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120章 大元的謚號沒有抄襲,只是借鑒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最新章節列表 >> 120章 大元的謚號沒有抄襲,只是借鑒

120章 大元的謚號沒有抄襲,只是借鑒


更新時間:2025年03月08日  作者: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分類: 玄幻 | 原生幻想 | 輕小說 | 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除了這兩個領頭的人之外,還有不少隨行人員。其中一些,也是郭康有所了解的。

準備參加宗教大會的,除了卜列東,還有其他幾名學者。

和他并排的一位老人,是著名的神學家曼努埃爾·克里索洛拉斯教授。安東尼奧的爺爺開辦學園的時候,請來的第一位講授希臘文學的大師就是他。據說,他是七百年來,北意大利第一位系統傳授古典文學的人。因此,他在意大利的弟子也為數眾多,頗有影響力。

原本的歷史上,他后來接到了母國的任命,作為巴列奧略王朝的使者,參加西吉斯蒙德主持召開的康斯坦茨會議,但在半路上突然去世,沒能完成趁著大公會議的機會,向公教世界請求援軍的任務。

不過在這邊,雖然西吉斯蒙德依然努力召集大會,試圖結束公教教會的大分裂,去年也已經在康斯坦茨商定了大會的議程,但由于紫帳汗國的存在,導致眾多僧俗人士,都更加搖擺、觀望。

現在的君士坦丁堡方面,根本不需要西方的增援——甚至經常想要主動打他們。因此,克里索洛拉斯也沒有得到使命,還在佛羅倫薩、威尼斯和羅馬等地,巡回講學。郭康看他這樣子,還挺有精神的,也不像有什么疾病。也不知道他在康斯坦茨的突然身亡,是不是真有什么陰謀論的東西……

他們兩人也都帶了不少學生過來。卜列東身邊的年輕人,叫庫爾特西奧斯。在郭康印象里,他早年也是和老師一樣,屬于支持各教會融合的神學家。不過到了后來,可能因為對西歐人過于失望,他開始轉向反對公教教會。

而他最出名的神學成就,還不是與公教教會的相互辯論,而是面向天方教的時候,聲明自己信仰的核心,尋找雙方都能接受的共識——因為他是1453年之后,第一個被任命的牧首,經常去回答穆罕默德二世和其他奧斯曼人對于神學方面的疑問。

這會兒,他還只是個學徒。不過,按照紫帳汗國確定的宗教方案,今后這方面的工作,估計也是少不了的。

另一個年齡稍大的學生,是特拉布宗的貝薩里翁。和老師不同,他更主張調和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的理論。雖然年輕,但他在意大利也有了名聲,尤其是在宗教界。

按歷史發展,他今后應該會更有名氣——貝薩里翁主張節制欲望,改革過于腐朽臃腫的教會,這個理念很合乎如今公教教徒們的希望。再加上他學識淵博,品德也好,在教會內外贏得了眾多本地人的支持,以至于他一個希臘人,在意大利當了主教。

當時,羅馬城里,奧爾西尼和科羅那兩個家族爭斗不休,很多人,乃至高級教士,都對此十分厭倦。因此,他一個外人,反而兩度被推舉為教宗候選,不過因為法國人的反對,沒有成功。

作為補償,教會任命他遙領君士坦丁堡宗主教。由于大家都認可他是立場中立的忠厚長者,之后的各種重要儀式,包括推舉新教宗,也都讓他來主持。總之,也是個很靠譜的人了。

除了他們,還有一些神學和哲學學者,也隨團來訪。喬鋒說,他們都是支持東西兩個教會合并的人,所以也一起趕來了。

“隨團人員里,還有一些是我們城市的藝術家,也一起來這邊采風了。”他說著,又給郭康等人介紹道:“這位是多納泰羅先生,我們這里最杰出的雕塑家。不知道您有沒有見過他的作品。”

郭康對于藝術其實不太懂。娘娘廟那邊,倒是有不少壁畫和雕塑,教會也定期組織藝術家進行比賽,選取優勝作品,送往各地教堂,作為陳列。按王大喇嘛他們的說法,通過藝術品,能夠讓信眾最直觀地感受到信仰的力量,所以這筆投資,是非常值得的。

不過,郭康還是覺得,有的是其他更值錢的東西。他在修道院里的實驗室,就一直缺錢。各種研究,像是無底洞一樣,把教會撥款、他自己的零花錢,乃至幾個安達友情贊助的費用,都給吞得一干二凈。所以,只要能省錢,他一般都盡量省一點。修道院里,也沒有什么藝術裝飾。

所以,他也只能禮貌地和對方握握手,表示期待他的作品。

不過,旁邊的孫十萬,似乎受到了啟發。

“貴城有這么多能工巧匠,可謂是文教興盛了。”他主動問喬鋒:“既然雕刻手藝這么高超,我也想出點錢,請他為我大元歷代的名人塑像。也和這邊一樣,用于公共場所的展覽,以示不忘故國。不知閣下覺得如何?”

“我沒意見的,只要他工期排的過來就行。”喬鋒回答:“你們有多少訂單?”

“先做個圣武皇帝的雕塑,看看效果吧。”孫十萬想了想,說道。

“這是哪位啊?”喬鋒沒聽明白。

“這是成吉思汗的謚號。”孫十萬告訴他:“自從太廟建成之后,世祖就追封曾祖父也速該為神元皇帝,祖父成吉思汗為圣武皇帝。之后的列位先帝也都有追謚。正式場合,我們都會如此稱呼的。”

“哦哦,這樣啊。”喬鋒立刻點點頭:“我記得他有畫像的,那應該沒問題。大元的文教,也很興盛啊。我還以為自己讀了不少書,但這謚號,我之前都沒沒怎么聽說過。”

“咱們又不是禮部的官員。看歷史的時候,知道是哪個人就行了。”郭康特意安慰他一下:“不然,就元朝那個稱號、官職的堆迭水平,得背大半天才能記住。”

“而且,謚號的重復也很多,記這個容易弄混。還是按照不容易混淆的名稱最好。”他想了想,補充道:“我記得,這個神元皇帝,是北魏的祖先拓跋力微;圣武皇帝,是拓跋詰汾。這些,都是元朝直接抄北魏的吧。”

“不不不,怎么能叫抄襲呢。”孫十萬一聽,連忙擺手說道:“這是我們……借鑒一下他們的經驗而已。建立北魏的拓跋鮮卑,也是源于室韋之地。有人說,這兩個詞就是一個來源。世祖應該就是想參考北魏故事,看他們是如何融入和治理中原的。這些追封的謚號,也是致敬人家的吧。”

“……好吧。”他堅持這么解釋,郭康也不好繼續說什么,只能作罷了。

和大家都見了面之后,郭康便囑咐隨行人員好好招待客人。按照日程,學者們和騎士團的代表們,要去和公教使團先會個面,而郭康也要去見其他人。于是,眾人就相互告別,各自散去了。

“你們帶來這么多人啊。”路上,郭康對喬鋒說;“王師傅給我說,這次沒有什么辯論或者正式會談,單純就是讓大家碰個頭的。其實也沒必要把學者們都拉過來。”

“那只是表面上的說法吧。”喬安娜在旁邊插話道:“這話的意思,應該不是不辯論,而是不會舉行公開的辯論。”

“這樣啊。”郭康還真沒仔細想過。

“大家總不能白碰頭吧。”喬安娜攤攤手,笑道:“我們家就是和公教教廷打交道起家的。按我們這么多年的經驗,但凡公開的事情,一般都只是個給人看的結果,而不是過程。”

“越是制度成熟、組織比較官僚化的地方,越是如此。因為他們已經有一系列的規則,在召開大會之前,就讓大家達成一致了。最后那個公開辯論……也不能說都是假的,但結果往往早就確定好了,大家只是表演一下就是了。”

“相反,要是真的在公開大會上吵起來,那就說明協商機制已經失效,這會估計也難辦了。最近,因為教會分裂的問題,這種會議也開過不少回,大家吵得可厲害了。結果,也從來沒有解決問題。”

“這倒是。”郭康點點頭,承認道:“不過也沒我什么事情。之前,也沒認真想過……”

“你不是負責人么?”喬鋒奇怪地問。

“不是,我也是來露頭刷個臉的。我在開羅還一堆工作呢。”郭康回答:“吳翰他們留這兒就行了。這邊沒我事情的。”

“都把你派這兒了,怎么可能沒有事情。”喬安娜無奈地說:“你自己沒認真想吧。你都來這邊了,各派能不來找你么?以你這個身份,和在拜上帝會里的威信,就算自己不想,大家難道不會讓你表態?”

“哪怕你誰都不見,什么都不說,也是一種表態了。”喬鋒補充道。

“哎?”郭康還真沒想到這一層:“我去,我說怎么這么積極。死老頭子又坑我干活……”

“也不用著急,我看你們教會準備的還挺充足的。”喬安娜勸道:“其他人也都是帶著合作的目標來的。起碼我們這邊,也是可以配合的。”

“對,馬泰奧樞機一直是親東方派的。教廷這次讓他帶隊來,意圖已經很明確了。”喬鋒也說:“父親那邊的消息說,教廷里很多人,對西吉斯蒙德的調停,都不抱信心。”

“現在,很多基層修士也在給主教們施壓,說信眾越來越不滿于教會的現狀,呼吁盡快做出改變。另外方濟各會也警告教廷,如果不能盡快解決教會內部的各種齟齬,民間的不信任情緒和各地的異端傾向,只會越來越嚴重。”

“不少人認為,既然要找人幫忙調停,那么與其找不靠譜的西吉斯蒙德,不如找你們。羅馬城里,一些教士也開始公開表示,當初把你們當做異端,是教會在墮落和混亂時期,做出的嚴重錯誤的判斷。目前看,你們才是教會發展的正確方向,也是天父給大家展示的樣板。所以,現在必須得指望你們來幫忙了。”


上一章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