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驅邪院?那是什么?”
“是道門正統的,屬于天官的機構。主要的作用,和你說的一樣,就是代天巡狩,掃除妖邪。”
“這名字好酷炫啊”
“道門的許多名字都很酷炫。按照這套體系,雷部、火部之類都有自己的一套天官名。你之前也用過是吧?”
商洛點了點頭,他確實使用過。比如大內的“上清翊衛”晉升體系,是從判官、大判官、統兵執法之類的晉升,然后進入到斬邪使、御邪使、伏魔使、考召使等不同的細分領域。
“這名字是誰想出來的?”
“嗯名字本身,應當是歷代的道士想的。你覺得很‘酷炫’,是因為想名字的道士知道你喜歡什么。”
“因為,可以怎么酷炫怎么來是吧?”
“畢竟和儒道釋里面,儒來自上古術士,是國禮。孔子之儒你可以解,先孔之儒不可解,也沒有必要。畢竟昊天上帝、后土皇地祇,還有社稷神之類,本就不是為了讓人參與進去才這么設計的。釋家是外來之道,這且不說。道是我國之教,所以老道士會想辦法逗你們開心,而且想怎么逗就怎么逗,怎么解釋也全看我們自己。所以,就有了北極驅邪院這種像是小說里面才會有的名字。”
“所以,我可以用?”
“可以。主要你現在是代表朝廷要變成天庭,用這個名字正好合適。而且這個名字”
文閣老斟酌了一下措辭:
“監察御史在文化風尚有持續產生吸引力的要求,所以有必要保持風格范式穩定性。”
“額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文閣老小聲說道,“監察御史也有特殊制服是吧?這活你不整得酷炫一點,沒人愿意干的。”
“啊!原來酷炫就是驅動力啊。”
“誒,就是這樣。”文閣老點了點頭,“不少人就是為了那套行頭,才來去做御史的——至于,為什么不能提升待遇,只能提升榮譽,商洛你怎么想的?”
“我想先知道朝廷是怎么想的。”
“朝廷的看法,其實比較復雜——我們這一系的人,雖然在朝中并非權傾朝野,但一定的話語權還是有的。我們想要提升御史的待遇,一會兒并不難。就御史現在的工作而言,發兩倍的工資都沒有什么問題。但實際上,我們不能這么做。因為這是一種均衡。御史位卑而權重,如果再給予過多的薪水,那么很容易就會導致失衡。”
“哪方面的失衡?”
“主要是新鮮血液的選擇。很早以前,御史基本是新科進士來擔任,這個時候御史是排名前幾的出路。因為那個時候,監察御史的定額是110人,朝廷也沒有像現在這樣龐大。110人里面,大部分都在都察院查案,少部分擔當巡鹽、巡茶等職務的時候會出外勤。這種時候,七品御史升入五品官的概率是42。同樣是七品的縣令,升到五品官的概率只有3。”
“原來御史以前是這么好的出路?”
“對,但那是以前。之后朝廷在永慶中興的時候進行了一些,現在看起來可以被視作‘現代化改造’的一系列變革。朝廷雇員的規模被大大增加了——在以前,所有在京有官身的官,就算加上派駐在外的督撫、總兵等,也不過1600多人。大明會典記載的全國文官,定員24600人,其中20000人在7品知縣以下。知縣以上的,只有4600人。你現在再看看我們,光是一個戶部省就超過20000人,其中戶部總部有2000人,戶部省度支部又1300人,戶部稅務部更是有4200人之巨,其中還包括許多外勤干員。”
因為整個朝廷的規模都膨脹了起來,監察御史的規模也水漲船高。
這一系列改革就牽動了一個不可更改的規則——科舉取士。
現在六部一個部比以前整個在京的朝廷的人還要多,光靠進士根本就填不滿。而朝廷顯然也不準備按照朝廷擴員的比例增加進士的錄取規模,因為考中進士的人哪個都不希望進士的含金量貶值。當他們來做決定的時候,進士的數量不可能增加。
進士就那么多,又需要人來做官。所以太祖高皇帝指定的舉人做官的方略就又被請了出來,變成了大明目前的主要取士途徑。每年朝廷招募的大量人員中,舉人占其中的絕大部分,而進士則主要在翰林院及其附屬機構活動。
所以相較于以前而言,舉人的含金量被貶值到了“看起來似乎誰都有機會”;秀才更是“不限量大甩賣”,變成了一種通過性考試,而非選拔性考試。
畢竟,做決策的人是進士,而不是舉人。當朝廷決定通過貶值某種功名來維持朝廷的運行的時候,那么編制的一定不是進士,而是其他功名。
這也導致進士的含金量直線上升。因為在錄取數量沒有變化的情況下,有資格考進士的舉人呈指數級暴增,考進士真正成了千軍萬馬過大橋。以往每次參加會試的舉人一般是5000人左右,因為每年也就錄取五六百。現在光是江寧上元兩個縣就有將近1000個舉人,每年全國各地來參加會試的人數以萬計,多的時候甚至逼近十萬人。
10萬人競爭300個進士,這確實是有些離譜。但考慮到任何舉人都有資格考,而且可以在一生中的任何時候都去考,這個數字姑且算是經過了歷史沉淀之后的理性選擇。
畢竟因為難度太大,全國各地大部分舉人實際上已經放棄科舉的仕途,轉而直接以舉人做官,或者開展其他的社會活動。畢竟,舉人的生活倒也不壞。
舉人做官本就是常理。只是以往朝廷的規模過小,管的事不夠多,權力只夠在進士之間勾兌,分配不到舉人的身上。而現在,朝廷大大擴增,舉人只要有心就能謀個一官半職——
然而多出來的這些官吏也都需要監察。原先110人的規模根本不可能監察擴增了10倍的朝廷,都察院也不可能同樣也等比例擴增十倍。畢竟監察御史這110人的規模,已經是所有在京同名官吏中數量最多的了。別的侍郎、少卿之類,不可能直接110個起算,更不可能按照1100來算。
所以在這里,監察御史變成了一種不定員的職務。在都察院的擴張中,原本屬于都察院分巡十三省的十三個部門被全部合并,現在由都察院直接統轄不定員的監察御史,根據情況的緊急程度適當增加或者減少。多的時候確實是超過1000人。然而現在,在位的監察御史只有700人左右。
“這700個人,都是位卑而權重。”文閣老回道,“人是可以群聚在一起的。以往只有110人的時候,所有人星散到各地,他們同僚之間的情誼也不怎么堅固。現在700個監察御史,平時低頭不見抬頭見,工作的時候經常拉個專案組,然后四五個御史一起上。這么700人的一個團體,他們掌控了直接對百官發起調查的權限。如果再讓他們可以升遷,那不只他們自己的監察職能會受到影響,還會動搖朝局。”
“搞不好會變成內務機構統治國家的情況?”
“這是預想中的情況之一甚至,不需要到那個地步,只需要讓新科進士都趕著來做監察御史,那朝廷中就會憑空又多出一個錦衣衛來。這件事,天子不想看到,內閣不想看到,近衛不想看到,內閣兩派都不想看到,就連都察院自己都不想看到。”
“啊”商洛點了點頭。
這是大明運行的邏輯。文閣老和他說的,是別處學不到的東西——文閣老認為,如果商洛打算對朝廷進行大刀闊斧的修改,那么知道這些就是必需的。
“所以,榮譽上的待遇就必須給足了是吧?”
“是,這是經過權衡之后的做法。”文閣老給予了肯定的答復,“而且不只是要畫餅,實際上所有榮譽都對應了一套賞功體系,是有津貼的。每次立功,都有相應的津貼按月發放。功勛越多,津貼越多。許多功勛并非一時兌現,而是會在長期的職業生涯中提供幫助。所以總的來說,這七品已經不小了,內閣大學士的本職也就5品,別的東西都是另外加進去的。以及,最重要的。”
他指了指面前的桌子:“吃好,喝好。在所有待遇中,保障吃好喝好是最基礎,也是最簡單的。人的口腹之欲很容易滿足,很容易記掛著一口好飯菜。有時候會想著,雖然工作時這里那里都很苦,但至少吃是吃好了。在所有部門里面,都察院的餐飲標準是數一數二的。”
“朝廷額外撥了錢?”
“那倒不是。實際上是他們自己的傳統——以及,都察院其實有一項有趣的業務在幫他們掙外快。”
“什么業務?”
“印刷廠。這算是歷史遺留了,你翻許多嘉靖年萬歷年的小說本子就能看出來,你經常能在一大堆粗制濫造的本子里找到都察院的精裝版圖書——都察院的印刷廠是朝廷特批的副業。當年就是這樣,什么《水滸傳》《三國演義》,什么火就印什么。還有歷代神仙秘譜這樣的志怪小說也是印的。監察御史們雖然拿的工資少些,都察院的經費可不少。只因為差事多,辦差也要花錢,所以就顯得御史的薪水不那么豐厚了。”
“啊”
“你怎么看?”
“照搬啊,全部照搬。”商洛回道,“我覺得北極驅邪院可以把這套全部都照搬過來。”
“印刷廠你也要了?”
“我覺得印刷廠挺好的嘛。能印刷小本子就更好了。能不能印漫畫?”
“能。”文閣老給出了肯定的答復,“當然能。自費出版的話,要印多少都行。實際上當年戚繼光戚大帥出版《紀效新書》的第一版的時候,就是自費印刷推廣的。”
“印刷廠也好,這些監察御史也好,我全部都要了,一起搬走吧。”
“那剩下的就只有花架子了。嗯”文閣老點了點頭,“倒也好。讓各位都習慣習慣,總要開始搬的。”
都察院里面的優質資產,確實也就只有這些經驗豐富的監察御史,還有那個久負盛名的走在時尚前沿的印刷廠。其余的部分都是各級巡撫在這里名義上掛職的行政工作,還有些禮儀性的工作而已——畢竟史官也是周禮的一部分。
商洛決定都察院搬得就剩一個空殼,然后一起搬運到雷部,充足為北極驅邪院,并且立刻開始領導夜勤局的工作。畢竟,今后人類與非人類的矛盾將會成為主要的問題,人類自己的矛盾雖然也會繼續存在,但也會演化為新的狀態。
比如巡鹽、巡茶這些工作很顯然都沒有必要維持了,這對天庭根本就不重要。
新的北極驅邪院將會替代都察院,組成一個新的監察體系。而且依照原先的規則,商洛決定繼續執行原先的待遇。吃好喝好,那就是要首先保證都察院人員的修為和修行。
“那么第一批,我打算給所有人都發放不老藥。”
“當真?”文閣老問,“如果你這么做,他們估計會很樂意搬到天庭來。”
“反正不管在哪里,都是為大明效力,不管是朝廷還是天庭。而且將來朝廷所有的部分都會搬過來,只是他們先行一步而已。以及,我確實需要他們幫助我進行一些實際工作,比如對接夜勤局等等。我已經讓夜勤局的人來我們這里述職了。”
“這么快?那這樣我建議你盡快把都察院的人都拉到靈網里面來,然后你們開始直接用靈網討論工作。”
“要不,還是文閣老你幫個忙?”
“行倒是行。不過,商洛你不自己做,是有什么特別的原因?”
“因為北極驅邪院這個名字,看著不太正經,有些太酷炫了.如果是我的話,看起來會有些不靠譜。但文閣老你來拉人就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