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第748章 火攻上蔡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舍弟諸葛亮 >>舍弟諸葛亮最新章節列表 >> 第748章 火攻上蔡

第748章 火攻上蔡


更新時間:2025年04月14日  作者:浙東匹夫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浙東匹夫 | 舍弟諸葛亮 


徐庶和張飛、魏延秘密討論完圍攻上蔡城的具體方略后,此后數日,張飛的五萬大軍就開始緊鑼密鼓地按計劃推進部署。

畢竟張飛的軍隊也才剛到上蔡縣,之前連圍城扎營的工作都還沒完成,只是在城南扎了營,所以還有很多基礎性的工作要做。

于是,從十月十五到二十日,這六天之內,張飛先是往北蔓延營地,把城東和城北也圍了。城西瀕臨汝水,對岸又有程普的水寨,暫時自然是圍不住的,也就只能放任。

擴大圍營范圍的同時,張飛也派人草草修筑一條甬道、簡單挖掘了淺壕。

把挖出來的土夯筑成矮墻,增強各門外圍營之間的聯絡,也進一步卡死敵軍從陸上突圍的可能性。

而做這一切的同時,張飛也不忘并行安排打造攻城器械。

為了攻打上蔡城,張飛也需要大量的葛公車和重型云梯,其余壕橋車、投石機也不在話下。

而因為是提前準備了數年、此番又是從汝水下游靠河流運輸軍需,所以張飛軍戰前就打造了足夠的攻城武器零部件。在上蔡城附近的臨時碼頭卸貨后,在營中就地組裝即可,施工進度自然也非常快。

這一切,張飛都沒有瞞著孫權,他就大模大樣把攻城器械零件運到最前方的營地,當著守軍的面日夜施工組裝。這一切看在守軍眼里,也是一種精神威懾,能讓他們充分感受到戰云的肅殺。

上蔡城里,孫權和凌統這幾天也都有親自巡城,孫權看到張飛的舉措時,又結合他多年來對張飛的認識,很快就以為張飛這是打算走強攻路線了。

出于謹慎起見,孫權也找到闞澤,跟他討論了幾句,算是查漏補缺。

而闞澤的看法和孫權差不多,也認為這是以強攻為首選。孫權就沒有再多慮,只是每日繼續讓士兵和民夫多往城頭搬運土石和滾木,加固城防、儲備投擲物資。

被這個障眼法虛晃耽誤了四五日后,時間也來到了十月下旬。

就在二十一日這天,孫權一早就得到一條消息,是對岸水寨的程普老將軍、通過哨船渡河送來的。

孫權聽說程普來信,連早膳都來不及吃,就非常勤政地招呼近侍把信使帶上來。

信使被帶到近前,說明來意后,就呈上了程普提供的情報:“回稟少主!程老將軍前日派出的哨船回報,說敵軍在合圍上蔡城后,繼續往北延伸圍營,還在上游一段汝水特別寬淺的所在,隔河扎營。

隨后又探查到敵軍在那座營外大肆挖土修長塹陷坑,但挖出的土并沒有用來在陷坑后方夯筑土墻。所以程老將軍懷疑,敵軍果然是把挖出來的土往汝水里填了,想要斷此航道。”

孫權聽了,只是微微點頭,又細看程普的密信,密信上寫的內容,比信使口述的還要詳細完備很多。末了還附上了程普自己的分析,認為此事應該不足為慮,是敵軍不熟悉汝水的水文、地理所致,才會做出這么狂妄的舉動。

孫權看完后,把密信遞給身邊的闞澤,一邊還欣慰地笑道:“德潤,還真被你了中了。張飛匹夫果然無謀,不學地理,盲目妄為!以汝水的流量、水位,這個季節想要截斷航運,沒兩個月時間,他連水花都看不見!”

闞澤看完后,也是默默點頭,然后又提醒了一句:“確實,不過由此也可以看出,張飛還是耍了點小聰明的。他一邊假裝大造攻城器械、要強攻上蔡,一邊又讓人挖土筑堰攔河斷航,目的應該就是用前一手掩飾后一手。

只是我軍提防嚴密,程老將軍時時派哨船沿河巡邏,張飛的障眼法才完全無法施展。但張飛如果惱羞成怒、孤注一擲,兩個月后,臘月一到,他終究還是能成功的。

加上他也確實有打造攻城器械、讓人用帶防箭護盾的推土車填塞城壕,一旦汝水斷航,我軍退路被斷,他又有實力強攻破城,到時候城內守軍必然人心惶惶……所以,兩個月后,我們可能就得抓住斷航之前的時機,撤軍放棄上蔡了,否則就有被圍殲的危險。”

孫權不置可否地點點頭:“無妨,一座上蔡城,就能拖住張飛兩個月,夠本了。張飛要想打到潁川,我們還能在定穎、郾城層層設防。

只要拖過冬天水位最淺的時節,等開春后雨水重新增多,到時候他又沒法指望靠人力使汝水斷航了。我們不過是用上蔡和定穎兩座城池,換取一個冬天,劃算得很!

曹公前日還派人走水路送來書信,鼓勵我繼續堅守,還說河北那邊,張郃將軍三個月說不定都推平了南皮、天津,把周瑜趕下海了。

我也算是看明白了,如今這形勢,就是看究竟張飛先突破我軍、打到許縣城下。還是張郃先突破南皮,把周瑜趕到海邊。先撐不住的一方,就得從另外一處戰場抽調兵力回援,從而不得不放棄己方的進攻計劃。

原本我還擔心自己不如公瑾,現在看來,多虧了張飛也遠不如張郃,居然完全不學地理,莽撞到了這種程度。此番之后,天下人都會知道,當年是我大哥給了公瑾機會,他才能建功立業!而不是我們孫家要靠他才能崛起!”

自言自語地感慨到這里,孫權也不由有些恍惚。

他跟周瑜還是有交情的,畢竟周瑜跟孫策關系那么鐵,孫權也曾把周瑜當成兄長過。

而且周瑜當年也是為了掩護孫權撤退、親自冒險斷后阻擊,才被步騭、陸議抓了,送去劉備那里。

只是周瑜被俘之后,經過一段時間的失意潦倒,最終不知為何,選擇了真心實意為劉備賣命。而他孫權又被曹公信重,招為女婿,他自己自然是要死心塌地跟隨曹公的。

如今兩人竟然相隔千里、扮演起了類似的角色。河北是曹攻劉守、周瑜誓死不屈。河南是劉攻曹守,他孫權誓死不屈。

那就讓歷史見證一下,誰撐得更久吧!

“哼,大哥當年死于劉備軍之手,公瑾和大哥還有金蘭之義,最后卻投了劉備。肯定是諸葛瑾卑鄙無恥,把妹妹嫁給公瑾,這才讓他屈膝變節!虧他之前在吳中還娶過妻,發妻死于兵災,他娶了諸葛家的妹子,就忘了故人,何其不義!”

孫權內心一邊揣摩,一邊忍不住自言自語出聲。

他這番判斷,其實也是基于他自己的經歷、換位思考,想當然了。

他孫權是為了曹操的女兒死心塌地投曹的,那周瑜肯定也一樣是為了女人吧。

被激起了跟周瑜這個變節者比一比的情緒后,孫權的內心就愈發不穩定了。于是張飛那一系列部署中的微小破綻,他也就更難察覺到了。

一切的一切,都被簡單粗暴地解釋成了“張飛地理不好,拍腦門瞎指揮”。

此后數日,孫權就讓凌統繼續按照原有節奏布防,絲毫沒有額外的警覺。

而張飛那邊,為了讓一切演得更逼真,也一邊在上蔡北部相對水淺的位置挖土筑堰,一邊在攻城武器造好后,實打實開始破壞上蔡城的外圍城防。

這招當然也是徐庶教張飛的,這樣就好像張飛真的是打算“利用假裝要認真強攻,來掩飾他要筑堰斷敵歸路的真實目的”。

誰又能知道,張飛想要掩飾的那個“真實目的”,也并不是真實目的,只是又一層的掩飾罷了。

只有那個“掩飾在掩飾下面的目的”,才是“真.真實目的”。

一批批帶防箭護盾的推土車,都被劉備軍士卒推到陣前,把一車車的土傾倒進上蔡城的護城河內。

劉備軍的弓弩手,攜帶了大量放置式的大藤盾,架在陣前,讓弓弩手和投石機對著城頭消耗對射、壓制城頭的弓弩手,讓守軍無法好整以暇地遠程打擊填河的士兵。

而孫權和凌統果然沒有額外警覺,就這樣陪張飛演著戲,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一番消耗戰廝殺得好不熱烈,雙方都消耗了不少的物資,但人員傷亡的比例并不高。

你來我往地又打了七八天,上蔡城的護城河也被破壞出了好多缺口,張飛的攻城器械也能順利推到城墻根了。

不過張飛并沒有直接上葛公車堆人命肉搏,而是先用沖車和掘城木驢,擺出進一步要破壞城墻的架勢。

孫權聽說后,也就讓凌統見招拆招,從城頭瘋狂投擲滾木礌石,燕尾炬羊頭石猛砸掘城木驢。

偶爾還用珍貴的滾油猛澆威脅最大的那幾輛掘城木驢。但滾油稀缺,絕大多數時候還是只能用沸水和燒滾的金汁替代,對于蒙了皮革和泥漿的掘城木驢并無太大作用。

隨著城墻不斷被破壞,凌統也只能指揮民夫不斷加固。

謀士闞澤了解了戰況后,還建議孫權在城墻、城門被破壞得比較厲害的位置、趕緊組織民夫人手在缺口內部緊急加修一道夯土墻。

這樣就算張飛將來打開缺口沖進來,也會面對第二道簡易墻,那形勢就跟沖進甕城差不多了。

對于這些顯然正確的技術性建議,孫權自然是從諫如流,一律照辦。

但這些措施,也牽扯了守軍大量的精力,愈發對另外一些情況疏于防范。

那幾日里,程普派出的哨船、斥候,也有偵查到張飛軍的另外一些異動。

比如,程普的人終于在張飛開始大規模伐木、并且往城北斷河營地里運去大量物資后,發現了這些異常情況。程普在分析了情報后,也再次向少主示警、請教。

但百忙之中的孫權,焦頭爛額地抽出點精力跟闞澤一商量,兩人一致覺得“這應該是張飛發現汝水如今水位還高、流量仍速,普通往河里倒土難以筑起有效的圍堰、淺灘”。

所以,張飛伐木的目的,應該只是“用一部分木材在水下打樁,幫助限位填土,避免倒進河里的土被汝水沖走”。

至于張飛派人往營地里運物資,這個點也確實有點可疑,孫權就讓程普再探再報。

但程普的斥候,大部分時段都只能坐船在汝水上航行,很少有敢上岸登陸偵查的,這些情報也就很難搜集得真切。

不過,功夫不負有心人,程普在審慎觀察了幾天之后,還是得出了幾個結論:

首先,他發現張飛往攔河營地里送的貨物,非常輕拋。這一點,可以從張飛派出的運貨牛車的載重看出來。

那些貨物的體積非常大,外面捆著草氈,如果是密度高的重貨的話,堆那么大的體積,車都得壓垮了,牛也絕對不可能拉得動。

不過,只是知道這些物資密度低,并不能證明什么。

好在后來程普的斥候哨船百般偵查,又發現了一些個例異常。

比如有好幾次,張飛的運貨車隊沿著河邊平坦的灘涂北上,雖然處在程普哨船的弓弩射程之外,但程普的哨船也是可以遙望監視對方的。

運輸途中,有幾輛車上捆綁貨物的草束崩開了,里面的貨物散落下來,運輸隊著實費了好一番手腳,才重新收拾捆扎好,繼續運到營中。

而程普的斥候便觀察到,那些散落下來的貨物,似乎只是編好的竹網,也就是用剖開的毛竹,縱橫交錯搭成網狀。

這一發現,自然是立刻被哨探斥候如獲至寶地匯報給了程普。

程普頗有水戰經驗,稍一盤算,就發現此物可以用于筑壩圍堰時、限制土石被河水沖走。

外行人或許難以理解這一點,大致就可以把竹網想象成后世鋼混結構造房子時、用到的鋼筋籠。

古人沒有鋼筋,但是在水下施工時,先用粗木料造成柱子、柱子和柱子之間再用竹網攔起來,堆填進去的東西就相對更難被水沖走。

這點施工常識,擅長水戰的程普當然懂,所以他也就愈發沒有防備了。

“就算加了竹網,也不是一個多月之內就能掐斷汝水航道的,張飛終究還是低估了難度。”程普如此暗忖。

孫權麾下各部,就在這種麻痹大意之下,失去了最后一次預防徐庶殺招的機會。

又三四天過去,時間轉眼臨近了十月底。

這天半夜時分,張飛的軍隊突然行動了起來。

參加行動的士卒,當天白天都睡飽了覺,提前倒好了時差。

部隊兵分兩路,魏延帶水路,張飛帶陸路。

臨動手時,張飛和魏延最后核對了一下具體的行動計劃。

“文長,一會兒你率領我軍戰船,從下游逼近程普的水寨,但別靠得太近,提前五里靠岸下碇,盯著上游動靜便是。

一旦看到上游有火筏沖擊程普水寨,燒毀寨墻寨門,程普陷入大亂后,你再全力劃船、奮力逆流殺上。

我自領馬步軍,先繞到上游,然后從攔河營地指揮這些日子新造的火筏,順流沖擊程普大營!沖破之后,我就從陸上強攻營北,你我水陸夾擊,今夜必破程普!”

“末將遵命!右將軍盡管放心!”魏延低沉地虎吼應諾,這就去指揮船隊,準備出戰。

原來,張飛和魏延這些日子讓人伐木,又假裝運輸一些已經加工好的竹子進營地,這一切全都是假象。

木頭怎么可能是用來打樁修水壩的?明明是用來捆扎起來,制造火筏的。

而運輸的物資里,確實有一部分竹子,可只有打翻的那幾車,是劈開的竹子,其余用到的竹子,都是整根竹節完好的。

而且除了竹子,還有其他一些油膏引火之物。至于捆扎貨車用到的草束,也是可以作為引火之物的。

東漢的時候,遇到運輸體積龐大的貨物,需要覆蓋捆綁的情況,大多是用草束捆綁,極少有人會有錢到用布匹去覆蓋。

布料多貴?哪怕是最便宜的麻布,也很少有人能這樣用。所以貨車表面有草束,是絕對不會引起懷疑的。

這一切的一切,都讓徐庶的“雙重掩飾”,做得天衣無縫。

從孫權到闞澤到程普,都對張飛的意圖產生了嚴重的誤判。

加上冬季時節,都快農歷十月底了,西北風本就多,冬風很少。

汝水是西北、東南走向的,最后在最東南段注入淮河。

而之前程普、孫權在上游,張飛、魏延的攻城營地在下游。張飛所能調度到的水軍戰船,也都相對處在下游。

所以程普對張飛,無論是風向還是水流,都處在上風上水的優勢地位。他根本完全不擔心張飛會火攻。

又逆風又逆水,張飛還指望用火船來燒他的水寨?怕是只能燒張飛自己吧!

他又哪里想到,張飛其實是繞到了他的背后,臨時施工,在上游用假意打樁修壩的木料竹子,外加油膏草束等物,造了一大批火筏,然后順風順水沖下,強攻他的水寨。

一旦繞道背刺,那可就輪到張飛的火筏占據上風上水的優勢陣位了。

當晚四更時分,程普還在水寨中呼呼大睡,人年紀大了,又覺得局勢篤定,就容易松懈犯困。

然后,程普迷迷糊糊之間,忽然就聽到了外面傳來呼呼的風火之聲,還有枯木被灼燒、火花爆裂的的聲響。

(注:程普的年齡沒有具體記載,但應該是比劉關張還老的。他在黃巾之亂前就已經當了多年郡吏,后來黃巾剛爆發,他就跟隨孫堅打仗了。

老人精力不濟,我覺得很合理。演義里只強調黃蓋很老,但實際上黃蓋的年齡史書也沒記,而且黃蓋投孫堅比程普還晚好幾年,他是討董的時候加入的。程普應該比他更老。)


上一章  |  舍弟諸葛亮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