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115章 教堂要過火,圣杯要過刀,波西米亞人要換種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最新章節列表 >> 115章 教堂要過火,圣杯要過刀,波西米亞人要換種

115章 教堂要過火,圣杯要過刀,波西米亞人要換種


更新時間:2025年03月01日  作者: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分類: 玄幻 | 原生幻想 | 輕小說 | 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了解了一些情況之后,脫歡也覺得,郭康的想法應該沒什么問題。

“我之前主要是擔心,埃及人不能接受我們設想的羅馬國教。”他說:“不過,如果一切順利,那就按照計劃放心去做吧。看看能不能把這些軍事修會的優勢,都發揮出來。”

“信仰這東西……”郭康嘆了口氣:“這話本來不該我們說,但其實,上次那個約翰爵士,講的才是大實話。很多時候,宗教之間、宗教內部的沖突,都只是世俗矛盾的表現而已。”

“就像波西米亞那邊一樣。為什么胡斯派傳播的這么快?因為隨著經濟發展,民族之間、窮人和富人之間,矛盾都愈演愈烈。大家早就需要一個由頭,去反對敵人。”

“這個時候,教會恰好由說日耳曼語的阿勒曼尼教士掌握,那么,一個說捷克語、反對教會貪污腐敗的教團,就正好合乎大家的需求。既可以用來反對阿勒曼尼人,也可以用來逼迫教會減少搜刮,緩解窮人身上的壓力,讓大家一致對外。這樣一來,波西米亞本地人,肯定會積極參加了。”

“這么說來,確實有道理。”王大喇嘛贊同道:“教義上反對公教教會,文化上屬于波西米亞本土,利益上要求照顧窮人,這三點,應該就是胡斯派最核心的特征了。也是因為如此,才會異軍突起吧。”

“那你們覺得,這幾個特征,哪個最重要?”脫歡問。

“肯定是照顧窮人。”郭康不假思索地說:“另外兩個也是表象,是為了這個目標服務的。你看,離開了波西米亞之后,他們就不怎么在乎這些問題了。杰士卡隊長和漢斯大師,關系甚至還挺好的。我們剛出征那會兒,他就請老漢斯,去教手下的人劍術。老漢斯是阿勒曼尼人,信公教,也沒見他們有什么矛盾。”

“好像是哎。”脫歡一下明白了:“我之前都沒注意到。”

“你那會兒跟他差不多,忙過頭了。”朱文奎插嘴道:“其實他們教了挺長時間了。那些波西米亞人很勤奮,而且大家也不藏私,有什么就都一起去學習,還會互相幫著教。”

“老漢斯的幾個絕招,號稱叫‘大師之擊’。波西米亞人也不管難度如何,什么都去學。我上次去的時候,看到他們所有人都在訓練,連營地里搞后勤的農夫,都在那兒練‘大師一擊’。你看人家這個氛圍,肯定能學好。”

“教義里的一類關鍵要素,叫做‘禁忌’。沒有禁忌,不同的教義就沒有區分性了。但是,按我們的研究,大部分禁忌,來源其實并不宗教,反而是很現實的。”郭康解釋道:“或者說,宗教只是給這些禁忌,提供了一個便于讓大家理解和遵循的理由。”

“我和威克里夫學說的追隨者聊過,也見過胡斯派的修士。這些新興教派,普遍都反對各種人文科學,總之就是抵制一切過于復雜、自己看不懂的東西。但另一方面,他們卻不抵制技術和工藝。這種情況,在全歐洲都很常見。我年輕時,四處游歷的時候,就見過很多了。”

“而原因,也并不復雜。這些教徒的反智傾向,所針對的目標,也不是智慧本身,而是操縱‘智慧’來愚弄人們的‘智者’。”

“歐洲的教育普及率太低,百姓嚴重缺乏常識,對于很多基本知識都沒有足夠的判斷力。而掌握知識的人,也沒有像中原的先賢那樣,組織起可靠的教育體系,反而經常借助信息上的優勢,為了自己或者雇主,制造謊言,坑害民眾。”

“而老百姓也只是沒文化,不是真傻。這么多年下來,多少也了解這些學者的把戲,自然會本能地懷疑他們了。相比而言,新興教派的基層教士們,雖然文化水平也不怎么高,但至少樂意和民眾站在一起,給他們提供基本的教育。他們帶來的知識,民眾就不會反對了。”

“而那些生產需要的技能,還有戰斗需要的知識,自然也會被排除出‘危險知識’的行列,不被當做禁忌。因為這種禁忌,其實也沒有什么神圣的來源——單純就是被坑出經驗來了。所以,他們找個阿勒曼尼師父學劍術,雖然也是知識的一種,但并不會覺得,這都算觸犯禁忌了。”

“別說普通百姓了。我們那邊的神學家和哲學家研究的東西,我自己都看不懂。”王大喇嘛也笑著說:“那幫人太不說人話了,天天都不知道念叨著什么,就讓大家聽從他們。那大家肯定要防著,免得被騙的。”

“原來是這樣。但要是形成了習慣,改不掉了,怎么辦?”脫歡好奇道。

“這是習慣的代價,而不是宗教的代價。”王大喇嘛如實說:“就我們見到的各種情況來說,改變教義比改變習俗簡單多了。所以,一般來說,是宗教給習俗讓路,而不是反過來。教會遇到的問題,也不是教義變化太少、太過死板;反而往往都是改的太多,靈活過頭,導致異端頻發了。”

“而改變習慣,才是最難的。讓一個地方的習俗變得更好,才是真正的教化。我們教會的‘教’,本來也應該是這個含義。”他搖搖頭:“可惜,無論是中原還是我們這邊,能做到的人都太少了。誰要是能成功實現,那么無論在哪個文明里,都可以算個圣人,足以被后世一直銘記了。”

“一般來講,民眾日子過得越艱難,被欺壓越嚴重的地方,教育水平就越低。百姓無從獲取有用的知識,就只能依靠最簡單的經驗總結,躲避一切可能的危險,以求自保。這些習俗禁忌,就越牢固。”郭康想了想,說:“所以波西米亞那邊,算是情況還好了。埃及的平民,反而要麻煩一些。”

“我一直覺得,埃及這邊的教育水平,要比歐洲整體都高不少呢。”脫歡說。

“這倒是沒錯。但在整個地中海世界,教育水平這個概念,只能覆蓋一小部分人。沒法和中原一樣,簡單地用學者們的文教水平,估計當地的教育風氣。”郭康搖搖頭:

“在中原,有勸學的傳統。尤其是科舉制出現之后,民間的教育基礎,和高級文人的數量,一直有一定關聯。文教興盛的地方,從事學習的人,基數就比較大,考出來的文化人也會比較多。但在這邊,絕大部分百姓的受教育情況,和這個地區的教育水平,是沒有關系的。想評估百姓的文化水平,可能還不如看基層的正規教堂數量,來的更準呢……”

“至于波西米亞那邊,是出了意外情況。”

“他們那個國家,是盧森堡家族的主要根據地,所以,歷代阿勒曼尼王,都會調動力量,進行建設。比如在歐洲,大學是給國王和貴族們提供顧問的重要組織,在教會里有很大的話語權。為此,之前的國王查理四世,就在布拉格建立了大學,來和巴黎分庭抗禮。”

“由于得到了整個阿勒曼尼地區的支持和投入,布拉格大學規模十分龐大。在查理末期的黃金時代,據說有十一萬學生在這里就讀。哪怕經過內亂,到1408年的時候,依然有兩百名博士和碩士,三百名學士,以及三萬六千名大學生。”

“但是,布拉格大學,乃至波西米亞教會的高層,大部分都是阿勒曼尼人。學校里的權力劃分,對本地人也很不利。巴黎大學那邊,學校的自治機構,由法蘭西、皮卡第、諾曼底、英格蘭四個同族會組成,每個同族會有一票,因此,法國人總能在投票里占據優勢。布拉格大學也模仿著設立了四個同族會,但它們是波西米亞、巴伐利亞、薩克森和波蘭。其中,波蘭學會里,也有大量是阿勒曼尼人。結果,人數最多的波西米亞本地人,反而沒有對應的權力了。”

“后來,波西米亞國王瓦茨拉夫迫于本地人的壓力,提升了他們的投票權,宣布波西米亞同族會有三票,和阿勒曼尼人對等。但阿勒曼尼人又不能接受了。命令下達之后,當天就有兩千名學生離校,以示抗議。幾天后,陸續又有三千人選擇離開。這些阿勒曼尼人回到了老家,自行組建了萊比錫大學,和布拉格分庭抗禮。”

“然而,學校的主要資助者,就是更加富裕的阿勒曼尼貴族和富商。教會和一些慈善團體,也會贊助貧困的教師和學生,但這些組織,也基本都是被阿勒曼尼人掌控的。阿勒曼尼學生集體出走之后,很多贊助也斷掉了。師生的日子,也更加貧困了。”

“這種情況下,一些人選擇借錢上學,結果欠了猶太人一屁股債。還有人則開始找地方打工。而就算是學校里的老師,待遇也十分微薄,只能到處找兼職做。因此,很多師生選擇去其他地方當教師,來補貼學業。”

“最麻煩的是,哪怕學成之后,他們也沒法獲得好點的職位,因為整個偽神圣羅馬內部,肥缺也都被阿勒曼尼人壟斷了。就算波西米亞學者比較多,大家也只能去基層教會之類的地方搶個編制。到最后,連教會都裝不下了。”

“結果,從最高級的布拉格大學以下,眾多有知識的人,都只能去鄉間,乃至上塔博爾山之類的地方去了。而這些意外情況,反而導致這段時間里,波西米亞的教育水平提高了很多。胡斯派的眾多變化,也是因為這些客觀條件,才得以做到的。”

“我就說么。他們這么搞下去,都有點中原的意思了。”脫歡了然地點點頭:“這也是好事啊。”

“我之前還是低估他們了,沒想到你評價這么高。我們可以考慮下之后怎么辦了。假以時日,這地方應該會出現一個大國吧。”

“恐怕沒這個機會。”郭康搖搖頭。

“為什么?”脫歡更加好奇了。

郭康沉思了片刻。

論起戰斗力,胡斯派軍隊確實是劃時代的。而且,他們真正強大之處,并不是武器本身——實際上,十字軍也很快學會了車陣,甚至制作了更為精良的戰車。但雙方屢屢交手,十字軍還是經常一敗涂地。火器和車壘,也都送給了胡斯軍,西吉斯蒙德都快成運輸隊長了……

他們戰斗力的真正來源,是高昂的士氣和嚴格的紀律。雖然只有杰士卡制定的十幾條軍規,但這背后,是和這個時代歐洲軍隊完全不同的組織形式。軍隊的成員,不再是被強征的領民,或者為了錢財作戰的雇傭兵,而是有共同信仰、經受過文化熏陶的戰斗修士。他們去打歐洲傳統的軍隊,出現那些匪夷所思的戰果,也是正常了。

然而,杰士卡的建軍思路并沒有傳下來。這套組織方式,也隨著孤兒軍的覆滅,自此消失了。哪怕是后來,歐洲的軍事力量,相對于全世界最強大的時間里,他們的軍隊組織方式,也依然是中世紀式的。直到很久之后,大陸另一頭,才又有人摸索出類似的結構來。

說到底,在歐洲,無論是文化,還是組織等方面,其實都沒有對應的基礎。波西米亞此時的情況,只是一個美好的巧合——塞里斯這樣的超級文明體,自然可以用八千年的時間和千萬級人口的體量,慢慢把最優結果試出來。但對于波西米亞人,這種機會,在他們民族的整個生命歷程中,可能也就只有這么一次了。

而且很可惜,他們沒能抓住。

“王師父剛才不是說了,老楊他們那伙人的三個特征么。”郭康又想了想,說道:“在我看來,教義上反對公教教會,文化上堅持波西米亞本土特色,都很簡單。但利益上,要求照顧窮人,卻是個很危險的地方。”

“目前,公教教會和阿勒曼尼國王,相比他們還很強大,能帶來巨大的威懾,讓大家不敢鬧得太過分。但等打贏了之后,另外兩個方面的矛盾消失,最后這個特點,估計才是真要命的。”

“還真是。”王大喇嘛尋思了下,也贊同道:“把吃相太難看的阿勒曼尼人趕走,是大家的共識,難度不大;公教教會一向欺軟怕硬,把他們打怕了,自然也會妥協;但滿足窮人的需求,就比較麻煩了。到時候,同一個信仰的人,也會相互打起來的。我在小亞的時候,都見過幾次這種案例了。”

“那他們應該怎么解決更好?”脫歡好奇地問。

“我也不知道。”郭康一攤手:“不過波西米亞的大貴族,現在支持教義,也只是因為平民派能幫他們打仗。一旦戰事順利,他們肯定會和阿勒曼尼國王妥協,出賣平民,以求用最少的損失,保住自己的利益。這種事情,歷史上太多了,不用猜都能知道。”

“他們如果這么做了,我也不會意外……不過這些人真沒想過后果么?”脫歡很是懷疑。

“他們懂個什么啊。而且就算了解之前的歷史教訓,也會忍不住去干的。”郭康倒是很確定。

塔博爾派的武裝覆滅之后,貴族得到了不少好處。然而,失去了軍事修會的率領,其他人很快就發現,這些人根本就不是什么優秀戰士,只是些普通的西斯拉夫人而已。

到了一百多年后,波西米亞貴族還想索取更多自治權的時候,哈布斯堡家族的皇帝選擇了直接重拳出擊。

神羅大軍三十年不封刀,對上清洗貴族,對下屠戮平民,把波西米亞人口殺得只剩下不到四分之一。考慮到當地還有大量德意志移民,懷疑當地人都快給殺絕種了。曾經繁榮的礦業被徹底摧毀,礦井都被人拆了。教會也完全變成了公教的天下——因為其他教派都給殺光了。

波西米亞人對此沒有什么抵抗能力。這會兒,他們的軍隊,已經以虛弱而聞名了。王國興盛期的歷史,也就此結束。自此之后,只作為三流地區存在了。


上一章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