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你的大清亡了第279章 這是三分天下還是袁譚、袁尚?(求訂閱,求月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最新章節列表 >> 第279章 這是三分天下還是袁譚、袁尚?(求訂閱,求月票)

第279章 這是三分天下還是袁譚、袁尚?(求訂閱,求月票)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大羅羅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大羅羅 | 康熙 | 你的大清亡了 


西安皇城,御門聽政。

歷史上的康熙那可是有清一代最愛上早朝的皇上,哪怕是去木蘭圍場打兔子,哪怕去草原上打噶爾丹,也得帶上一群大臣方便天天上朝。如果要給清朝的皇上們發一個全勤獎,那獲獎的肯定是康熙帝了。

而御駕親征到西安的康熙,依舊保持著天天上早朝的好習慣,哪怕之前被吳應熊、吳應麒包圍著,早朝依舊不能停!

這段時間西安周邊形勢稍好,康熙的早朝就更賣力了,凡是人在西安城內的臣子,只要沒有守城軍務當值,一大清早都得來西安皇城大殿外的廣場上站班。一站就是小半天,常常要等到飯點兒才散。而康熙則會利用上午的這半天時間,盡可能和這群手下談心,給他們打氣助威畫大餅。告訴他們,困難只是暫時的,前途一定是美好的,大清還是有救的!

雖然底下的臣子們一開始不大相信康熙的話,但是這個謊言天天重復也是有可能變成真理的嘛!何況康熙還挺能說的,說得還挺在理。

而他最常說的就是“吳、明、清三國論”了。

依著康熙的說法,這個天下大勢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這是天數,人力是不能違抗的。而上一回明清交替就沒應了合久必分之數,一下就把南明和大順給滅了,這是有違天意的。而南明和大順的氣運未盡,所以才有了如今的天下三分——這天下三分是天意,可不是他康麻子無能!

而這個三分.根據康熙的合理分析,至少要維持幾十年。

所以大家伙兒不要著急,跟著他康麻子以后還是可以吃香的,喝辣的!

在讓大家相信了天下三分還要再分上幾十年后,康熙又開始給大家伙兒畫大餅,告訴大家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大清以后要怎么保證八旗子弟能繼續維持人上人的生活。

在失去了東南的稅賦和漕米之后,大清朝廷當然不可能再給八旗子弟們發鐵桿莊稼了。但還是可以改鐵桿莊稼為旗田、旗莊的。

一個普通的八旗步甲每月俸銀也就是二兩銀子,外加一年四石八斗祿米。也就是說,不算各種各樣額外收入,一個八旗步甲一年的收入也就是二十四兩銀子加四石八斗米。而如今北方的米面價格也就是每石八錢銀子左右。二十四兩銀子差不多就是三十石米面,再加四石八斗祿米,四舍五入一下,一個八旗步甲一年的俸祿也就是三十五石米面。

如果按照一石一百八十斤計算,就是六千三百斤。按照一畝地收三十斤租子計算,要收到六千三百斤租子就需要二百一十畝地。要維持二十萬八旗步甲兵,就得拿出四千二百萬畝土地。

再按照一戶佃戶耕種五十畝計算,就是八十多萬戶。

也就是說,朝廷只要拿出四千二百萬畝土地和八十多萬農戶,就能養活二十萬八旗步甲兵了。

而現在北京周圍的皇莊加八旗都統衙門管轄的旗莊,差不多就有半數了!而盛京周圍還有許多皇莊、旗莊,這幾年盛京將軍府又從山東、直隸招募了許多無地農民去復墾土地。兩千萬畝加四十萬戶即使還差一些,應該也差不太多。而且現在遼東那邊還有的是大清入關前后這幾十年中被拋荒的土地。

那可都是肥得流油的黑土地,隨便種種就能收幾百斤,一畝交三十斤租子再加個二十斤的田稅絕對不多。

而山東、直隸、山西等省的人口又比較多,只要大清朝廷肯給每家每戶放個十畝二十畝的黑土地,招佃三四十萬根本不是問題。

至于二十萬八旗兵雖然含旗量百分百的旗人現在越來越少了,但只要有一年六千三百斤米面的待遇,招齊二十萬之數問題是不大的。哪怕是沒有一丁點含旗量的綠營,只要能給足這個數目的土地、房產、佃戶,他們還是會為大清賣命的。

而對于底下的八旗大小旗主和佐領們來說,由直接發銀子發米面改成給底下人分田產佃戶,利益其實更多。

因為大清入關后的辦法是將八旗子弟攏在一起看牢了雖然可以躺平了吃喝,但是那些八旗大奴才也從原來的大小諸侯變成了朝廷的官員,權力和油水都減少了。更重要的是,這官位權力是不能世襲的,可沒有什么爸爸是都統,兒子接班當都統的道理。至于大小旗主的位子倒是可以世襲,可問題是大小旗主早就給架空了,沒有什么實權,世襲的就是一虛名。

而以后,大清朝沒了東南的錢箱子、米袋子,沒有辦法把八旗子弟圈養起來,就只能恢復在關外時候的老辦法,讓底下人搞點封建化。

到了那時,旗主就又是大諸侯,下面佐領就又是小領主,而都統、副都統、參領之類的,就又是皇上和旗主派出的官僚

被康熙這么天天畫大餅,西安這邊的八旗官員們居然都覺得三分天下也挺好的只要大家都能分到一個佐領,能當個八旗小領主保個底,以后也沒什么好怕的。

即便大清不行了,他們的子孫也還能混個豪強

可問題是,這個三分之一天下的主子,到底是康麻子還是福大爺?

要是福全當了主子爺,那能當佐領的可就都是福全手底下的人了,他們這些跟康麻子的,那就啥都沒有了。

另外,在未來的三分之中,西安歸誰?

看吳三桂的架勢,好像是非打下西安不可了!

那個兇得要死的吳應麒還在五丈原屯田呢!這家伙雖然效仿諸葛亮,但他是個體壯如牛的武將啊,每天吃飽喝足后就在那兒拉硬弓甩石鎖,看樣子有的好活了!

而那個熊鎮華夏的吳應熊雖然沒在關中屯田,但是卻派兵占據了商州,還守著武關這個關中西南大門,一副隨時要再回來打關中的模樣。

更可怕的是吳三桂和李自成終究沒有打起來,現在已經分好了湖廣的地盤吳三桂要打來了,那西安可就完了!

到時候天下三分也是福全那一幫人的三分,和康熙的西安幫有一文錢的關系嗎?

今兒站在西安皇城大殿外的那些官兒們,心思沉沉的都在琢磨這個問題。互相眼神一交,都是濃濃的憂色。阿彌陀佛,無量天尊吳三桂你千萬別過來!

“皇上駕到!”

隨著小桂子公公的公鴨嗓門兒,一群被困在關中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當上領主的大清忠臣們全都山呼萬歲而拜。緊接著就聽見康熙掩不住笑意的聲音:“平身,平身!”

什么狀況?

皇上這么高興,難道是吳三桂遭了天譴死了?還是他的好哥哥福全沒了?

大家爬起來,都一起往上瞧,就看見漢白玉臺座上的康熙一身朝服,坐在御座上面兒,笑吟吟的捻著朝珠,往日總是憂國憂民的麻臉上,現在幾乎要放出光來。看見群臣已經爬起來就位,就笑道:“今兒有個大消息要和大家說說,那吳三桂、吳應熊、吳應麒父子馬上就要來西安同朕會盟講和了”

這什么狀況?

他們仨帶了多少人?能不能在新豐鴻門鎮談?

底下人剛想好事兒呢,康熙又來了一句:“他們三人還帶著十萬大軍一起來!”

十萬大軍?

大清要完!

這哪里是來談判的,分明是來攻城的

康熙將底下一張張目瞪口呆的面孔都收入眼底,然后笑道:“帶兵十萬來談.這充分說明吳三桂對于談判是有誠意的!要不然他可以直接攻城啊!”

還能怎樣解釋?

下面的大臣都暈乎了,都沒想過還能怎樣說的。

康熙又道:“他的心思,咱們也都知道無非就是想把西安拿下來當皇帝!他們漢人就看重什么長安、洛陽的,以為有多大的王氣。其實有什么用?當年李自成既有長安,又有洛陽,不還是敗在大清手里?”

是啊,那時候大清有“多阿瑪”.

底下人心想:大清還是不能沒有多阿瑪他們!

康熙接著又說:“其實吳三桂在西安稱帝也挺好,他一稱帝,天下就三分了.他一個,我一個,江南的朱三太子一個。三分嘛,大家都懂,就是三家都不安好心,兩個弱的要聯合對付那個強的。所以這三分天下要破解可不容易!當年曹魏的人口財入不知道翻蜀漢、孫吳多少,不也沒能歸一統?直到司馬家篡了魏國后許多年,才有了三家歸晉。而這個道理,朕知道,吳三桂也知道所以他也沒指望一口吞了咱大清。他要敢那么干,朱三太子和李自成可就要給他來個白衣渡江了!所以他的大兵未到之前,就派人給朕送了一份盟約!

根據這份盟約,朕只要把陜西的地盤都讓給吳家,再向吳三桂稱個臣,每年隨便納一點貢,那他就借兵給朕,幫朕打回北京,鏟除那個假傳先帝遺詔,自封攝政王的逆賊福全!”

他之前的語調輕快,好像在說什么三分天下后的幸福生活,可到了后來,口氣已經放沉,語氣當中已經滿是殺氣了:“朕御極以來,向來以優容待兄弟,特別是優待福全這個二哥,哪怕他貪贓枉法,結黨營私,朕也一再包庇,還是期望他能激發天良,為國效力。誰知道朕被困西安期間,他非但不設法勤王,還私自招募訓練了大批漢人軍隊,還重用楊起隆、張勇、趙良棟、王進寶、施瑯這樣的漢人武夫,甚至和王輔臣、王忠孝這樣逆賊勾勾搭搭,想要賣國求榮!最近他還宣布要在北京開什么議政王大臣會議,要廢了朕的皇位,要選舉他當新皇上,還要改變大清的祖宗家法,全面漢化!索額圖你剛從福全那里來,你說說,朕剛才說的對不對?”

索額圖剛才是跟著康熙一起來的,現在正低頭站在一邊,大家都沒注意他,這會兒聽康熙喊他,趕緊溜達出來,到了康熙跟前往地上一跪,回答道:“皇上所言句句屬實,福全的確喪心病狂,他不僅重用漢臣,而且還寵幸漢妃楊氏,準備立為正室,并且重用楊姓外戚,妄圖變滿洲國本為漢人當國。”

索額圖這話答得很符合康熙的心意,康熙臉上的神色已經松了下來。他是不可能答應順治、福全這兩個逆賊的要求,當個垂拱而治的L憲皇上的,他不是朱三太子,三太子一開始就是招牌,沒有掌過權,當個獻帝已經很開心了。他是當過真皇上的,并且現在還是真皇上!他怎么肯交權?

而且歷史上真皇上沒了權以后,有幾個人能有好下場?

大殿之外,一片安靜。

所有的大臣都啞口無言,被突如其來的變化搞得有點暈這個剿逆平叛怎么就變成滿洲內戰,兄弟相殘了?

而且這個大清版的兄弟相殘還要拉外人助拳!

這個做法怎么那么像袁紹死后的袁家內訌?

這個大清可別不是三分之一,而是袁譚、袁尚之爭吧?

底下人都心急如焚,一下全忘了接話,眼看有些冷場,康熙的臉瞧著就沉了下來。大清版秦檜李光地一直站在班次里面冷眼旁觀.旁觀者清啊!看著冷場,這個活秦檜趕緊出列,撲通一聲跪下:“皇上圣明!福全大逆不道,皇上您借師助剿,以順誅逆,豈能不勝?至于暫時向吳西王稱臣,也好比孫吳臣服曹魏,不過是權宜之計。一旦吳西王在西安稱帝,吳、朱必然反目,屆時我大清就能坐觀二虎之斗,維持天下三分.將來終有三分歸一清的時候!”

李光地的話接得磁實,康熙臉上的表情又一次松下來。他現在最要緊的就是團結住西安的這四萬八旗兵(也包括一些綠營兵),有了這四萬久歷戰陣的精兵,哪怕沒有吳三桂的支持,他也有把握打敗福全,奪回大權。

至于大權奪回之后怎么辦?就照著土地兵役的辦法來吧.放出去四千多萬畝田,應該就能安排二十萬大軍。有了這二十萬大軍,大清天下總是能維持住的。

三分天下,總是比較穩定的.

而底下的人這個時候也想清楚了,他們是跟了袁譚、袁尚,但這并不等于他們可以去投那個“吳孟德”.吳三桂用人的原則大家都知道,除了吳家宗親(包括女婿),就是關寧武士和山陜流賊。

只要不是吳家宗親,不是關寧武士,不是山陜流賊,到吳三桂那里就是個邊角料。甚至連曹操手下的冀州士族都比不了.畢竟冀州士族和潁川士族都是士族,大家互相之間還能通個婚拜個把子,還能說得到一起去。

而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差不多相當于什么塌頓、烏桓、鮮卑.到了曹操那邊能干什么?什么都干不了,什么都不是!

至于據西安以抗吳軍,就更指望不上了!

吳軍十萬,西安清軍才四萬,優勢在敵!

而論野戰誰也打不過吳三桂,論守城西安城內有多少糧食?能堅持上三個月嗎?而且大家伙的家眷都在西安,這要是城破了,那可就一家老小,整整齊齊,一起完蛋了。

所以,他們就只能跟著康熙一條道到黑!去打內戰,去當滿奸給漢奸當滿奸,這他M是奸下奸,奸得都沒底兒了!

想到這里,就有人開始表態了。

“皇上,奴才等誓死追隨!”

“皇上圣明,奴才等愿為前驅,為皇上討伐逆賊!”

“皇上,奴才等都聽您的.哪怕要和吳三桂結城下之盟!”

康熙總算滿意了,城下之盟就城下之盟吧好在是天下三分,吳三桂即便拿下了西安,一定也是防朱甚于滅清。

所以大清還是有機會的,他康麻子還是有希望臥薪嘗膽,終成一代明主的!

越王勾踐也是明主啊!他可以當愛新覺羅.踐!

(本章完)


上一章  |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