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第641章 賈詡:剛中完諸葛亮的計,又來中諸葛瑾的計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舍弟諸葛亮 >>舍弟諸葛亮最新章節列表 >> 第641章 賈詡:剛中完諸葛亮的計,又來中諸葛瑾的計

第641章 賈詡:剛中完諸葛亮的計,又來中諸葛瑾的計


更新時間:2024年12月10日  作者:浙東匹夫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浙東匹夫 | 舍弟諸葛亮 
劉備和曹仁在相持了十余日后,劉備軍突然在漢水北岸的東線桐柏山區戰場稍稍發力了一把、拿下了劉表舊部所守的章陵縣和隨縣。

也徹底保護了劉備軍漢水糧道的安全,杜絕了漢水北岸各條支流沿岸的蔡瑁舊部,坐船順流而下、進入漢水騷擾。

這一招,短期來看,會占用劉備軍一定的兵力,讓劉備軍在中線正面戰場的兵力變得更加薄弱。但長期來看,則可以為劉備軍省下更多兵力。

因為從此以后,從武昌到宜城的六七百里漢水水路,就徹底不受威脅了,劉備軍也不用留船隊巡邏戒備。

只要把宜城以北的漢水河面一堵,確保北邊的蔡瑁水軍沒法南下,宜城以南的漢水航道,就是絕對安全的了。

這是典型的“短期內分兵變薄弱、長期來看更利于集中優勢兵力”權衡取舍。

而諸葛瑾連這招都用上了,曹仁當然不能坐以待斃。他必須好好利用一下敵人露出來的這個破綻,在劉備“正面兵力空虛”的這個時間差里,做點什么。

否則,他就完全上對不起曹操、下鎮不住將士,還有何面目服眾?

基于內外雙向的巨大壓力,曹仁首先選擇,讓于禁派出一支部隊劫糧。

而后續是否要安排更多動作,則要視于禁試探性劫糧的結果而定。

當然,一些前期準備工作,完全是可以提前做起來的,這樣于禁一旦拉扯出新的戰機,才不至于臨期倉促。

于禁被曹仁分配了任務,內心一開始也是忐忑的。

但他畢竟是曹營名將,攻守兼備,這半個月來,也確實求戰心切。所以對于命令的執行,他完全沒有絲毫保留,一接到命令就組織精銳騎兵,準備打斷劉備的糧道。

這也得益于于禁此前并沒有在劉備陣營手上吃過什么虧——于禁此前的最高光時刻,要數十一年前、張繡在宛城反水試圖攻殺曹操時,曹操在長子曹昂和大將典韋戰死后潰逃,最后于禁幫著斷后,收拾亂兵、穩住局面擊敗了張繡。

此后官渡之戰中,于禁雖然也履歷功勛,多有升遷。但官渡之戰的功勞是大家的,于禁并沒有相較于其他人特別突出的表現。

而正因為于禁此前在南陽戰場屢立功勛,官渡之戰大破袁家后,曹操就常年把于禁放在了南陽方向,提防劉表。

所以曹營其他三子良將原五子良將除掉于禁和張遼,過去六七年里基本上被劉備陣營輪番揍了個遍。

樂進在魯郡和泰山吃過虧,張郃在河北和彭城屢次吃虧,徐晃也在淮北吃過虧。

唯獨于禁因為負責防劉表,一直沒吃虧。他在曹營四子良將中的含金量,也就一再冉冉上升。這次要對劉表的地盤動手,于禁是第一個追隨曹仁南下的,他的心中,對敵人的敬畏也就最少。

出擊之日,于禁在心中暗忖:“哼,文謙曾敗于諸葛瑾和高順之手,儁乂曾敗于關羽和趙云之手,公明也曾敗于關羽之手。

但如今關張都不在荊北,趙云遠在幽州,連甘寧都在蜀中,劉備身邊并無大將,此乃天賜良機。不趁著這個月趕快建功,先拔得頭籌,豈不可惜?”

懷著這樣的想法,于禁精選了足足五千人的騎兵部隊,開始了第一次的攻勢。

當于禁開始嘗試切斷當陽到宜城之間的糧道時,對面的劉備軍陣營高層將領,當然也是有所提前察覺的。

在于禁出手之前,劉備就問過諸葛瑾,既然東線的佯攻誘敵已經奏效,中路是不是也該加強戒備、比如給運糧隊多配精銳護衛。

不光劉備提過這事兒,連劉備麾下如今最得用的前線將領黃忠,也主動請示過。

當時黃忠覺得近期沒有什么野戰破敵的戰機,陳到又被派去漢水北岸收取章陵、隨縣,主公身邊沒有其他大將可以派遣,不如派他帶些騎兵,去護送糧隊。

然而,這些建議,都被諸葛瑾拒絕了。

劉備和黃忠當時都有些詫異:“先生/司徒千方百計,勾引曹仁輕敵來劫糧,事到臨頭,怎么又不重視糧隊的保護呢?不該以重兵守護,迎頭痛擊么?”

諸葛瑾對此,卻是振振有詞:“如果我軍嚴密防守,曹仁的斥候能哨探不到這一情況?看到我們護送兵力多了,他們肯定會懷疑有詐,不肯一下子投入太多堵太大。

還不如另以一支奇兵,遠遠綴于后方,不要貼身護衛。勾引出曹軍后,等曹軍開始動手搶掠,再增援過去追殺。如果曹軍肯派出步軍一并作戰,那就跑不了了。如果只用騎兵的話,但只要曹軍想把糧食運走,就跑不快,還是會被追上。”

諸葛瑾這番說辭,聽起來著實比較業余,以至于劉備和黃忠都立刻聽出了破綻。

劉備本著帶兵多年的常識,就立刻指出一處疑問:“先等曹軍動手再去救援?那要是敵軍全是騎兵,卻并不謀求把劫到的糧食運回去呢?如果看到我軍救援一到,敵人就放火燒糧,騎兵全速遁走,又當如何?”

諸葛瑾卻只是微微一笑:“真要是那樣,我們就認虧這一回,給曹仁嘗點甜頭。然后,再降低陸路運糧頻率,確保后續有重兵保護才運。

至于從江陵到當陽縣章鄉鎮的水路運輸,則不要減緩。因為后半程陸路運輸變慢、前半程水路運輸沒變慢而導致的積壓,就讓它在章鄉碼頭慢慢屯著好了。可以派人擴建章鄉的糧倉嘛。”

劉備聽到這兒,才稍稍有點悟了。

至于黃忠,暫時還沒反應過來,但他意識到,自己只要執行命令就好。

在諸葛瑾故意不加強運糧隊貼身防守的情況下,于禁的第一次試探性劫糧,果然是非常成功。

當于禁的騎兵,出現在宜城西南四十多里外的丘陵地帶時,剛剛運糧至此的劉備軍,顯得略微有些慌亂。

運糧的軍官,還是劉琦麾下的,所以籍籍無名,根本沒有什么歷史戰績。

要不是劉琦也靠攏劉備多年了,他的一部分嫡系部隊裝備水平還不錯,不然的話,這些運糧兵怕是看到于禁出現就要慫。

現在,好歹仗著裝備精良,士卒都有強弩和灌鋼長戟、前排部分士兵還有灌鋼札甲。這些原荊州軍將士立刻把部分車杖圈圍起來,弩兵居于車上,車子周圍的縫隙則用大盾填補,長戟兵補位以抵御近戰。

不過,作為運糧隊,這支人馬的主力戰兵畢竟還是少,相當一部分只是輔兵。

于禁全是騎兵,來得又快,劉琦的運糧兵一時也沒法把所有車杖都用起來,只是倉促組了一個小陣,如刺猬般應敵。

于禁倒也有名將之才,他知道今天只是來試探的,并不是來啃硬骨頭的。

對于已經龜縮回車陣里的刺猬狀敵人,他也沒犯當年公孫瓚的低級錯誤,并沒有直接用輕騎去強沖。

于禁只是把外圍沒來得及結陣的民夫、輔兵殺散,又把能劫的糧車和牛驢拖走,隨后又對著結陣的運糧軍丟了一堆火把。

丟火把的時候,劉琦麾下的運糧兵當然也會奮力以強弩回射,倒也射死射傷了上百的曹軍騎兵。但依然有數百上千的火把順利落入了車陣,造成了不小的火頭。

如果是正常的空車,被丟這么多火把,還是容易撲滅的。但糧車上的貨物都很干燥,火苗一露頭就擴散了,哪怕人多奮力撲救,最后還是頗受了點損失。

而趁著運糧軍救火自亂的機會,于禁已經調轉馬頭撤遠了十幾里地。

不過,就在于禁自以為完全得手了之后不久,變故又陡然發生。

戰場的西邊,有一支騎兵部隊,似乎是從宜城西南方的編縣來的,斜刺里自西向東橫截戰場,撲向于禁的側翼。

這支截擊騎兵的帶兵將領,正是黃忠。

于禁并不知道黃忠的實力,不過他本來就沒打算戀戰。

原本如果劉備軍沒有救援,他是打算把搶到的全部牲口,以及這些牲口能快速拉動的車杖都拖回去的。

但既然發現了大群騎兵來追,于禁也只好當機立斷。他立刻下令把驢子全部牽走跟著部隊狂奔撤退,把牛能殺的都殺了,至于拖不走的糧車,那就直接點火把燒了。

看到大批糧車起火,黃忠只能分出一部分士兵去救火控場,他自己帶著剩下的騎兵追殺于禁。

黃忠倒也驍勇,馬背上射術如神。而且他帶兵多年,對于麾下騎兵的騎射操練也非常嚴厲。劉琦投靠劉備后,他手下的人也都全面習慣了雙側金屬馬鐙和高橋馬鞍的配置,騎射之能便更上了一個臺階。

所以在黃忠的追擊下,于禁的騎兵部隊在拉扯中還是頗付出了一些傷亡代價。但最終因為于禁也都是輕騎為主,馬匹速度沒有劣勢,還是漸漸拉開了距離。

黃忠還要回去救火,防止再發生別的意外,也不敢深追,稍微追了二三十里地就折返了。

對于這個結果,黃忠內心自然是郁悶的,他忍不住對身邊的部將嘆氣:

“世人皆言諸葛司徒神機妙算,從無遺策。今日之戰,卻是著實憋屈。敵軍也都是騎兵,還縱火趁亂遁逃,這怎么可能全殲!”

部將們也都出言寬慰:“老將軍何必介懷,至少我們殺敗了敵將,斬獲射殺也不少,足以表功了。”

黃忠只是無奈搖頭,他要的才不是這么一點斬獲,他想打的是殲滅戰。

黃忠打完之后,收兵回去,立刻就把情況都跟劉備和諸葛瑾匯報了。

劉備聽說被劫了一批糧食,斬獲戰果又不夠壓倒性,怎么算賺的都不多。雖然這是設計好的結果,但事到臨頭,總還是覺得“少賺就是虧了”。

幸好諸葛瑾始終很有定力,安慰劉備道:“主公勿憂,我們照著這個路子繼續走下去,遲早會見分曉的。明日開始,按計劃把陸路運糧減慢,不信剛嘗了一口甜頭的曹仁能忍得住。”

劉備忐忑道:“若真能如子瑜所言,眼下投的這點本錢,當然能賺回來很多。就怕曹仁忍得住。”

諸葛瑾:“他忍不住的,我說的。”

另一邊,于禁初戰算是小有戰果、收兵回去后,也把情況跟曹仁如實匯報了。

這種拉扯戰,雙方都宣稱自己是獲勝方,也是不奇怪的。

畢竟于禁實現了劫糧燒糧的目標,打完就主動撤退了。至于雙方拉扯中誰的傷亡損失更大,這事兒一時之間是說不清的。

于禁本來就是撤退放棄戰場控制權的一方,他又沒法收尸清點。所以只要戰略任務完成,就算是贏了,曹仁也是這么覺得的。

為此,曹仁自然要嘉獎于禁一番,還把前線的最新戰況,向宛城的曹操通報。

曹操在宛城駐扎了一段時間后,也在逐次分兵南下。不過曹操本人為了避免危險,不會親至樊城,他本人始終在宛城遙控戰局,提點協調諸將。

聽說曹仁報捷,曹操也手書嘉獎了一番。

曹仁此后幾天,便繼續加強對劉備軍的糧道哨探。

可惜好景不長,劉備軍“吃虧”了一次之后,陸路運糧頻率便銳減,偶爾不得不運,也是重兵守護。曹仁和于禁再也沒抓住機會。

不過,隨著時間又過去七八天,曹仁和賈詡,還是發現了一個新的戰機。

原來,是派往南邊、深入滲透到當陽縣一帶的曹軍斥候,回來匯報說,“發現當陽縣北的章鄉碼頭,劉備軍在當地的營壘,近日正在快速擴建,糧倉也增加了無數”。

這個消息到了曹仁耳中,立刻讓賈詡幫他分析一波。

而賈詡在排查了證據的真偽之后,也立刻做出了正確判斷:“將軍,此事并不奇怪。一定是劉備一直在要求劉琦轉運江陵的糧草到宜城。所以江陵的存糧源源不斷北運。

但現在后半程從章鄉到宜城的陸路被我們騷擾,劉備為了穩妥起見,在陳到的兵力被抽回來之前,并不打算恢復運輸。甚至有可能,他會等關羽也抵達之后,再運這后半程的陸路。

但是,前半程從江陵到當陽縣北章鄉碼頭的水路,卻是不可能被我軍威脅到的,所以劉備軍才在這沮水最北邊的碼頭,堆積堵塞了那么多存糧!

劉備肯定是覺得當陽距離前線比較遠,我軍在襄陽南的峴山大寨,距離當陽城,還隔著一座編縣呢。所以劉備諸葛瑾都覺得,在當陽城外臨時囤那么多糧,也沒什么危險。反正最多半個月之內,就會重新轉運的……”

曹仁越聽越熱切,內心忽然聯想到了八年前的一樁往事:當初丞相還是司空的時候,跟袁紹在官渡相持……

最后不也是發現了烏巢這個大規模屯糧的臨時轉運點,然后突出奇兵,把烏巢給燒了,袁紹數十萬大軍,士氣因此崩潰。

當年,袁紹的大后方屯糧根據,其實是黎陽城。黎陽防守嚴密,哪怕是過了黃河之后,到南岸的延津,也還是有嚴密防守的。

但問題就在于,袁紹的大軍不斷推進,最后推到官渡,導致黎陽和延津距離前線都太遠了。

最后,袁紹不得不在水路運糧走到盡頭的位置,選了一個點臨時囤放,然后卸船裝車,走完最后一程。

而那個八年前讓袁紹“卸船裝車”的最后樞紐節點,就是烏巢!

而八年之后,劉備軍從后方的江陵運糧到前線的宜城,這個“水陸轉運”的最后節點,就是當陽縣北的章鄉港!

兩者的戰略地位,不說完全一樣吧,至少也是類型相當。

現在從當陽到宜城的半道上不好劫殺了,那直接去當陽老巢一把火燒光、釜底抽薪呢?!

曹仁的內心,不由越來越熱切。

尤其作為曹軍的高層將領,他們都是經歷過八年前官渡之戰時,從絕望到重新期望的大起大落的。他們內心,都對復刻這種神跡,有一種無法言說的路徑依賴信仰。

就好比后世商場上那些九死一生終成大業的大老板,在提起年輕時的經驗時,都會忍不住說“我當年就是靠如何如何,才死里逃生的”。

這種當年死里逃生的成功經驗,對一個已經過了中年的人,路徑依賴殺傷力實在太大了。

就算理智告訴他運氣不會兩次都那么好,他也會忍不住嘗試復刻年輕時的輝煌。

今之當陽,猶昔之烏巢!再燒一次烏巢!就像再滅一次袁紹那樣,扭轉曹劉之間的膠著狀態!

不過,眼下的問題,就是如何進攻當陽的?要不要進攻當陽呢?敵人的強弱虛實,究竟如何?

這些問題,每一個都不能忽視,否則就是亂命了。

曹仁在腦中稍稍梳理了一下,隨后下達了三條指示:

“文和,你立刻吩咐哨探斥候加強偵巡,務必搞清楚當陽縣的城防情況、還有當陽縣北的章鄉水寨,究竟有何等堅固、守衛是否嚴密。

其次,我自會立刻上書丞相,請示一旦時機成熟,是否能直撲當陽,焚燒劉備存糧!

最后,摸清去當陽的路途,該當如何掃清。記得去當陽的路,是從編縣東邊不遠處經過的吧?之前截擊文則的黃忠,是不是如今就駐守在編縣?

要是我們假裝佯攻編縣,包圍黃忠,實則在堵住編縣四門后,立刻繞城而下直撲當陽,文和以為能否起到奇襲的效果?”

賈詡不敢輕易回答,凝神細思了很久,發現曹仁的想法,居然很有可行性。

這事兒眼下就最終拍板,確實草率了點。

但是,只要把上面提到的三個問題點確認清楚,查漏補缺,那就真的可以一搏。

如果把黃忠圍在編縣,逼得黃忠轉守為攻,那么編縣那點劉備軍,就不足為懼,至少短時間內不足為懼。

如此,繞過編縣南下當陽的曹軍,可以確保后路無虞。又利用劉備軍原本覺得“當陽縣已經是二縣城池了,所以不用太擔心當陽的安危”的麻痹大意,很容易擴大戰果。

而且,只要確認了當陽城北的章鄉水寨,確實防守并不堅固,那有什么不好快攻的?

如果是攻城,那確實得掂量掂量,要破城墻,再小的城池也能耗費好幾天,包括當陽這樣的縣城。

但是,劉備軍又沒把糧食屯在當陽城里,他們是屯在城北的碼頭!

碼頭營寨能有多堅固?以步軍主力孤注一擲,強攻打破,是很有希望的。

就算敵人來救援,那大不了在當陽城北打一場野戰好了。

到時候陳到還在漢水以北的東線章陵,尚未歸來。關羽也還沒趕到,黃忠有可能被隔斷在編縣。

當陽附近的劉備軍,能有多少精兵強將來救?曹軍如今是占據絕對兵力人數優勢的,完全不怕野戰,也不可能在野戰之前、被守寨的劉備軍拖得師老兵疲。

這些關竅全部梳理暢通后,賈詡也贊同了曹仁的意見,他只是稍微補充了一些具體該如何哨探、如何確認情報真偽的意見,讓曹仁斟酌著辦。

曹仁全盤接受了這些查漏補缺,同時立刻派信使北渡漢水,飛馬直奔宛城,向曹操匯報最新的計劃。

短短一天半之后,曹操在宛城就收到了曹仁的請示。

為此,他還找來重病臥床的郭嘉,和如今給他鞍前馬后的司馬懿,一起參詳一下——曹操也是意識到,這個決策的影響,絕對重大,所以不惜勞動重病的郭嘉。

要是一般的軍略議題,曹操自己跟司馬懿就商量了。

郭嘉聽了曹操和司馬懿的討論后,也覺得這事兒靠譜,拖著哮喘不止的嗓子,生嘶氣喘地附議:

“丞相!機不可失!如今劉備勢力已成,先得劉璋,后分劉表,長此以往,勢力將不在朝廷之下。當年袁紹強而丞相弱,便是靠烏巢孤注一擲,方得破局。

如今形勢,與官渡時無異,今之當陽,猶昔之烏巢!今之劉備,猶昔之袁紹!”

曹操聽后,終于下定了決心,當夜便火速回復了曹仁一封手令。其中寫明,只要曹仁哨探得劉備軍部署并無其他詐偽,便能出動精銳,強攻當陽水寨。

一天半后,消息就送回了曹仁手上。

曹仁看完后,最后抓緊部署了一番情報搜集分析工作,同時把所要用到的部隊動員起來,最終確認各方面無誤,便把出擊的部隊交給于禁,讓于禁負責這次進攻。

因為要強攻水寨,騎兵肯定不太好使。所以騎兵只能作為此戰的外圍打援兵力,主攻部隊還得是步兵。

而于禁還需要分兵包圍編縣,確保己方這次長途奔襲不會出現后路被斷的危險。

這些因素都考慮進去之后,他需要帶的步兵就更多了。

最后,他幾乎把峴山大寨的步兵主力都帶去了,將近三萬人。還帶了自己麾下控制的全部五千騎兵,以及曹仁臨時從襄陽守軍里調撥給他的一部分援軍。

這些部隊里,有一些是蔡瑁統領的劉表舊部。曹仁也沒指望他們打硬仗,所以只是把包圍編縣堵門的次要任務分配給他們,好讓于禁集中精銳打好主攻。

于禁秣馬厲兵,準備停當,終于在六月十三這天,發起了南下奔襲,直撲當陽縣,誓要把劉備的屯糧地燒為白地。


上一章  |  舍弟諸葛亮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