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在哪兒?我要餓死了。”路上,一名騎著馬的大塊頭年輕人大聲嚷嚷著。
“這人在鬼叫什么呢?”不遠處的樹蔭下,一個站崗的衛兵不勝其煩,抱怨起來。
“他在說法語呢。”托馬什神父回答。
“他在喊什么?”衛兵問:“我就聽懂個‘陛下’。”
“他說,他想知道我們在哪能找到陛下和補給營地。”托馬什神父告訴他,還有因為好奇而湊過來的其他幾人:“這家伙餓肚子了。”
“行軍的時候,有吃的就不錯了。”幾個衛兵聞言,都開始鄙視起來:“怪不得大家都說,法國騎兵都是被慣壞了的少爺兵。這點苦都吃不了。”
“哎,也不要這么說啊。”托馬什神父打圓場道:“人家來幫忙就不錯了。”
“說是這么說……”
幾人正要繼續說什么,有馬蹄聲從后面傳來。讓娜公主帶著幾個隨從,繞過樹林,來到他們休息的地方。
“王后陛下。”本來正交頭接耳的衛兵們,連忙站直身,和她打招呼。
讓娜公主點了點頭。“有什么事情么?”她看了看眾人,問道。
“沒有,就是這邊有人有點餓了,在問去哪兒吃飯。”托馬什神父回答:“其實我們往前再走一程,下一次休息的地方,就到那里了,也不知道他怎么這么急……”
“哦,是艾蒂安在鬧騰啊。我老遠就聽到他喊了。”讓娜公主笑道:“你們不用管他們,看守好這邊就行了。”
“他這人脾氣就是急。傭兵之間的綽號里,就管他叫‘拉海爾’。”她又補充道:“不過這家伙挺能打的,所以他想吃,就讓他多吃點吧,也不算浪費糧食了。”
見她這么擔保,托馬什神父等人也就應了下來。
托馬什神父和他的手下,都是阿勒曼尼東部的人,屬于自帶糧草投靠吳王的。而且,這種人數量還不少,屬于吳藩軍隊里重要的一支。因此,就算讓娜公主,也得給他們幾分面子。
之前,戰爭剛剛爆發的時候,托馬什神父被吳王臨時任命,派去巡撫波西米亞西部礦區,搶占當地重鎮庫特納霍拉。朝廷希望他能盡快拿下那里的礦山,恢復生產,為之后的戰爭提供軍械和錢財方面的支持。
這是個十分重大的任務,托馬什神父等人也非常重視。他們提前準備好內應,調動當地民兵在其他地方活動,制造準備攻向布拉格的假象。然后悄悄調動軍隊,趁當地貴族沒有準備,一舉拿下了城市。
不過,等行動成功之后,他們卻發現,朝廷那邊反而失聯了。后來才陸續有消息說,吳王親征的時候,連續吃了幾次敗仗,現在正在被西吉斯蒙德追得到處跑。眾人大吃一驚,托馬什神父又匆忙把工作丟給副手,自己帶人趕回去救駕。
由于一路都有自己人幫忙,所以他們的行動速度很快。整個吳藩,其實就是沿著大道鋪開的,在大道旁,有官府設立的哨所和驛站。因此,在軍隊到達之前三四天的時候,消息就能傳遞給當地府縣,讓他們做好準備。
在比較穩固的地區,軍隊甚至可以不扎營,不起灶,就在當地人家里借宿,還能吃到熱粥。基本上,從日出到日落,全天都在修繕過的道路上行軍,因此速度很快。而且行軍之前,大家做了細致的規劃。
他們沒有直接趕往戰場,而是沿著大道一路向西,迅速超越到預定位置之前,然后轉頭向北,繞過了西吉斯蒙德的軍隊和當地貴族的主要要塞,趕上了吳王率領的殘部。
不過這個時候,他們才發現,吳王這邊的情況已經好轉了不少。這個自稱是王后的法國公主,在他們之前,就趕到了吳王軍中。她帶來了一支援軍,還幫吳王把之前散落的人,陸續集結起來。讓這邊,又有了自保的能力。
軍隊里大部分人,都是在阿勒曼尼地界集結起來的,一開始都不認識她。她的“王后”宣稱和“法國公主”身份,雖然沒人出來否認,但也沒法立刻說服這些阿勒曼尼士兵。而且,大家也沒怎么聽說過女人領兵的事情,她是不是真能比吳王、還有西吉斯蒙德靠譜?恐怕沒人敢保證吧。
當然,大家倒也不至于不尊重她。托馬什神父等人,私下里都認為,讓娜公主和她手下那伙人,也是一種傭兵團。和他們自己一樣,也算是“帶資入股”的——只不過他們投奔吳王,是因為貴族們太不干人事,因此需要一位有權威和聲望的人來領頭,建立一個更好的制度。而讓娜公主和那些法國人,則是為了榮耀、官職和財富,覺得吳王這邊值得投資,才來加入的。
讓娜公主帶來的這種群體,如今其實很常見。因為英法之間的停戰,也有段時間了。
按法國人的說法,在1360年,法國在普瓦捷敗給英軍之后,雙方簽署了《布勒蒂尼條約》。法國方面需要支付巨額賠款,贖回國王約翰二世和大批被俘的貴族們,并且承認英格蘭位于阿基坦和諾曼底的大片領地。
英王愛德華三世的思路是,通過這個條約,讓自己的控制區在法理上也成為英格蘭王國的一部分,而不是和之前一樣,只是作為法國的一個公爵,擁有這片領地。要不然,就算占領了這些領地,他在法理上還是需要認法王為封君,很容易被對方找借口介入,乃至剝奪領地,天生就低了一頭。
所以,條約規定,英格蘭國王是“阿基坦的領主”,而不是“阿基坦公爵”,也就是說,不再需要以阿基坦公爵的身份,對法蘭西國王宣誓效忠,也可以擁有這些土地。而作為報償,英格蘭國王將不再宣稱法蘭西的王位。
這些規則,聽起來就很麻煩——而且事實上也是。別說托馬什神父他們這些基層教士和普通農民了,連專門搗鼓這些事情的貴族都嫌煩。費這么大力氣,就是希望切割英法之間繁雜的封建關系,讓英格蘭真正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為此,在領土和王位這些問題上,反而見好就收就可以了。反正打了這么久,大家也清楚,以英格蘭的實力,就算打了幾場經典勝利,也不指望能一舉奪取整個法國了。
法國方面也接受了這個條約,并把注意力轉移到安穩內部上。約翰的兒子查理五世是個很有能力的國王,在他的統籌下,法國花了五年時間恢復實力,然后借口愛德華不遵守條約,廢除了之前的約定。
法國這次穩扎穩打,雙方沒有再爆發克雷西和普瓦捷那種規格的大戰,而是在查理的規劃下,通過一系列戰爭和代理人戰爭,消滅布列塔尼和納瓦拉的親英格蘭勢力,剪除英格蘭的羽翼,蠶食他們的領土。
雖然戰斗還是有輸有贏,但法國的體量優勢,得以體現出來。法國打輸幾次,其實也沒有什么問題,但英格蘭一旦打輸,就會喪師失地,遇到巨大麻煩。
而且事實證明,在他們認真組織,不犯嚴重錯誤,導致自己硬送的情況下,就算是愛德華、黑太子的軍事才能,也很難再取得一次史詩級別的勝利,一舉在戰略上翻盤。1376年,黑太子去世;次年,愛德華三世也去世。這時,英格蘭的領土,已經被蠶食得只剩下波爾多周圍一帶了。
這之后,英格蘭王國陷入了繼承紛爭,無暇再顧及法國的情況。1380年,查理五世也去世了,他的兒子查理六世在繼位不久,就精神病發作,法國也開始陷入了內亂。
目前主要的矛盾,是法國大貴族們互相爭權。雖然有時候也會動兵,但大部分沖突,還是兩邊相互煽動支持者為主。去年,也就是1413年4月,勃艮第公爵約翰就成功煽動了巴黎的屠夫再次造反。
這些造反的屠夫,是行會里的一個派系,被稱為“剝皮者”。他們的領袖名叫卡博奇,因此這次暴動也被稱為“卡博奇起義”。屠夫們帶著特有的白色帽子,攻占了巴黎的各處要地,抓捕阿馬尼亞克派的成員。他們還再次成功攻陷了巴士底獄,將守衛在這里的市長斬首。
整個行動,其實都是約翰的顧問們在年初就計劃好的。起義成功后,城里的三級會議順勢提出了新法案,要求限制國王的權力,把更多的財政權賦予議會。這會兒國王已經瘋了,讓他簽什么就簽什么。所以法案也就得以通過了。
然而,屠夫們和勃艮第派的貴族,在城里還是橫征暴斂,中飽私囊,這種行為,引起了其他市民的不滿。八月份,市民們聯絡了阿馬尼亞克派,再次發動起義。約翰和卡博奇匆忙逃走,于是之前的起義者也被驅逐了。
法國那邊,現在就天天都是這種破事。
兩派的貴族,其實都不干凈,和他們嘴里“為了法蘭西,為了國王”之類的口號沒有什么關系。勃艮第公爵控制的低地地區,需要英格蘭的羊毛,因此堅決反對和英格蘭開戰。因為他們勃艮第商人,還得和英格蘭做生意,不能傷到了自己的錢袋子。
阿馬尼亞克派雖然標榜自己不親英,但這只不過是因為勃艮第人和英格蘭人有商業合作關系,提前搶占了生態位。在爭斗中,為了防止英格蘭徹底倒向勃艮第,阿馬尼亞克派不惜割讓吉耶納地區,收買英格蘭人。
至于巴黎市民,就更不用說了,這幫人勾結外人對付國王,都不止一回兩回了。現在的局勢,其實就是奧爾良、勃艮第兩個大邦,和巴黎這個核心城市,為了自己的地位,爭著比誰賣國快。讓同樣在內亂中受創的英格蘭,得以恢復過來。
很多下層貴族和鄉紳,對于這種情況都并不滿意。一方面是這種樸素的情感,更重要的也是現實原因。
法國農業發達,人口眾多,騎士階層常年數量過剩,非常需要新的地方開拓。因此,他們才一直是十字軍的骨干之一,因為哪怕是去耶路撒冷闖蕩,都能拉到一大堆人。
戰爭,是這些人得到提升的最快方式,而現在,偏偏卻沒有什么正經的戰爭。各派之間的各種難繃陰謀和低水平政斗,像戰爭一樣制造動蕩,妨害生產,卻沒有像正經戰爭一樣,帶來機會和榮耀。
更加難繃的是,連英格蘭那邊,都打不起來了。
讓娜公主說,她二姐伊莎貝拉本來嫁給了英國國王理查二世,理查在政變中被弒后,英格蘭那邊希望她改嫁給亨利。不過法國方面沒有同意。亨利對此耿耿于懷,希望發動戰爭,迫使法國接受聯姻,重新承認他家祖傳的、對法國王位的宣稱權。
但是,英格蘭議會自己都不接受這個愿望。議會認為,現在這個情況就很好了。而且按照《布勒蒂尼條約》,國王不是已經放棄了法國宣稱了么?
雖然現在英格蘭的大陸領地縮水嚴重,《布勒蒂尼條約》已經成了廢紙,但為了被法國奪取的土地,和法國開戰,還是太不值得了。
議會里的貴族們,同樣在和法國人做生意。在他們看來,現在和平已經維持了這么久,大家都形成慣性了,已經成了當今外交的主旋律。沒有必要為了曲曲領土問題興師動眾,那點地方,讓人家占了又能怎么樣。所以就算條約已經沒什么價值了,議會那邊還在堅持恪守呢……
現在,法國,包括阿基坦、布列塔尼那邊的騎士們,都處于閑著沒事兒干的狀態。當地的這些低烈度沖突根本用不上這么多人,導致很多人開始四處去當傭兵,找工作賺錢。
讓娜公主雖然混的好像也不怎么樣,但畢竟還有身份和人脈。去吆喝一聲,就能拉一批人來。現在這個拉海爾,好像就是那邊的傭兵頭子。
當然,要是按這個說法,那么讓娜公主自己,其實都是個領地沒著落、上升空間有限的狀態。甚至可以說,除了自己是個女性,她跟之前那些有名的傭兵頭領,其實也沒有太大差別。
畢竟,被家里排擠走的公主這個身份……不看性別的話,其實跟十字軍的風云人物博希蒙德之類,都差不多了,連被叔叔趕走、被迫去君士坦丁堡冒險都一樣。
只不過,按大家流傳的說法,這會兒蒙古人運營的東羅馬,沒有當初的希臘人那么好欺負,導致公主的東方冒險不太成功,只能灰溜溜又跑回來。這大概,也屬于是一種破落貴族吧。
所以,比起王后什么的,阿勒曼尼士兵往往更習慣于把她看做一個傭兵將軍,因為她這個角色,比起公主,真的更像是個女性的傭兵騎士頭頭。在她收羅了一群來路各異的士兵,成功擊退了幾次當地貴族和西吉斯蒙德前鋒的追擊之后,大家反而更加如此確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