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使用騎兵的經典戰術,被稱為“曼古歹”。簡單來說,就是派出輕騎兵前出誘敵,騷擾敵人。通過不斷往復拉扯,對敵人的兵力、體力、戰斗意志造成削弱,同時破壞他們的組織,讓他們的軍隊出現混亂和脫節。當敵人不堪忍受時,就主動對他們進行包圍,或者誘使他們進入自己的包圍圈,然后集中精銳的重騎兵,以逸待勞,一舉粉碎敵人。
當然,這也就是說說而已。實際應用起來,這個戰術一點也不簡單。
成吉思汗說,步兵適合聚在一起,排成密集陣型,騎兵則相反,適合分散成三三、五五、四五這樣編制的小隊,這樣才便于根據戰場利害,隨時分合進退。這樣一來,騎兵的陣型就相當分散,號稱是“百騎環繞,可裹萬眾,千騎分張,可盈百里”。氣勢十分夸張。
但是,這樣做的代價,就是指揮變得極為不便。
步兵方陣聚在一起,尚且難以指揮,需要設計好幾套完善的通信方案,對士兵和軍官進行嚴格的訓練,才能正常運行。哪個將領和軍隊,要是能做到指揮時如臂使指,就堪稱名將、強軍了。
蒙古風格的騎兵,散亂程度還要遠甚于這些步兵。他們散落在大得多的區域內,而且隨時在前進后退,根據敵情自己隨機移動。別說指揮了,想要找齊他們,估計都得花一番功夫。再加上騎兵行動節奏快,位置會經常變動,導致要做到準確指揮,更是難上加難。
因此,在實戰中,這個戰術極其考驗基層軍官和士兵的素質。
隊伍分散開之后,在提升機動性的同時,也讓己方的力量分散了。看起來能遮蔽整個戰場,包圍限制住敵人,但實際上,也是把自己的弱點放大,展示給敵人看。稍有不慎,出現失誤,或者彼此配合、銜接出現問題,就很容易被敵人各個擊破。
騎兵的節奏本來就快,輕騎兵的交鋒,更是一種“勇者的刺激游戲”。在這些基層軍官決策的時候,是肯定沒時間去等待指揮的。
因此,要發揮這個戰術的威力,就需要各個小隊,充分理解作戰意圖,從而根據情況隨機應變,做出最有利于戰局的選擇。而如果做不到這一點,輕則導致配合脫節,進退失據,給敵人喘息和反制的機會,導致擠壓敵人的任務失敗;重則被人抓住機會,反手一擊,造成己方出現損失,乃至讓整個包圍的陣型土崩瓦解。
所以,這種戰術的容錯率也非常低。
草原上的牧民,平日里不時就要騎著馬,散開隊列,對野獸進行圍獵、對牲畜進行驅趕。因此,這種動作,算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自然也就比較熟悉,算是相對降低了對于訓練上的要求。
但是,一旦己方的人人數多起來,敵人也不再是羊或者斯拉夫部落,那么這個戰術對于士兵和基層軍官的素質要求,也會提升很高。
盡管很多游牧民都會這一招,但能用好的人著實不多。有時候是誘敵和騷擾的輕騎兵配合太差,有時候是作為關鍵一擊的重騎兵沖擊力不足,總之很難達到理想的情況,甚至給很多交手過的人,留下了游牧騎兵松散怯戰,難抓卻易碎的印象。
哪怕素質比較高的騎兵,在面對較為正規敵人的時候,如果還使用曼古歹戰術,風險就會提升很多,效率其實并不高。
對付這一招的方式也很簡單。如果有一支精銳的軍隊,能夠無視騷擾,也不會被對方重裝部隊快速吃掉,那么其實直接沖上去就行了。
輕裝的騎兵,比重騎兵的機動性要好一些,但除非是那種重到沒法快速跑動的全具裝“罐頭”,大多數時候,這倆的速度,也沒有差到特別顯著的地步。何況現實中,馬匹的質量也是參差不齊的,哪怕不缺馬的強大游牧帝國,也得把最優秀的戰馬,集中給需要負重的重裝騎兵使用。輕騎兵的馬匹,大概率是要差一截的。這樣一來,兩邊的差距,就更小了。
而且,輕騎兵是整隊、整軍出擊的。他們的隊伍,也不可能像后世游戲里那樣,可以隨時做到整齊劃一地轉向,然后全組一起前進后退。在輕騎兵拉扯重騎兵的時候,重騎兵的沖鋒其實也會拉扯輕騎兵。如果沖鋒足夠堅決,那么輕騎兵組成的“網”,就會被迫跟著移動、變形,最后在超出維持能力之后散掉。
結果就是,連蒙古人自己,在遇到硬茬的時候,也開始改變思路。
早年,蒙古人在面對西邊的敵人時,這種戰術確實屢試不爽。但后來和金國交戰,就遇到了不少麻煩。
在大昌原,蒙古人張開陣型,聲勢浩大,完顏陳和尚便帶領忠孝軍直沖敵陣,結果四百人就沖垮了八千蒙古騎兵,成為蒙金交戰二十年的第一次勝利;
一年后,蒙古人圍困衛州,金兵前去救援,用諸部都尉的士卒牽制漢世侯諸軍,另一邊則集中精銳騎兵,專門沖擊蒙古騎兵。結果蒙古騎兵潰敗逃亡,導致漢世侯諸軍被金兵包圍,史天澤突圍逃跑,嚴實被金人活捉,圍攻徹底失敗;
又過了一年,窩闊臺親率大軍攻入關中,然后派西征大將、“四獒”之一的速不臺,率領數萬大軍向東,出崤山,試圖突破金國的關河防線。金人來不及調動,又把一千忠孝軍丟過去救火,背后跟著一萬都尉軍接應。
忠孝軍故伎重演,在倒回谷谷口堵住去路,攻擊蒙古前鋒,速不臺連忙派遣主力重裝部隊頂上,把他們包圍。然而忠孝軍戰斗力太強,一時間沒法解決戰斗。后續金兵跟了上來,反過來包圍了混戰中的蒙古軍。結果速不臺大敗,損失士兵萬人,丟失戰馬數萬匹。
窩闊臺對此大為光火,特意去訓斥他。而這一系列失敗,也讓蒙古人意識到,在西征中無往不利的戰術,開始不能滿足新環境下的需求了。此后,他們的戰法,也開始了新的變化。
匈牙利人恐怕是不知道這些戰例的,不過,對付游牧民的方法,只要和他們打過幾次,多少都會有些數。大家也都有各種方法,專門針對游牧戰術的痛點——甚至連斯拉夫人都會。
“曼古歹”的核心是用輕騎兵騷擾敵人,最好讓士兵疲憊、陣型離散,而反過來,能避免這些問題,就不太怕這種戰術。
比如最簡單的一點,不怕射就行。藍水河之戰中,立陶宛就部署了大量持塔盾的矛兵,還招募了大批弩手。在對射中,韃靼騎射手發現自己根本射不過這些步兵弩手。并且,隨著立陶宛步兵的進軍,他們自己也被迫逐漸后退。而當后撤開始的時候,立陶宛騎兵立刻殺出,導致后退變成了潰敗,戰役因此失敗。可見,只要不怕射,能穩住陣腳,就可以獲得不少優勢。
退一步說,哪怕打也打不過,射也射不過,只要緊密抱團,不被敵人分割和擊潰,其實也行。幾年后,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率軍前往頓河附近的庫利科沃,迎戰金帳汗國的實際掌權者馬麥。馬麥的軍隊比立陶宛人面對的那個不知名宗王,要更加精銳,但德米特里也有對策——他團了更多的人來抱團。
羅斯人的編年史聲稱他足足往陣型里,塞了15到20萬人的步兵。后世學者一般認為這個數字太夸張,不過沙俄晚期的史學家還是認為,應該有10萬到15萬;而蘇聯軍事專家們則認為起碼有五六萬人。
這一“坨”巨大的步兵陣型,直接堵住了本來就不算寬敞的庫里科沃戰場,導致馬麥根本沒法發揮出自己的機動性。
由于羅斯人實在太多,金帳軍隊也無法完成誘敵和分割的工作。另外羅斯人的隊伍,還按照他們的傳統,分成了眾多戰陣,一旦某一個戰敗,幸存者就會潰逃,但后面的陣型會立刻頂上去,而潰逃者往往也能冷靜下來,過一段時間再重回戰場。這種習慣,導致戰斗很快變成了簡單而血腥的絞肉。
羅斯人的士兵并不算精銳,哪怕有人數優勢,損失也很慘重。德米特里把軍隊分成了23個“旗”,交給波雅爾們指揮,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都在戰斗中陣亡了。危急時刻,德米特里親自上去堵陣線,結果他自己的衛隊也損失殆盡,連他本人都被蒙古人打暈,后來才被手下撈回來。
但是,羅斯人禁得起消耗,蒙古人卻不行。最后,德米特里安排的預備隊從側面出擊,徹底擊潰了疲憊不堪的敵人。傀儡可汗布列克戰死,馬麥在逃亡中被殺,金帳汗國主支也就此沒落。
這些例子,距今都不算太久遠,匈牙利人如果和東方打過交道,應該都是知道的。再怎么說,他們也是比這些斯拉夫人能打的。這一路上,蒙古人也對他們使用了各種陰謀詭計,結果不都被他們識破、破解了?
據伯恩哈德那邊的消息說,這些蒙古人并不是有組織的正規軍,或者他們最擔心的、紫帳汗國直接支援的軍隊,而只是一些在之前的暴動中,從礦區逃走的奴隸。
作為游牧戰術核心的,其實是那些精銳重裝騎兵。但是,哪怕在草原汗王們手里,這都是壓箱底的寶貝了,怎么可能隨便在這里出現?而沒有了重裝部隊壓陣,蒙古人也就像他們這些天來表現的那樣,十分缺乏打硬仗的能力,幾乎沒法吃掉任何一支有準備的正規軍了。
所以,只要警惕一些,小心伏兵可能出現的位置,同時,大家保持隊形,不要沖得太浪,是不會出現太大問題的。
果然,在他們的追逐下,蒙古騎兵也就只能不斷逃跑,根本無力組織起來還擊。很快,匈牙利騎兵便追著他們,離開了戰場。
跑了一段距離之后,他們居然還在一處路口,發現了一大片帳篷。看來,蒙古人就是沿著幾條剛修好的小路,集合起來,然后從這邊出發,前往戰場的。
發現前線的人都在往回跑,營帳間的蒙古人也紛紛翻身上馬,轉頭逃命。見他們已經全無戰意,匈牙利人也沒有繼續追擊,而是沖進營地,又開始翻找戰利品。
之前,他們遇到過幾次這樣的情況。一開始,還有人比較擔心是個計謀,但后來,大家漸漸發現,蒙古人似乎的真的在丟盔棄甲跑路,并沒有什么設伏的能力和心思。
這些匈牙利流亡者,財政狀況其實也不太好過。失去了領地之后,他們的收入大幅度減少,但貴族的各種排場開銷卻不能節省,甚至,因為客居他鄉,還得增加,好維護和當地貴族的關系。
因此,他們才這么急著向伯恩哈德要錢,也答應了加入戰爭的請求。因為一方面,他們急需這筆由阿爾布雷希特公爵墊付的傭金;另一方面,也就指望能不能劫掠點東西了,畢竟這個可能才是收入的大頭。
所以,他們很快就開始忙著翻找起東西來。
而在同一時刻,博洛尼亞城那邊,情況突然發生了變化。
伯恩哈德的軍隊接替了攻城的任務,和前兩天一樣,開始操作各種器械,向城門沖去。
然而這次,幾座城門卻同時主動打開了。大批士兵從城里沖了出來。
他們很快趕走了城門附近的敵人,開始列陣。有跟著哈布斯堡家族打過仗的貴族,驚訝地發現,其中居然還有瑞士人的旗號,一時大為震驚,連忙詢問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之前的情報搞錯了?
而在他們忙亂的時候,更多士兵還在不斷列隊出城。大部分旗幟,貴族們都不認得,不過看起來肯定不止是當地的市民和民兵。而且,步兵出來之后,又有大隊騎兵,也從城門里小跑出來。
他們也沒有再使用之前那種粗制劣造的弓箭,而是帶上了各種遠程武器。甚至有人拿著個鋼弩,就上了馬,一邊馳騁,一邊還有功夫在那兒搖絞輪。
伯恩哈德立刻讓士兵列陣,防止突襲,又派騎兵去驅逐他們。不過這次,蒙古人回轉了一圈,就帶著大批步兵,主動撲了上來。
兩邊的騎兵錯馬而過,一瞬間就有不少人被打下坐騎。剩下的人,也很快陷入了混戰之中。
步兵稍微落后一些,但也完全沒有拖延腳步。為首的人扛著個“明”字大旗,對著騎兵的方向,沖了過去。其他人,都舉著長矛、大斧乃至鏈枷、鐵頭棒,陣型頗為散亂,也來不及整隊,就這么烏泱泱地涌了過來。
沒多久,神羅騎兵便撐不住夾擊,轉頭跑走,而伯恩哈德他們甚至都還沒來得及組織支援。蒙古騎兵緊隨他們后面,也追了過來。
這個時候,動作比較快的雇傭步兵,已經列成了隊列。蒙古騎兵則直撲上來,似乎要同歸于盡一樣。然而,在陣前幾步的地方,領頭的人突然轉彎,隨后掏出一柄火門槍。
這種武器頗為粗陋,使用的時候,需要一只手夾著,一只手用火繩去點。哪怕在地上,用起來都不太方便,需要提前準備。這人居然在馬背上,就穩穩地捏住火繩,插進藥池。砰地一聲,把幾步外的旗手射倒。
“阿迪爾!勇士!阿迪爾!勇士!”其他蒙古人紛紛咆哮起來。
他們排成縱隊,從陣前快速轉彎切過,把彈丸、弩箭、甚至火藥罐和斧頭,丟進步兵隊列里。步兵立刻還擊,同樣用火槍和弩箭,打下來幾個人,但第二隊、第三隊已經接踵而至,趁著他們還沒裝填的功夫,對準這個位置射擊。
這一片的步兵,很快就損失慘重,很快就有不少人被打翻在地。剩下的人慌忙向兩邊和后方退去,躲避集中傾瀉的火力。
而發現這里松動之后,其他各隊蒙古人,像是見了獵物倒地的狼群一樣,發了瘋似的涌進缺口,攻擊一切能看到的敵人。
而在城門正面,大批步兵也已經完成了整隊,他們的速度逐漸加快,以其中一個打著瑞士人州旗的隊伍為核心,慢慢從走變成小跑,最后開始全速前進。
伯恩哈德生平第一次看到,有人端著這么長的長矛,還可以一邊保持隊形,一邊跑起來。盡管到最后,基本只有中間那幾十個人還能保持橫隊,而其他人已經散亂了不少,或前或后,讓隊列變成了一連串的圓弧。但他們還是盡可能保持速度,在幾個鼓手敲起的節奏中,快速向前推進。
一些貴族和他們的手下,見到這個場面,就想要逃跑。伯恩哈德等人不知道什么情況,連忙讓步兵做好準備,迎接沖擊。不過沒幾息之后,對面的人墻就撞了上來,讓前排士兵直接撲倒了一片。
伯恩哈德試圖調集更多人去頂住,但陣前,那些拿著五花八門旗幟的山民,已經開始推擠他的陣型,讓前線的人連連后退。見此,陣地中央,本來就被側翼激烈喊殺聲震撼的士兵,直接開始了潰逃。
開戰一個多小時,整支軍隊就瀕臨瓦解。
而在半個小時的騎行距離外,匈牙利人還在收拾東西。
“你聽到有什么聲音了么?”
“沒注意。今天攻城動靜有點大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