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夕遙:
邊章的聲音不疾不徐,緩緩地講述著有關靺丸部的過往。
“這位卑彌呼女王,年歲輕輕,乃是上任卑彌呼女王的孫女,故而被大晉喚作卑彌呼女王二世......”
邊章說到這里,臉上露出了不齒的神情,冷笑道:“這位卑彌呼女王二世,按說只能是一個傀儡的靺丸汗王......”
“傀儡靺丸汗王?......此話怎講?......”蘇凌有些疑惑道。
“呵呵,上一世卑彌呼女王,因為在對大晉的侵略大戰之中失利,導致了原本就不富裕,人丁不興的靺丸部更加的衰落,汗王的王權也受到了打擊和挑戰,靺丸部,表面之上一統,實際上各自為戰,形成了數個較大勢力的部落,他們表面仍尊卑彌呼女王,實際上卻各懷鬼胎,各有野心......”
邊章剛說到這里,蘇凌冷笑道:“這情形,與如今大晉卻是差不多啊......”
邊章的神情有些不自然,他心中還是忠于大晉天子的,更視當今天子為唯一正統,聽蘇凌如此不加掩飾的說辭,自然覺得有些碰耳朵。
但邊章也知道,蘇凌說的是實話,沒有反駁他的理由,只得清了清嗓子,繼續道:“額......那卑彌呼女王日夜憂懼,最終一病不起,一命嗚呼......從此之后,小小的靺丸島,又重新進入了戰火連天,各部混戰的時刻......”
“而這卑彌呼女王二世,就是在靺丸島大混戰數年之后,登上了那已經沒有多少人稀罕的靺丸汗之位......”
“既然靺丸部局勢已經如此混亂了,這卑彌呼女王二世年歲幼小,按道理也不可能收回王權,一統靺丸啊......可為什么......”蘇凌有些納悶道。
“蘇凌啊......你不清楚靺丸的事情......靺丸在卑彌呼女王一世死后,雖然陷入了混戰之中,但卑彌呼女王二世繼承靺丸汗位之時,整個靺丸島只剩下了三個比較強大的部落,其余的部落,不是被那三大部落消滅,便是成了三大部落的附庸......”
“這三大部落,由于實力相當,因此短期之內,誰也滅不了誰......所以這靺丸汗的寶座,三家部落都覬覦已久,但誰都不敢堂而皇之坐上去......”
“因此,原本衰微的靺丸王室,便趁此機會向三大部落游說,讓王室中的卑彌呼女王的孫女繼承靺丸汗的王位......這樣三家部落便都不會樹敵了......”
“那三家部落的首領,都是野心勃勃之輩,豈能答應?......”蘇凌問道。
“這三家部落首領,竟然都答應了,一致同意共尊卑彌呼女王的孫女繼承靺丸汗王之位,更尊她為卑彌呼女王二世,而這個年紀輕輕的卑彌呼女王二世,就是如今靺丸部的至尊——靺丸汗了......”邊章道。
“要問這三家部落如何會答應,其實不難看不出來,原因有三點。其一,這三家部落就算勢力再大,但都不是真正的靺丸王族,所以,無論他們任何一家成為靺丸汗,必將招致其他三家,甚至整個靺丸部族人的群起攻之,最終的結局,這靺丸汗做不成不說,到最后還極有可能落個身敗名裂......”
邊章認真地分析道:“其二,他們想要尋找一個出身靺丸王室的人,這個人要易于他們掌控,聽他們擺布,對他們不構成任何威脅,最好能成為他們三家部落的某一家的傀儡......所以選來選去,也只有卑彌呼二世最為合適......”
蘇凌眼神流轉,緩緩點頭道:“若是這樣來講,的確卑彌呼二世最為合適,一者卑彌呼二世年歲小,便于掌控,二者,王室本就衰落,卑彌呼二世的祖母更是有愧于靺丸部落的,所以,想來擁護她的王族還有部落的大臣也不多;三者,卑彌呼二世還是個女兒身,一介女流,自然比男人好掌控的多......”
邊章點了點頭道:“不錯正是這些原因,當然還有另外的一個原因,卑彌呼女王二世身邊,有一個深受大晉文化熏陶的靺丸人,名喚廣田暗岐,據說此人文韜武略,腹有良謀,有好事者,會將這廣田暗歧與蕭元徹麾下的郭白衣相提并論,稱他為靺丸部的郭白衣......更有傳言,說這廣田暗岐其實就是我大晉之人,漂泊流落到了靺丸島上,受到了卑彌呼王室的重用......當然,這傳言是真是假,還有待考證......”
廣田暗岐......蘇凌在心中牢牢的記住了這個人的名字。
邊章又道:“這廣田暗歧的手段十分了得,深諳合縱連橫之道,卑彌呼王室派他游說三大勢力部落,他向部落首領鼓吹,一旦他們率先擁護卑彌呼二世成為女王,便有從龍之功,在此事之上便占得了先機,到時候卑彌呼二世自然會投桃報李......除此之外,他還游說這些部落,若是哪一方部落不同意卑彌呼二世為靺丸汗王,其余的兩部落,便可舉起勤王伐異之大旗,聯合絞殺那一部落。”
“正因為這廣田暗岐的一番游說和鼓吹,三家部落自然十分積極的響應讓卑彌呼二世成為靺丸汗......生怕落在人后,授人以柄......”
“這三家部落,其中兩個部落,原本是卑彌呼女王手下的兩大將軍,卑彌呼女王死后,便成為了兩大部落的首領,一為藤原氏,部落之主為藤原恒齋;一為山上氏,部落之主為山上文麼。這兩個部落的勢力不相上下,但卻不是三大部落之中最強大的,地盤最大的部落......”
“地盤最大的部落,乃是當年卑彌呼女王一世在位之時,卑彌呼女王之夫的同父異母弟弟的兒子,名喚織田大照。此人本就是靺丸王族外戚,更孔武有力,好戰有謀,因此控制了整個靺丸四島中的兩個......”
邊章道:“嚴格意義上來說,這織田大造還是如今卑彌呼女王二世的叔父......此人雖然野心勃勃,但是也知道自己還不太夠資格做靺丸汗,聞聽要推舉自己的侄女為靺丸汗,自然更加同意,更是極力促成此事......所以,陰差陽錯和機緣巧合之下,這位卑彌呼女王的孫女,便繼承了靺丸汗,被三大勢力尊為卑彌呼女王二世......”
“那就算這卑彌呼女王二世繼承了汗王,卻也仍舊逃不出傀儡的命運啊,為什么聽師叔話里話外的意思,似乎如今這靺丸部卑彌呼女王二世王權極勝啊......”蘇凌疑惑道。
“按道理來說,卑彌呼女王二世,的確會是傀儡......但是......不知為何,自從她做了靺丸汗之后,她的那位叔父,也就是織田大照,好像換了一個人似的,更是轉了性子,竟事事處處維護這位侄女,誰若是對這位侄女不好,不待以汗王之禮,就帶兵征討,那架勢嗎,活脫成了卑彌呼女王的馬前卒,甘心情愿地受女王驅馳......”
“啊?......竟有這事......”蘇凌和林不浪對視一眼,都十分的不解。
“所以,那卑彌呼女王二世,收服了靺丸四島最大的勢力——織田大照部,然后以織田大照的勢力為基礎,命他為征討四島大元帥,發動了滅另外兩家勢力的戰爭,不到兩年,這兩家勢力土崩瓦解,最終藤原氏與山上氏覆亡,整個靺丸四島再次歸為一統......”
“而,靺丸汗王——卑彌呼女王二世,重新成為整個靺丸島的至尊新王......”
蘇凌實在有些不明白,插話道:“師叔......先等等,小子實在是不明白,那織田大造,如此野心勃勃之人,地盤更是占據靺丸四島其中的兩個島嶼,那可是只差最后一步,便可成為靺丸汗的人,為什么最后甘愿成為那年紀輕輕的卑彌呼二世的馬前卒,受她擺布,更為她征服整個靺丸島呢?......是這織田大造轉性了,還是那卑彌呼二世給他灌了迷魂湯啊......”
邊章聞言,露出意味深長的笑意,低聲道:“蘇凌啊,你在蕭元徹身邊多年,這大晉朝堂上的事情,你也見過不少,豈不聞無利不起早?又如何不懂若想取之,必先與之的道理呢......”
說到這里,邊章的神情有些不自然,說話也不似方才那般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為何那織田大造,會心甘情愿地做了卑彌呼二世的馬前卒,這其中還牽扯到一樁秘聞......”
“秘聞?.......什么秘聞?......”蘇凌頓時來了興趣。
“額......也罷,我便講給你聽吧......不過此樁秘聞到底有沒有,是真是假,是確實發生過,還是捕風捉影,道聽途說......我也不敢妄加判斷......”邊章似乎有些難以啟齒道。
蘇凌點點頭道:“師叔放心,這里只有不浪咱們幾人,出您之口,入我和不浪之耳罷了......”
邊章點了點頭道:“若說這卑彌呼二世,繼承靺丸汗那年,年歲說大不大,說小呢......卻也不算小了,已然是豆蔻年華......”
“然而,這位卑彌呼女王,生的卻是天生媚骨,絕色之姿.......靺丸部私下更推其為靺丸第一美人......而那織田大造,雖然是卑彌呼叔父,但卻是她長輩之中年歲最小的,卑彌呼當年十六歲,那織田大照也不過而立之年剛過......”
說到這里,邊章頓了頓,又道:“一個是天生傾國之貌,又是媚骨之姿,一個是血氣方剛之年.......所以......這卑彌呼便利用樂兒這一點,魅惑的她這位叔父神魂顛倒......兩個人便做出了有悖人倫之事......叔父成了侄女的裙下之臣......卑彌呼千嬌百媚,徹底征服了這織田大造......”
“那織田大造,卻是個愛美人不要江山的主,反正兩個人既然已是那種關系,所以......他倆誰為靺丸汗王,有什么區別呢,因此兩人有了共同的利益,便是要剿滅剩余的兩家部落勢力,保證他們的大權永恒......所以......”
邊章看了一眼蘇凌和林不浪道:“蘇凌、不浪你們明白了吧......”
那林不浪是個紅臉漢子,聞聽此言,頓時只覺得惡心齷齪,連連呸了幾聲道:“說什么王族,卻做出如此無恥茍且之事,枉顧人倫,簡直畜生!”
蘇凌倒是沒什么驚訝的,只嘟嘟囔囔小聲自語道:“不稀奇,不稀奇......那小日子們,做出這樣的事,的確符合他們的一貫風格......司空見慣,司空見慣......”
好在蘇凌說話的聲音極低,嘟嘟囔囔的,邊章和林不浪都沒有聽清他說的什么......
邊章只是似有深意的嘆了口氣道:“當然,這些可都是未經證實的事情,不過是人云亦云......權利交易這些,尤其是上位之間,很多事情說不清道不明的,具體的到底是什么原因,怕是只有那織田大造和卑彌呼心中最清楚了......”
“所以,蘇凌、不浪啊,你們可知現今靺丸部王旗是個什么樣子的么?”邊章問道。
“這不知道......”蘇凌和林不浪搖了搖頭道。
邊章取了紙筆,攤開在桌上道:“白底,其上有紅色圓形之狀,據靺丸族言,代表了大日......”
說著,邊章便畫了起來。
未等邊章畫完,蘇凌呵呵一笑,嘟嘟囔囔道:“我原以為是什么,不就是白底膏藥旗么......”
他嘟囔之間,卻見邊章畫了那表示大日的圓,并未停筆,竟又在圓的左側,畫了一個半包裹著圓形大日的月牙。
蘇凌看得真切,詫異道:“不對啊......有區別......這月牙是什么意思?”
邊章畫完,這才一指那大日圓形道:“這圓有兩個意思,一為大日,靺丸部總是標榜他們那靺丸四島乃大日初升之地;其二呢大日為陽,暗中指的就是如今的靺丸兵馬大元帥織田大照......”
“至于那月牙,一則代指月亮,更意為陰也;二則代指的如今靺丸部女王卑彌呼二世了......因此,如今靺丸部族人,皆有言為,日月所照,陰陽調和,二圣共主,靺丸不滅......”
“所以,現在靺丸四島的靺丸族名義上是一個靺丸汗,即卑彌呼女王二世,實則是織田大造和卑彌呼二人共主天下的......”邊章沉聲說道。
“什么狗屁日月靺丸旗,就是扯犢子!.......這些靺丸異族,那卑彌呼與織田大造做出那樣的不齒茍且之事,他們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我都替他們感到害臊......還好意思畫到他們的旗上......”蘇凌罵道。
“唉,蘇凌啊,你們可不要小瞧了他們......”邊章憂心忡忡的說道。
“自從這卑彌呼女王與織田大照聯手一統靺丸四島之后,加上那廣田暗歧的輔佐,靺丸部扭轉了之前一盤散沙的頹勢,大力發展生產和捕撈業,令百姓休養生息,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終于重振當年的聲勢.......”
“然而異族亡我大晉之心不死,他們又將貪婪的眼睛瞄準了我廣袤的大晉疆土......最開始還是派了小股的人馬,假扮成海寇,騷擾我大晉玄兔和渤海沿海縣郡,燒殺搶掠一番,揚長而去。”
“渤海和玄兔郡不勝其擾,多次派遣人馬剿滅這些海寇,無奈總是晚上一步,雖然剿滅了一些靺丸人,但是沿海縣郡早已滿目瘡痍,海邊村鎮幾乎十室九空......”
“或許是他們得了便宜,加上他們得到的情報,如今大晉各地兵禍,國力傾頹,于是他們終于按捺不住,聚大軍八萬進犯玄兔......”
“玄兔公孫氏,以朝廷之名,派出使臣跟靺丸部交涉,想要勸其退兵,可是那些靺丸異族蠻人,如何能聽,竟將使臣殺之,進攻玄兔郡內縣城......一時間,邊疆烽火,數個縣城盡喪異族之手!”邊章恨聲道。
蘇凌和林不浪也恨得咬牙切齒。
“玄兔危急,大晉震動,朝野之上,極其罕見地達成一致,命玄兔太守公孫垣、公孫亢兄弟領本部人馬與靺丸來犯之敵戰,務必不惜一切代價,將他們趕出大晉疆土!”
蘇凌有些意外道:“大晉各方勢力,竟然會因為此事達成一致?......這我屬實沒有想到......”
邊章感嘆道:“蘇凌啊,你還是不了解咱們大晉啊,咱們大晉別看平時,各種勢力你攻我殺,殺成一鍋粥,但這些無關外族,乃是大晉本國國民之戰,然而一旦有外族入侵,大晉人人覺醒,一致對外,暫時擱置矛盾和仇恨,驅除異族,保衛我大晉子民......這是每一個大晉人內心深處永遠不會改變的東西!”
蘇凌聞言,不住感嘆。
泱泱華夏,民族危亡之時,皆如是啊,無論哪個時空!......
“那公孫兄弟卻是好樣的,不管他們有沒有野心,但是卻發動整個玄兔郡百姓,全民皆兵,熱血男兒皆上戰場,婦孺老邁者,支援前線將士,與靺丸部在大晉東北海域展開了殊死大戰!”
“然而,靺丸部傾國之兵來犯,玄兔一郡,如何能在短期內聚集可用之兵數眾呢......因此戰爭的前期,玄兔公孫氏處于絕對的被動,不僅未趕走靺丸兵,反倒城池連連失守,玄兔城岌岌可危......”
“不僅如此,那廣田暗岐更是定了毒計,派遣靺丸暗忍殺手,悄悄潛入玄兔城,劫走了公孫兄弟的母親和妻子......”
“什么!卑鄙無恥!......”林不浪大罵道。
“那靺丸部將公孫兄弟老母親和妻子縛在陣前,逼迫公孫氏兄弟停止抵抗,放下兵器,公孫氏之母年過七旬,白發蒼蒼,身雖被縛,卻在陣前泣血大罵靺丸宵小,最后公孫氏母親和妻子皆咬舌自盡......”
邊章說到這里,緩緩閉上眼睛,不忍再說,面色悲壯而凄然。
蘇凌和林不浪也是痛心不已,咬碎牙關。
“就在大晉的目光皆同仇敵愾,關注著整個玄兔局勢之時,我大晉卻出了一個喪盡天良之人,冒天下之大不韙,挑動渤海沈氏,發動了征伐公孫蠡,也就是拓跋蠡的戰爭......”
“什么!不是一致對外么?為什么還有這等卑鄙之徒!.......他是誰!“蘇凌咬著牙恨聲問道。
“此人不是旁人,便是那沈濟舟的寵臣,十足的佞臣——郭涂!”邊章恨聲道。
“好啊!又是這個老小子!要是蘇凌早知道這些事,當初就應該殺了他!”蘇凌恨聲道,早已滿眼殺意。
“那郭涂向渤海之主沈濟舟獻策,趁如今無人關注渤海、燕州易州之局勢,趁此機會當直取公孫蠡的易京城......一戰可得燕易二州!”邊章道。
“沈濟舟如此注重名望之人,竟然同意了?......"蘇凌詫異道。
“起初沈濟舟并不同意,覺得靺丸侵犯玄兔,整個大晉都關注玄兔之戰爭,自己突然起兵攻伐公孫蠡,名節有失......然而,郭涂一番搖唇鼓舌,最終打動了沈濟舟,沈濟舟方下令,舉渤海之兵,攻伐公孫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