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210章 他要羅馬授權書,咱們給他寫一張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最新章節列表 >> 210章 他要羅馬授權書,咱們給他寫一張

210章 他要羅馬授權書,咱們給他寫一張


更新時間:2025年09月05日  作者: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分類: 玄幻 | 原生幻想 | 輕小說 | 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求推薦求收藏)

從蒂羅爾保路事件以來,瑞士人和吳王這邊的關系就一直不錯。

從幾十年前開始,由于土地貧瘠,瑞士地區一直在向外輸出雇傭兵,而且規模越來越大,越來越正規。他們并不是尋常的那種,隨便花錢就招攬來的賣命的人。相反,得去走州政府的渠道,和他們簽訂正式的協議,才能雇到正規的瑞士兵。

這個時代的瑞士,還是個比較松散的聯邦。在不同地區,當地居民組成的自治政權,也就是州政府,掌握著很大權力。所以,這種合同,也不止是商業行為,而是州政府和雇主之間的協議,往往也會帶上濃厚的政治色彩。

當然,這樣做也有好處。

由于有州政府擔保,所以瑞士雇傭兵比其他傭兵團要穩定的多。很多傭兵團會選擇撈一把就跑,或者干脆不走了,留下來當地頭蛇。但瑞士雇傭兵,本質上是各州自己掌握的軍隊,有時候哈布斯堡之類的人來了,還得回家去守衛。

州政府沒法和那些傭兵團長一樣直接開溜,也不希望自己的軍隊像斯福爾扎家族那樣跑去其他地方自立了。因此,他們需要考慮傭兵生意的可持續性,會嚴格遵守條約,并限制傭兵的一些出格行為。

這些瑞士兵,互相都是鄰里親戚,有自己的家業,所以很顧及名聲,寧可冒險也不樂意被其他人看做懦夫和背叛者。相反,戰斗中表現英勇的人,會成為英雄,受到眾人的特殊照顧。這樣一來,他們紀律良好,戰斗意志堅決,也就可以理解了。

之前請他們的時候,筑路團隊也是找了一番關系的。有幾個商人,和瑞士那邊經常有生意往來,于是找到了烏里州的州政府。在他們的牽線下,雙方達成協議:瑞士人幫他們對付當地領主,他們則利用王府的關系,去君士坦丁堡那邊,設法幫瑞士人解決一些外交問題。

按照瑞士人的說法,早在古羅馬時代,就有人從意大利本土,遷徙到當地定居了。后來羅馬衰落瓦解,這里也被不同的蠻族貴族先后控制。最后,哈布斯堡家族通過聯姻和吞并,控制了當地大部分地區,成為了最大的領主。

一開始,當地人與“羅馬人民的國王”魯道夫達成了協議。當地居民會向魯道夫效忠,作為報償,魯道夫會保護他們的自治權利,并且永遠把當地作為國王的直屬領地。

魯道夫本人一直在遵守諾言,當地人也按照約定效忠于他。然而,魯道夫死后,哈布斯堡家族陷入內戰。為了籌錢,他們很快違背了承諾,把瑞士賣給了當時的蒂羅爾伯爵,而伯爵又進一步分封,把領地拆開,給了不同領主。

朱文奎一開始不太理解,為什么在歐洲,很多人都這么重視“國王直屬”的身份,甚至把這作為重要的特權,寧可用很多其他方面的承諾去換。后來,他才發現,這邊的封建領主,就跟元朝的那些包稅人差不多——或者說包稅人都只能算領主的簡易版本,畢竟他們只用管錢就行了,領主要搜刮的可就多了。

哈布斯堡家族違背承諾之后,大大小小的領主都涌入瑞士,隨即開始橫征暴斂,試圖盡快獲取足夠的錢財回本。當地人對此極為不滿。

據說,有個叫威廉·退爾的人,帶著兒子來到阿特爾多夫城。城主蓋斯勒把國王的帽子掛在一根長桿子上,要求所有人路過的時候都要鞠躬致敬。威廉退爾拒絕鞠躬,結果被逮捕。

蓋斯勒把退爾的兒子也抓起來,在他頭上放了個蘋果,告訴退爾,如果能用弩箭射中蘋果,就放他們離開。退爾是個神射手,一箭正中蘋果,沒有傷到人。

不過,在開始賭局之前,退爾又另外藏了一支箭。萬一失敗,就把蓋斯勒也射死。蓋斯勒的手下搜出了這支箭矢,因此退爾再次被捕,被押往湖中設置的監獄。

然而,在運送的路上,突然風雨大作。退爾趁機跳船逃走,并返回岸上,號召當地人反抗領主的統治。幾天后,退爾帶領民眾伏擊蓋斯勒的軍隊,親手把他射死。

這個故事被瑞士人作為獨立的開端,傳播到現在,已經頗為出名了。不過,在正式的外交場合,瑞士的官員們更經常使用另一種說法——他們宣稱,瑞士人定居和自治的權力,可以追溯到古典時代,是當時的羅馬皇帝,親自授權給他們的祖先的。此后,他們代代繁衍,形成了現在的各州。

因此,哪怕哈布斯堡或者神圣羅馬帝國官方,否認之前的承諾,揚言要收回他們的自治權,他們也可以置之不理。因為這權力直接來自羅馬帝國,在歐洲,屬于最無可撼動的那種。你神羅是個什么野路子玩意兒,也配質疑人家?

當然,這樣也有個問題,就是全歐洲都知道羅馬的授權好用。因此,只要有機會,大家都爭相使用羅馬名頭。從教宗宣稱的“君士坦丁贈禮”,說羅馬當時給了他統治西部的權力;到各路領主自己編的家譜,非要說自己得到過羅馬的認可,擁有統治領地的法理……一堆人都在蹭這個熱度。

可想而知,這些所謂的羅馬授權,就沒有幾個真的。而且由于大家都在濫用這個借口,導致說出來其實也沒什么人信。

不過,紫帳汗國興起之后,有人想了個辦法:想要知道這些文書真假,其實很簡單,因為東帝國一直都在呢,直接問問人家不就行了。

以往,之所以沒人用這個辦法,什么“文書早已遺失”、“東帝國方面自己都不知道了”等等,其實都只是借口。說白了,還是希臘人現在實力不行,沒法維持羅馬帝國的權威了。

而現在,人家實力又強大起來,說話也有份量了。既然如此,直接找他們確認一下不就行了。

這份授權,其實也是個口耳相傳的故事。教宗的“君士坦丁贈禮”,至少還有一份偽造的文件;這邊的山民老鄉,卻連這種“證據”都拿不出來,屬于偽造假古董的手藝都沒有……

在這種基礎上,和哈布斯堡家族為首的施瓦本貴族們打嘴炮,是肯定吃虧的。就算打仗打贏,這些人也不死心,持之以恒地到處宣揚他們是叛亂者,有機會就來騷擾他們。

所以,瑞士方面希望,吳王團隊能夠聯系紫帳汗國,看能不能給他們補發一個認證。

對吳王團隊來說,這個要求反而不難。他們活動了一番之后,真的讓汗廷現寫了一份文書,說之前羅馬的授權是有效的,特發此證明。禮部的一名官員,還專門帶上這份文件,跑了一趟瑞士,把這個裝裱完整、還蓋了擺賽汗大印的文件,給他們送過去。

其實大家都知道,這種認證,就和春秋時代周天子的分封許可一樣,就是走個過場。如果瑞士人沒有多次暴打施瓦本貴族,那么這個認證書就算是真的,也不過是一張廢紙。

然而,說是這么說,對大多數一貫窮困、常年窩在山里的瑞士人,甚至是那些瑞士鄉紳、頭領來講,這么快速的反應,和周全正規的流程,還是讓人非常意外。不得不說,這個情緒價值,實在給的太足了……

各州代表齊聚蘇黎世,專門舉辦了儀式,迎接使者和文書。而且,連周圍的貴族,實在沒想到他們還能突然玩這出,全都傻了眼。一時間,算是讓他們又揚眉吐氣了一回。瑞士代表甚至公開自稱羅馬遺老,開始鄙視那些一向眼高于頂的貴族們,都是鄉下土包子了。

也是因為這件事,瑞士人一直覺得,這個“大明”的人,說話算數,辦事靠譜——在當今的各路統治者中,算是難得一見的美德了。

因此,他也把吳藩當做不可多得的合作者,認為這是最優秀那一檔的生意伙伴,不愧是東方來的文明人教出來的。各州還答應,之后如果有需求,還可以繼續合作,優先接受吳王府的合同。

后來朱文奎推動步兵訓練的時候,也是從瑞士雇傭了一批老兵,彌補吳藩目前嚴重的軍官短缺問題。除了他和杰士卡,在大都親自指揮訓練的火器部隊,就數蒂羅爾那邊,訓練最為嚴格,編制也最完整了。

這次,戰爭全面爆發之后,蒂羅爾地區的官府機構立刻做出反應,調撥了大批士兵前來支援。大約五千多名山民組成的步兵,和將近三千名騎兵組成的“蒙古營”,沿著大道向東北前進。他們先經過薩爾茨堡,然后從林茨方向北上,直接趕到了布拉格郊外。

哈布斯堡家族對此全程保持沉默。

按照西吉斯蒙德之前的要求,各地的領主都要行動起來,自行攔截和剿滅領地上產生、經過的叛軍,防止他們最后匯集在一起,增大圍剿難度,造成巨大的災難。

各大貴族也紛紛表示,這次的暴動非同一般,叛軍出乎意料地強大,已經不是一般的暴民了。所有貴族的共同利益,都遭到了這些強橫暴徒的侵犯,因此一定會盡力消滅他們。

然而,這個規模的暴民,對于哈布斯堡家族來說,有點過于強橫了……因此,他們不但沒有攔截,還以防御紫帳汗國趁虛北上為借口,把家族控制的主力軍隊,都調到東線,在維也納周圍扎堆去了。

蒂羅爾步兵有五個千戶。不過和其他那些編制很虛的千戶所不同,朱文奎和杰士卡在考察瑞士那邊的情況之后認為,以戶籍作為基礎,以鄉里作為組織結構,來進行廣泛的征兵和訓練,哪怕在歐洲也是有可行性的——因為瑞士人就是這么做的。

吳藩對于控制比較穩固的地區,也會進行編戶籍民,但之前,因為歐洲這邊的混亂情況,一直是兩個軍制并行。一方面讓當地人自己組織民兵守衛鄉土,一方面用募兵進行地區外的作戰。因此,真正的“兵”,和民眾是分離的。

而在這里,則開始試行兵民合一,對民眾進行普遍的編組和訓練。相應地,也會給他們更多機會,讓參軍的人獲得更多政治權力。瑞士人對這一套很熟悉,當地人也能夠接受。山下的意大利城市,倒是有人不想出征。不過,他們也不排斥軍事化的組織和訓練,而且樂意出代役金,因此,也不是太大問題。這些年下來,當地的制度,也愈發成熟了。

至于騎兵,現在的“蒙古營”雖然帶個蒙古名字,但其實大部分士兵已經不是蒙古人了。當年參加過保路戰爭的蒙古奴隸,如今還在軍隊里的,基本上都是軍官了。

現在,蒂羅爾山區的蒙古人,大部分也都在開墾土地,過耕種生活。一些手藝好的,也有跑去意大利當工匠的,但早就沒人以放羊為主業了。

雖然在那次之后,也有一些獲釋蒙古人、欽察人慕名而來,但如今的“蒙古營”里,大部分士兵其實都是當地人。不過,他們依然保持著騎兵傳統。

當時的戰爭影響深遠,保路運動的成功,和之后大規模的開發、建設,幾乎重塑了當地的社會。而在這個過程中,對大明最為忠誠的群體,就是這些外來的蒙古人。

他們在戰爭中最為積極,表現出色;之后的建設中,貢獻也很突出,給當地人帶來的收益,已經遠大于他們作為外人,額外分走的那些資源。因此,這些人頗受當地人的贊許,覺得他們是值得尊重的勇士。

一些希望從軍建功的青年人,甚至刻意去學習蒙古人的衣著打扮,練習騎馬、射擊。當然,隨著一批又一批新兵的加入,蒙古人的比例越來越低,這些行為也和真正的蒙古人越來越遠。按郭康的說法,只是一種建立在當地人自己理解基礎上的蒙古cosplay罷了。

至于那些真正來自草原的蒙古人,他們反而不怎么懷念游牧生活,甚至都沒有這些模仿者積極……不過練習騎術,終歸是有好處的,因此也沒人特意去管。

他們趕到之后,朱文奎的軍隊實力大增,終于有了和敵人主力決戰的底氣了。

幾天后,有消息傳來,唐賽兒率領的前鋒,已經提前趕到位置。不過,波蘭人的速度也很快,雙方在搶占幾個重要堡壘時,已經開始交手。

不過,目前的形式對于己方有些不利。當地貴族本來還在搖擺,但見到波蘭軍隊之后,又倒向了對方。因此,搶占關鍵位置的任務,并沒有順利完成。唐賽兒現在已經決定后退,前來和他匯合,讓朱文奎先準備好營壘工事,因為這次可能又需要進行對峙了。


上一章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