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安西最后一個信使第413章 汴州決戰:塵埃落定!(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唐:安西最后一個信使 >>大唐:安西最后一個信使最新章節列表 >> 第413章 汴州決戰:塵埃落定!(三)

第413章 汴州決戰:塵埃落定!(三)


更新時間:2023年05月01日  作者:一只橘貓壓海棠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一只橘貓壓海棠 | 大唐:安西最后一個信使 


沒錯,出現在鐘玉明面前的三個人,正是汴州決戰初始,根據莫靈均的命令,抱著必死信念進入敵營的郭錚、裴松、歐陽粱。

昔日,莫靈均派遣他們出征之時,整個隊伍有百余人之多。

然而,入營當日,為了最大程度的取信譚忠,一行人上演了一幕幕飛天的苦肉計,三十多人直接殞命當場,還有差不多的人數身受重傷。

王錚所部出神入化的表現,裴松、歐陽粱他們自殘到了駭人的程度,再加上郭錚所提供的與事實幾乎一模一樣的信息,使得他們成功的獲得了譚忠的信任。

為了盡可能的照顧這些送來的重要信息的“忠貞之士”,譚忠并沒有讓這支損失慘重的人馬跟隨自己前行。

相反,思量之后,譚忠派人將郭錚、裴松等傷重的家伙送回了叛軍在汴州的主營之中,而且吩咐留守的人員好生照料。

譚忠,資歷夠老,打仗夠狠,算計夠準,那可是連盧龍軍的老大劉總都敢懟的超級猛人。

有了譚忠這位老將的信任,等同于大半個盧龍軍的信任,自然沒有人敢于為難他們。

只不過,對于郭錚、裴松、歐陽粱等人來說,接下來怎么做才是最苦惱的事情。

莫靈均派遣他們出擊的時候,就是希望用苦肉計的方式,讓他們留在譚忠的軍中,成為可以傳遞情報或者輔助行動的內應。

而現在,估計莫靈均也沒想到譚忠這老家伙選擇的是把這部分人送回汴州,所以也不可能給他們什么知道或者命令。

說實話到了這個階段,已經沒有人知道到底會發生什么,所有的一切都只能靠他們臨機決斷。

然而事實證明,他們這幾十人,所發揮的效力和能力遠遠超出了莫靈均最初的預期。

經過了簡單的商議和溝通,郭錚、裴松、歐陽粱三人最終決定,在不確定是否是真的受到信任的前提下,不要輕舉妄動,而是老老實實的遵從譚忠的命令潛伏下來,好好的養傷,然后伺機而動。

只不過,裴松和歐陽粱以及長纓軍的這些勇士們顯然遺忘了這里是叛軍,而不是自家的長纓軍。

雖然,譚忠已經讓人好生照料,但是河北叛軍這邊的醫療條件和長纓軍明顯是天差地別。

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輕重傷員三十多人,陸續的死在受傷導致的感染、高燒以及后續的并發癥之下,而這還是裴松、歐陽粱們根據長纓軍的經驗,盡可能的保持清潔之下的數據。

十之三四,這才是這個時代,傷兵的正常死亡率,也是士卒害怕受傷的根本原因。

好在,撐過了最危險的半個月之后,剩下受傷的兄弟,全靠著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硬抗了過來。

當初出發之時,百余人的隊伍,接近三十人亡命于當場,二十多人死于后續的重傷,活到現在的甚至不足出發時候的半數。

非常幸運的是,郭錚、裴松、歐陽粱三人都活了下來,而且屬于傷勢恢復的相對不錯的一類。

好在半個月之后,已經不再有兄弟因傷離世沒,而且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多的兄弟恢復了行動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他們靜靜的在汴州城外的叛軍營地養傷的過程中,無意中經歷了譚忠所部戰敗,經歷了譚忠戰敗十萬大軍全軍覆沒給叛軍帶來的絕大震撼,汴州城下叛軍內部的動亂,經歷了動亂之后叛軍決定回師東進,可以說他們經歷了整個叛軍的過程。

郭錚、裴松、歐陽粱這支意外混入了叛軍大營中的小隊也開始發揮了作用。

一方面,得益于叛軍本身來自河北三鎮,其中本身的不同本就帶來了巨大的混亂。

另一方面,則是得以于譚忠的庇護和照顧。

后來,譚忠雖然戰死,但是裴明仁、甄炳良等人接過了譚忠之后對于他們的護佑。

再加上,所有人都知道,這部分傷病是立過功的,流過血的,所以,沒有人故意找茬或者為難他們,使得他們在進出軍營或者其他方面獲得了極大的便利。

隨著時間的進行,越來越多的叛軍向東進軍,導致存留在汴州附近的叛軍數量銳減。

說實話,留守汴州的總兵力雖然不少,但是絕大部分都守衛營地的步卒或者新兵,讓這部分憑借營地防守或許能行,但是想讓他們承擔起警戒、巡邏、偵察的任務就純屬癡心妄想了。

巡邏和警戒的騎軍、斥候捉襟見肘!

隨著人員恢復,情報收集的越來越充裕,郭錚、裴松、歐陽粱也在尋找一條合適的情報傳遞路線。

就在這時候,不知道哪個小機靈鬼給了盧龍軍留守汴州營地的主將張弘靖提了一個建議。

營內還有一支精銳、悍勇、機智的騎兵已經養傷超過了半個月的時間。

這支隊伍的損失雖然慘重,但是活下來的人已經基本恢復了戰斗力。

更重要的是,當初想要留下這支隊伍拿來自己用的是譚忠,如今譚忠已經死了,裴明仁雖然也很照顧這支隊伍,但是們并沒有什么額外的表示,更沒有如同譚忠一樣納為親兵的打算。

甄炳良那個家伙倒是對這支騎兵感興趣,但是那小子的資歷太輕,能指揮現在的萬余騎兵,純粹是譚忠的遺澤。

郭錚所部本就在他的地盤上養傷,所以張弘靖對于這支隊伍,對于這支隊伍的首領郭錚也算是了解。

常萬超是個廢物!

但是,不代表常萬超手下的都是廢物!

遭遇襲擊之下,全身而退,為不影響大營的防守,沒有要求撤防而是搏命騰空,最關鍵還是能感覺出不對勁。

這一看就是有勇、有謀、有膽、有識的精銳,這樣的精銳又誰不愛呢?

原本,張弘靖多多多少有有一些想法,只不過不太方便下手而,而現在……

于是,在某些小機靈鬼的建議之下,留守汴州大營的張弘靖,在沒有跟任何人商量情況下,直接將這支只剩下五六十人的小隊收編到自己麾下。

對于張弘靖強行的收編,郭錚、裴松等人是驚訝不已,但是他們都知道,如果能被留守在營地的主將收編,對于他們發揮能起到無法估量的作用。

只不過,郭錚和甄炳良的關系太過明顯,沒有任何掙扎,就直接被收編顯然不符合常理。

于是,一場以郭錚為主,裴松、歐陽粱為輔的鬧劇在叛軍留守大營中掀起。

別的不提,至少把郭錚和甄炳良之間,那種真摯的友情展現的淋漓盡致,大有一種高山流水覓知音之感。

以至于讓留守大營的張弘靖都產生了自我的懷疑:

大費周章,還要背上罵名,就為了挖這么幾十個人,是否值得!

就在張弘靖都準備放棄的時候,一直大義凜然、氣勢堂堂的郭錚說出了一句張弘靖險些被氣死的話。

“甄炳良大哥,他可是我的手足兄弟,摯愛親朋,讓我帶著兄弟背棄他,投奔張將軍……得加錢。”

一句得價錢,毫無防備的張弘靖險些一口老血噴出去,要加錢你早說,本將軍缺的是錢么?

本將軍缺的是人才!

缺的是可用的人才!

于是,張弘靖也沒什么廢話,直接給郭錚連升十二級,從九品下的陪戎副尉,直接升到了正七品上的致果校尉,并且為他補齊所部的騎兵。

同時張弘靖還做出承諾,等這一仗結束,他會親自向大老板劉總請命,給郭錚一個實職的游擊將軍,決不食言。

然后,郭錚就堂而皇之的成為了張弘靖手中的一員戰將。

對于郭錚這廝,前后的巨大差異,引來了諸多不屑和吐槽,然而,不屑和吐槽背后,則是說不清的羨慕和嫉妒,畢竟連勝十二級,就算是鬼也能收買了。

于是乎,在賓主相依之后,被補充完整之后,郭錚直接擔負了當日大營的警戒任務。

當夜,大傷初愈的郭錚,親自帶領剛剛被補齊的騎兵,完美的完成了整個營地的巡視,讓張弘靖是滿意的不能再滿意。

連續兩天之后,郭錚所部名正言順的接過了一部分的巡查和警戒任務,畢竟,張弘靖不可能讓郭錚獨掌自己的安全和防御。

雖然,沒有徹底掌控留守叛軍中盧龍軍的所有警戒和防衛任務,但是一部分的警戒范圍,以及足夠愛自由行動的權利對他們來說已經足夠了。

就這樣,這幫機緣巧合之下,混入叛軍留守營地中的小隊,成為了叛軍的斥候和警戒者。

就這樣,利用張弘靖給予的身份和職責,他們堂而皇之的在整個叛軍大營之內不停的巡視,偵察。

就這樣,利用偵察和警戒的機會,他們悄然的聯系上了在外圍活動的長纓軍斥候。

就這樣,叛軍的一舉一動,一分一毫,沒有一絲意外的呈現在了長纓軍中,呈現在了郭戎、韓湘、莫靈均的案頭。

就這樣,當韓湘、莫靈均,一西、一北,同時對叛軍留守發動襲擊的時候時候,郭錚、裴松、歐陽粱等人第一時間進入了叛軍中盧龍軍的中軍。

“大帥,大事不好了!”

“怎么了?郭錚?”

“朝廷的兵馬打過來了!”

“啊,這怎么可能!”

“大帥,除了咱們,魏博軍和成德軍的大營已經燃起了熊熊大火……”

“這怎么可能!”

“大帥,真的是朝廷的兵馬!他們兵分兩路,一路從中牟而來,兵力超過四萬,都是禁軍的精銳,另一外一路,則是渡過白溝而來,數量超過三萬,其中騎兵超過萬騎兵,中牟而來的四萬人……,另外的一萬多騎兵已經朝著我們這邊而來,現在兄弟們人心惶惶,還請大帥早做決定啊!”

“這……這……這……”

這了半天之后,張弘靖突然發現了一個問題,郭錚對于敵情的了解未免有些過分了。

“郭錚,你是怎么知道的?”

問出這句話的時候,中軍大帳已經完全處于了突擊小隊的控制之下,周圍所有忠于張弘靖的盧龍軍已經盡數被屠滅,這時候,郭錚的臉上掛上了燦爛的笑容。

“因為火是我放的!各軍的斥候是我殺的!朝廷的兵馬是我帶來了!”

“你!!!”

張弘靖的眼中同樣冒出了火一般,如果有可能他很想一刀砍死眼前這個貌似忠良但是兩面三刀的家伙。

“大帥現在有兩條路可走,第一條,寫一封信,向裴帥說明遭遇了朝廷兵馬的襲擊,求援,第二……”

正在郭錚說第二的時候,一直裝作恐懼和憤怒的張弘靖猛然抽出了橫刀,劈頭斬向了郭錚。

“噹!”

郭錚得意忘形了,但是裴松卻從未放松警惕,他始終記得自家老大郭戎常說的一句話,反派往往死于話多,該動手的永遠不要墨跡。

裴松救下了郭錚,然后將刀放平,徑直橫掃,鮮血從腔頸噴射而出,讓郭錚一下子被鮮血浸透。

等郭錚緩過神的時候,一顆怒目圓睜的頭顱滾到地上。

失去了留守的中軍主將,也就意味著留守的叛軍徹底成為了一盤散沙,

沒有等待韓湘或者莫靈均的到來,郭錚、裴松、歐陽粱殺光了中軍大帳中的叛軍,帶上自己身邊的兄弟,忽悠上一批被嚇破膽的叛軍,踏上了東進之路。

同樣的,對于郭錚、裴松等人的身份,對于汴州遭遇突襲,叛軍留守的將領鐘玉明同樣沒有懷疑。

然而,無論是禁軍、邊軍還是藩鎮軍,能夠做到軍將這個級別的,沒有真正的廢物。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看起來,不顯山不漏水,在軍中毫無名氣,待人接物總是笑呵呵的家伙在真正分析和判斷的時候,也是相當的準確。

在做出人是真的,被攻擊是真的,汴州留守潰散不可避免之后,做出的決定也足夠狠辣。

封鎖消息,是他一瞬間的選擇。

而要封鎖消息最重要的就是封鎖有是有的信息源,能在潰逃的情況下傳遞消息可以看做英雄。

但是,所謂的英雄,所謂的自己人在鐘玉明的眼中一文不值。

只不過,鐘玉明還是漏出了些許的破綻,讓他眼前的三個家伙看到問題。

很簡單,眼前的這家伙很明顯是準備干掉自己幾個人從而將汴州出現意外的情況徹底封鎖下來!

畢竟只要自己這幾個人死了,那么至少在短時間內是不可能潰軍抵達的!

而這也就意味著,他們有了至少半天到一天的緩沖時間,可以讓鐘玉明找到一個合適的方式進行后續的信息封鎖。

只要能夠實現信息封鎖,就可以保證正面戰場不受影響,能封鎖三到五天,叛軍或許就能借助人數和兵力的優勢,干掉眼前的長纓軍,到時候回師汴州,照樣可以大獲全勝。

鐘玉明反應不可謂不快,鐘玉明的想法也不得不說是最好的選擇,但是他無論如何也不會先到,在他們面前的并不是三個真正的叛軍,而是攪動了整個戰局的三個膽大包天,運氣爆棚的家伙。

更重要的時候,鐘玉明的反應,符合三人之前作出的預判情況——殺人滅口,封鎖情況。

簡單對視,三人做出了同樣的判斷之后,三個膽大包天的家伙,毫不猶豫的選擇先下手為強。

鐘玉明盡可能的維持平靜,但是心中卻小心翼翼,直到四名身披重甲的步卒進入了軍帳,鐘玉明徹底放下了心。

無彈窗相關

_


上一章  |  大唐:安西最后一個信使目錄  |  下一章