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202章 歐洲人被保護的太好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最新章節列表 >> 202章 歐洲人被保護的太好了!

202章 歐洲人被保護的太好了!


更新時間:2025年08月28日  作者: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分類: 玄幻 | 原生幻想 | 輕小說 | 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郭康給朱文奎提出過一個概念,說不同地區的發展潛力,是不一樣的。當然,隨著時代變化,這種潛力可能也會產生消長,但總體來說,都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

朱文奎當時就問他,他們吳王府影響力比較大的幾個地區,發展潛力如何?郭康回答說,不管是萊茵河兩岸,還是巴伐利亞,亦或是蒂羅爾地區,都是很好的地方。哪怕是作為加盟者的波西米亞,潛力都很大。

這些地方如今貧富不一,但上限都遠不止現在這點。包括最窮的蒂羅爾地區,按郭康的記憶,反而是后來意大利農業最發達的地區。但另一方面,直到19世紀,這地方也是以窮山惡水出刁民而著稱。

當地的山民,一直被視為優秀的輕步兵兵源,也是奧地利手里少有的還能打的軍隊,不止一次從腓特烈乃至拿破侖手里,保住哈布斯堡王朝最后一點體面。

雖然窮成這樣,但當地人還是對奧皇很忠誠。因為相比起來,哈布斯堡家族都算是非常友善的統治者了。后來這里被轉讓給巴伐利亞之后,當地人就直接因為稅收問題造了反。也不知道神羅的貴族老爺們,是怎么把這塊并不差的土地,給經營成這個鬼樣子的……

這個時代的歐洲人,總是喜歡說,塞里斯地大物博,文明昌盛。比較狂熱的人,幾乎要把那里視作地上天國;保守一些的,也覺得那邊肯定是膏腴之地。但實際上,明朝人自己才知道,為了經營和開拓這片土地,他們到底付出了多大的代價。

在朱文奎等人的眼里,蒂羅爾的山,比起大明西南那些山,都算是小孩過家家級別的了。所以,在這方面,他倒是挺贊成郭康的“預言”,覺得這里成了“爛地”,單純就是統治者太逆天了。

在之前的交戰中,貴族聯軍的進展速度一直很慢。因為這會兒,連唯一的羅馬故道,也正在大修改造當中。

這條路的選址很不錯,至今,大部分路段都可以直接沿用。但道路本身,早已經不堪重負了。之前,偶爾有臨時維護,也只是清理下路面。因此,這次需要的工程量,還是挺大的。

戰爭爆發的時候,各個聚落的村民,正按照規劃,把過于年久失修、已經不成樣子的路面扒開,準備從地基開始,重新進行修筑。為了節約時間,他們把道路分成了眾多小段,每個村子、領地,分包一部分,同時開工。

結果,貴族聯軍進場的時候,除了頭尾部分還沒有開工,道路已經給挖成了不知道多少截。時不時,就會遇到一段大坑。

很多人都開始咒罵伯恩哈德,說他不知道發什么瘋,非要選擇在這個時候行軍作戰。哪怕早一點或者晚一點,都不至于這樣。當然,伯恩哈德也是有苦說不出,因為他也沒想到,這個工程居然能開始的這么快。至于往后拖,他倒是想,奈何債主們不同意啊……

就這樣,他們折騰了半個月,才通過了山區,抵達山南的預定位置。由于道路崎嶇,和不斷的襲擾,隊伍已經出現了嚴重的減員。

由于輜重從一開始就出現了損失,沿途的村落里劫掠來的補給也不夠全軍使用,很多士兵還處于餓肚子的狀態。只有匈牙利人吃的最好,士氣依然很旺盛。

出了最難走的那段山區之后,行動變得容易了不少。不過,他們驚訝地發現,這里的道路居然也在施工,工地上人員活動的痕跡還非常新鮮,道路的進度也比山區那邊快不少,有些分叉小路,都已經鋪完了。

按照公開消息,這個修路項目,就是從他們在意大利籌款開始的。最早開工的地方,也是山南這幾個城鎮,因為他們這邊交通相對便利,經濟也更加發達,更容易召集工匠,運輸材料。所以,他們開工比較早,也不奇怪。

但是,按理說,這些人肯定會互相通風報信的,不可能連要打仗了都不知道。這就意味著,在得知大軍南下的消息之后,這個“大明”組織,依然決定無視威脅,繼續進行作業,直到最近幾天才撤走。

這種表現,讓貴族們頗為光火,覺得自己受到了羞辱。

出了山口之后,道路上的第一座有點規模的城市,是南邊的博爾扎諾城。他們于是決定拿這里開刀,洗劫和摧毀這座城市,這樣一方面總算開始回本,另一方面也是要立威,給其他人看看。

不過,城市那邊似乎也做好了準備。他們加固了城墻,還搭設了防御設施。可能是知道,如果被打下來,必然面對悲慘的命運,城里的市民都拼死作戰,還有一些修路工匠,也退入城里,幫他們防守。匈牙利人帶頭攻城,打了一天,也沒有什么進展。

眼見突然性已經消失,貴族聯軍只能老老實實地準備攻堅,開始打造攻城器械,還調集人手,準備挖掘地道。

與此同時,敵人的機動力量也開始頻繁活動,更加賣力地襲擾他們的后方。還有大批敵人正在轉移過來,應該是準備援救城市。

伯恩哈德等人判斷,敵人之前也不知道他們準備先去哪,因為出山口之后,既可以向西,去地位更重要的前首府、現在的筑路聯盟總部所在地梅拉諾;也可以向南,去經濟更發達、更接近意大利腹地的博爾扎諾。

這個“大明”聯盟,本質上還是當地人聚眾自保的草臺班子。雖然看起來人多,但能夠長途行軍,參與野戰的軍隊,素質上的要求也要高出不少,不是隨便拉點村民就行的。因此,敵人的機動力量其實也很有限,沒法處處設防。哪怕要讓城市暴露在攻城戰的危險中,也必須把先手讓給貴族聯軍,等他們已經開始作戰,不會再隨便轉場了,才敢讓自己這邊的機動部隊進場救援。

這個思路,也符合軍事常識。據伯恩哈德等人的了解,這些“明軍”的主力,是由蒙古人組成的。本來就更擅長游動作戰,而非堂堂之陣。這種布置,也更符合他們的戰術習慣。

而從之前的交鋒看,這些蒙古人其實沒有什么攻堅能力。一路下來,他們也就是進行一些騷擾,而且只能專門撿著隊伍里的軟柿子捏。

到了平原地區之后,出現的蒙古人數量也增加了。不僅如此,他們的武器裝備也升級了一些,還騎上了馬。在前哨的交鋒中,匈牙利的輕騎兵們繳獲了其中幾匹,發現這些都是來自意大利的馬。應該是背后支持他們的人,比如威尼斯和佛羅倫薩的商人,提供給他們的。

伯恩哈德最關心的是,如果威尼斯人對于道路投入了這么多精力和財力,那么,在面對武裝干涉的風險時,他們會不會也選擇武裝介入?

歷史上,威尼斯人參與陸戰的情況并不算多。最出名的一些戰爭,幾乎都是在海上進行的。如果有必要,他們也更傾向于通過外交和經濟手段,鼓勵或者雇傭其他人幫自己進行陸戰。但這并不意味著,威尼斯就沒有陸軍。

相反,威尼斯一直維持著一支頗為專業的陸軍。其中很多,都派駐到各個殖民地,負責守衛商棧和據點。這份工作風險很大,因為守衛者的規模不可能太大,但很大概率會遭到當地覬覦者的劫掠,和“友商”的襲擊。不過,于此對應的是,因為商業利潤豐厚,共和國拿的出足夠的薪水,從全歐洲雇傭最善戰的戰士,去執行這些任務。

在威尼斯本土,也有足夠的武裝力量存在。由于技術發達還有錢,他們其實才是歐洲最早一批組織全裝甲騎兵的勢力。歐陸的騎士們還在披著祖傳鎖子甲戰斗的時候,威尼斯的城市民兵,都已經開始普及大塊鐵甲了。

獨特的地形,加上數量不多但十分精銳的職業士兵,讓威尼斯城很長時間以來,鮮少遭遇進攻。不過,可能同樣是成本問題,威尼斯很少出動他們的陸軍,去主動開疆拓土。

但意大利人對于神羅軍隊南下,一向很敏感。這次威尼斯人投了這么多錢,戰場還來到了這里,要是威尼斯人感到了威脅,開始準備介入,就比較麻煩了。目前只是給他們戰馬,倒是還好,如果情況升級,他就得小心一點了。

所以,伯恩哈德伯爵趕緊又給公爵大人寫信,對威尼斯人可能介入的情況,也發出了警告。另一邊,也開始投入更多兵力,搜索敵人,希望盡快解決戰斗,免得夜長夢多。

不過很快,明軍就開始主動朝這里接近。一大早,雙方的前哨又開始交上了手。

在歐洲流行的各種故事里,蒙古人都是和阿提拉一樣的恐怖存在。很多記錄里,都還有他們當年如何以恐怖的實力,瞬間摧毀東歐的描述。

不過,隊伍里的匈牙利人,卻不怎么把這些說法當回事,認為這是那些被保護得太好的人,對于敵人的一種幻想罷了。

他們認為,當年蒙古的連續勝利,更大程度上,是他們這邊自己的問題。別的不說,當時匈牙利的狀況,他們還是很清楚的。國王和貴族們之間關系極為緊張,戰爭準備也嚴重不足。這種情況下,隨便什么外敵,都能給國家帶來重大傷害。說原因都是蒙古人太能打,反而是給他們甩鍋了。

而且,現在的蒙古人,實力也大不如前了。只靠這種騎射騷擾的戰法,是不可能打敗一支有備而來的正規軍隊的。但現在,很多跑到歐洲來的蒙古、庫曼人,就只會這一招了。二百年來,他們不但沒進步,反而還不如當年的祖先,因此,也不太值得擔憂。雖然至今還有人雇傭他們,但主要也是作為軍隊的補充,實際上難堪大用,最大的優勢已經是便宜了。

因此,至少這些匈牙利人,是不怕他們的。

至于紫帳汗國這種軍隊,不管匈牙利人還是神羅貴族們,雖然嘴上說他們是蒙古人,不是真正的羅馬正統,但平時講軍事問題的時候,已經下意識不把他們作為蒙古系的軍隊看待了。所以,也沒有專門去提及這個問題。

在這種認識下,大家決定,不停止進行攻城。不過這幾天,匈牙利人先換下來修整,換成伯恩哈德等人的雇傭兵上。

如果敵人的野戰部隊來的少,就直接不理,看住營地就行;如果來的多,就讓匈牙利人出動,去驅逐他們。因為論起和草原騎兵的戰斗經驗,乃至騎射之類的本領,肯定還是他們最合適。

結果,第二天,就又有一大群蒙古人,簇擁著一面畫著奇怪符號的旗幟,從后方跑了過來。他們的數量,比之前多了很多,展開成了一條長長的弧線,就朝攻城的陣地籠了過來。

有跟紫帳汗國打過仗的人,認得那是漢字的“明”。看起來,這就是之前出現過幾次的明軍主力。聯軍里的匈牙利人立刻出動,上馬去驅逐他們。

這些蒙古人的裝備要好一些,有了不少意大利式的鐵甲。可能是因此,他們也更有底氣,沒有立刻退走,而是一邊來回馳騁,和匈牙利人對射,一邊破口大罵。

匈牙利人的語言很特殊,既不是歐洲這邊常見的希臘人、拉丁人、日耳曼人的語言,也不是草原上如今常見的蒙古或者突厥人的語言。不過,這些蒙古人里,有人似乎和他們打過交道,知道他們的語言。

一上來,就用他們聽得懂的話,故意謾罵他們,說他們不過是一群給德意志人養馬的奴隸,裝個什么貴族。

如果只是普通的臟話,倒是還好,畢竟上了戰場,也不能要求大家嘴巴多干凈。但蒙古人不講武德,當面瞎說大實話,就很容易讓人破防了。

對射這種交戰方式,在其中一方非常不正規、實力很弱的情況下,一般會以他們被嚇跑收場。不過很多時候,遠遠放幾箭并不足以嚇跑敵人。如果兩邊士氣和紀律都超過了“及格線”,那么這種騷擾,就不足以擊潰任何一方,反而會讓大家積攢火氣。

為了尋求優勢,騎射手們會越來越近,以求獲取準確度和殺傷力上的提高。當然,這也會讓自身一方傷亡的比例,同樣隨之提高,從而導致士氣不穩的一方,更容易堅持不住退走。

而如果這次,雙方也沒能分出勝負,那么他們就會更加接近,這種相互的追逐和周旋,會一直循環,直到雙方開始近戰格斗。

不過這次,蒙古人并沒有堅持到這一步,就轉身逃走了。匈牙利騎兵立刻跟了上去,開始試圖對他們進行分割。


上一章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