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還不想介入過多。”對于這些事情,郭康的態度倒是很明確:“他們的態度我倒是了解了,但是在我看來,現在直接進場調停,還是太早了。”
“現在不是個機會么?”喬鋒提醒道:“不止我們這邊在努力,公教世界的君王們也在試圖借機提高自己的影響力。西吉斯蒙德這么活躍,就已經證明這里頭的好處有多大了吧。”
“你放心,有好處不假,但他是吃不到的。”郭康聽了之后,反而更加篤定了。
“這是為什么?”喬安娜也有了興趣。
“我只聽說過有實力的君主,靠著外交,來給自己增加優勢的做法;但從來沒聽說過實力不足,單靠外交給自己增加實力,就能取得優勢的。”郭康搖頭說:“這種所謂的影響力,就只能哄哄人。但凡有點常識的人,誰會上當?”
“阿勒曼尼王國,是黑森林里的野蠻人,靠著到處征伐,建立起來的國家。按理說,他們自己才最應該知道,比起冠冕堂皇的信仰,蠻力才是他們最根本的依仗。”他聳聳肩:“我可不覺得,他們會把這都給忘了。顯然,就是他實力不足,只能這么扯虎皮,指望能唬住大家了。”
“那你現在準備怎么辦?”喬安娜問。
“我給王師父說了,我們看戲就行。”郭康回答:“他想表演,就讓他表演唄。”
“如果我們也借助自己的影響力,給公教世界施壓,阻礙他的計劃,那么他們遇到什么問題,都能把鍋甩給我們,說都是我們使壞導致的。所以,我才不會蹚這渾水呢。”
“要我說,不但不要反對,反而要給他支持。無論發生什么事情,我們在官面上,都要贊同公教教會解決內部分裂的各種嘗試。我們自己是推崇統一的,所以也支持他們解決內部問題,為了尋找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而努力。”
“反正我敢肯定,那邊的亂象,早就超出了西吉斯蒙德的能力。他非要去出丑,我們當然贊同。等大家看夠了他的滑稽表演,被他折騰夠了,就自然更清楚誰才可靠了。這個時候,我們再出場,才是效果最好的時候。”
“這樣啊,明白了。”喬安娜思索了片刻,點點頭:“那現在就只要積蓄力量,就可以了吧?”
“是的。”郭康點點頭:“而且說實話,我不信任其他幾個教會。比起當別人的下屬,肯定還是割據自立更舒服。這種事情,不止世俗統治者會這么想,宗教方面也是一樣的。”
“但我們教會的最終目標,是建立和天上之國對應的地上天國。就像只有一位天父,一個天堂一樣,地上也只可能有一個天國存在。這就和其他教會組織,有了無法解決的矛盾。所以,大家或許可以合作,但指望能夠和平地實現融合的目標,我看是不可能的。”
“我想,現在,我們就盡量多和其他人接觸,尋找有誠意的人,和他們建立合作。因為這個矛盾,是組織和組織的矛盾,而不是針對某個個人的矛盾。讓更多人樂意加入我們,對我們的事業,就會更有好處了。”
“那得看這個天國,你們準備如何建成。”喬鋒想了想,說:“如果靠你們一個國家,和你們教會自己,就可以實現,那其實不用管其他人。因為你們如果成功了,其他教會就完全沒法論證自己的合法性,不用做什么,他們的信徒就會來投奔你們,這些教會也就會自然瓦解了。”
“不過,如果是需要先統一人間的信仰,然后才能達到條件,實現地上天國,那么就得直接和其他教會產生沖突了。在別的國家,推行羅馬國教,恐怕也會遭到當地世俗領主的抵制。這種情況,在神學和組織上,應該分別怎么對付,我就不了解了。”
“哦,這兩點其實也不矛盾。”郭康回答。
“因為這里有個誤會,那就是羅馬并不是一個國家。”他糾正道:“羅馬就是我們的世界,羅馬城就是我們這里文明的象征。平時我們所說的‘國家’,嚴格來說,是一種低于羅馬的組織。二者在理論上,是不能并列的。”
“只不過,現在的羅馬還是太弱小,所以在各種實際場景下,更像是一個普通的國家,而不是‘羅馬’這個概念本身。哪怕是古典時代,羅馬最強大的時刻,和這個理想狀態,也差距不小。”
不過,隨著羅馬的復興,他肯定可以恢復起來,越來越接近于完美的狀態。而最終,處于完美狀態的羅馬,就是那個‘地上之城’本身。”
“同樣,羅馬本身就包含了統一這個概念,所以我們復興羅馬的行動,才是到處收復故土,乃至前往古羅馬人都從未到達過的地方。在統一的過程中,肯定要消滅和吞并那些不服從教化的蠻族國家。”
“所以,其實不存在一個國家能不能實現地上天國這個問題。因為實現地上天國的過程中,我們越來越完美,就越來越不是一個國家了。”
“同樣,也不存在不同國家一起建立地上天國的可能,因為只有羅馬的文明,才具備這個條件。在建立的過程中,我們也要逐步教化蠻夷,實現統一。因此,在完成建立之前,其他國家,就都會逐步被羅馬取締;蠻族的民眾,也都會被羅馬教化。如此以來,才有了建立地上之城的前提。”
“不過,這種事情還是太遙遠了。完美之城也不是念幾句經就能念出來的,我們暫時用不著考慮這么多。”他搖搖頭:“大家能達成一個基本的共識,我看就已經足夠了。”
“我沒有系統學過這些,不是很懂……”喬鋒似乎聽得有點暈,回答道:“不過你放心,我們這次來,就是為了配合你的。來之前,我就和他們幾位說好了。有什么需要傳達的,盡管給我們說就行。”
“好的。”郭康點點頭,順口問道:“卜列東教授現在還在教希臘神話么?”
“還在教,不過他又改變研究重點了。”喬鋒說:“之前還在研究拜火教呢,這兩年又搞了些道教的書,開始硬啃了。他給我大哥寫信感謝贊助的時候,還說,他現在認為,道教因素的影響,才是你們拜上帝教成功的原因,也是大家之后需要重點學習的對象。”
“啊?還挺懂的啊。”郭康有些意外地嘀咕道。不過想了想,人家畢竟是能在歷史上留名的學者,這點本事應該還是有的……
“我還問他,要不要回老家去做研究,因為你們那邊的中原資料肯定更多。我們這邊的講座,讓他學生來帶就行了。”喬鋒說:“不過他好像不太樂意,說他的家鄉是米斯特拉斯,不是新斯巴達,所以不想回去。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老頭生悶氣呢。”郭康倒是不意外:“他的家鄉米斯特拉斯,本來就是斯巴達遺址旁邊的一個城市。這些年,‘斯巴達主義’很流行,尤其是伯羅奔尼撒的年輕人,經常四處活動,呼朋引伴,宣傳這套理論。米斯特拉斯因為離得近,被他們稱為‘新斯巴達’。時間長了,當地官府自己都接受了這個名字。這和卜列東的研究,是矛盾的。”
“哦,理論沖突了是吧。”喬鋒恍然大悟:“不過我看他現在也不堅持說大家都是希臘人了,也開始說羅馬認同的問題了。”
“他的理論,本質上還是為了國家服務的。國家越小,處境越危險,認同的范圍也就越會跟著縮小。尤其是恢復故土沒有希望的時候,學者們就傾向于把已經丟失的部分開除出自己族群的行列,以保持信心和團結。”郭康攤攤手:“這種事情不奇怪,其實也不是第一次見了。”
“而等到國家的范圍不止是希臘語人群的時候,羅馬人這個概念,就更加重要了——你看,就和剛才說的一樣,希臘只是個民族國家,而羅馬就是羅馬。當羅馬的回歸成了定居,這個理論就可以升級了。”
“他跟人吵架,我記得也是類似問題。”郭康拍了拍腦袋,想了下:“哦對了,是當初他考證說,他們那一帶的人,都是當年希洛人的后代,甚至建議按照古典時代的方式,組織‘希洛人’士兵。”
“這個理論的主要目標,是證明幾千年來,大家一直是這里的住民。這樣,就有了更加堅實的證據,證明我們對這里統治的合理性。”
“拉丁帝國建立之后,有不少西歐學者,就開始論述希臘人實際上是遷徙過來的斯拉夫人的。這樣一來,他們對希臘地區的征服,就只屬于黑吃黑,憑本事搶地盤,而不是欺負原主人。承擔的罵名,也就低很多了。而卜列東的理論,就能反駁這類說法。至于軍制和名字什么的,其實是附帶產物,基本是用來激勵大家不要忘記祖先,要堅決對抗蠻族的。”
“不過,時代發展太快。他這個理論很快開始過時了。在很多伯羅奔尼撒半島的很多公民看來,卜列東的這套說辭,就有些莫名其妙。”
“尤其是年輕一代,他們出生的時候,不管是海對岸跑來入侵的土庫曼部落,還是拉丁帝國遺留的貴族和土匪,都已經被剿滅完了。”
“現在,根本沒有蠻子敢來聲索對伯羅奔尼撒的主權。哪怕真有西歐學者還這么說,大家也不會感受到威脅,進而一邊氣憤,一邊趕緊重視起來,準備防御;相反,大家只會覺得有些滑稽,就像看到小丑表演一般,不會太放在心上。他們的第一反應,甚至可能不是‘蠻子害我之心不死’,而是‘這蠢貨是不是犯病了’。但是,隨之同步的,是老頭子費勁心思構筑的理論,在他們看來也屬于畫蛇添足了。”
“而且,大家普遍更崇拜強者,認同的是當年聲名赫赫的斯巴達人。他們的訴求,也不是老教授提倡的,動員所有平民,哪怕是卑微的普通希洛人,一起團結起來,保衛自己的家園;反而是想要和文學作品里的斯巴達人一樣,不但要像英雄一般守衛家鄉,更要打出去,把敵人打的心驚膽戰,乃至在貌似強大的大敵的首都,都留下自己的足跡和威名。這樣一來,卜列東的說法,自然就有些‘窩囊’,不容易被認同了。”
“原來是這樣。”喬安娜一幅開了眼界的樣子:“你怎么了解的這么清楚啊。”
“哎呀,見識多了就知道了。”郭康擺了擺手。
“那他們到底誰的說法對啊?”喬鋒也很好奇。
“斯巴達人只是個身份,而且城邦時代結束后,都沒有多少斯巴達人了。血緣上來看,大家確實應該都是希洛人。卜列東教授的考證是更準確的。”郭康回答:“不過,這個問題已經是個……更高層次的問題了。所以,也就沒法直接判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