看看有沒有更好的吸引敵人兵力的微調計劃,諸葛亮也就不吝把自己的最新設想說出來。而這個設想,正是基于諸葛亮對于曹操會如何使喚徐晃的揣測。

劉備理清了回憶,也梳理了前因后果,便虛心追問具體細節:“不知先生具體要如何散播流言、利用我軍攻破了梁縣的戰績,逼得曹操在河南尹與南陽之間、投入更多的防守兵力呢?

曹賊現在應該是做好了節節抵抗、適度放棄外圍不重要的小城,以拖延時間的打算。難道先生還能逼得曹軍改變主意、寸步不讓?”

諸葛亮智珠在握地微微一笑:“這其實也不難,只需如此如此……”

劉備靜靜聽著,眼神也很快亮了,立刻吩咐按照諸葛亮的計劃去執行。

此后數日,南陽和潁川、南陽和河南尹之間的戰線,暫時歸于平靜。

劉備軍在奪取了葉縣和梁縣后,把后續大軍源源不斷往前方運。也把海量的軍需物資從桐柏山、伏牛山以南,往北轉運,做好了支持十幾二十萬大軍,跟曹軍長期相持的準備。

不過短時間內,劉備軍倒也沒有取得新的拓地戰果。

黃忠所部的先鋒,在翻越桐柏山后,逼近了昆陽、定陵和襄城。孫權則親自坐鎮襄城,并且讓程普和凌統死守最前線的昆陽,和黃忠對線。

有了程普這樣的老將坐鎮,還有凌統這樣的少壯派不怕死猛將身先士卒做榜樣,昆陽守軍一時也爆發出了不俗的勇氣。黃忠需要時間整頓攻城武器、破壞防御工事,慢慢拿下此地。

雙方對峙的前沿,大致相當于后世的河南平頂山一帶。平頂山雖然不是什么很險峻的山區,但也算是有一定的地利可以依托,防守方想拖時間還是拖得住的。

而張飛在把大哥放進桐柏山以北的豫西平原后,他只是稍稍休整了兩日,就回返郾城前線,重新跟魏延合力,籌備強攻曹真死守的郾城。

黃忠對孫權程普,張飛對曹真,劉曹雙方的大將名將都針尖對麥芒,各自找到了自己的對手。

曹操方面聽聞潁川前線告急,也把大量的預備隊投入給了曹仁指揮,讓曹仁全力支持前線的孫權、曹真。

一時之間,荊豫之間、荊司之間的戰線,對抗烈度變得前所未有的高,雙方投入的總兵力,都達到了十幾萬近二十萬的規模。

儼然這將是一場類似于當年長平之戰的長期主力相持戰,或者至少又是一次官渡之戰。

長平之戰時,秦趙可是相持了整整三年,最后耗得雙方都民窮財盡撐不下去了。官渡之戰,前前后后也打了將近一年半,高烈度相持就近一年。

曹操是親自經歷過官渡之戰的,所以他對于這種形勢倒是有點心理準備,他已經做好長期打硬戰苦戰消耗的準備了。

雒陽朝中的群臣,倒是有不少人顯得很慌亂。還有一些近年來對曹操頗為不滿的朝臣,在暗中串聯,想要勾結劉備、里應外合。

不過這些人暫時都沒機會做出什么實質性的舉動,曹操也不能先發制人,只能是一邊小心提防,一邊隨時準備以雷霆手段撲滅。

這一切,都給了曹操巨大的精神壓力。

而劉備那邊,因為聽從了諸葛亮的建議,開始暗中發力、各種散播流言,漸漸也造成了一些難以估量的效果。

時間轉眼來到十一月下旬。

這天,又是一個五日一朝的大朝會之日。

曹操近年來身體不太好,前些年初次中風的后遺癥始終沒能徹底痊愈,所以在此番重新開戰之前,曹操平時很少去上朝了。

有什么政務,都是在丞相府商議,朝會不過是擺個空架子,當吉祥物罷了。

但是最近這一個半月來,隨著戰事重啟,前線局勢不利,曹操也不得不強撐著多參加幾次朝會,以穩定人心,控住雒陽的局面。

今天的朝會,他也免不了強撐病體,全程參加一下。

他本以為朝會只是走個過場,但沒想到,在朝議過程中,還真有清貴重臣,提出了一些他意料之外的重磅建議。

提議的大臣,名叫耿紀,也算是曹操親信出身,如今已經做到守少府、領侍中,名義上幾乎可以與另一位侍中郗慮地位相當。

耿紀在朝會上,出于意料地越過曹操、直接向天子建議:

“近日劉備兵鋒已破梁縣,圍攻陽城,雒陽城內,流言四起,人心不穩。局勢之危殆堪比二十年前。臣請陛下三思,考慮西遷長安,以避兵災。”

此言一出,曹操瞬間有些變色,這一切都是計劃外的,曹操根本想不通耿紀這種自己提拔上來的人,為何會自說自話如此諫言。

而天子劉協,聞言也流露出憤怒之色。

劉協還以為這是曹操的意思,但劉協這次已經不打算妥協了,三年前他從許都遷回雒陽,好歹還能解釋為他自己希望回雒陽,雒陽本就是大漢國都。

當時劉協內心就暗暗發過誓,回洛陽是自己最后一次在涉及國本的重大事務上向曹操妥協認慫,如果曹操將來繼續得寸進尺,做出更過分的欺凌,那他寧可拼卻魚死網破,也決不能再退了!

尤其當初離開許都的時候,伏皇后的父親伏完也“因病”提前加速死亡了,這三年來,連伏皇后都暗暗看不起自己的丈夫。

皇后雖然不能公然對天子無禮,但那種不作為的、冷漠臉的冷暴力,卻是可以的。

這三年來,伏皇后幾乎再也沒有迎合過天子,以至于天子在做某些事情的時候,就像是在面對一具只會逆來順受的尸體。后來劉協覺得沒趣,也不再找皇后解決私人需要了,最多找皇后聊聊天,其他事情都靠妃嬪解決。

這種無聲的鄙夷,是個男人都受不了。

所以此時此刻,劉協直接就紅溫了,甚至沒等曹操表態,他就當眾怒斥了耿紀:

“耿少府!是何言哉!當年朕答允遷離許縣,回歸雒陽,不過是因為雒陽本就是我大漢國都!爾等當真以為朕是懦夫不成!想讓朕去哪兒朕就會去哪兒?朕此生再也不會離開雒陽!更不會去什么長安!”

說著說著,劉協居然流下淚來。顯然是觸景生情,想到了二十年前自己年幼時、被董卓劫去長安后吃的那些苦。

在長安時的日子,以及后來李傕郭汜楊奉張濟等人混戰的東歸之路,那日子簡直不是人過的。

劉協最慘的時候,身邊只剩不到一百個人跟隨,其他統統都被殺了。東歸途中,天子召集公卿討論近況,都沒有房子住,只能是在野地里找一圈籬笆,在籬笆里席地而坐議論。

那慘狀,跟籬笆羊圈里的羊群有什么分別?天子活成了犬羊的生活方式,要是讓他再來一次,劉協都寧可直接死了。

而此時此刻,作為旁觀者的曹操,在劉協開口叱罵之前,他對于耿紀也是非常不忿的,想要嚴懲耿紀。

但是聽了劉協怒罵耿紀,曹操內心倒是沒那么憤怒了。因為他忽然意識到,耿紀至少不是幫皇帝投石問路的,天子對耿紀的怒罵不像是裝出來的。

只要耿紀不是皇帝的人,那么他說這番話,就不太可能是因為壞,而多半是因為笨。

壞,是必須干掉的。

笨,就還能挽救,大不了不重用就是,但沒有危險。

在那一瞬間,曹操內心對耿紀的審判,就潛移默化從“此子斷不可留”變成了“豎子不足重用”。

不過,曹操也堅信,耿紀不會突然無緣無故冒出來說這些,他背后說不定還有人,或者是有什么別的原因,曹操很想搞清楚。

于是曹操心念一轉,摸了摸胡子,冷聲問道:“耿紀!誰人讓你如此獻策,陛下早有旨意,雒陽是我大漢永遠的國都,你妄言大政,是想違逆天意么!”

對面的耿紀被曹操訓斥后,內心也稍稍松了口氣,知道曹操這樣訓斥他,就不會直接拿他問罪了,最多只是不再重用。

耿紀跟隨曹操多年,他對于曹操對付各種人的手段,是非常了解的。

于是他抓緊時機表明自己的動機:“陛下!丞相!臣并不敢妄自非議大政。臣只是風聞如今雒陽流言四起,怕陛下和丞相不知形勢之嚴峻,才冒死進言!”

曹操眉頭一皺,森然道:“哦?你聽說了些什么流言?校事為何沒有上報?”

耿紀一咬牙,把自己聽說的情況如實說了:“臣聽聞坊間風傳,都說當年董卓亂國時,遭孫堅勤王北伐,孫堅在梁縣破了董卓之兵、斬了華雄,董卓便如驚弓之鳥,劫遷天子,壞我大漢根基。

但如今民間多有分說,認為董卓當初卻是膽小了,提前枉做小人。因為他劫遷陛下后,留下徐榮斷后,徐榮先破孫堅于陽城,斬祖茂,后破……破丞相于成皋,如果當年董卓沉得住氣晚一步走,說不定都不用劫遷陛下。

但與此同時,民間又多有百姓士族將今日之形勢,與二十年前相比,說‘當年董卓不曾放棄陽城,留徐榮鎮守,但如今丞相卻多半只敢依托雒南三關龜縮死守,連依托陽城反擊劉備的勇氣都沒有,徐晃必然不會死守陽城,只是拖延時日。這一點比之當年董卓尚且不如,因此朝廷再次蒙塵西遷長安,怕是不能避免了’。

這些話,都不是臣所說,臣只是聽見民間流言四起,深感恐懼,怕陛下與丞相居于深宮,不知民情動搖,這才冒死進諫……”

劉協和曹操聽了這番話后,都不由變了臉色。

曹操臉色鐵青,法令紋抽搐,連忙又讓司馬懿和荀彧,都去核查一下,看看近日雒陽民間究竟有沒有這樣的流言、為什么不上報。

但是核查的同時,曹操也意識到了一個問題。

他原計劃,是讓徐晃在陽城稍稍拖延遲滯劉備一陣子,然后就放棄陽城,退守轘轅關的。

但現在民間嚼舌頭的人那么多,還拿自己如今對抗劉備北伐的事兒、跟二十年前董卓抵抗孫堅勤王北伐的事兒,對照著類比,品頭論足。

這一切,就不由得曹操不擔心了。


上一章  |  舍弟諸葛亮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