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你的大清亡了第280章 吳玄燁留辮不留頭!(求月票,求訂閱)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最新章節列表 >> 第280章 吳玄燁留辮不留頭!(求月票,求訂閱)

第280章 吳玄燁留辮不留頭!(求月票,求訂閱)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大羅羅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大羅羅 | 康熙 | 你的大清亡了 


一支大軍正穿行在秦嶺群山之間的峰谷之間。浩浩蕩蕩,人馬數以萬計。前軍已經從巍巍少習山下而過,還沿著滔滔武關河一路西行。前軍已經跨過武關,而后軍才剛剛渡過淇河,猶在陜西省界之外。

大明大總統西王吳三桂便身在這支入關隊伍之中,他騎著一匹青海蒙古和碩特部的臺吉達什巴圖爾進貢的一匹河西駿馬,頭戴著一頂明朝親王的善翼冠,套了一身大紅蟒袍,一條玉帶束在腰間,滿臉都是志得意滿。

馬蹄之聲雷動,數百身披昂貴而美觀的魚鱗齊腰甲,頭戴酒盅盔的吳氏家丁鐵騎,還有數十名穿著各色官服的隨軍文官,簇擁在吳三桂左右。

在吳三桂等人的前方開路的,是他麾下猛將鐵騎總管馬寶統領的數千騎兵,全都披著紅色的布面鐵甲,舉著數十面紅色的旗幟,迎風翻卷,威風凜凜。

而在吳三桂等人身后,又是無數紅色的旗幟翻卷,更有無窮無盡身著紅色布面甲,頭戴笠盔的步卒跟隨。

大明西軍的主力,終于入關了!

入的不是山海關,而是武關!

不過對吳三桂而言,他這一次入武關的意義,依舊是如何強調都不為過的。因為大清小麻子皇帝之前就是宣稱要效仿魏明帝曹睿御駕親征抵御諸葛亮北伐中原,才入駐西安來天子守國門的。

而現在吳三桂以勝利者的姿態進入武關,就意味著他已經戰勝了親自守國門的大清皇帝康熙,并且拿下了形勝天下的十四朝帝王之家,干成了諸葛亮五次北伐都沒能干成的事兒。

更讓吳三桂感到興奮的是,兵敗的大清小皇帝康熙為了集中力量去對付自己的好兄弟,“自封攝政王”的福全,不得不向他俯首稱臣!

大清皇帝向他一個大明藩王稱臣啊!

這說明什么?

這說明他吳三桂現在比大清小皇帝還大.自然可以當大周大皇帝了!

同時,康熙的稱臣也讓他一雪前恥,一雪那個在引清兵入關后被迫剃發降清的恥!

引親兵入關如果引出一個兒皇帝,哪怕認六歲的順治當爹,哪怕要割比燕云十六州還多的地,吳三桂也認了,最多讓人罵石敬瑭第二吧!

可是結果他拿到的好處比石敬瑭差太多了!

兒皇帝沒有當上不說,還當了順治小皇帝的奴才.這可真是漢奸界的恥辱啊!

像他這樣的漢奸,死了到下面去見著石敬瑭和秦檜都要被他們恥笑的,他們倆一個是皇上,一個是常務副皇上,雖然死后讓人罵,但活著的時候都挺風光的。哪兒像吳三桂,當漢奸還當到云南那種地方去,和充軍發配差不多。最后想當個永鎮云南的大漢奸,小皇帝康熙居然還不許!

想想就來氣兒啊!

想到這兒,吳三桂就重重咳了一聲。

聽見他咳嗽,劉玄初、汪士榮這兩個狗頭軍師馬上策馬上前。

汪士榮道:“王爺,天涼了,您要不要加件衣裳?”

劉玄初也道:“王爺,都準備好了.隨時可以給您把大事兒辦了!”

原來黃色的袍子早就給吳三桂做好了,這一回就要趁熱打鐵,把吳三桂一舉擁上皇位!

不過吳三桂這會兒咳嗽卻不是因為要加衣服,而是想從康熙身上拿點東西!

“老夫當年在山海關外,被多爾袞無緣無故剃了頭.不是老夫器量小,但這個虧,老夫是一定要找回來的!玄初、士榮,你們說老夫應該怎么找?”

汪士榮道:“王爺,多爾袞剪了您的頭發,您也可以剪了康熙的頭發!”

劉玄初點點頭:“對,咱們要剪了他們的辮子!不能只剪一個,都得給他們剪了!他們滿洲人用一個留發不留頭殺了咱們那么多人,這一次一定要找回了.給他們來個留辮不留頭!”

“好!”吳三桂點點頭,“來人呢,宣馬寶來見!”

有人入關,有人就在出關!

而出關的人,現在正陸續開往西安東面門戶潼關!

這兩天以來,小而險要的潼關城,大軍和軍眷云集,戒備得無比森嚴。潼關的四門——東門、西門、南門和上南門,從前天康熙皇帝的御駕抵達之后,就由他“西八旗”的護軍營派人接管了,每個城門都有一個參領親率旗兵把守,嚴查出入。潼關城外,所有可以屯兵的地點,都駐滿了馬步軍隊和家眷。不僅當地百姓的房舍都被軍隊軍眷占了去住,而且周圍空地上也帳幕羅列,戰馬成群。

雖然潼關極其險要,匯集在此處的軍隊人數也不少,但是緊張的氣氛還是四處蔓延。也許是為了緩解一下大家伙的緊張情緒,避免發生營嘯,一到晚上,潼關周遭就會點起無數的篝火,遠遠看去就星星點點的,好像是天上的星星都落下來了。報平安的鼓聲、號聲也不斷響起,還有巡邏的騎士成群結隊,來回奔馳,誰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加夜班。

不過這些人的夜班加得也不是沒道理的,因為就在距離潼關不遠的華陰縣城,大明西軍領軍衛大將軍,寧夏總管吳世琮的帥旗,已經在城頭高高飄揚了!

吳世琮是五天前率領兩萬陜甘騎兵從五丈原出發東進的,一路上沒有遭到任何阻攔,在前天黃昏時分開進了剛剛被清軍放棄的華陰縣城。

這兩萬陜甘騎兵是吳應麒、吳世琮父子經略甘肅的時候從涼州、甘州、西寧、平涼、寧夏等州府和陜西鳳翔一帶招募來的。他們中許多人都是陜甘明軍的后裔,有些在明朝滅亡后還保存著一定的力量,算是甘肅一帶的豪強。

吳三桂麾下的山陜流賊的主力其實也是什么大同鎮、榆林鎮、寧夏鎮、甘肅鎮、陜西鎮出身的老邊軍。和那些還留在陜甘受苦受難的明朝邊軍后裔那是太有共同語言了。不少明朝邊軍后裔一看見穿著明朝服飾的西王軍,就哭著來投軍了——自己人來啦!趕緊投吧.想要打天下當功臣,現在就得投了,再晚就沒地方去立功了!

由于這幫立功心切的陜甘騎兵行動太迅速,僅用了三天時間就從五丈原跑到了華陰縣,可把康熙給嚇壞了。如果不是從西安撤出的家眷行動太慢,風陵渡那邊也沒幾條船,沒法馬上把四萬八旗兵連帶七八萬家眷一并運去山西,康麻子都不想等吳三桂派來的宣諭使和援兵,就先開溜算了。

不過總算還好,吳世琮的大軍到達華陰后沒有繼續向潼關開進,也沒有阻止陸續從西安撤出的家眷通過華陰縣城北面的官道向潼關轉移。

但康熙還是有點坐立不安,生怕吳三桂在拿到西安城以后突然翻臉,派兵突襲他在潼關的營地!

雖然康熙這些日子一直在和底下人擺事實,講道理,告訴他們吳三桂一定會支持“康記大清”去打福全這個偽攝政王的——現在大清是“福強康弱”,吳三桂如果突襲康熙,那康熙立馬就得完,大清的內戰也就馬上結束了。這對吳三桂沒有一點兒好處,那個老狐貍怎么可能干?

但誰又能保證老狐貍不發瘋呢?

也許吳三桂覺得還是砍了康熙的腦袋比較解恨,也能為他贏得更多漢人的擁護。

所以這兩日康熙在潼關城內那叫一心神不定!連前來覲見的山陜總督莫洛,山西團練大臣陳廷敬和山西團練幫辦大臣于成龍他們仨,都感覺到這康熙皇帝有些坐立不安。

莫洛、陳廷敬和于成龍都是大清的忠奴或忠臣,今兒一塊兒從山西過來,除了迎駕,就是為了替康熙和福全兩兄弟說和一下.這個兄弟不能相容,安能容天下?這會兒三個人看到康熙一副心緒不寧的模樣,都覺得有戲了。

莫洛、于成龍二人都瞄了一眼康熙的老師陳廷敬,陳廷敬也知道自己責任重大,只好硬著頭皮頭一個開口道:“皇上,您也別太擔心了.其實攝政王,不,是裕王他并沒有謀朝篡位的打算,至少現在還沒這打算。”

“對,對,”莫洛笑道,“裕王其實也沒有那么強的實力前一陣安王麾下的大將穆占在淮北兵潰,還丟了徐州,使得河南、山東震動,裕王不得不派觀音保率領豐臺大營的新軍南下濟寧,抵擋偽明北王劉進忠的北伐軍。現在直隸一帶只有楊起隆的直隸團練,施瑯的水師,以及裕王直屬的蒙古騎兵。人數是不少,但大部分都不怎么能打。”

那個據說不怎么撈銀子的能吏于成龍也附和道:“沒錯,裕王前一陣子還把恭王和黑龍江將軍巴海請到北京,想要調關外大軍入關,可是卻被恭王和巴海拒絕。恭王和巴海一起提出要開議政王大臣會議共商國是,最后裕王也不得不應允了恭王和巴海所請.”

“哼!”康熙一臉不屑,打斷道,“福全打得那叫什么仗?白白在宿州丟了三萬精兵,還把徐州一并丟了!那三萬精兵可是在湖廣,在江南和偽明逆賊血戰過的,也只有朕親領的八營四萬精兵可以比。福全在北京搞起來的所謂新軍和這三萬精兵一比,什么都不是!觀音保的那點新軍就算都在北京又如何?巴海的關外軍入關了又能如何?沒和吳西王和王逆對過陣,算不得真正的精銳。”

康熙這番話說得底氣十足,同時也表明了自己準備和福全開戰的決心!

據他所知,福全手下的所謂“新軍”根本就不新了,還是當年王輔臣小站練兵時的那一套,把威遠將軍炮(臼炮)和子母炮當成炮兵主力,火槍的戰術也是老掉牙的九進十連環,這樣的槍炮戰術和裝備上了戰場是很難協同的。

因此福全的新軍根本打不過康熙的西安旗軍——西安旗軍那可是在戰場上那命交學費和吳家軍切磋出來的!

現在的西安旗軍早就拋棄了用來打固定目標時才好用的威遠將軍炮和火力貧弱的子母炮,轉而大量裝備可以發射三斤和六斤單位的青銅火炮。同時也放棄了九進十連環的鳥槍戰術,轉而采取了將鳥槍布置于長槍刀牌陣兩側,依托長槍陣進行防御或掩護長槍兵和刀牌兵進攻的戰術。

而且,西安旗軍的老底子可是在川南被吳三桂打得損失慘重的那些旗軍和綠營兵,到現在為止他們都已經在戰場上歷練了好幾年,都是聞夠了硝煙見多了尸山血海,福全的軍隊怎么比?

況且,吳三桂還會提供最多一萬援兵——援兵雖然不多,也不見得會真的上去廝殺,但只要能幫著吶喊助威,亮明自己的立場就足夠了。

看見康熙好像很有把握,莫洛、陳廷敬、于成龍也趕緊表明自己的立場。

“皇上,您既然決心已定,奴才愿率山西的兩萬綠營精銳為陛下前驅!”

“皇上,臣也愿率山西團練萬人追隨陛下!”

“皇上,臣也有團練五千,足可與賊一戰!”

聽見這三人一表態,康熙的把握就有多了一些.兩萬綠營加一萬五千團練再加西路旗軍四萬,總共就是七萬五千了!

“好,朕有七萬五千精兵,還有何懼哉?”

康熙的話音剛落,仿佛冥冥之中就是有人為難他一般,門外頭突然傳來了小桂子驚慌失措的聲音:“皇,皇上不好了,華陰那邊的吳軍往潼關來了!”

康熙一聽這話,臉色都變了,剛才那點十足的信心一下就不知道去了哪里?

莫洛看到康熙突然變臉,還習慣性地表起了忠心:“皇上,奴才的兩萬綠營兵都已經到了蒲州、解州,隨時可以開進陜西和吳逆決戰!”

陳廷敬和于成龍一看,也連忙想要跟進,但他們的話還沒出口,康熙就板起面孔訓斥道:“莫洛,別胡說,誰是吳逆?”

莫洛、陳廷敬和于成龍都一愣,康熙咬了咬牙,大聲對外面的小桂子道:“小桂子,馬上派人召集諸將.朕要和他們一同出迎!”

出迎?莫洛、陳廷敬和于成龍心想:迎戰嗎?看來皇上還是挺勇的,沒有被吳三桂打怕!

“大明西王令旨,請清主吳玄燁出來接旨!”

潼關城下,隨著馬寶的一聲大吼,莫洛、陳廷敬、于成龍,還有其他所有跟隨康熙一起出迎的西路旗軍的兵將,全都向康熙所在的方向望去。

他們當中的一部分人已經知道“清主吳玄燁”是誰?

這是在不久之前剛剛簽訂的《長安盟約》當中,吳三桂方面給康熙賜了“吳”姓之后的康熙皇帝的全名兒.康熙現在就是吳玄燁了!

雖然康熙簽了《長安盟約》,也對吳三桂的賜姓表示感謝——現在吳三桂是君,康熙是臣,君給臣賜姓是極大的榮耀!康熙當然要感謝了。不過他的面子上還是有點掛不住,所以這個“吳”姓不是常用姓,康熙的常用姓還是愛新覺羅。

但是現在馬寶帶著萬余騎從華陰過來,還帶著吳三桂的令旨,點名要見“吳玄燁”,康熙能不答應一聲嗎?

“玄燁在此.”康熙只好硬著頭皮回答。

“什么?”馬寶顯得很不滿意,“吳玄燁,你是不是漏了什么?”

“臣吳玄燁在此!”康熙咬著牙糾正了一下。

這下剛來的莫洛、陳廷敬、于成龍都驚呆了!

康熙咋就變成“臣吳玄燁”了?

而康熙這時也顧不得臣子心中的失望,他只能努力堅守底線——不能跪迎吳三桂的令旨,也不能離開侍衛們的保護上前去接旨。

馬寶看了一眼被康熙帶出來鎮場子的萬余八旗兵——他們在潼關城下擺了個大方陣,騎著馬被一群人簇擁著的康熙隨時可以縮進去。

既然這個康熙不大好抓,馬寶也就不考慮節外生枝了,不過他也不能完全讓康熙如意,只見他笑著道:“大清主,額見你披掛整齊,上馬下馬不方便,就不正是傳旨了不過額還是要把令旨里面的內容和你說一下。”

說著他就張開喉嚨道:“西王殿下說了,吳玄燁既然向他老人家稱臣,就應該守他的規矩西王對于男人大丈夫留小辮子的規矩是留辮不留頭,留頭不留辮!吳玄燁,你要留哪樣?”

“當然是頭了!”康熙大松口氣兒,“小桂子幫朕把辮子剪了!”

其實這個辮子對滿洲人來說并不是剪不得的。滿洲的規矩是“留發不留頭”,蓄發是絕對不行的,但剃個大光頭沒什么不行的,總比連頭帶辮子一起剪了要強多了。

馬寶一看康熙這態度,一下也挑不出毛病了,只好接著說:“西王說了,潼關這里所有的人都要剪辮子!當年多爾袞下令剃發易服,不知道害了多少人!西王今日要替他們討回一點公道.誰敢留著辮子,就要割了腦袋!”

康熙的辮子已經被小桂子一刀割下來了,不過他腦袋還在,所以可以高高舉起自己的辮子,大聲道:“諸位臣工,諸位兵士,朕命你們馬上剪辮.保頭!”

(本章完)

相關


上一章  |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